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酒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無處不在,正如茅臺酒的廣告所說的一樣,可以毫不誇張滴說,酒見證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古今中外從不乏酒鬼,那麼,誰才能稱得上中國第一酒鬼呢?

既要評第一,就得有個標準,今天我們不比酒量比境界。

喝酒是需要境界的,因而酒鬼也是有境界的。

杜甫《贈衛八處士》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在一個春天雨綿綿的晚上,歷經離亂漂泊的杜甫,來到衛八卜居的山村,他們已經二十年沒見面了。主人囑兒女備酒飯,山村無所供,僅有一味園圃現採的春韭,和一缽剛出鍋的小黃米飯。

於是兩位久別重逢的老友,把肩相看,開懷暢飲,細說別後滄桑。案上燭火搖曳,堂外細雨淅淅,真不知今是何夕,這是一種飲酒的境界。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宋人杜耒《寒夜》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之句。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寒夜朔風,擁被難眠,突有故人到訪,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廚下無餘餚,櫃中無陳釀,於是剷雪融水,發火煮茶。

茅舍外雪壓寒枝悄然自墜,竹爐裡松炭星火四濺有聲,釜中茶湯魚眼乍現,此時風寧月朗,更有數點疏梅映窗,暗香盈盈,又是另一種境界。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如今,和過去相比,吃得更奢華,只是少有往日的境界了。

所謂境界,是由環境、氣氛和心境形成的情趣和品味。和飲食的精粗無關,也不是燈火輝煌,杯盤交錯的賓主盡歡。

自古文人墨客、遷客騷人,多半好酒。

中國文化和歷史中從來不缺乏有境界的酒鬼的影子。

王羲之醉酒有了《蘭亭序》,張旭酒後狂草驚人。若一一道來,恐怕三年也說不完,老徐斗膽說說我心目中最有境界的酒鬼。

寫下“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弱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李白,大概算是最有名的酒鬼了。

李白不僅被稱為“詩仙”,更被稱為“酒星魂”、“酒聖”、“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歷來被認為是傳神之筆。大概沒有別的哪個文人與酒的關係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氣之大,能和李白相提並論的。 只要翻翻李白的詩集,就不難發現他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說的:“李白真可以說是生於酒而死於酒。”關於他的死,還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大概都與飲酒有關。其中最富於浪漫主義情調的是說他醉後到採石礬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唐代其他詩人也好酒,阿杜、小白、皮日休、陸龜蒙都喜飲酒。尤以小白更留下不少飲酒詩,而且他非常喜歡陶淵明的酒趣,寫過不少仿陶淵明的飲酒詩。

但小白飲酒只是淺醉低吟而已,不似李白那樣“三百六十五日,日日醉如泥”,飲得辣麼狂放,醉的辣麼有魏晉遺意。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小白,好喝酒又能仿陶淵明寫飲酒詩的,當然是白居易了。

阿杜,當然是杜甫了,你以為是誰?唱歌的那個?)

魏晉名士嗜酒,是人所共知的。竹林七賢個個好酒。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在竹林七賢中,劉伶自稱是天生酒徒。“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如果你認為劉伶僅僅是個嗜酒如命的嘴炮達人,那麼你就錯了,因為再瘋癲的行為和再骯髒的外表也掩飾不住他思想與文采的光華,駢文《酒德頌》便是劉伶最傑出的作品。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杜康造酒劉伶醉。關於劉伶,還有一個他和杜康的傳說:某天,劉伶路過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對於一向好酒的劉伶來說,這還了得。於是就進去喝了三碗,結果一回到家就醉了。

三年後,劉伶酒醒了,見如此好酒,就喝開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夫人見狀也喝了杜康的酒,於是一起從此長眠。孩子們便和杜康一起,把劉伶夫婦埋進地裡,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劉伶之墓。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來到了劉伶的墳上,挖開墳墓,推醒了劉伶夫婦,引著他們飄遙踏雲而去。

從這以後,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劉伶得到了“天下第一酒鬼”的美名。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不僅竹林名士嗜飲,渡江之後,中興名士也縱酒。

不僅魏晉名士嗜酒,狂放縱酒,主政的官吏也多酒徒。

魏晉名士嗜酒,因生逢亂世,感嘆生命無常,引起對生命的強烈留戀,和對死亡突然來臨神形俱滅的恐懼。飲酒可以增加他們生命的密度。發展到後來的陶淵明時期,已有非常顯著的轉變。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從“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可以看出,陶淵明和以前魏晉的“名士不需奇才,但得無事常痛飲,讀《離騷》”已完全不同。他已擺脫了飲酒狂放,向道慕仙的心靈苦悶,不再企羨縹緲的神仙世界,回到真實的人間。雖然他也處在一個“真分告逝,大偽斯興”的時代,但卻不企圖逃避或擺脫,他詩中“人事固已拙,聊得長相隨”正表現這種心情。

於是,在自我放逐、自我隔離的生活中,朦朧的醉意和現實世界交融下,隱隱出現了他理想的樂土——桃花源。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陶淵明雖然終日醉醺醺,但醉後仍然可以寫詩,因而出現了“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的詩情酒趣,和爛醉如泥的魏晉名士完全不同。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東晉以後發現茶可以解酒,漸漸開始飲茶。隋唐以後,茶風漸盛,唐宋的士人不僅脫離了魏晉狂放飲酒的風氣,並將飲茶提升到詩情禪意的境界。

誰才是中國第一酒鬼?


竊以為,要論中國酒鬼,李白第一,陶淵明居第二,最早得到了“天下第一酒鬼”的美名劉伶就只能屈居第三了。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