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後的十年重建歷程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築了心靈的城牆。簡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週年的時候,市區有98%的居民搬進了新房,1988年10月則全部遷入新居”。人們就是居住在簡易房裡,開始了唐山的重建。

唐山大地震後的十年重建歷程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技術人員參與制訂的《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務院的批准,這一規劃,後來1982年和1984年兩次進行了調整。規劃通過後,經過一些試點,“1979年下半年大規模的重建開始了”程才實說。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華道,那時就已經是唐山市的主幹道。地震以後,改名為新華道,實行分段建設。

以市中心和建設路的交叉口為界,西邊為新華西道,東面為新華東道,1985年最終完成建設時,路面寬50米,全長9.55公里,被稱為“二十里長街”,也被稱為“唐山的長安街”。

《唐山市志》記載,最多的時候一共有11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個援建單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施工現場投入的大塔吊200多臺,載重車輛2500多輛。

建設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龍華小區。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後“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開業的百貨大樓是新華道上比較早完工的商業大樓。

程才實認為唐山重建分為三個大的階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試點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規模建設;1985年之後,完成掃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萬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紀念碑廣場舉行唐山抗震10週年紀念大會,程才實說,“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結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為震後重建工作而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