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劉全淼拜到郭德綱門下後為什麼沒有被賜字?

烎140589068


首先提醒一下題主,你把兩個人的名字都給寫錯了,一個叫張番,不是張攀;另一個叫劉銓淼,不是劉全淼。

張番和劉銓淼加入德雲社快半年了,應該還處於考察期吧,畢竟郭德綱以前曾說過,相聲界拜師是有規矩的,“師父訪徒弟三年,徒弟訪師父三年”,意為雙方需要一個互相瞭解的過程,省的以後後悔。


郭德綱現在已經收的徒弟們,最短的也是經過了一年的考察期才正式拜師的,五年以上的有很多,平均在三年左右,所以不是郭德綱不給字,是時間還沒有到。作為張番和劉銓淼來說,千萬不能急,要相信水到渠成,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行,不要著急,否則容易出問題。

張番和劉銓淼這半年在德雲社獲得的機會不少,跟著郭德綱和于謙、岳雲鵬和孫越參加了好多場商演的助演;2019年更是和孟鶴堂、謝金一起組成了相聲有新人組合展開全國巡演;郭德綱正月初三和初四的省親演出也帶上他倆,足以說明郭德綱是信任他們的,賜字只是時間問題。


按理說,以張番和劉銓淼在德雲社的資歷,根本輪不到他倆商演,還得在小劇場好好磨鍊幾年;但是郭德綱沒有拘泥於資歷,只考慮能力,這一點是令人欽佩的,也堵住了諸多同行的口。當初張番和劉銓淼剛剛拜師郭德綱時,同行一片唱衰之聲,認為郭德綱並不會力捧他倆,會死死的把他倆摁在小劇場;郭德綱用行動打了這些人的臉。


張番和劉銓淼看起來表現的也不錯,和師兄弟們能夠和睦相處,雖然剛剛加入時有一些風波,但是處理的還算得體;對郭德綱也尊敬有加,經常在微博表忠心,年前也登門拜年了,悟性是不錯的,理解郭德綱現在看重徒弟們哪些方面的品質。


今年是2019年,德雲社的家譜要在今年9月份的綱絲節做第一次修訂,不出意外的話,張番和劉銓淼會位列其中。那麼在9月份之前,張番和劉銓淼應該會和霄字科弟子一起舉行擺知儀式,正式成為郭門弟子,到時就可以順利拿到藝名了,這些都是要走的程序。

不過張番和劉銓淼已出道多年,二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估計以後還是會用原名居多,藝名只是一個稱號,有了就行,至於能不能叫得響是次要的。


相聲演義


賜字一說,只能當道下一季度的德雲家譜才能查到。

現行的德運家譜,是無法查閱的。

但有一點,並不是每個徒弟出來都需要帶著字。

比如燒餅,雲字輩,藝名朱雲峰。

再比如歐弟,也給賜字了。

但所謂的賜字,原本就意味著祖師爺的認可,並不需要一定改頭換面。

假設張攀賜雲字輩,再往後出場叫張雲#,這樣那些原本熟悉他們兩個人的觀眾,就會稍微懷疑一下,這個人是誰?我們認識麼?

這樣頻繁改名,往往改的是藝人的前程。

對於那些已經出名的藝人,賜名只是個儀式,獲得認可就成。

但那些沒有名氣的藝人,往往都會沿用師傅所賜的字。

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喲,愛你們。


蝦仁兒談娛樂


個人覺得,張番劉銓淼根本沒有賜字的必要,因為賜字以後除了所謂的“郭門”名分,沒有其他任何商業上的推動力,甚至還有刪號重練一樣的不良後果。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陶陽少年成名之後,郭德綱收他為義子加兒徒,賜名“陶雲聖”,但其實所有商業宣傳包括麒麟劇社的宣傳海報,仍然用的是“陶陽”,很簡單的原因,陶陽這個名字遠比“陶雲聖”有宣傳效果。除了陶陽自己特別懂事的把頭條號、微博認證改成“陶雲聖”,表示對郭德綱的一片丹心,其他人包括郭德綱在內,根本沒人改的過來這口。

(百度指數上,陶陽也比陶雲聖高出兩倍之多)

張番劉銓淼也是同理,他們是先用本名有了知名度,再拜師郭德綱。他們和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郭麒麟不一樣,這些孩子都是用藝名走紅,現在除了粉絲之外,根本沒人嶽龍剛、張磊、張立民、郭奇林是誰。另外就是曹雲金、何雲偉,這兩貨即使被除名了,也依然賴著藝名不放,也是同樣的道理。張番劉銓淼賜字以後就和曹雲金何雲偉去字一個效果,在網絡時代對於名人來說,改名等於刪號重練。

所以張番劉銓淼根本沒有賜字的必要,本來現階段就是口盟徒弟,和高曉攀、歐弟差不多,或許老郭在過一段時期之後會給他們賜字以示親近,但估計以後仍然會以張番劉銓淼繼續商業宣傳,不會突然改成張X番,劉X淼,那樣直接就把觀眾弄蒙圈了。


鹹魚茶館


帶藝入門,何談賜字


王大牛63486055


兩位只是在德雲社工作,不是拜師


用戶3380130744421


張九翻,劉九秒。😂


墨舞玄霄


看來題主很早就認識張番了,還寫他以前上學的名字


爨尚仁


因為那啥,所以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