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鐘山寺簡介

嵷山寺

天下名山僧佔多。佛教為了修禪打坐需要,寺廟大多建在荒山野嶺之上,人跡罕至。嵷山寺建立的時候,估計郭二莊村還沒有建村,所以,嵷山寺內元代以前的碑記上署名是西馬項村。

河北武安鐘山寺簡介

這也是一個證據,西馬項村位於馬會河與礦山河兩溪交匯之處,因為有兩條河,不能以流經馬項村而把溪水命名為馬項河,觀西馬項舊村區,它處於礦山河北岸,距離馬會河較遠,所以,流經石門川的馬河指的是馬會河,不是馬項河,近代,礦山村建有鐵礦,馬會村建了水庫,比較著名,所以,以礦山,馬會命名溪水的名字。馬項河,是邯鄲礦務局內部的名字,因為邯鄲礦務局在馬項村建礦井,涉及水文地質,把馬會河稱作了馬項河。

嵷山寺應該因為處於嵷山上而得名,嵷,是個專用字,《康熙字典》裡有收錄,特指位於武安市礦山河南岸的一大片丘陵,漢語專門為這片山巒造了一個專字,可見,此區域地位顯赫。武安北洺河北岸與礦山河南岸之間村莊寥寥,山巒重疊,最高處在焦莊村之北的雲駕嶺一帶,嵷山沒有云駕嶺高,從屬於雲駕嶺,故名嵷山。

從,沒有繁複的意義,與草叢,叢臺的叢沒有關係,讀音上有明顯區別,叢,當地人發音為層(ceng)。

有傳說言嵷山寺位於九巒匯聚之處,溝壑輻湊,水源充足,豐林茂盛,是個風水寶地,因為山峰眾多,連聚不一,而命名為嵷,應該不對。

航拍鐘山寺

河北武安鐘山寺簡介

嵷,現代普通話發音為song,其聲旁是從(cong 或zong),z , c , s是同一組聲母,可以互相轉變,又有平舌與翹舌的轉變,在當地,嵷山寺,發音為“鐘山寺” ,俗訛寫為鐘山寺,寺內的古碑上寫作嵷山寺。

現代的嵷山寺遠離省道,地理位置偏僻,古時候,嵷山寺位於石門川至武安城的交通幹道邊,石門川到羅義村,再向南到沙溝村,寨子,駢山,就到了武安城北門,比較便利,其先,民國以前,石門川人去武安城須步行,走的就是這條道路。

嵷山寺內的古碑,碑文漫漶,不可盡讀,據說是唐代的,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的石碑能保存到當代,沒有毀壞,其中深刻蘊意,有待挖掘。

上世紀九十年代,去羅義村看會,路過嵷山寺遺址,啥都沒有,根本看不出那裡是古寺廟,後來恢復了一座觀音殿,不久又拆除,現在大雄寶殿,坊門,鐘鼓樓也恢復了,形制極高大,氣勢雄偉壯觀。

——作者 崔聚賢

河北武安鐘山寺簡介

崔聚賢,男, 武安市礦山鎮崔石門人,武安礦山中學畢業。喜歡古文字,愛好方言研究。武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