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穿了20年的軍服,1965年,為何改成了軍綠色?

泡沫了思念



(07式常服)

65式軍服(包括同系列的71,74,78式),是一代人的回憶,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的制式軍服,也可以說是一代經典,但更是一大敗筆,一種退步。


65式軍服裝備了20年之久(1965-1985)初期還是和蘇聯交惡時期。而50式軍服和55式軍服都是模仿的蘇聯軍服。6、70年代中國軍隊維持在600多萬人的規模,累計有幾千萬軍人穿過65式軍服。如果包括穿過65樣式的紅小兵那可就上億了。因為模仿蘇聯的緣故所以給解放軍戰士配備了船形帽,這種帽子看上去像歪的,這種帽子不符合中國人的臉型和稜角,戰士們也經常反應這種情況。群眾也看不慣船形帽,認為不像解放軍,倒是像美國兵和國民黨帶的帽子。1957年,軍委取消了船形帽,恢復解放戰爭時期所佩戴的解放帽。毛澤東主席:“要恢復到老紅軍的樣子”。65式軍服開始統一一實行,從將軍到列兵,裝束幾乎完全一樣。只有幹部的布兜比士兵的多,皮鞋上釘子比較響!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甚至可以說為戰士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首先“一身綠,三片紅”。戰士常服,作訓服,作戰服,禮服都是這一身,樣式特別單一。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戰士們佩戴的紅領章和紅帽徽,正好成為敵人的瞄準點。此外,由於65式軍服無法區分軍銜,只能以口袋多寡識別是否幹部,戰場上建制被打亂,導致指揮混亂。女兵的裙子也被取消(破四舊)直到73年調整後才恢復。(85式軍服)

1984年大閱兵重新恢復了大沿帽、毛料服,女軍人毛料裙。85式87式軍服繼續延續58式和55式軍服,88年恢復了軍銜制。65式永遠的成為歷史的印記!其實還可以從軍隊的作訓服來看綠化面積是不是減少了?當然這只是隨便一說,不能以偏概全!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濟州府一戶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創建了中國人民子弟兵以來,到1965年時,共經歷了中國工農紅軍、國共合作抗日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概有四個不同的時期。

期間,軍隊服裝的演繹變化非常大,各個時期,不同區域的軍隊制服樣式和顏色也不一樣,但限於篇幅就不再詳細介紹了,僅說明為什麼會有65式軍裝的誕生。

在65式軍服正式裝備軍隊時,我軍正式制服是55式軍服,迄今為止,依然有人對55式軍服讚賞有加,因為1955年註定在我軍歷史上會描上重彩濃墨的一筆。

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給全體官兵授予了軍銜,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帥軍銜,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授予蕭克等55人上將軍銜,授予徐立清等175人中將軍銜,授予解方等802人少將軍銜。

從那天開始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以軍銜,因此55式軍服是佩戴有軍銜標識的,從肩章的形式不同,軍帽的不同,衣料的不同,能夠明顯區分著裝者的軍銜。

軍銜等級低者,見到軍銜高的,都要主動敬禮,軍銜等級高的,遇到有人向自己敬禮,也要行回敬軍禮。

1959年,林帥接任彭帥國防部長職務,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64年開始,在軍隊中抓政治思想工作,重點突出政治,上對軍隊軍銜時也頗有意見,感到軍隊中等級森嚴。


當時,軍中除了少數資歷較深的大校能升少將,少將升中將,中將升上將,上將升大將,大將升元帥,事實上從1955年授銜起,都已經停止了,都在原地踏步走,因此銜職低的,對軍銜的意見較大,有許多牴觸情緒。中蘇關係惡化以後,作為學習蘇軍的軍銜制度、勳章制度、獎懲制度等,也被一些同志提出來預以取消,當時軍內瀰漫著左傾傾向,認為軍銜制度是修正主義的東西,取消軍銜制、改革軍服已是勢在必行。

1964年,在軍委某次會議上,揣摩上意圖的賀帥首先提出要拿掉肩上的條條槓槓,至於軍服類型恢復紅軍軍服的樣子為好,上欣然同意,認為肩不能挑,扛著個牌牌,怎麼和群眾同甘苦、同勞動?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正式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至此,55式軍服成為歷史,65式軍服登上舞臺。

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司令員,到軍委委員、軍委副主席、軍委主席,不論軍中等級、職務大小不同,但軍服都一模一樣,都是草綠色軍裝,上面兩隻小口袋,下面兩隻大口袋。而戰士的軍服區別于軍官,只是比軍官少了兩隻大口袋,僅從衣服領子區分男女。

65式軍服,以草綠色的陸軍軍服為代表,軍服的外觀非常有特色,綠色軍帽上由一顆紅五星,軍裝上有左右兩塊紅色領章點綴 ,所以被民間稱為“三片紅”綠軍裝。

65式軍裝,是特定時代強調官兵一致的產物,軍裝設計簡潔明瞭,沒有花花綠綠的顏色或符號點綴,顯得非常大方得體,穿著洗滌也很方便,所以深受具有光榮傳統的我軍官兵歡迎,體現了中國軍隊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精神,在特定時期,是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突出政治的年代。

但65式軍服,畢竟和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精神不相吻合,80年代開始,中國軍隊又開始恢復實施軍銜制度,所以65軍服也於1984年退出了歷史舞臺,


國平軍史


65式軍服又被稱為“國防綠”。

原來的55式軍服為深棕綠色,染色採用硫化染料,但洗曬後容易變色。為改變軍服的顏色,1962年總後軍需部進行研製,發現用“蒽草綠”染色,不僅顏色鮮豔,而且著色高,不容易褪色,由此,65式軍服被稱為國防綠。

65式軍服影響力極大,承載人們上世紀60-80年代的記憶,該軍服在社會上流行,成為“時髦”的象徵。

65式軍服的服役時間長達20年,包括後來的改進版“71式、74式、78式”。

70年代的軍服改革主要以減輕重量為目的,擴大采用化纖與棉花混紡織物,不僅為國家節省大量棉花,而且軍服的牢度,挺括,儲存都有很大的改善。


五味社




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都知道,在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軍服都是土黃色的。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軍服就是土黃色或者深灰色的。但是到了1950年,中國軍隊的軍服為何換成了草綠色。其實這是地形需要的,無論是土黃色還是深灰色,都不適合全國各處地形。只有草綠色才更為合適,目前,我們的軍隊仍然是綠色的軍服,不過已經改成了軍綠色。


在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軍服在顏色上很不統一。這主要是各地區染色技術不同造成的,還有就是布料的材質也不一樣。就比如李雲龍的獨立團,起初穿著深灰色的軍服,到了後期又換成了土黃色的軍服。在建國的初期,東北地區的軍隊穿著土黃色軍服,西北地區的軍隊則穿著深灰色的軍服。這都是地形需要的,但不適合南方地形。


認真的說,土黃色和深灰色軍服都只適合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多丘陵和山地。這兩種顏色的軍服不適合在南方地區作戰,因此,軍服的顏色需要更換。有一個情況不得不說,當時,各國軍隊的軍服都沒有常服和作訓服的區別。都是一套軍服,在平時是常服,到了作戰時就是作訓服。因為這個原因,當時的軍服都比較寬大,主要是為了適合作戰。



就這樣,在設計新軍服時,採用了草綠色。1950年,中國軍隊換髮了50式軍服。50式軍服有兩個特點,第一用軍綠色取代了土黃色、深灰色,第二就是大簷帽取代瞭解放帽。此外,就是左胸上添加了姓名欄,用來寫自己的姓名和番號。50式軍服是建國以後中國軍隊換髮的第一種軍服,50式軍服僅僅是一種用於過渡的軍服,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隨著部隊正規化步伐的加快,在1955年,中國軍隊換髮了55式軍服。55式軍服在設計過程中,借鑑了蘇式軍服很多優點,比如領章、雙排扣等等。55式軍服非常經典,至今都有人在收藏。55式軍服也採用了草綠色的設計,這成了軍服今後的固定顏色。包括之後的65式、85式都是草綠色軍服。當然,隨著作訓服的出現,常服的作用開始下降。



目前,軍隊的軍服非常完善,禮服、常服、作訓服等等。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的鏡頭: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人在學習時,拒絕更換軍服。當時,李雲龍三人穿的就是50式軍服,而其他軍官穿的是55式軍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50式和55式的差別確實很大。只有之後的65式軍服,小編以後有時間再給大家慢慢講。

3D打印—小宇


65式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55年取消軍銜制後,部隊發放的一種制式軍服。軍服呈草綠色,俗稱“蛤蟆綠”。

在此之前,解放軍實行軍銜制,軍裝顏色發黃,漿洗久了,呈白色。六十年代,我國染料技術逐漸過關,軍裝的顏色由綠色取代了黃色,顯得更加適應部隊行軍打仗的需要,而且不容易掉色。

從此以後解放軍的軍裝一直使用草綠色。一直到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後,草綠色軍服才被其它顏色軍服取代。


四海漫遊


毛澤東思想的迴歸!真正走毛主席倡導的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


平時穿什麼碼數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軍隊也不例外軍服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年代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設計軍服改變過去的款式本人覺得很正常,不存在啷個好不好的問題。從建軍以來我國軍隊不時期不年代部隊的建制包括軍員數量都在變動沒有什麼奇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