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鄉村關中


這不是還不該的問題,而是現實所逼迫。

首先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確實是有很多農民外出打工,但是田真正荒蕪的很少,除非是那種耕作不方便的、地塊又不好的,比如那些以前本身就是開荒的田地,現在有可能沒人耕種了,還有季節性拋荒是有的。

現在一般都是年輕人外出打工,而老人在家種地,即使全家都外出,還可以流轉給村裡的大戶來耕種,真正拋荒的地非常少的。



那麼,為什麼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呢?根本原因是種地不僅僅辛苦,還收益特別低,僅僅能維持溫飽而已。

比如我自己的家庭,父母在農村,我和哥哥在外面打工,父母都60多歲了,媽媽乳腺癌手術後四年,什麼活也不能做,每年還有花費一、兩萬元,如果僅僅依靠種地,是根本支付不起的

去年爸爸給我們簡單的說了一下家裡的收支情況:

六畝地,只種一季水稻,大概收了6500斤稻穀,留下口糧和飼餵家禽的,只賣掉4000斤左右,得現金4500元左右。



而支出只算大的方面,一年的人情往來大概5000元,媽媽每年要去醫院6次左右,每次2到3千元,大概需要15000元,還有另買的中藥,每年要5000元左右,藥費合計20000元左右,通過新農合等保險,能報銷一半左右,也就是自己仍然要花費10000左右。

所以,光靠種地收入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農村人得病就是拖著,甚至有自殺的悲劇?如果說家庭沒有外出打工的,光靠種地,他們根本就看不起病。

如果年輕人不外出打工,他們面臨的是什麼?首先就是對象都找不到,即使結婚了,子女教育問題怎麼辦?

不是農村人喜歡外出打工,而是沒有辦法,不打工根本就沒有收入,農民的醫療、養老保險體系又非常脆弱,根本不能保障他們的生活。


熱愛農村的小許


最近,我跟著單位領導下了一次農村,親自體驗了一把農村的生活。先在一輛吉普車上晃悠了4個小時,弄得差一點吐了,最後勉勉強強捱到了地界。我所到的村子,其實不算很窮,家家戶戶都有兩層小洋樓,但是我就感覺兩個字:寂寞。

鎮長帶著我們轉悠,大概轉悠了半個小時,我也在仔細觀察。村子裡面沒有什麼人,冷冷清清,從頭到尾只看見兩個人在外面。而這個村子有40多戶人家。我特別注意到,我沒有看見一個年輕人。

然後下午我們幫農民幹活,我負責挖一條水渠。我觀察了一下,田裡面都是60多歲以上的農民,也沒有看見年輕人。和我在一起的農民大叔,1950年出生,他早年在鄉鎮企業工作出了勞動事故,失去了一條手臂,所以他只能待在家裡。他的女兒40歲了,現在到了城裡工作,過春節才回家幾天。其實,我們挖的水渠並不是給田挖的,而是他家在田裡面有一座墳,挖水渠是為了排水。那麼,他家的田呢?據他說,田早就給了一家企業承包,每年他可以拿幾百元錢。他說,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農村,因為“沒出息”。

這是實話。現在有幾個年輕人願意留在農村的呢?如果留下來,田又在哪裡?一家只分配一畝多一點,這點田的收入,根本不夠農民們過上很好的生活。

我想起我的一個曾經的同事,他從單位辭職以後,在鄉下承包了20畝地,還有2個魚塘,一年淨利潤是60萬,比我強多了。如果農民想過得好,關鍵得有土地,至少得20畝。如果真的有這麼大的土地,我想很多年輕人還是願意回來的。


懷疑探索者


作為農民工的一員,我來回答吧!

說實在話,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到城裡打工呢?誰願意離開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呢?可有什麼辦法?我在家裡辛辛苦苦種地、養豬、養鴨、養雞、養魚,除去成本,掙的那點錢還不夠孩子的學費。去年我們那裡的桔子豐收了,指望著給賣個好價錢。可就是因為豐收了,反而賣不了好價錢。一斤0.25元還賣不出。聽說城市裡賣得貴,弄到城市裡,可還沒擺好攤就被城管趕了,弄得我只好跟城管打游擊戰。整天躲來躲去,知道的說我是賣水果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做賊的。

在城市打工,雖然是苦點累點,但只要不遇上黑心老闆,起碼我幹兩個月的收入頂得上在家幹一年,也沒必要像做賊一樣躲城管。唯一不大好的就是有些城裡人瞧不起咱們是農民工,嫌咱沒文化,風吹日曬的,膚色也比較黑,他們就說咱們髒,影響市容。當然,這樣的人是少數,絕大多數城裡人還是挺理解我們的。我們也希望國家和政府能採取什麼法子,讓咱們能在家裡就致富,種出來的農產品有人買。咱們到城裡賣點水果、雞鴨什麼的,城管別來罰咱們的款,別來沒收我們的東西。如果你們覺得影響市容,那請給我們劃一塊地方,讓我們給安心的做生意。


血染戰旗紅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大對,農民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老小,城市離開農民工也發展不起來!

可以算下經濟帳的,首先按我家十畝地來計算一年兩季一稻穀一季油菜籽,十畝地按一畝地1000斤收成也就1萬斤,稻子按1塊一斤也就是1萬塊,除去農藥種子肥料還有耕地收割的錢,算下來3000元純利潤,這是稻子十畝地的油菜籽一畝地按高產200斤十畝地2000斤,一斤油菜籽我給你算3塊吧2000斤6000元除去成本4000收入吧也就是說十畝地一年的純收入7000元左右

那我們在算下外出打工的,夫妻兩在外就算打小工一天也有100吧兩個人就是200一個月就是6000除去開支一個月最低也能存3000一年就3.6萬

這算下來數據很明顯了,不是農民去城裡打工,而是不去打工就面臨養活不了一家老小的困境,誰願意自己的孩子做留守兒童的,誰願意背井離鄉,這都是沒辦法的辦法,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以前在家守著幾畝地別說掙錢,要是遇到天荒都倒貼的,以前有農業稅現在沒有了,而且現在基本農田都被承包戶承包了國家還有補貼,我家十畝地被人家承包一畝地550十畝地也就是5500加上天畝補貼一年也有幾千一年不用做都有萬把快的收入,而且一家人都可以出去打工!

總結下來就是:以前出去打工是沒辦法,現在出去打工是國家政策好,最主要還是守著幾畝地是永遠比不上打工,除非你的土地種的是黃金


果果的365


作為農村人,我來說說我家鄉那裡的實際情況吧。沒有該不該,關鍵是為了生活過得好一點,我們那裡一個家庭全家人的田地也就2-3畝,那一畝三分地種出來的糧食能值幾個錢,一畝田水稻也就1000斤左右,最高產也最多到1300斤收成,按市價0.8-0.9元一斤的稻穀,一畝收入也就一千塊錢左右。種地能養活誰呢?除了農藥化肥,播種收割所用機械費用開支,還不能算自己全年勞作的辛苦費,請的人工費、請人的生活費,幾乎沒剩餘。種地全年的收入也不過務工1-2個月工資。老百姓還不是為了生活得好一點才去城裡務工,不然誰願意離開家鄉去務工啊,待在家裡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誰又願意跑城裡去啊,鄉下空氣都新鮮得多。所以沒有該不該,不該就沒飯吃,該就是為了生活好一點,老百姓也就這點生活要求。還被拿來說該不該。這不是閒的蛋疼嗎?不懂農村人的生活去問你父母,父母不懂問你祖父母,有幾個祖上三代不是農村人的就原諒你不懂事,不懂農村人生活疾苦,就別拿農村人說事。


心平常自非凡827782


當初分地是每人四分麥田,而現在如再分地我們村可能每人三分麥田都分不到,因為還是人口增長了很多。每畝地產小麥五佰一關,如遇到了災年可想而知,我家五口人現在種地不到一畝,能多少糧食也就是四百斤小麥,那麼五個人都在家吃飯,現在一百斤小麥換面七十斤那麼四百小麥也就是不到三百斤面就靠著不足三百白百面能多長時間再加上種子前肥農藥耕種:五百元錢孩子上學有病吃藥一年得花多少錢?做為一個上過小學三年級的都能算清這根本維持不了生活……農民不進城打工咋辦等死嗎?專傢什麼狗屁專家,與我家庭相似在全國無計其數。走集體行嗎?單項種地行嗎?

現在我們中國是人多地少,我們在外打工,我們地也沒黃,黃的只是些產量極低路不好走的山崗地。可以這樣說吧,自已在外掙的錢一個月的工資把地裡糧食足夠有餘

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永遠不能停止。

我及維持了全家的生活,同時也給國家創造更大的財富。所以農民工這支龐大主力軍,永遠不能消失。


用戶7922130100869\n


這個問題,不是農村的人根本不瞭解,你們想想,誰願意舍家離子過著漂流的生活。要是年輕人不到城裡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來源靠地理難上加難。像我們那裡黃土高原,靠老天爺吃飯。雖然一個人有兩畝多地可都是東一片西一片的。機器工作也不方便代價高,現在化肥,農藥價格都很高一畝地,像我們那,風調雨順的時候一畝地打上500斤麥子、要是遇到旱年,顆粒無收。500斤麥子,人員工資化肥,收割農藥。剩下200斤麥子還不敢賣,自己還要吃。想想一年能收入多少,我們那是旱地,只能種一料。現在雖然地都種著,都是老人,打點糧食夠自己吃。你們到農村去調查,農村老人有病,看不起的自殺。有一年我在唐都醫院裡面,有好多自殺的都是農村人。為什麼呢?你們可以瞭解。男的出門打工,把學校都並起來了。女同志到縣城裡管孩子,我們鄰縣有一年有幾個女同志在外邊帶孩子。在外面,不是打麻將,就是跟著人的,男的跑了。有10位母親上訪也沒有結果。你想想,哪一位男同志願意和老婆,孩子,母親兩地分居嗎?都是為了生活。現在的社會物價很高,要是男的不出門打工,媳婦離婚妻離子散。背上不孝的罵名。這都是形勢被迫的,要是想讓農村的人不到城裡打工。只有發展農業,像我們那裡可以把地調整到一起,引水澆地。把有計術的有能耐的人到農村去。引導農民發家致富,只要在農業上能發展,能養家戶口,誰都不願意逃出去。看城裡人的眉高眼低。農村的老人不像城裡老人有退休金。現在說有合療可那都是形式主義。要是有頭疼腦熱,買那個報銷的藥喝了根本不頂用。都是那個爛藥不治病的藥。一般常用的藥你買不到的。那可是不報銷的。每年交了那麼多的錢,沒買過一分的藥。上次我回家拿著合療本買藥,醫院給的都是喝了不頂用的藥。都是忽悠農民的。唉,農民不知道該咋活,誰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到城裡打拼,買不起房,房租貴的要死多少能掙點留點,比種莊稼好多了。


七彩祥雲鳴果奶


個人觀點如下:

1、上下五千年,土地都是我們農民的根本。

我不想講太多的大道理,城裡人為什麼越來越想吃原生態的農產品?因為他們沒有土地,他們自己種不了。他們頂多在陽臺上擺幾個花壇一樣的去種幾顆白菜、蒜苗。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的根本、有了土地才有發揮的空間,撂荒田地真的不應該!

2、撂荒田地的根本原因是感覺在農村沒有出路,但是這種現狀正在改變。

在我們老家,很多人寧可選擇去日日夜夜的在服裝廠加班工作,也不願意在家務農。確實,這樣工資可能會高一點,但是也背井離鄉。我不會說這樣的選擇對不對,因為在此之前,農村給人的希望確實是不大。但是現在國家大力的發展農村、農業、農民,我們農村的環境正在一步步的改善。

現在電商進村、廁所改造、環境治理、河道治理,每一個計劃都深入人心。當然,我們幾億的農村人口,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盡善盡美。但是總體來講,我們的農村真的是越來越好,再也不是以前那種種不保收的階段了。

3、合理的利用土地、科學的種植、品牌包裝,我們的農民一定有出路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還有大數據的普及以及早就大力發展的農村電商。我相信以後我們老百姓種的產品都會有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銷售方式。換句話說,也會有更好的金錢收入。現在農村的致富能手越來越多,合作社也越來越多,說明了大家都知道抱團取暖,靠集體的力理去賺錢。

總結:雖然現在的空心村還有很多農村確實是一片狼籍,但是再麼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都應該得到合理的利用。現在基層農村也正在進行土地整改,這種現象也會得到改善。我相信,以後的農村是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鑫西蘭


農民不丟荒田地到城市打工就是等死。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沒有農民工這支做低賤辛苦工作的龐大“軍隊”,就沒有以收低微的工資去支持國家源源不斷的稅收入。隨著國家經濟日新月異的崛起,生活物價飛速上漲,農民不入城不靠低賤辛苦的打工賺錢養活一家,難道靠低賤的農產品能給家庭人口溫飽的嗎?農民是攝取低生活物質的人下人,特別是老農民交了幾十年農業稅,老殘了還要自己養活自己。國家賜給予自留土地,老農民就頂著物價飛漲到田土去挖“黃金”了。城市老人年年隨著物價飛漲增加退休金,老農民的農產品有“飛漲”的可能嗎?物價高高飛漲,農產品卻賤賣甚至爛掉。城市人與農民的界線是同天不同命,同地不同人啊!


如願191556600


農村這些出現土地不作為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農民工為什麼選擇願意外出,而不願意呆在家中務農?試問,誰人又願背井離鄉,撇家舍業?這些原因農民都知道,也就上邊那些所謂專家,揣著明白裝糊塗,整天呼悠,誤國害民。國家要想振興農村,首先實現糧食自產自銷,把國家的錢讓自己農民賺,哪怕貴,也不需要進口,肥水不流外人田。再有發展產業鏈,指導更多農民種植加工產品,就地加工。其次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農村有賺錢門路,試問誰還願意出門?關鍵是要看國家政策,和政府扶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