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上取消中小學職稱,你反對嗎?

今天空氣流通暢


馬上取消中小學職稱,對於已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來說,肯定反對,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評上了高級職稱,現在取消,肯定不行。而對於那些年紀偏大,而職稱一直沒評上的教師來說,希望快點取消,這樣也不會跟別人收入差距太大,心理會平衡點。而對於年輕教師來說,不評職稱,你還會那麼要求上進嗎?

我的觀點是不需要取消職稱,但可以改進職稱評審方法,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一、贊成取消中小學職稱的原因之一就是職稱把工資收入拉得太大。我們非常清楚,如果是同工齡同學歷的兩個老師,如果一個教師有幸評上高級職稱,而另一個還是中級職稱,那麼他們之間每年的收入差距超過萬元。以高級七級崗與中級八級崗為例,崗位工資差2773-2440=330元,績效工資有的地區也區分高級與中級,就算差300元吧,那兩者共差630元。另外單位給繳納的住房公積金12%、職業年金8%及養老保險金20%等也有差別,630*40%=252元。這樣每月收益總差距在630+252=882元,一年超10000元。但兩人的工作量差不多,教學質量也不相上下,這樣肯定低職稱的教師心裡不舒服。

二、贊成取消中小學職稱的原因之二是職稱評定存在不公正現象。評定職稱除了一些基本學歷條件外,還有一些比如公開課,省市級榮譽、比賽獲獎等條件。這些條件人為影響比較大,比如公開課或競賽課,領導就不安排你參加,你就沒機會獲獎,比如省市級榮譽,領導給誰不給誰,還不是領導決定。最後在職數名額少的情況下,決定誰去評誰不去評,基本上也是領導有發言權。總之,經常是領導自己或與領導親近的教師,更容易評上職稱,而不是誰水平高誰先評上職稱。因為職稱的原因造成腐敗及教師之間關係不和的現象經常出現。

三、贊成取消中小學職稱的原因之三是職稱名額太少。高級職稱人數是按比例的,如果高級職稱的教師不退休,後面的教師就沒機會評。假如學校高級職稱的人年齡不太大,那麼就可能造成後面一批老師十多年沒法評高級職稱,也就無法享受高級職稱工資待遇了。這樣很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不是不優秀,也不是不努力,就是因為沒指標而無法評上高級職稱。

以上這些中小學職稱的問題如果能得到解決,大家還是願意職稱繼續存在的,畢竟優秀的教師可以通過評上高級職稱享受較高待遇,可以激勵教師們努力工作,爭取更好的教學業績和提高業務能力。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應該取消中小學職稱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若能馬上取消職稱,我自然同意。只是這個話題講了好些年,就像放在面前的胡蘿蔔——可望而不可及。

以往提工資,都是按工資水平按比例提升,這樣下來,工資越高的提得越多,工資低的提得少。


比如都按百分之五提工資,月工資六千的就可以多三百,而月工資三千的只能多一百五。這樣一來,職稱高的和職稱低的工資差距就越來越大。

職稱評定可以不取消,但應弱化在工資上的比例,比如職稱等級佔工資的百分之十;而工齡佔百分之五十,工作量佔百分之四十,課時多的收入高,課時少的收入少,並實行按年限晉升制度。這樣既可以體現工齡的價值,又能體現多勞多得。


幽幽南山客


雖然,我費了很大精力才評上高級職稱還不到一年時間,但如果馬上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我絕對舉雙手投贊成票!

理由有二:

一是,無論教師職稱改革也好,取消也罷,我堅信,本人的工資(或教師工資),就算不增,但也決不會減。

本來,教師職稱主要是對教師資歷與能力的一種榮譽認可,關於這點,現在已被教師們淡化得不復存在。除此以外,教師職稱還與工資待遇相關聯,關於這點,現在整個教師行業已吵得滿城風雨。說白了,職稱問題,就是一個經濟待遇問題。

現在,隨著國家對教育和教師的重視,在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今天,教育再怎麼改革,教師職稱制度再怎麼變化,相信,國家至少可保證一點:教師的待遇只會提高,不會降低!

自建國以來,國家公職人員的工資待遇,一直以來,只有提高,基本上沒出現過下降,包括那段最艱難的特殊年代。

取消教師職稱,既然自己的工資沒降低,甚至絕大部分低職稱的老師的工資待遇還會提升,不正是一件大樂事嗎?幹嘛不贊成呢?

二是,如果取消教師職稱,教師中的這場"職稱怨"終於可以解除了,老師們會把花在職稱上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利國利民。

看了這個問題中一些答友的回答,其中一位叫"對方正在輸入"的友友的回答,高度概括了當前教師職稱問題中的普遍觀點,並獲得了很高的點贊。

如果取消了教師職稱,這些問題應該就不復存在了。教師也可以靜下心來了!

不過,"三味"還是有一個顧慮:

如果取消了教師職稱,是不是還得再產生一個類似"職稱制度"的制度出來呢?因為教師的工作必須有好壞之分,才能激勵老師的工作熱情。否則,"大鍋飯"吃一天還高興,吃二天還湊合,吃三天就會忍受不了的。

但願這個"新制度"會很公平公正!


三味聊教育


如果馬上取消中小學職稱,我投贊成票!

中小學職稱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一樣,原本是為激勵專業技術人員而設立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不能完全做到獎勤罰懶和激勵先進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職稱的取得缺乏同一的尺度和標準

80年代首次確定職稱的時候,據說是靠自己申報,中小學最高是中學一級教師。老師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申報,有些老師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就報了個二級。比他差一點的,想一想,人家才報二級,自己只能報個三級吧。但是,有些人比較自信,就報了一級。過了一段時間,都批下來了,報一級的就是一級,工資一下子漲了四級,其他人都傻眼了。

90年代初期,沒有評上職稱的先評了箇中學三級。過了兩年,專科畢業的可以直接定二級,沒有評上職稱的也可以直接上二級。但是,評上三級的,得等指標,就是沒有機會升二級。一晃就差下四五年,等評上二級了,薪級工資和先評上的就差下了一兩級。然後過了幾年好不容易評上了一級,但是由於評聘分離,有的聘上了,有的沒聘上,過了幾年好不容易聘上了,發現薪級工資又差了一級。

我們這兒有個老師好不容易捱上評高級了,但是那年突然要計算機成績,他沒考,結果耽誤了,另一個年輕老師人家計算機考了,得到指標順利評上了,而那個失去機會的老師現在也沒有評上。

第二,職稱制度養活了一群無關的人群

因為職稱需要論文,那些出版社,雜誌社、掮客們可以說賺得是盆滿缽滿,版面費少則數百,多則數千甚至於數萬元。很多論文其實並沒有多少學術價值,純粹就是為了評職稱用的。老師們花出的是真金白銀,但是對於教育事業,對於國家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評職過程中也難免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腐敗現象,這也是飽受詬病的。

第三,收入差距會加劇部分教師心理的不平衡

職稱會加大不同職稱之間收入的差距,低職稱的老師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繼而影響到情緒和工作態度。這樣就起不到激勵作用。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想給教師提高待遇,和有沒有職稱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只要工資總額高,那麼分到教師手裡的自然就會多,沒有職稱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活動也是順利開展的,有了職稱,也沒有見到有多好。所以,有沒有職稱制度,對於中小學教育影響不會很大。


愛河北人


作為一名中學高級教師,你問我:“馬上取消中小學職稱,你反對嗎?”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反對”。



作為一名普通教書匠,活了半輩子,教書30餘年,執著我當初的選擇,一直無怨無悔。我從不否認,今天教師職稱的評定,的確變了“味道”,成了教師說不出的“痛”。可是我這個年齡的老教師,每個人晉升高級職稱,那可是“過五關,斬六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換來的。

第一道關,指標關;

現今,教師職稱評定不在是教育行政部門“一家獨大”,人社部門必須下達指標。我們當初評定職稱,指標由教育行政部門確定。每次都要統計教師編制數,符合條件數,實際參評數,綜合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情況,下達指標。儘管當時指標較多,但公平競爭,爭取到指標可謂教育教學樣樣都要高人一等啊!



第二道關,論文關;

教師職稱評定不能缺少論文,並且高級職稱必須要有2篇省級論文。當年,評選省級論文必須層層選拔,從學校推薦,到區裡評審,評委和專家眼睛裡不容“沙子”。區裡獲得一等獎,才可以申報到市參評,市裡評選和推薦更加嚴格,到獲得省級優秀論文,一個區就那麼幾個人,許多學校1年抑或2年有1個老師獲獎就相當不錯了。


第三道關,競爭關;

通常情況下,指標按照參評人數分配到學校。我們當年教師職稱評定異常激烈,幾乎都是同齡人,你當班主任,我當學年組長,你教主要學科,我教班級遠遠超出你的工作量。每到“職稱季”,大家相互一看,比業績,比能力,比教齡……誰都不相上下,可謂旗鼓相當。你一旦脫穎而出,那也是在某一方面略勝一籌而已,可見當年的競爭多麼激烈。

第四道關,考核關;

晉升高級教師在考核期內,至少要有一次優秀。可是學校年終考核優秀是有比例的,我們這個年齡教師評職稱,要過考核關那是真幹、實幹換來的。你不當班主任,你不在學校日常考核中出類拔萃,年終考核想獲得“優”,那是做夢啊!



第五道關,榮譽關;

教師職稱評定起決定作用無非就是榮譽。學校根據日常榮譽積累情況,設定分數,量化評定排名。政府的表彰當之無愧,分數最高。國家級,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也是非常有用的!省市區各級榮譽的獲得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榮譽與論文評選一樣,需要層層推薦選拔,過去講求公正,公平,公開,不公示,都不可能上報的。如今不說了,你懂的。


俺油菜


贊不贊同都不會馬上取消,這是事實。

迄今為止,官方沒有任何廢止職稱評審的說法,反倒在不斷修改完善,出臺一系列政策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同時,對於職稱評審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行為進行了專項督查和整治。

以上行為表明,眼下職稱評審還會繼續存在下去,躲不過去也罵不停歇。

所以,不如積極面對。

1.有真才實料的人,條件一旦具備,就理直氣壯地參加評審,沒有必要發揚風格,把指標讓給別人;也無需展示清高,放棄評審資格,水平、能力、付出值得某一職稱時,評上了既體現職業認可,也體現相應報酬;更不能對違法亂紀行為人退讓,坐視他們通過不正當手段巧取豪奪本屬於你的評審機會。

2.條件一般,可上可下的人,與其抱怨,不如苦練內功,以近乎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只要你把評審條件要求的項目都做到極好,誰敢動你的手腳?打鐵必須自身硬,你自己有軟肋,沒煉成不壞之身,就一定會給有心人可乘之機。

3.條件不具備的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恪守本分,不要投機取巧,通過拉關係鑽空子得來的職稱,終歸會因德不配位遭人唾罵。

再分開來看看評審現狀:

  • 評上職稱的人中有名副其實的,這個事實不能假裝看不見;
  • 用不光彩手段評上的也確有其人,但不能故意放大比例,搞得好像所有的人都是舞弊者一樣;
  • 未評上的人中有屈才的,理應給他們公正的待遇;
  • 評不上的人中也有委實差距太大的,還是認清自己,在條件充足前不要再做無用功,更不能指望通過謾罵來掩蓋自己不如人的事實。

結束語:

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制度之前,職稱制度還是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要糾正的是執行過程中的扭曲變形,而不是乾脆取消。呼聲最高的以工齡晉級,真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嗎?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的。


劍客談教育


我會反對。誰都知道職稱不好評,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的辛苦工作,好不容易評上了再取消那會是一種什麼感受?而且取消了必定會出臺新的政策,試想我們這樣青春已不復存在,精力也已日漸消磨的老教師還要去重新開始,這是教育中多麼悲哀的事情……

職稱不好評的主要原因是名額太少,可謂一“名”難求,這和誰評上了關係不大。行行業業都不會有絕對的公正,任何一種政策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這就是辯證法,取消職稱而來代之的政策就一定對你有好處嗎?

制定政策的人的初衷是好的,出現問題是實施環節上的問題,有能力的人要反對的是貪腐之徒們,而沒有能力不想好好幹活只想吃大鍋飯的人才不願意有競爭!


楊柳依依666


無聊,總是拿教師說事。老師夠可憐的了,但是還要保持自尊,是唯一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人。作為教師要做到沒有傲氣,但是要有傲骨。為了職稱和榮譽證件窩裡鬥,撕破臉皮,人間醜事無不體現。教師中還是老實人多,偷奸耍滑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老師一輩子沒上過一節課,還是高級教師,沒教課的人還有教學成績獎、公開課,無奇不有,認命吧,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是跪著也要走完,不管職稱高低,對的住良心,對的起學生就夠了。當上課鈴響起,:起立、敬禮,我還是感覺自己很偉大,看著孩子求知的眼神,作為傳道授業的我還是很自豪,我有個響亮的名字叫——老師。不說了,27年教齡的我,想想都是淚。


書良5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專畢業,說來慚愧,由於痴迷彩票,直到2011年才取得中級職稱,不高不低,這輩子也只能這樣了。我的骨子裡是贊成取消職稱,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然國家實行這個制度就必定有它的理由,短期之內是不會取消的,只是希望以後能完善職稱評審,讓中高級職稱的評審能相對容易些,諸如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多向一線教師傾斜,提高中高級職稱評審的比例,對於個別確實因能力所限無緣中級的,至少也要考慮在退休之前推,上中級,辛辛苦苦一輩子,體面的退休,權當是個安慰吧。


彩票哥519


不知道人們咋想的,取消職稱?

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任何國家在專業技術領域都有級別認證的,沒有了職稱,論資排輩,教師的積極性就高了?

不可能!!

在教育領域,職業的特殊性,導致職稱不能體現其真正的意義,就是說高職稱乾的活的低職稱一樣,甚至由於年齡大了,不如低職稱乾的活多。這是事實。比如一些學校存在著高級職稱打字員,高級職稱庫管,高級職稱幹事等。

慢慢等著吧,有一天會改的:

比如小學高級職稱每年要搞多少講座,完成多少課題,編寫多少輔導材料。

而且要實行評聘分開:高級中級初級職稱有比例,學校聘你高級你才能享受待遇,同時必須幹高級職稱的活。

記住:企圖混吃等死碌碌無為不學無術,然後自然晉升高級職稱,永遠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