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穩步推進“以醇代煤”工程做大做強甲醇產業

作為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之一,冬季散煤汙染是影響我市空氣質量改善的最主要因素,空氣質量改善任務異常艱鉅。面對天然氣保供的巨大壓力,市政府果斷決策,積極探索,充分發揮甲醇燃燒潔淨、熱效率高以及安全方便等綜合優勢,把實施“以醇代煤”工程作為清潔取暖和燃煤鍋爐改造的重要方式,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集中供熱、煤改氣(電)無法覆蓋區域推進實施,確保供暖季溫暖與藍天兼得。

甲醇作為公認的清潔燃料,具有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和綠色特徵,採用甲醇鍋爐採暖供熱更是兼有經濟性、安全性、適用性、環保性和可保障性等五大優勢,尤其在環保方面,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的排放近乎為零,氮氧化物排放量僅為14mg/m3。不僅如此,甲醇鍋爐還具有體積小、效率高、投資少、安裝方便等特點,對集中供熱管網與天然氣管網不能到達的廣大鄉村具有很強的推廣意義。

2018年以來,我市以榆次區為試點,採取政府推動、財政支持、企業跟進、部門聯動、合力攻堅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典型示範、綜合施治,最終確定甲醇鍋爐替代作為清潔供暖的有效補充和示範帶動,對榆次區禁煤區外、集中供熱和天然氣無法實施的燃煤鍋爐,按照由近及遠、分批有序的推進思路全部進行清潔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區共投入1000餘萬元,完成甲醇鍋爐改造90臺,供熱面積達20萬平方米。

榆次區“以醇代煤”工程的推廣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首當其衝就是節能減排。據粗略測算,相比較以前的燃煤鍋爐,90臺甲醇鍋爐的應用大約可減少燃煤1.2萬噸,摺合節約天然氣600萬方,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85噸、煙塵360噸、氮氧化物36噸。隨著“以醇代煤”工程在榆次區的順利推進,2018年,市城區空氣質量指數二級以上天數為210天,較上年增加27天,增加天數為全省第一,環保效益明顯。推進實施“以醇代煤”工程,也有一筆看得見的經濟賬,其初始投資為60元/平方米,與集中供熱、以氣代煤、煤改電等取暖方式相比,費用最低,且燃料成本低廉,相對於天然氣和電,運行成本大大降低。

“以醇代煤”帶來的效益不僅限於環保貢獻,還給百姓生活品質帶來大幅提升。採用甲醇鍋爐取暖,清潔方面主要體現在:老百姓家裡不用再堆散燒煤了,不用再處理煤灰了。無論是家庭生活小環境、還是村鎮大環境都得到根本改善。同時,安全方面也有了極大保障。在榆次區晉龍澤養老院鍋爐房,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煥然一新的供暖環境,“以前一到冬天整個院裡到處堆放著煤,髒兮兮的,燒起來還不停地冒煙,環境汙染較為嚴重。不僅如此,以往我們的工作除了加水、推煤,還得倒煤渣,一刻也離不開人,費工費力不出活。現在好了,甲醇鍋爐採用電腦全自動操作,一鍵啟動,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今年,養老院的老人們過了一個暖暖和和、乾乾淨淨的春節。”對於“以醇代煤”取暖改造,司爐工成春元讚不絕口。

經過近一年的運行試驗,在全面總結榆次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我市將“甲醇清潔替代”作為實現清潔取暖、打贏藍天保衛戰、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多次深入企業、農戶實地調研,精準制訂實施方案,合理確定推廣範圍,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強化推廣使用保障,確保“甲醇清潔替代”推得開、用得好、受歡迎。目前,全市已改造替代300餘臺甲醇鍋爐,新增清潔採暖面積226萬平方米,大約減少燃煤1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4800噸、煙塵3600噸,有力助推了全市空氣質量改善。

“以醇代煤”工程的穩步推進離不開利好政策的有力支撐。為了促進甲醇鍋爐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我市起草了《晉中支持甲醇鍋爐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實施方案》,圍繞當前我市甲醇鍋爐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中面臨的創新、人才、融資、市場和環境等一系列難題,針對性破解、精準性支持。同時,堅持真幫實扶,認真落實《晉中市產業轉型升級“2+5”政策體系》和《晉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二十五條》等政策措施,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上級優惠政策,使政策引導更加精準、資金支持更加有效、涉企服務更加貼心,力爭讓優勢企業快速成長、產業做大做強。

支持甲醇鍋爐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是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強力舉措,是加快能源革命與能源轉型的有效途徑,是延伸以醇為基產業鏈、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晉中甲醇資源豐富,在榆次區先行先試的先發優勢下,我市甲醇產業正處於發展有基礎、市場有需求、技術有優勢、政府有力度的有利時機,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礎和條件,處於蓄勢待發、揚帆起航階段。下一步,將依託優勢企業,搶抓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機遇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推廣晉中“以醇代煤”經驗的有利時機,按照政策支持、龍頭引領、市場培育、技術創新實施路徑,著力發展甲醇能源裝備製造和甲醇能源多元化利用兩大板塊,加快培育在全國擁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力爭建成具有先進製造水平的百億產業集群,著力構建晉中特色產業體系,培育我市新的經濟增長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