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怎麼辦?一直都是很多媽媽們關注的話題,搜索一下能出一大把的答案。只是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真的太詭異了!

心情不好,發脾氣!需求不滿,發脾氣!生病了,發脾氣!累了,發脾氣!困了,發脾氣!餓了,也會發脾氣!-----

我們在處理他發脾氣的時候,想要事半功倍必需針對原因,對症下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但是原因那麼多,寶媽很困惑啊!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我經常從一位老師哪裡借書,當她發現我借得都是跟育兒有關的書的時候,她告訴我看書可以往大了看,往小裡寫,這樣寫的文章會更好一些。

其實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我們除了關注孩子大的方面,我們還要看孩子各種小的細節,今天張老師就跟大家聊聊孩子放學就想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這件事情。

如果您經常接送孩子,就會發現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學校門口不準擺攤賣吃的,但是學校門口的小賣部那是屢禁不止,而買東西吃的孩子也特別多,經常有些孩子因為父母不給買而發脾氣。

孩子為什麼一放學就要買東西,不買就發脾氣呢?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分享兩個例子,相信看了這兩個例子,父母們就能從一定程度上去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如果您仔細觀察過小嬰兒,就會發現那些幾個月小寶寶們在身體動作和節奏特性上就已經開始有各自的特點了,比如有的喜歡扭動、有的喜歡嘗試握拳等等。但在他們想吃奶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很類似,他們會身體緊張、呼吸急促、煩躁不安,好像半秒鐘都不能等。這時他們完全是不顧一切的,如果媽媽沒有及時餵奶,他們會哭的聲廝力竭。

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嬰兒的這種行為跟剛剛放學的孩子大鬧的情景是不是特別像呢?當孩子處於嬰兒般的情緒和憤怒時,他可能就在用這種“吮吸”的節奏的需要來滿足和表達自己。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再來看另外的一個例子。我的一個來訪者是外科醫生,他經常一個手術要做五六個小時,我們能想象在手術檯上精神高度集中的五六個小時會是怎樣的工作強度,但你們猜他下了手術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

我們可能都會以為他會大睡一覺,其實不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抽一口煙,好像通過用嘴來滿足自己,才是他釋放和緩解壓力的方式。

其實採取這種方式的成年人也有很多。我們有很多成年人在壓力極大的階段,會出現過度飲食的狀況,或是焦慮的時候貪戀零食。我如果壓力比較的時候,就會去吃炒芝麻,特別享受哪種咀嚼的感覺。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這讓我們好像能理解孩子可能還沒有那麼適應學校的規則、或是在學校有一些壓力讓他暫時無法應對,如果一整天他都處在這樣的張力和緊張下的話,那他可能就會有想迅速吃到一口東西來放鬆自己這樣的需要了。

孩子從學校出來就想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這可能是他在用“吮吸”節奏來滿足自己。精神分析認為:處於吮吸節奏中的孩子,他習慣通過吮吸來獲得和父母的連接,從而獲得安全感。

當我們拒絕孩子這一行為,不讓他去吃,這個時候孩子的反應必然就很大。我們想想開頭提到的吃奶的小嬰孩兒和外科醫生,我們就能理解孩子的反應必然是激烈的。

必然的反應不代表就是正確的,我們可以理解情緒,卻不能贊同行為。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當問題產生的時候,如果我們只關注怎麼孩子表面的情緒,只是想快速的疏導情緒,有時候就有點治標不治本了。

比如我們為讓孩子不哭鬧,就一如既往一次不落地給孩子買零食;要不然就是壓抑孩子,禁止孩子哭鬧,只要哭鬧就會懲罰,直到孩子不鬧為止。其實這些方式,都是在表面的處理這些情緒。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去看孩子的行為的意義,而不是處理表面地情緒。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孩子放學就要吃的,吃不到就大發脾氣,其一是沒有建立邊界的表現。

他還在以世界為中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食物張嘴就應該來,稍微不如意就大吵大鬧,絲毫不顧及場合。

有邊界的孩子是能區分出每個人。我上學是我的事情,媽媽有媽媽的事情,媽媽不給我買吃的,並不代表這個世界的天就要塌了,也不是媽媽不愛我。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媽媽抱抱,媽媽愛這一種感受。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這個時候怎麼去建立邊界意識呢?

孩子放學後想吃東西是一個必然的需求,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每天帶不一樣的零食來滿足他的這個需求,但是零食的口味儘量避免甜味口味越來越偏淡,讓孩子的注意力漸漸從口味兒本身轉到好看、好玩兒,這樣孩子的驅力不是隻聚焦在嘴了,他吮吸的驅力會降低緩解,並且心理年齡也會慢慢變大。

慢慢的,我們就可以拿出一些好看的繪本,好玩兒的玩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起玩兒,把糾纏打鬧這樣的行為,轉化為愉快的親子時間。

那為什麼這樣做和邊界有關呢?建立邊界的第一步就是區分。孩子在確定邊界的過程中會慢慢確認周圍的一切,把自己從一片混沌中區分出來。孩子通過區分出自己和媽媽、區分出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品,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沒有邊界的孩子,對他來講一切都是混沌一片,這樣的孩子好像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我們就要從區分開始,更重要的是這麼做可以讓父母有意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好吃到好玩兒,讓他從單純地用嘴滿足,到用視覺、動作、精神,不同的層面來滿足,這個就越來越成熟了。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孩子放學就要吃的,吃不到就大發脾氣,其二說明孩子在學校是承受了壓力。

或是他沒有被滿足,所以只能放學後要拚命地吃東西。

這就好像在學校憋了一天的孩子放學就瘋跑或打球一樣,但我們要注意吃東西和上學這是兩件事情,不對應的。我們說奔跑可以釋放緊張一天的肌肉,這個是對應的,它能夠補償孩子。但吃東西可能解決不了孩子在學校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還要去探索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比如和孩子聊聊在學校都發生了什麼,如果孩子什麼都不願說,或說的時候很難過,那我們就更要不加評價地鼓勵他說出來,或是和老師保持溝通,也有可能孩子是適應不良的問題,我們可以就需要在現實層面想辦法去支持孩子。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一放學就買吃的,不買就發脾氣?

我曾經一個初中來訪者,放學可要吃的,不讓吃就發脾氣,仔細分析發現,原來是這個孩子不適應學校環境,覺得自己跟不上課,每次上學不是擔心聽不懂,就是擔心作業寫不完。老師上課的時候他在焦慮,放學的時候就更焦慮了。

發現問題之後,他們先給他補了一段時間的課,讓他課業不那麼吃力之後,他這個行為也跟著消失了。

能給孩子提供不同營養的媽媽,才是智慧而有力的媽媽。

想解決孩子情緒問題,請看這裡:

想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請看這裡:

愛家有技巧,育兒有方法。我是三寶美媽,一個喜歡分享乾貨的二級心理諮詢師,育兒的路上願我們一起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