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德雲社幾員大將已經能獨擋一面,但是從藝術風格上,你覺得誰最能接郭德綱的衣缽?

海雷丁110


郭老師說過自己最愛的事情有三樣,不是抽菸,喝酒,燙頭。而是說書,唱戲,說相聲。那麼我就從這三點來說一說 ,德雲社裡誰最適合繼承郭老師的衣缽。(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說書:壯壯小朋友,閻景俞(閻鶴祥)

熟悉郭老師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郭老師的評書。我就是《濟公傳》開始入的坑,這麼多年在坑中一直回味無窮,一點點也習慣了。

郭老師的評書風格比較獨特,笑點很密集,知識儲備也很大,往往能圍繞一個點,天南海北的評說起來,很見各人功力。而就這一點,壯壯小朋友則與郭老師的風格最為契合。

閻鶴祥的《槍斃劉漢臣》以及剛開了坑的《我的師傅和我們的德雲社》,兩部書個人敘述功力都十分強大,尤其‘賜字’這一段,更是被搬上了今年的封箱大典。想來加以時日,壯壯小朋友一定可以繼承郭老師在評書方面的衣缽,併發揚光大。

唱戲:張雲雷+陶陽

談起唱來,郭老師的嗓音以及韻味也是難得一見。我不知道大家的境況是否與我相同,就我個人而言,是十分偏愛郭老師帶唱的作品。如《楊乃武和小白菜》,《戲叔別兄》,《學小曲》等等,往往這一嗓子唱下來,就感覺夠底了。

而在德雲社最能繼承郭老師京劇方面衣缽的,當然是當年的京劇神童陶陽了,雖然倒倉之後聲音不如從前清脆,但韻味要更勝往昔。加以時日,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小角。

而張雲雷的唱則更偏重小曲,歌曲方面。歌曲方面不用說,那應該是甩了郭老師幾條街。可小曲方面,也很有其獨特韻味。尤其一曲《探清水河》如今更是家喻戶曉,其能力已不必過多贅言。

當然,張雲雷的京劇也很好,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是覺得不如他的小曲更有韻味。

說相聲:張鶴倫+郭麒麟

其實相聲才是郭老師賴以成名的根本,郭老師自己也說過。說書,唱戲是興趣,說相聲可以養家。郭老師在2005年開始為世人所知,也正是因為他在當時獨樹一幟的相聲風格。

郭老師前期的相聲風格是一個‘壞’字,與現時的穩重不同,那時候的郭老師一股子熱血,在臺上的氣氛十分活躍,包袱點很密集,可以說是做到了笑聲不斷。

現在的張鶴倫就有些郭老師早年的風采,而且勤奮努力,段子的創作以及歌曲的改變都帶來了相當不錯的效果,持續發展下去,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小角。

而郭麒麟則更像如今的郭老師,颱風穩重大氣,與搭檔之間的氣氛很和諧。三分逗七分捧,不爭不搶,各司其職,而且娓娓道來,敘述功底也日趨成熟。雖然年紀很輕,但這德雲一哥的名聲卻不是浪得虛名。

小文說:如果對這段文字還算喜愛的話,歡迎關注,轉發,評論,點贊,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走下去的動力。我是頭條故事領域創作者,每晚八點檔,長篇單口小說《長生辭》連載中,與您不見不散。


我叫王思文


其實,這一點郭德綱的心裡跟明鏡似的

就目前德雲社的現狀來說

沒有一個人能夠延續郭德綱的藝術風格,因為那個能延續的已經成為了叛徒

已經有很多的人猜到了,那個人就是曹雲金

說相聲如果有一個好的師父,就目前來說不是個難事。畢竟,德雲社養活了近四百多的相聲藝人

可是,要說好相聲,要能在相聲的歷史上留下自己名與姓的是需要天賦的。

這個天賦曹雲金有八成,何雲偉有五成。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們兩個人沒有離開德雲社之前。就算是你有天賦也需要有合適的舞臺,合適的引路人才能把你那八成也好,五成也罷發揮到極致。

然而,他們在自己沒有完全翅膀硬實之前就自我的切斷了給養,也算是一大悲哀。

有人說我是心口胡謅

我說老幾位,咱不說別的就單單的說一下曹雲金、何雲偉兩個人離開德雲社之後的發展情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說曹雲金還沒有完全的泯然眾人矣(畢竟他還有一個聽雲軒,一年還能說幾場相聲),那麼何雲偉已然早已成為了路人甲。

只是,這所有的一切或許是郭德綱最不願意看到的

畢竟,兩人曾是郭德綱最得意的徒弟,何雲偉的柳活,曹雲金的對於相聲的天分那是沒的說。原本可以成為臺柱子,卻成了這般模樣。豈能不令人唏噓?

然,這些都過去了

就算是曹雲金有天大的能耐又能如何?

面對著紛紛成長起來的徒弟,郭德綱至少現在是欣慰的。欣慰的是每年有不斷的演出可以掙到很多的餬口錢。這樣自己的家業又大了許多

至於所謂的衣缽,傳不傳的又有何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演風格,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只要是能賣的出票,魯鈍一點又有何妨?

縱觀現如今郭德綱的現狀及徒弟現狀,你就會發現現在所謂火起來的每一個人都和別的人的特點不盡相同。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個人都不再是舉足輕重的了,也不再回擁有曹雲金們那個時候的才藝特權。

說的直白點就是郭德綱培養徒弟不再是將徒弟放到一個籃子裡面,而是分成了不同的籃子。每一個籃子都對應不同的觀眾,每一個籃子都有自己的風格。德雲社也不會因為其中某一個籃子失靈了而停擺。

這也算是曹雲金之後的一個教訓。

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就不會再出現曹雲金一樣的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郭德綱式的人物

化整為零,各自盈虧

至於什麼衣缽不衣缽的,誰又會去在乎那些個?

只要是現如今能夠掙錢,能夠有市場郭德綱就心滿意足了

相聲傳承的事情還是交給主流相聲界吧,他們有的是工夫和手段!


蜜桔娛樂


還得張雲雷!前提是搭檔要找好!張雲雷看似需要沉澱!實則能接住他的捧哏可不好找!首先四門功課裡唱太平歌詞幾乎無人能比,其次京劇鎖麟囊,評劇乾坤帶,以及各種小曲兒和流行歌曲更是伸手拈來!颱風更是越來越穩健,現掛越來越多!而且效果相當不錯了!再則他和郭老師一樣有著很好的觀眾緣!這點很重要!你說的再好!看上去傲得不得了~以為自己怎樣的了不起!你照樣紅不多久,也不能服眾,在看張雲雷,德雲社裡很多的演員對他是懷著一種敬畏的心情的!這個很難得!有大將之風!他今年只有二十六歲!已經有了相當過硬的相聲功底,假以時日!能接郭老師班1的一定非他莫屬!


幸福似酒1


事實上,郭德綱一直在尋找那個能接他衣缽的人!

岳雲鵬火爆有餘,但底蘊不足

德雲社近幾年最火的演員非小嶽嶽莫屬,他獨創的賤賤的、萌萌的風格非常受歡迎,已經自成一派,他的弟子尚筱菊也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了這種風格。而這種風格讓看他演出、或者是聽他相聲的人,感到了最大程度的解壓,所以,小嶽嶽才會火爆非常。

也有人說小嶽嶽的走紅,全靠郭德綱的商業運作,其實不然,如果小嶽本身沒有一個好的底子,他也許會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受到關注,但之後呢,需要用作品說話的時候怎麼辦?

而小嶽嶽恰恰是贏在有過硬的作品,比如《當行論》中的“銅草帽”、比如《賣吊票》中的“嶽不群”,哪一個沒有被岳雲鵬說出“花”來?所以小嶽嶽的走紅除了郭德綱的力推之外,還有自己的真本事在,但這個“真本事”和他的師父郭德綱就差太遠了!

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岳雲鵬的“雜貨鋪”沒有郭德綱的容量大,他能不能接過師父的衣缽,尚待定論!

張雲雷唱功了得,但和郭德綱的風格不符

張雲雷的突然走紅,是郭德綱沒有想到的,但看到他這麼受歡迎,最欣慰的也非郭德綱莫屬,他悉心教導多年的愛徒,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張雲雷從小跟隨郭德綱學習太平歌詞,所以,從開始學藝的那一刻起,郭德綱就沒有按照接班人的模式培養張雲雷,他只是根據張雲雷的特長,因材施教,所以我們才得以看到今天唱功了得的小張老師!

張雲雷繼承了郭德綱的優秀唱功,但沒有繼承到郭德綱其他方面的優勢,所以,他顯然也不能接過老郭的衣缽。

張鶴倫底蘊很足,但稍欠火候

張鶴倫各方面的才華都非常接近郭德綱,但也只是接近而已,就像同一首歌,有的人唱的是感情,有的人唱的是歌曲本身的曲調,張鶴倫就是那個唱對了老郭的曲調,卻缺乏老郭的內涵的人。

張鶴倫在小劇場很是火爆,粉絲眾多,他在創作方面很有能力,會自己寫一寫段子,這一點隨了師父。但他自帶的痞氣是他的加分項也是他致命的缺點!痞氣在小劇場很流行,反正大家花錢聽相聲就是圖一樂,怎麼嗨都行!但是一旦走向更大的舞臺,比如電視綜藝,他的痞氣就會成為他的桎楛,會限制他的發展,所以他的人氣才一直趕不上小嶽嶽,去年又被張雲雷反超!

張鶴倫繼承了郭德綱的創作能力,但是卻沒有郭德綱的大家風範,所以,如果說張鶴倫能接過郭德綱的衣缽,真的言之尚早!

郭德綱一個人在相聲方面的造詣,等同於岳雲鵬的火爆,加上張雲雷優秀的唱功,再加上張鶴倫的創作能力,!


所以會是誰呢,德雲社的幾員大將各具特色,但他們所有人的風格加起來才等同於一個郭德綱,你說讓老郭選誰?


相聲迷老於


說起來聽相聲也是挺多年的了,只論德雲社的話,也有十年左右了。近些年的封箱開箱都有看。

先說郭德綱老師,可以說是把相聲救活的,早年的生活經歷複雜,再加上自身的性格使然,才能有如此成就,就當前德雲社的演員們無法復刻。拿百分制的話,郭老師大概在95分左右。

目前的幾位角兒吧,岳雲鵬,張鶴倫,張雲雷,孟鶴堂,燒餅,郭麒麟,逐一分析。

岳雲鵬:岳雲鵬的成功其實也並非偶然,好多人說他是郭老師捧出來的,但是機會在那,沒有實力是接不住的,加上確實上人見喜,但是就相聲的基本功等東西,燻的太少了,柳活兒基本上就很尷尬了。綜合來說80左右。

張鶴倫:張鶴倫的相聲我聽的還是比較多的,創作能力很強,很騷氣的一名相聲演員,但是和岳雲鵬的問題一樣,早年是二人轉演員,基本素養上差了點。綜合來75分左右。

張雲雷:張雲雷的柳活是沒的說的,從小學藝,自幼就有"小老藝術家"之稱,可能是顏值和柳活的組合,使得觀眾們分散了注意力,才讓張雲雷的相聲的效果差了點。(我個人有點無法欣賞。)綜合來說75左右。

孟鶴堂:孟鶴堂的相聲是很年輕的,很棒,我個人比較喜歡,而且嗓子啊,包袱的效果都很棒,將來的成就定會不低。綜合78分。

燒餅:燒餅的相聲據說好多人欣賞不來,燒餅的嗓子確實差了點,含糊不清,表演時有點亂,和捧哏互為捧逗,但是效果很熱鬧,作為開場小王子,還是很不錯的。郭老師也說過燒餅,學過很多,從小就在身邊,但是沒有一樣學出來的,往後的風格若是穩定,定是大將。綜合73分。

郭麒麟:郭麒麟的相聲近兩年來已經突飛猛進很多了,有很多有趣的段子,加上他的捧哏,但是畢竟光環太重了,現在還比較難走出郭德綱兒子的光環。畢竟郭老師的孩子,從小的薰陶,加上也是於老師的徒弟,將來的成就必定不凡,肯定會抽菸喝酒燙頭的。綜合的話70左右。

再加一個陶陽,潛力股,若是可以,應該會是麒麟社的挑班。

一點拙見,就目前的情況,未來的接班人在郭麒麟,孟鶴堂,陶雲聖中。



社會主義接班人灬黑山


坦率地講,就目前德雲社眾多弟子的綜合素質來看,沒有人能挑起德雲社未來的大梁。理由有三:

第一,從個人影響力和商業品牌的角度看,郭德綱三個字大於德雲社。換句話講,德雲社離開了郭德綱,一文不值。就像本山傳媒離開趙本山,是沒人能挑起的。

第二,藝術,是講天分的,郭德綱作為一個相聲奇才,也不是誰後天就能學到的。

第三,娛樂性的藝術,是有時代感的。郭德綱時代成就了郭德綱,也成就了德雲社的商業模式,以後的時代是不是需要這種精神快餐消費模式,很難講,因為,人,都是喜新厭舊的。

說點題外話,相聲,作為一門說學逗唱的語言藝術,是依靠聲音和語言為主,來塑造藝術形象和評述社會現象的,在我個看來,一個相聲作品的好壞,主要是看演員在臺上對所設定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生動、鮮活和豐滿。郭德綱,在塑造社會底層人物上是成功的,但是,他太油太滑太損人的表演風格,也使他所有的角色塑造千面一孔,一個樣子,沒有突破。姜昆等“主流相聲演員”一直排擠、打壓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卻未使其滅亡,反而像瘋長的野草一樣,越打越強,是因為他們植根的土壤非常的深厚,這個土壤就是廣接地氣的平民大眾。當然,撇開相聲界最為明顯的門派陋習,德雲社作為相聲界當下一面無冕的精神旗幟,也應擔當起中國正能量精神價值導向的責任。其實,藝術中雅和俗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只是在於我們把握的一個度,拿捏的一點分寸,就好比人體攝影和繪畫藝術,是淫色圖像還是人體藝術?引導欣賞是關鍵。

在此,也特別希望郭德綱們少拿于謙的祖宗父母和家人開涮損虐,謙哥已犧牲夠多的了,最有含養者是自嘲!





巴山老九


德雲社七員大將獨當一面,也僅僅是一面。與郭德綱相比,他們都太稚嫩,都抬脆弱。單從藝術風格上講也一樣。因為藝術風格形成與一個人的社會閱歷以及個人習慣脫不開關係。



郭德綱自小混跡於天津各大文藝場所,雜學博收,所奠定的深厚的藝術功底,德雲小將們也許可以達到,但他飽經挫折所養出來的應變能力,現砸現掛的素養,化尷尬為和諧的涵養氣度卻非要多次親自體驗才能達到,而這,是德雲社的演員們,以及其他相員演員所欠缺的,因為即使講說的再詳細,描繪的再具體,沒有親身經歷過郭德綱所經歷過的風雨,也不會複製郭德綱的當時的心境與震動。



郭德綱不但經歷複雜,而且接受能力強,雖然學歷不高,但出口成章,旁徵博引,化古人語為今人語,幽默之中不乏警句,也是德雲小將們所不能企及的。



雖然有人說,如果曹雲金不走,曹雲金可能會繼承郭德綱的衣缽,甚至曹雲金的藝術風格與郭德綱有七八分相像。但是,即使在像,那也只能是一些技巧的七八分相像,其氣度,其涵養,其在面對觀眾時的自然真誠,處理突發事件的妥帖恰當等,曹雲金都欠火候。特別是近年,曹雲金多方面的發展,更是與郭德綱的風格越來越遠。



總之,如果不經歷郭德綱的人生經歷,根本不可能複製出另一個郭德綱,無論在哪一方面。


萍風竹雨123


看遍德雲社,有幾個人的表演功力在郭麒麟之上?老一輩不說,現在的岳雲鵬孟鶴堂,張鶴倫燒餅,這四個人的功力可能比郭麒麟略強,張雲雷的爆紅還不是因為相聲,而且郭麒麟才多大?他未來的成就,應該在德雲社裡名列前茅。況且他還有個好搭檔,閻鶴祥的捧哏功力,也是德雲社前三的水平,除了于謙孫悅,就是閻鶴祥了。

在看臺風,很關鍵,能不能鎮的住場子,氣質和神韻是天生的,要有領袖氣質。郭麒麟的颱風,大家有目共睹,少年老成,穩健至極。

專業上屬於一流,還是根正苗紅的少班主,將來的大旗,只要郭汾陽沒有比郭德綱還大的本事,只要郭夫人還是這樣賢明,德雲社還得郭麒麟來扛。最不濟放岳雲鵬等單飛,留高峰,侯震當顧命大臣。

另外,陶陽也有大將之風,也是潛力股。


三尺青


從目前德雲社實際表現來看,郭德綱的身邊,雖然看似人才濟濟,但是真正能挑大樑的人還沒有出現。岳雲鵬還是欠缺不少文化功底,即便從書上臨時學點什麼,也因為他歷來“賤風”,讓人覺得不是骨子裡的知識,無法支撐長久。張雲雷未來可期,但是隨著年齡增加,未來是否能融進自己身體更多的文化魅力,需要觀察。其他的人也一樣存在著或多或少不足之處。相對來說有可能接過衣缽有兩個,一個是郭麒麟,郭德綱父子真傳,良好的基因,只是不要急功近利,要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像郭德綱那樣無所不學。另外一個,就是陶陽,陶陽是比郭麒麟更像親生的,陶陽長大後,相對小時候,有所跑偏了,但是功底深厚,未來可以有所建樹。


入雲堂楊樹華


很遺憾,沒有,太子爺也好,三賤四少也好,根郭德綱一比就相當於王先生和王麻子,差了一臉的斑點。尤其是萬眾追捧的太子爺,說實話他的才華和臉一樣,徹頭徹尾的平平無奇,沒有老郭這個爸爸光環,他現在只會在保健品公司跑銷售,或者工地搬磚。

現在德雲社的商業運作模式已經可以把其他國內相聲團體爆出銀河系然後再往宇宙邊緣流放,但郭德綱只要退隱了,德雲社的品牌立刻降價到一成不到。郭德綱現在還時不時去小劇場亮相,一方面是他愛相聲,更多的是他必須給買票的觀眾留個念想,你們來捧孩子們,就有機會刷到老郭我。他現在賺的夠多了,完全可以做點養生的活兒,但沒法離開辛苦但賺的少的舞臺,就是因為自己是唯一的棟樑,撤掉之後房子得重建。

德雲社現在那群小輩兒,都有自己的特色,耍賤的賣萌的賣腐的,都有一定的粉絲群,但這些粉絲群不足以支撐他們單獨做大型商演,小劇場賺的很有限,無法支撐德雲社這麼大個體量持續運營。而且這些個寶寶風格差異化巨大,但都不是傳統相聲。用二爺舉例,他的粉絲一半以上,你去問他什麼是相聲,她們準會回答就是一個帥哥和一個路人在臺上賣腐。德雲社說了歸齊還是相聲團,在老郭的名氣下,可以走點偏門拉點其他粉,但老郭一旦不幹了,這些顏控弟控腐女根本成不了規模化市場,也撐不起這個大攤子了。而且德雲社除了現在有名氣能賺錢的十來人,更多的是後臺幾百號張嘴吃閒飯的,這些要麼是老郭的人情債,要麼是各種關係硬塞進來的,沒才華還趕不走,養他們你以為容易嗎?

包括岳雲鵬也一樣,他也無法靠相聲撐起老郭那麼大的一片天。所以老郭才讓他接那麼多戲,這是有風險的,即使嶽嶽忠誠孝子,但萬一演戲演火了,就會不指著德雲社這塊相聲招牌活,老郭對他就管不住了。萬幸岳雲鵬繼承了他演一部爛一部的特質,短期內不可能靠影視火了。

德雲社現在人才濟濟,隨便派個張雲雷就能把主流力捧的青曲社秒到渣都不剩,你以為這些人才沒點心氣兒嗎,只是有郭德綱罷了,他不在了,讓那個全身上下都散發平庸氣息的太子爺管事,不做鳥獸散才怪。當班主除了能力比你們都強之外,還有就是要做整個德雲社的金字招牌,不管你買票捧誰,你都得認可班主。光著一點,現在誰做得到,你讓岳雲鵬張鶴倫張雲雷出去說自己是德雲社的代表風格?除了他們的專屬粉絲,估計沒人會買賬。

我覺得德雲社最好的結果就是老郭于謙一直幹到骨灰盒裡面(就像他段子裡那樣),然後其他的小輩兒開了自己的分社,腐女社賣萌社賤兮兮社,各自發展自己的粉絲,太子爺和汾陽王守著集團招牌,和其他諸侯王搞好關係,時不時來個大拼盤商業匯演,估計勉強能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