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修的路無法並行兩輛車,怎麼看這個問題?

牛頓摸石頭過河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應該不少的農村朋友都很熟悉,現在雖然不少農村都通公路了,但是公路的寬度現在看來確實不是很寬,遇到車多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車困難的問題。

前幾年對這個情況還不是很有感觸,這兩年感覺就特別的明顯。今年開車回老家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在從大公路進入通往村裡的小公路的時候,由於路非常的窄,再加上自己的車技實在是不值得一提,一小段路程停了好幾次車錯車。坐在副駕駛的叔叔一直在說別再靠邊了,再靠邊就到溝裡面去了。農村的公路修的寬度大概在3.5米左右,為何會出現路較窄的問題呢?這裡就簡單分析一下。

減少佔用耕地:我們知道村裡面修的公路大部分都會佔用一些耕地的,修的過寬的話自然是會佔用耕地的,為了減少佔用耕地,路的寬度一般都在3米左右。

車變多了:這個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要比過去好很多了,不少農村家庭也都買上了小汽車。前些年修公路的時候並不覺得村裡面的公路很窄,那時候最多的就是自行車和電動車。現在不同了,自行車已經很少見了,最常見的就是電動車,電動三輪車,再者就是小汽車。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村裡面的來往車輛很多,就會顯得公路非常的窄。<strong>

缺乏保養:農村的不少的公路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挺好的,後來就會出現不少坑坑窪窪的地方,修補就需要用錢,資金不足的話村裡面的公路自然不會修補的太好。再加上年份比較久的一些村路,當年修路的時候就比較窄,後期又沒有加寬,自然會顯得更加的窄。

資金不足:村裡面修路自然是需要資金支持的,如果資金不足自然是修不出好的公路的。如果再遇到一些不負責任的人,將修路的錢中飽私囊,修路的資金自然就更少了,資金不足的直接後果就是村裡面公路的質量下降,寬度也會縮水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原因之外,還有就是一些地區由於地形限制,村路非常的難修建,就會出現道路比較窄的情況。還有一些地區的村路被私人佔用,尤其是臨近集市的地方經常會有佔道的情況出現,自然更顯得村路窄了。對於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區公路也會比較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我老家是安徽阜陽的,常年在浙江寧波打工;對這兩個地方的村道比較瞭解,下面簡單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首先,浙江寧波農村的村道還是比較寬的,我在寧波這邊跑業務,寧海、奉化、象山、鄞州、北侖及其它幾個區都算是比較熟悉,這邊的農村公路基本上水泥路寬都在4.5米以上,加上兩邊還有空出來的路基,日常通行還是非常便捷的!

其次,我老家安徽阜陽阜南縣這邊的農村公路基本上都是3.5米的寬度,單車通行還行,兩車相會必須非常慢慢的錯開,其中一車必須靠近土路上才可通行,但是一旦到了下雨天很容易打滑及輪胎刮蹭到輪胎側面!很是不變!更別說大車通行了!當然相較於以前的泥巴路面已經好上很多倍了!

最後,浙江寧波和安徽阜陽的農村算是兩個比較典型的貧富差距地區,農村公路路況的差異也反映出兩地經濟實力的差距,不管是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8090年代的改革開放,還是千禧年的西部大開發及近幾年提出的中部崛起戰略,都是國家根據莫一階段的國情做出的改變,為的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相信伴隨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像我老家安徽阜陽這邊的農村公路是必定需要擴建完善的!!!




汙家莊園


農村修的路無法並行兩輛車,怎麼看這個問題?農村修路不是想修就修的,修的路窄點,但起碼修了,這是進步;鄉居小菜是在農村生活的,好幾年前山區農村孃家修路了,而我現在住的這邊去年年底也修路了,我發表下我的看法:

一、農村道路窄?

早些年我老家修的路是比較窄的,可能3米都不到,兩輛車是真的沒法過,這個我印象很深刻,因為今年2月份過年的時候我們開車回孃家拜年,從鄉道往我家的那條路是村道,當時開到一半路的時候有一男的開一輛小車迎面開過來,都是5座的小車,路邊空地很窄,就是點小縫,我們各自往路邊挪一點,但還是沒法通過。

而那個男的那邊路靠近一塊地,還沒有種上農作物,然後他就往後退,開到地裡面去一點,然後我們才能開過去,想想也是挺無奈的,要是人家地裡種農作物了,又不能開過去不然會碾到農作物,只能是那個男的繼續往後退到耕地後面的那塊空地了,因為我們這邊壓根沒有地方挪了。

而我們這邊村下去年年底修的路,標準是按照路寬3.5米修的,具體我們村民也沒有量過,我們有時也開車去城裡的,有幾次也是在路上遇到有其他的小車迎面而來,大家都是儘量靠邊些,讓其中一輛小車先開過,耗點時間也能開過去;當然了也有遇到大貨車大卡車的時候,壓根就沒法過,而且一般都是小車讓大車的,有一次在種甘蔗多的地方道路遇到運磚頭的大貨車,我老公只好退到路邊稍微寬闊些的甘蔗地旁邊空地讓大貨車先開過去。

二、農村道路平時人車流動量少,節日人車多,會車先行

其實這樣的情況遇到的不多,畢竟農村不像城市,現在農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的中老年人多,而且出門一般都是電車、摩托車的,偶爾有大車、小車開過,3米、3.5米寬的水泥路是夠用的,而且很多時候道路是比較空蕩的。

而遇上節假日的話,農村的道路就稍微忙些了,因為有些人會返鄉回家看看,而有些是開著私家車回的,所以難免就會車了,若是遇上那樣的情況,只能是開車的人互讓些了,看哪個更方便避讓先行的就避讓,大家心平氣和些。

三、農村修路佔用土地,花錢多

不要總去怪為什麼道路修得那麼窄,本身一年365天很多時候,農村人、車流動量小,沒有必要像城裡修那麼寬大的路,修路佔用到土地的,有不少是佔用的耕地,而且修路也花好多錢,這些由誰來承擔呢?要是由村民出,有多少人願意?

我孃家那邊早些年修的路,是有撥款,但不夠,我們村裡人也要籌錢的,大家同意後才修的路,修路後確實帶來了很多便利,大家也覺得挺值的;而像我們這邊去年修路,不用村裡人出錢出力,都是國家扶貧免費修的,當時也有人鬧、不願意,覺得用到自家的土地了沒有補償、虧,說大不了就一直走泥土路,但後面還是被說服同意了。

四、農村道路也有兩車可以並行的

其實農村修路,道路多寬都是有一定的標準的,不是個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而且鄉居小菜也發現也不是所有的村路都那麼窄的,有些路兩輛車是可以並行的,像我們這邊有些村莊靠近那條去市裡的主道路,所以他們的村道有4米寬這樣,平時我們去市裡經過他們村也遇到大貨車過,稍微靠邊些開是可以通行的。

現在也準備到清明節了,今年清明節是連著週末的,想必也是不少人回鄉祭祖的,到時候人、車也多,會車現象是少不了的了,大家多點耐心,學會禮讓些,若是擔心堵車啥的,看情況提前回;少去怪修的路窄,想想以前走的那泥土路多糟糕,現在修路了,方便了不少呢,或許再過些年,農村發展得好了,不再是空心村,道路也是根據情況來擴大呢?像之前就看到有網友評論我的文章說他們那邊以前的道路也是三米多,後面擴大到4米這樣了。


鄉居小菜


在我老家大別山地區,農村修的村村通公路硬化路面只有3.5米寬,而且因為是盤山公路,一邊是懸崖,一邊靠山,確實很難會車,更別說並行兩輛車了。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考慮。

第一,山區農村修路難。以前我們村修公路,都是村裡所有男女老少一起出力,一塊石頭一塊石頭鑿出來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水泥硬化路面,而且因為沿著山體而修,也實在沒有精力和資金來將馬路修得更寬。我清楚的記得,當年修路的時候,每個村民組承包一小段,然後父親母親全都要上陣,整整修了大半年才勉強通車。

第二,農村汽車較少。也就是這兩年農村人購買汽車的人家逐漸才多起來,以前的農村地區幾乎沒有人家有私家車,在農村山路上跑的也是一些公共運營車輛和貨車。別說兩輛車並行就連會車的機會都很少。所以那個時代修路的路基都是很窄的,人們也沒有這種意識。現在很多農村道路硬化,也是在原先路基基礎上進行的。

第三,儘量少佔耕地。像我們山區農村,本來田地就比較少,有一些路段是要經過田地的,必須佔用到一部分耕地。因為耕地少,所以多佔一分,農民種的土地就會少一份,因此在修路的時候,會盡量的少佔耕地。所以,農村馬路一般不會修的太快,基本上都是按照3米5的標準來修建。甚至在有些路段達不到3米5的寬度。

以上就是農村地區馬路修建並不是特別寬,不能兩輛車並行的主要原因。坦白講,在農村道路上,一般也很少會有兩輛車並行。對於會車的問題,現在我們老家的解決方案是將農村的馬路兩邊稍微拓寬,並選擇在一些平整有利地帶修建會車點。如果在一般性道路上會不開車的話,就會在就近會車點停車會車。


茶人老七


問:農村修的路無法並行兩輛車。怎麼看這個問題?

農村修路確實是個問題,但是要並行兩輛車覺得有點浪費,為啥這麼說

就拿我們村來說,以前都是那種泥濘的小路,記得小時候只要下雨或者下雪就最糟糕了,上學就是個問題,每次去上學,路上坑坑窪窪的,穿的鞋子都被泡在泥潭裡了,有時一不小心就滑倒了,那個難說啊,再看看現在的路,條件真實好的多了。



農村路兩輛車並行,多此一舉

農村的路其實真沒有必要修的寬,就拿我們村的路來說。應該在3米寬,平常走一個車是沒有問題的,兩輛車肯定是不行了。為何說多此一舉,農村並非城市,沒啥大產業,村裡住的大多數都是無勞動力的老人或者在家看孩子的婦女,沒產業鏈,也談不上有啥大型貨車,一車行的路足以。



與其把路修寬還不如把修路的質量提高

就拿現在的柏油馬路來說,質量大批不過關的,經常看到他們修修補補的。為何會出現這類情況。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偷工減料,利用了差勁的原料,這問題真是一大腐敗,才會出現眾多的豆腐渣工程。



綜上所述,農村的路真沒有必要修的過寬,車輛多的時候也就是過年那一刻,一年到頭來也就只有這幾天熱鬧,平常農村的路都是用來步行的,你認為呢


農村身邊事


作為農村的公路確實沒必要太寬,平時幾乎沒啥車,一般兩臺五菱宏光或者一臺b級轎車SUV都能會車,只要不是普拉多h9之類的都沒問題,我媳婦老家農村的,我一年回去二十來趟吧,單程55千米,有20千米的村道,有的地方為啥不好錯車,是因為村民把垃圾堆在路邊,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半路,路確實不寬,平時也沒人 車不多,就是過節的時候,車放的村裡的馬路上,並且停放都不太規矩,都是很隨意的那種 似乎我都到家了 肯定沒有貼條的,在城裡壓抑慣了回來放鬆一下,我覺得老家的路三米寬還是有的,我的車都是右軲轆壓著一半馬路會車,真心說,不老跑的確實不適應,我也是跑熟了,以前也是規規矩矩的不行就停車錯車。


老了嗎72412331


座標重慶合川淶灘鎮板堰村,我的老家,以前很窮,終於修通公路了,單車道,接通到院子還是我們院子自掏腰包修通的。先說好處,總算是可以直接開車到家門口了,以前連像樣的石板路都沒有啊,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便之處就是缺乏遠見,我們這條路有個地方叫兩口鍋,坡道非常陡,像我這樣的老司機每次回家心都是虛的,就怕狹路相逢錯車難,老遠就開始按喇叭,春節就沒辦法了,短短50米的坡道,可能就會困住一個小時,每次犯愁,但每次都得經歷,不然就不叫過年了


大悟無言


第一農村修的水泥路一般都是自己村裡先墊付,然後國家在撥款,我們這裡就是這樣的。

第二人口密集的地方房子蓋的比較緊比較密,老房子門口的路都不寬,修路就沒有辦法寬,難道要拆房子,村裡的路肯定不可能。

第三主要是發展的太快了,以前哪裡有那麼多的車,村裡都是農用車,拖拉機,三輪車,摩托,修三米的路肯定夠用了,哪能想到現在這麼多車。

第四就是土地的限制了,現在農民都沒有多少地了,修的路寬了,肯定會用土地,大部分人是願意的有一部分不願意你就修不下去。畢竟是集體的,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

路不寬可以讓讓,但是農村人的心寬,萬一哪天開到地裡,放心絕對會給你幫忙的,對了,記得帶兩包中華。


依舊那麼美1


這個我好感覺我比較有發言權,也許有的人會說我的技術不行,這個不可否認,再好的技術在比較窄的車道那也是比較無奈的,我就是因為村裡路太窄,錯車錯不開結果剛買的新車發生的剮蹭,當時心疼的要死。我們不說別的,就兩輛車寬比較窄的車,錯車的時候還都得各自把後視鏡收回來,更別說兩輛比較車寬的車了,要麼倒,要麼就是都聽到那裡誰都不過,但是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麼在比較窄的地方修錯車位,這樣還好一些。


不問歸期是何期


問:農村修的路無法並行兩輛車,怎麼看這個問題?

想在農村辦一點事情特別的麻煩,以前農村修路都是一些村民去單位承包工程,為了從中賺取大量的利潤,確實出現了很多不符合標準的工程,更講究的是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就拿我們家鄉這邊來說吧,當初我們鎮這邊修縣道,那個時候是鋪柏油馬路,標準的柏油馬路那是非常光滑和結實的,而當時我們這邊的柏油馬路雖然寬度達到了最低標準,可是實用性卻差到了極點,因為承包工程的是一些村民,村民沒有修建馬路的經驗,不知道石子和柏油多少搭配最好,只覺得石子放得越多,那口袋裡就能裝更多的錢,於是第一次修建的柏油馬路一個月就全爛粉粉了。

這樣的縣道純純是在打臉呀,於是上面很生氣,開始第二輪翻修,哪裡爛了修哪裡,基本上大部分都被推倒重來,第二輪翻修後的馬路結實多了,但是依然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兩三年後,這些柏油馬路又出現了很多坑坑窪窪,那怎麼辦?

沒辦法了,於是第三輪修路又開始了,不過這一次不再使用柏油了,而且全部改用水泥,自從改用水泥以後,馬路到現在十多年了,依然非常完好。

從這件事情說明,現在農村修馬路這件事情,在承包管理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是全部交給村民私人修建,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就比如說村路有3.5米寬的最低要求,事實上農村很多村路連三米寬都達不到,而且還能交付成功。

而一輛轎車的寬度在1.5米至1.7米之間,所以如果不達到3.5米,村道讓車就變得很困難,所以就很容易導致翻車。

但是現在農村不管是修路還是修橋,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上面的錢不會直接打到私人賬戶,就跟在外面承包工程一樣,首先是質量要達標,特別是質量把關這關很嚴格,達標後要經過驗收,上面簽完字以後才會給錢,這樣就避免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