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弄潮科學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軌道處於金星和火星之間,距離金星最近的時候約3800萬公里,距離火星最近的時候約5400萬公里。因此也有人認為金星和火星就像地球的過去和將來,地球也經歷過或者以後會經歷像這兩顆星球上的環境狀況,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樣的假設是沒有道理的!三者在很多方面的差異都很大,比如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不同,引力和周圍空間環境也都不同。


金星質量和體積都和地球差不多,體積為地球的90%多一點,質量約為地球的80%多一點,所以它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先天條件最為相似的星球。但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外,並且是宜居帶的內側,受太陽光輻射的影響較大,環境非常的酷熱,其表面溫度達到了平均460攝氏度左右,而且由於大氣層以二氧化碳為主,其地表大氣壓達到了地球表面大氣壓的96倍,這樣的環境之下,金星的表面不可能有地球生命模式的生物存在,金星也沒有衛星,內部也沒有磁場,大氣層模式很難轉化成像地球大氣層這樣,所以金星很難變成另一個地球。



火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比地球小得多,體積約為地球的1/7,質量約為地球的1/11,但是火星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然而火星卻和地球表面環境差別甚大,火星的地表猶如一片荒漠,人類雖然已經往火星發射了很多顆探測器,但至今都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生命體,探測器發現火星地表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0.8%左右,晝夜溫差非常大,平均溫度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只有赤道地區的中午可以達到30℃,但是到了晚上又可以下降到零下幾十攝氏度,這樣的表面環境無疑也是難以適合地球生命模式的生物體存在的。





可見金星和火星上都是地球的鄰居,但是他們的環境卻迥然不同,金星上面很熱,而火星上面很冷。那麼地球也曾經有過像金星和火星這樣的情況嗎?地球已經有著長達46億年的歷史,而地球上的生命約出現於35億年前,在生命出現之前,地球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和如今的金星和火星很相似呢?

在地球剛形成的時期,基本上是一顆熔岩星球,後來隨著小行星撞擊量的減少,地球也漸漸處於冷卻狀態,但是地球表面的溫度仍然不低,幾百攝氏度的高溫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的地球仍然有大量的火山爆發,火山爆發的氣體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大氣層的氣體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因此這個時候的地球大氣壓也會非常大,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地球環境是和如今的金星很相似的。


但是之後地球的溫度趨向於降低,火山和小行星撞擊的頻率越來越低,而且這個時候的太陽也剛過去誕生時的活躍期,趨向於穩定發光狀態,其光照也沒有現在強,所以那個時候的太陽系宜居帶要比如今更靠裡面一些,那麼地球所受的光照就比如今也要弱一些,所以從熔岩狀態冷卻下來的地球的表面溫度也要比現在更冷一些,由於還沒有生命出現,降水也比較少,所以地球很可能有過一段短暫的時期和如今的火星地表環境相似。

不過在這一時期,金星卻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它所受的光照和如今地球的光照條件差不多,表面環境不熱不冷,容許液態水存在,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早期的金星很可能也曾經像如今的地球這樣,並且出現過生命體。


然而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曾經也有生命存在,那裡也曾經有類似地球如今的生態環境,如今的火星上仍然保留有液態水流動的痕跡,很可能在幾十億年前火星的軌道並沒有這麼靠外,那時候的火星還存在磁場,在磁場的保護下,火星有著自己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約相當於地表如今大氣壓的30%左右,晝夜溫差並不大,因此在火星當時的赤道地區可以有液態水存在,所以有著可供生命生存的環境。

那麼今後地球的環境會有大的變化嗎?地球是太陽系眾多星球中的一員,目前來看,在未來的至少10億年之中,太陽系的運行不會有大的變化,太陽本身也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地球表面的環境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十多億年之後,太陽體積將開始膨脹,自身也將變得不穩定,光照也將變得更強,太陽系的宜居帶也將向外推進,這個時候的地球環境可能會發生大的變化,而地球有可能會向著金星的環境那樣演變,這正是如今即將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假設的劇情前提,到了那個時候,地球上仍然有人類等智慧生物存在的話,那麼我們真的要想辦法拯救地球了。



人類的方向


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還是對目前地球環境的某種擔憂。

金星,雖然不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卻是平均溫度最高的行星,高達接近500攝氏度,如此高溫不要說登陸火星了,就算是一般的探測器也很難長時間在金星上停留。金星表面溫度之所以如此高,就是因為完全失控的“溫室效應”。

金星大氣非常濃厚,其中97%都是二氧化碳,濃厚的溫室氣體牢牢地鎖住熱量,讓金星表面溫度居高不下!

而在我們地球上,“溫室效應”在最近十幾年頻繁被提出,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而我們對於地球平均溫度上升肯定也感受很深,雖然平均溫度在最近100年上升了不到1度,但不要小看這1度,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這種影響相信很多人都有很深刻的體現。

想想看,如果人類持續製造二氧化碳,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金星不就是地球的未來嗎?

而火星被很多科學家認為過去如同現在的地球一樣生機勃勃,甚至擁有大量液態水,科學家們也在火星上發現被液態水侵蝕過的地形。

不過由於火星質量相對太小,內核逐漸失去溫度冷卻下來,沒有內核的活動,火星也失去了磁場的保護,大氣層也開始被太陽風一點點吹散,而沒有了大氣層保護,火星上的液態水也開始蒸發,變成了如今的一片死寂!

如果將來某天地球核心也停止活動,地球磁場和大氣層也可能不復存在,地球就會成為第二顆“火星”!

所以,無論如何,善待我們的地球,因為地球是目前我們唯一的家!


宇宙探索


有人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

我也和這些人有同樣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先前我說過:太陽會把它的衛星(水星、金星,然後是地球……只不過還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好像是地球收聚它的衛星一樣)收聚回攏的。我有這樣的推測,金星以前應該是處在我們現在地球的軌道上,是可以有條件存在生命的(如果有外星人的話極有可能是金星人,地球幾次冰川期可能也是由此引起)。金星經過漫長的迴歸太陽後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條件,形成了今天的金星!

再過漫長的時間,我們地球也會走金星這條路(被太收攏),到那時火星將進入地球現在的軌道!我們將成“地球外星人”,火星迎來生機勃勃的另一種物種的進化,變成“火星人類”!

所以我覺得這些人的認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陳健光1959


地球和金星之間原來還有一顆叫卓爾金星的星球存在,也就是瑪雅人的故鄉,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星球爆炸成碎片了,現在地球和金星之間的密集隕石帶就是證據。而當初的瑪雅人一部分逃到了地球,很可能是等級最低的瑪雅人。而高等級的瑪雅人肯定跑到更好的星球去了。


sorry137571698


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它的幾分之一,當這邊兒滅亡的時候,它就會自傳到另一面兒,也就是說人類會跟著它的轉動而轉動存活,當然這不是所有的人會活著看到如此的景象。

但是還是那句話,不死不能生,死過一次才能叫作生。

通過死亡才可以到達新的綠洲。


紫澤錦言


說錯了吧?地球才是金星的未來


為了明天1957


內在才是決定因素。地球的萬有引力取決於自身的場,即束傅又放縱,生命才會萬類霜天競自由,地球的場或許是某潛物質的量差,維持地溫的並非物質燃燒,而是一種永恆的場,所以地球是獨一無二,誰也不會是他的過去,誰也不會成為他的將來。當你計算某時某刻會與某星碰撞,可偏偏他就差那麼一點點,這就是地球


大海142581829


太陽也要吃飯,八大行星逐一吃完後還要有新的行星在後面排隊。。。


劉旭雲3


其實我覺得就算人類在太陽系內部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那也意義不大,因為太陽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太陽,最危險的也是太陽,如果太陽發生了危機,那整個太陽系的星球都一樣不適合居住


芙戈尼達


道教裡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原來是地球繞太陽正好排在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