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高調錶忠心的都是些什麼人?後來都是什麼結果?

【天使譚】高調錶忠心的都是些什麼人?後來都是什麼結果?

有次,鄰家男孩的女友挽著男孩母親的胳臂親暱地在街上走過,街坊鄰居紛紛讚歎:多好啊,和親閨女似的。

我當即對老婆說,這不是什麼好現象,結婚之後恐怕會麻煩。

果不其然,婚後不久,婆媳關係緊張,矛盾不斷升級,現在聽說已經離了。

為什麼我會這麼想?因為這不正常。

雖然婆媳是天敵這個民間說法屬於過甚其辭,但見面沒幾天就能如此親密無間地膩在一起,無論如何都不大正常,據說此前男孩家還反對倆人在一起。“事若反常必有妖”,凡事不正常一定有其緣由,我猜想這女孩可能有求於男友母親,或同意婚事,或資助結婚,或其他什麼。因有所求瞬間就能把關係搞得火熱,並高調秀親密的人,所求滿足之後也大都會迅速冷淡,甚至翻臉無情,即章太炎先生所說的“大事既去,必生反噬”。

高調秀親密如此,高調錶白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有人戲稱當今大學生求愛“四大俗”:送玫瑰,點蠟燭,放煙火,掛橫幅。這些如果私下做,倒也正常,要是當眾,就屬於高調錶白了。遇到這種表白,我建議女孩子應該毫不猶豫,立馬拒絕。

因為這有情感綁架之嫌,營造一種氛圍,把你架上去下不來。而且愛情是種很私人的內在情感,一旦當眾表演,就是把它當成戲,再真誠再感人淚下,也只是暫時進入了角色,是戲總有落幕的時候。

類似事情中,還有一個我最不看好的,就是高調錶忠心。

高調錶忠心,就是公開的,過分的,誇張的表忠心。高調錶忠心的都是些什麼人?往往是背叛得最快最徹底的人。

雖然歷史上不乏其例,較為典型的還屬民國初年四川督軍陳宧。1915年,深得袁世凱信任的陳宧受命主政四川,臨行前來見袁。眾目睽睽之下,他先是跪倒,“伏地九叩首”,然後又用雙膝挪到近前,俯頭去嗅袁世凱的腳,說:“大總統如不明歲登極,正位中國,陳宧此去,死都不回。”

對民國總統,卻行大清覲見皇帝的跪拜之禮,還嫌不夠,又行歐洲中世紀唯教皇才能接受的吻腳禮,又說,你要不當皇帝,我就死在外邊不回來了。這忠心表的,從形式到內容,夠不夠誇張?

而僅僅時隔一年,陳宧宣佈反袁,通電四川獨立。背叛的快不快?別人通電反袁,反的是帝制,捍衛的是共和,表明自己出於公義。而陳宧非但如此,還加了一條,宣佈代表四川人和你袁世凱個人斷絕關係。不但反對你做的事,還否定你人品,與你個人絕交,背叛的夠不夠徹底?

袁世凱看到通電當即氣暈,悽然說道,人心怎麼變到如此地步啊。作為見多識廣的政治達人,袁世凱竟也接受不了。這就是人性弱點,當局者迷,總以為這種忠心是真的。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都是宣誓過誓死效忠他的人,最終他也不解地哀嘆,“我被我的部下出賣了”。

為什麼高調錶忠心的人,往往也是背叛得最快最徹底的人?

忠誠不是絕對的,而是有底線的。忠於某人某事業,是因為對方身上符合並寄託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或社會理想,並且自己堅定地認為這種價值和理想是正當乃至神聖的。一旦忠誠對象發生變化,走向反面,就應該收回自己的忠心。無條件的絕對忠誠,不但自己成了工具,忠誠的對象也成了自己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雙方都是可以利用,也可以隨時拋棄的。所以,忠誠如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標榜自己絕對忠誠的人,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忠誠於什麼,是一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價值與理想方面的生活準則,具有很強的自覺性,所以忠心不需要經常表達。本來表忠心就不大正常,高調錶忠心就更不正常了。

高調錶忠心,就是不要尊嚴地表演自己絕對忠誠,也就意味著絕對不會忠誠。底線都沒有,臉都不要,一旦有形勢變,背叛還不是分分鐘的事?背叛起來不但快,而且徹底。因為對一方已經信誓旦旦,反戈一擊不用力,就不會取信另一方,矯枉需要過正。

高調錶忠心的,除了往往是背叛得最快最徹底的人,還往往是有不可告人之事,或即將出事的人。

按易中天先生所總結的“中國邏輯”,問態度,不問事實;問動機,不問是非;問親疏,不問道理。而有些高調錶忠心者,就是在利用這種邏輯,試圖求得一線生機。

自己有不可告人之事,或感覺已經不被信任,心裡惶惶不安,預感要出事,還走投無路,怎麼辦?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裝瘋賣傻,高調錶忠心,就是要在眾人面前脫光,讓你聽聽態度,看看動機,想想親疏。我是自家人,看在我一片忠心赤膽的份上,我的那點事,能不能就算了?

所以,每當看到有人高調錶忠心,我就不免感到痛心:唉,這人怕是要出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