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嗎?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難得糊塗DAvid


恩格斯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屬閃米特族中的貝杜因人。那麼什麼是“貝杜因人”?貝杜因人就是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奴隸。那麼又有人問,現在埃及都是阿拉伯民族,他們是否與猶太人是一個祖先?不是!

今天的埃及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但是他們不是古埃及人的後裔,現在埃及的阿拉伯人是科普特人。古埃及從公元前11世紀,就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帝國等征服。公元七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都信仰伊斯蘭教。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是先殺戮,後融合,埃及人被那麼許多國家入侵,以後又與這些民族融合,成為今天的阿拉伯民族的主體科普特人。

猶太人自己記錄,公元前1800年,一支西閃米特族人由烏爾出發,越過幼發拉底河向他們部落中心美索不達米西北遷徙,亞伯拉罕在哈蘭誕生,最後整個家族到達迦南。猶太人經常用這句話作為對自己祖先的起源的回憶:“我的祖先是遊蕩的哈蘭人”。

猶太人還記錄:雅各帶領12個兒子和全族人來到尼羅河三角洲的歌珊居住,這些貝杜因人以務農為主,並發展成為12個大部落。當地的埃及人和法老們稱猶太人為“希伯來人”,意喻就是“穿得破破爛爛渡過幼發拉底河的人”。雅各的子孫也稱自己為“希伯來人”,以示同阿拉伯其他民族有所區別。

自從第二聖殿被推翻以後,猶太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長達1800年,現在以色列有三部分猶太人組成,他們分別是“阿什肯納茲人、東方猶太人、塞法迪姆人”。其他猶太人我們不說,就談談“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在不同程度與居住國民族同化了,他們在吃、穿、住、婚喪傳統習俗有許多就是當地的民族習俗,他們講的語言就是當地語言。譬如:猶太波斯語、阿拉米猶太語、(也稱庫爾德猶太語,所以現在以色列支持敘利亞庫爾德人。)還有猶太阿拉伯語。但是,埃塞俄比亞猶太人例外,他們又被稱為法拉沙猶太人。據說在公元前10世紀,埃塞俄比亞向所羅門國王獻禮,將一個黑女孩獻給所羅門國王,這個女孩懷孕後回到埃塞俄比亞,生下了一個黑孩子,這個黑孩子就是現在所有埃塞俄比亞猶太人的祖先。其實,應該有一群黑女孩到耶路撒冷,與許多猶太人生下的黑孩子,並且受到了許多正統的猶太教的教儀,由於他們後來生活在比較封閉環境,至今還保留了猶太教一些最古老的禮儀和教律。

現在的以色列猶太人不說什麼純正,不是以血統來衡量你是否是正統猶太人,只要你能背誦猶太教的“塔木斯”,或能說一些簡單的希伯來語,最好是女性,(猶太人是以母系作為母體的民族)就能移民到以色列去了。


張律明


同根同脈同祖先。換句話說是同父異母的兩個兒子及他們的後代,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一直在爭奪合法地位。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與妻子和妃子分別生了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分別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先知,亞伯拉罕死後他們為了爭奪合法地位發動了戰爭,結果猶太人失敗了,這是猶太人史上第一遷移,也就是從那時起猶太人開始了漂移生活,散落在世界各地,三四千年來,猶太人為了返回自己的家園,做出了很大努力但都沒有成功,十九世紀未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直到出現了全球大規模猶太人移民潮湧向中東地區,那時阿拉伯人己各內派分爭,阿拉伯人己四分五裂形成各自的國家,面對猶太人的到來充滿著仇恨,後來聯合國的介入猶太人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就是現在的以色列。然而雙方沒有停止矛盾,先後發動了五次中東戰爭,由於美國的參與,加上宗教,種族,利益等因素使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遇害就可以證明。和平對於中東不知什麼時候到來!


用戶5765559520815


在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帶領下,阿拉伯人發跡於荒蕪的沙特阿拉伯沙漠,血統比較純正,也就是J1系。而在歷史上,阿拉伯人的總稱閃米特人,一次次從沙漠衝出去,侵襲伊拉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形成了J2系,比如庫爾德人。經過2000年的流散,猶太人還有40%的J1+J2血統,可見,猶太人是比較純正的閃米特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的近親。

另外,從語言方面看,猶太族的希伯來語,跟阿拉伯語相近,跟古代中東通行的阿卡德語、阿拉米語等閃米特語,也相近。就像是普通話的方言一樣。這也說明了猶太族的閃米特血統。

況且,《猶太聖經》記載,猶太族的直系祖宗「亞伯拉罕」,是從兩河下游的迦勒底地區的烏爾(吾珥)城邦,遷徙到迦南的,也就是現代的以色列。

所以,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屬於閃米特人,不論是從基因血統,還是從語言來看,都是近親。

下圖是:現代猶太人的父系基因單倍群血統圖譜


醉哪吒


我能告訴你的答案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無論是在《聖經》中《舊約全書》的記載,還是從現代遺傳學中基因6O~8O%相同率,都可以證明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共同的祖先。




(亞伯拉罕: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從古代歷史上看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關係,從現代歷史上看即是敵人又是朋友的特殊關係。對於血緣關係的問題各自又承認又迴避,又敵視又詆譭,兩族人十分矛盾。

這一切卻是因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在宗教信仰、語言演變、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礦產資源,科技水平、聰明智慧、軍事實力等眾多方面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的。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特殊關係,決定了兩個民族今天的不同命運,這主要是因為: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地圖)

1,在宗教信仰和政治體制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選擇不同而發展道路明顯不同。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尊重和承認《聖經》中的《舊約全書》,認同兩個民族是同祖同宗的兄弟關係,只是對具體的聖經中的人物姓名不同,對聖經歷史及內容各有表述不同而已。

《聖經》中的《舊約全書》主要記載猶太人和猶太教,以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血緣關係由來、宗教信仰形成、歷史發展演變、兩族分道揚鑣的原因等。

《聖經》中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即是西亞歷史記載的文獻、猶太教和基督教各派別的宗教信仰典集、又是西方文學藝術的源頭、西方國家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形成的源泉。

(耶路撒冷:三教的共同聖城)。

更重要的是伊斯蘭教來源於猶太教,是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另一支宗教。耶路撒冷老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各派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宗教信仰聖地。

以色列的猶太人選擇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民主體制,經過7O多年的發展成了中東地區唯一的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色列的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今天的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選擇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家族獨裁統治),除了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而成為土豪國家以外,其他方面的綜合實力與以色列無法相比。

(中東的油田)。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猶太人的猶太教沒有宗派,始終團結一致,雖然全世界的猶太人人口很少,但是猶太人非常團結,凝聚力巨大無比。

反觀阿拉伯人宗教信仰的伊斯蘭教,人為地分成了什葉派和遜尼派,而且各派內部又分成多個宗教小派別,幾千年以來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始終不團結,為了各自的利益仇視對方,不斷髮生內訌和內戰。

2,在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不同選擇而發展結果明顯不同。

(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

大部分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國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如沙特、伊拉克、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酉等國家,在經濟上只依賴能源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些國家擁有鉅額的財富,卻不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

這些阿拉伯國家沒有將能源財富上的優勢規劃好、利用好和發展好,他們最不缺的是財富,最缺的是先進的發展理念、聰明智慧和危機意識。

他們被高福利待遇、奢華生活、妻妾成群、虛榮心理、爭強好鬥、兇猛殘忍、欺弱怕強等暴露了民族的劣根性,表面發達繁榮掩蓋了其落後的暴發戶特性。



(以色列軍人)

反觀以色列的猶太人,在1948年以後至今,在軍事上阿拉伯國家不斷圍攻以色列,製造各種恐怖活動干擾以色列的環境下,一直夢想消滅以色列的情況下,以色列的猶太人卻越戰越勇,越戰發展的越快。

以色列在戰爭不斷,在資源極其貧乏的土地上,以色列的猶太人集中智慧、精力和資金,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發和創新上取得了令世界羨慕的地位,眾多的科技成果世界領先。

3,在軍事發展和地緣政治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朋友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其發展的結果明顯不同。



(沙特王儲與特朗普)。

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大部分都早於以色列獨立建國,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總是在美國、前蘇聯和今天俄羅斯、歐盟國家等世界上的強國之間左右搖擺,視強而動,朝秦暮楚。

這些阿拉伯國家只看眼前的各種小利,沒有長遠的戰略發展眼光,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這些阿拉伯國家為了佔有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了爭奪宗教信仰上的統治地位,為分幫結夥打敗另一個宗教派別國家,在近百年以來,從來沒有徹底團結過一次。

這些阿拉伯國家,如沙特,伊拉克,卡塔爾等國,在軍事發展和地緣政治上,經常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的利益誘惑下自甘墜落,一挑動和洗腦就上當,一上當就後悔,後悔以後還不吸取教訓,反覆自願成為這些世界大國的棋子。

(以色列戰機)。

其結果就是這些阿拉伯土豪國家,在軍事上不斷購買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的大量軍事裝備,武器彈藥用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內戰,屠殺自己的阿拉伯人兄弟姐妹,還爭先恐後地被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反覆挑動和利用。

再看一看以色列的猶太人和全世界上的猶太人,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綜合實力,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縱橫捭闔,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大國之間運用有法,不斷為以色列的猶太人運用和服務,在這方面阿拉伯國家,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阿拉伯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和反省吧。

總之,以色列的猶太人已經與中東地區的埃及、約旦和土耳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以色列已經與一部分阿拉伯國家成為了明友關係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許多事實證明以色列與沙特現在已經成為了準朋友的關係。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與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黎巴嫩的真主黨等一部分阿拉伯人成為敵人的事實,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改變。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同宗同祖的兄弟關係不會改變,以色列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國家即有朋友關係,又有敵對關係也不會改變。

以色列國家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共同祖先的關係永遠不會改變的,因為是各種利益而分分和和也是正常的。同祖先之間的兄弟關係,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或為了不同的各種利益而分道揚鑣成為敵人也是正常的。

(猶太人與以色列國旗)。

在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兄弟、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不變的各種利益。


難得糊塗DAvid


都是中東閃米特人後裔,都有一個共同的遠祖——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的嫡子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撒拉有個埃及使女夏甲,她為亞伯拉罕生了12個兒子,其中一個叫以實瑪利的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阿拉伯人在歷史上一直充當著猶太人的庇護者角色,只是到了現代,猶太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復國才和阿拉伯人反目成仇。

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中東閃米特人中的一個牧羊部族越過了幼發拉底河,遷徙到“迦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當地人將他們稱之為“希伯來人”,翻譯過來就是“渡河而來的人”。

後來迦南地區遭受了自然災害,猶太祖先就逃到了埃及。因忍受不了法老的奴役,他們又逃出了埃及,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記》。在這個過程中,猶太人祖先孕育出了猶太教的雛形。

在宗教的幫助下,猶太人祖先先是建立了強大的國家,征服了埃及、亞述的大片土地,並將雅路撒冷定為國都。不過很快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南方的叫猶太王國。

分裂意味著弱小,巴比倫攻入耶路撒冷後,猶太民族經歷了第一次大流散。因為地緣關係,很多猶太人躲入阿拉伯半島,猶太教也是在這時被帶給了阿拉伯人。

猶太教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很難被其他宗教和文化同化,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具有很強的排外性,比如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必然不能團結周圍民族。

猶太人逃入阿拉伯半島後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為落後的阿拉伯人帶去了先進的文化,發展了很多的阿拉伯信徒,但卻無法團結各個部族組成一個新的、穩定的政權,反而樹立了很多敵人。

受猶太教影響,一個叫默罕默德的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默罕默德最初是想讓猶太教承認他“先知”地位的,但猶太人認為默罕默德對《聖經》一無所知,拒絕承認。

猶太人不喜歡伊斯蘭教,但猶太人的敵人卻喜歡,而且伊斯蘭教特別會將穆斯林擰成一股繩。在這個過程中,阿拉伯半島的猶太人遭到了重創,但隨著伊斯蘭教統一半島後,畢竟是兄弟民族,阿拉伯人又對猶太人表現出了親戚應有的寬容。

隨著阿拉伯帝國不斷擴張,受過良好教育、有著發達商業頭腦的猶太人成了帝國的外交官和財務顧問。西方史學家曾有過這樣的記載:

“格拉納達(西班牙的城市)擠滿了猶太人,如果沒有親眼看到猶太人如何在這裡幸福地生活,就不知道什麼叫作榮華富貴。”

與此相反的是流落在基督教世界裡的猶太人要麼被排擠、被迫害,要麼被迫改宗。這兩個民族關係的惡化發生在二戰後,猶太復國主義情緒高漲,在美國的幫助下,猶太人回到了闊別兩千年之久的巴勒斯坦地區。

可是阿拉伯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上千年,最重要的是阿拉伯人並不是從猶太人手中奪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37年攻佔巴勒斯坦,而猶太人是公元前585年丟掉耶路撒冷的。

阿拉伯人沒有迫害過猶太人,但卻為歐洲迫害猶太人埋了單,他們無法接受讓出世代居住的家園,給別人建立國家的。


史料不輯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位祖先。

這是阿拉伯人,他們有標準的民族服飾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

猶太人的國旗上有大衛星,在二戰期間,這個標誌意味著死亡。

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以實瑪利,以實馬利的父親是亞伯蘭,後改名亞伯拉罕。以實馬利的母親是埃及人夏甲。夏甲是奴婢。

猶太人,也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是雅各的別名。雅各的父親是以撒,以撒的父親是亞伯蘭,即亞伯拉罕。以撒的母親是撒萊,後改名撒拉。以實馬利的母親夏甲,是撒拉的侍女,是奴婢。

亞伯拉罕的父親是他拉,他拉是閃的後代,閃是挪亞的兒子,挪亞是亞當的後代,亞當是 神的兒子,即上帝的兒子。

以實馬利名字的含義是 神聽見,也就是上帝聽見的意思。以實馬利性情像野驢,喜歡攻打人,人也攻打他,所以阿拉伯人善戰。

阿拉伯人的先知是穆罕默德,他生於公元后569年,死於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40歲的時候參悟,天使加百列傳神的旨意給他。(加百列天使參考聖經但以理書)

關於穆斯林不吃豬肉,舊約聖經摩西的律法中關於食物問題,可吃的動物為倒嚼的獸,倒嚼還要分蹄。豬的腳分蹄但是不倒嚼。像羊和牛,是蹄分兩瓣,又倒嚼。所以不要在說豬是穆斯林的祖先,能是對別人的侮辱。

摩西生活的年代是距今3500年前。古埃及時期。摩西將神的十誡頒佈給舊約以色列百姓。

耶穌出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後1年,穆罕默德出生的時間要比耶穌晚了500多年。

伊斯蘭的意思是順服 神的旨意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征戰是必然的,究其原因請聽下回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知識有限,有不盡之處,願與君學習。


你是什麼血統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嗎?他們的關係是什麼?其實這兩者尤其是在古代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基因方面都有很多關聯,可以說是具有親戚關係的民族。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文化起源

其實在現代,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兩者都可以說是文化民族。因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基本都是既有白種人,又有黑種人,同時還有不同程度混血的族群,所以其實無論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自己,還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聯繫,更多的都是一種文化聯繫。

那麼雙方最直接的文化聯繫就是宗教上的聯繫了。也就是雙方基本上都認可自己是中東宗教傳說中的人物諾亞的後代,也就是在傳說中在發生大洪水時建造了諾亞方舟的那個人。而且更準確的說,雙方基本上都認可自己是諾亞的長子的後代,只是關於諾亞的這個長子,猶太教《聖經》中說他叫閃姆,而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裡則沒有說他的名字,只是說他是諾亞的兒子。

位於巴勒斯坦希伯倫的“亞伯拉罕陵”,雙方都認為這是自己祖先的陵墓


甚至雙方在傳說中的共同祖先還可以追溯到更晚一些,也是在各種中東宗教裡具有更大宗教含義的亞伯拉罕(易卜拉欣)那裡,也就是距今大約3000多年前的時代。只是在這時,雙方在宗教傳說裡發生了分化,根據雙方都比較認可的宗教傳說,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兒子易司馬儀(以實馬利)的後代,而猶太人則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另外一個兒子以撒(易司哈格)的後代,而且雙方比較公認的宗教傳說也基本到此為止了,對於後來的許多故事,雙方認識的差異就比較大了。

摩西(穆薩)受十戒,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接受的傳說

所以如果從世俗的角度去分析這些故事,差不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確實有共同的起源,有共同的祖先,雙方最晚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亞伯拉罕(易卜拉欣),這兩個族群都認可自己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不同兒子的後代。不過即使針對同樣的傳說,這兩個民族也因為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比如對於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身份,猶太教說他是猶太人,而伊斯蘭教則說他是穆斯林。所以這已經牽涉到不同宗教的教義,也不可能有個確定的結果,現在就是各說各話了。但從不帶宗教色彩的歷史角度來看,可以將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視為雙方共同的傳說祖先。因此無論是猶太教,還是伊斯蘭教,也包括和他們同源的基督教,在現代也都被稱為“亞伯拉罕宗教”。

雙方的語言與基因聯繫

而除了傳說之外,雙方的語言也是比較接近的。阿拉伯語和猶太人在古代所說的希伯來語都屬於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的語言,所以雖然現代雙方的語言互相聽不懂,但雙方語言的共同點也很多,最典型的一點是這兩種語言裡單詞的詞根都是相互分離的輔音,組成單詞時在其中插入不同的原音,就形成了意思相近但不同的單詞。還有一點是這兩種語言裡的喉音都非常多,這也和兩種語言的共同起源有關係。另外兩種語言所使用的文字也有共同起源,都是源自古代約旦地區的阿拉姆字母。

阿拉伯字母和希伯來字母的對照,基本上每個字母都能相互對應上

而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聯繫之外,近年來一些基因研究也顯示,許多猶太人和目前居住在其周邊的阿拉伯人,特別是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在幾千年前可能確實有共同的祖先。比如2000年5月一項針對Y染色體進行的研究顯示,70%的猶太人和50%左右的阿拉伯人可能在幾千年前擁有共同的父系祖先。當然,這只是一項研究的結果,可能未必是非常準確的結論。但至少說明這兩個族群在歷史上可能確實有過非常緊密的關係。

雖然有血緣聯繫,但是這卻絲毫不影響雙方近代你死我活的衝突與戰爭

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共同點,特別是宗教文化極其接近,所以這兩個族群在很多時候都把一些共同的地點視為自己族群所獨有的“聖地”,但其實這些地點的神聖之處,很多時候卻是雙方共同信仰的宗教文化所決定的,因此發生衝突也就成了必然。


而這兩個族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結合兩個族群在近代的矛盾,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血緣的聯繫對於後世政治軍事的影響是多麼的沒有意義。因為雙方的文化在很早就發生了分化,所以儘管到現在在雙方的一些人身上還能看到遠古的一些血緣聯繫,但這並不能改變雙方在近代相互敵視,發生過無數場戰爭的歷史與現實。


桃花石雜談


不管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究竟是如何與“是否同一祖先”這一問題扯到一起的,終究這不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因為僅僅從血緣來理解民族,只能算個別人的一廂情願。

通常,人們認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是閃米特人,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但從猶太人祖先離開半島開始到早期猶太人國家建立為止,期間可能不止一千年,從兩河之間到敘利亞,到巴勒斯坦,再到埃及,最後又回到巴勒斯坦,其間不可能不與其他人群發生血緣上的關係,特別是當他們回頭搶奪迦南人家園的過程中,明確地有融合過一部分迦南人。今天的猶太人有以是否皈依猶太教信仰來判別猶太人身份,以至有很多黑人同胞-古代轉信猶太教的非洲黑人群體的後代。所以,稱猶太人是閃米特血統,是不妥的。

同樣,阿拉伯人因為擴張而同化了新月地帶與北非很多地區,這同化是宗教信仰與語言文化的同一,是其他地方的人轉化為了阿拉伯人,因而也不能再以“來自阿拉伯沙漠的閃米特人”來認識。

並且,歷史上衝出半島的閃米特人有很多支,比如公元前24世紀統一兩河南部的薩爾貢所在的阿卡德人,與公元前18世紀建立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所在的阿摩列伊人,以及公元前7世紀末建立新巴比倫王國的迦勒底人,都是據信來自阿拉伯沙漠的閃米特人,但似乎並沒有文獻說明這些人群之間的關係。

如果一定要說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的話,那就是:阿拉伯人所統一的阿拉伯半島據傳是所有閃米特人,包括猶太人希伯來祖先的故鄉;新月地帶-按猶太人記述的內容應算作猶太祖先千年遷徙的通道,猶太祖先寄居過的尼羅河三角洲,停留過的西奈半島,今天都在阿拉伯國家的疆域內(除去二戰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


飄來峰


首先,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根同源,都來自閃米特民族,只是後來基於各種原因分道揚鑣了。


目前來看,二者的關係是敵對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①宗教信仰:以色列信仰猶太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兩個宗教雖然歷史淵源很深,但如今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宗教。但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聖城,以此為爭奪目標,恩怨不斷。

②領土問題:其實在猶太人復國之前,猶、阿兩民族的積怨並不是很深,遠遠不如西方其他民族對猶太人的仇視。直到1919年,英國人在巴勒斯坦推行猶太移民政策(所以二戰期間阿拉伯人是希特勒的盟友),這一矛盾才逐漸爆發。1949年以色列建國(畢竟猶太人已經離開那片土地2000多年,而阿拉伯是當地的常住民),恩怨終究轉變為戰爭。

如今,兩個民族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很難再現,但小的摩擦依然不斷,地區安全形勢堪憂。


希望全世界各民族之間多一絲理解,少一些爭端。願世界和平。


歷史系老帥哥


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以實馬利是妾生的,就是現在的阿拉伯人。以撒是上帝賜的,是妻子生的。是屬於上帝的,就是猶太人。聖經裡有記載的。以撒生了以掃和雅各。以掃娶的以實馬利的後裔。雅各娶了他舅舅的女兒。保留了種族血統。上帝給雅各改名字,叫以色列。他生了十二個兒子,就是猶太人的十二個支派。一直信上帝,他們不信耶穌基督,等耶穌基督再向他們顯現的時候,耶路撒冷上帝的聖殿重建起來。他們就會歸入耶穌基督的。以掃和以實馬利的後裔就是阿拉伯人。後信伊斯蘭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