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近幾年內,有許多大企業紛紛投資養殖業。

多數畜牧養殖業測算的利潤都不低,這也是養殖業吸引大企業,大資本投資的重要原因,就連聯想的柳傳志都說:現代的畜牧業的利潤可比買電腦要高。

可是我從業多年的經驗,以及血淚教訓看,此利潤非彼利潤!

我有很多學員之前是從事房地產以及煤炭行業,在房地產以及煤炭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紛紛轉行投資做農業,最後都賠的很慘,很多人會覺得那一定是規模不夠,其實其中不乏大手筆投資的老闆,帶著在房地產以及煤炭行業瘋狂圈地的思維做農業,企業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還不自知。

養殖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養殖業,不能用工業房地產那一套思維來計算利潤,養殖畜牧業是動物生命的繁衍,受動物規律和市場需求的制約,有明顯的季節性、區域性以及週期性。

養殖比種植業利潤更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養殖畜牧業的利潤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這一點是搞養殖的之前需瞭解清楚的根本,只有深知畜牧的難,才能謹慎選擇,只有把困難與風險預估的大一點,才能避免栽跟頭。

 所以,畜牧業的利潤去哪兒?

 no.1

毛利率會騙人

紙上算出來的利潤對於二三產來說是可靠的,對於一產尤其是畜牧業就不一定行。比如說:超市的毛利率一般在20-25%之間,這樣才能保證淨利潤在3-5%。那麼養殖業需要多少毛利率才能保證掙錢?這是一個在實踐中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針對畜牧業的利潤預測只能起到些許參考作用,根本不適用,養殖業市場波動大且不好預測。

以養豬為例,行內人都知道“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3年一輪迴的豬週期,而且在賺的那一年必須把賠的那2年的錢都賺回來。但生豬在投資時的利潤怎麼預測?按每頭豬掙100塊算,但是在實踐中哪有吻合的時候呢?

no.2

養殖畜牧業不是完全受市場定價

畜牧產品尤其是生豬、肉雞等主要肉產品,因為涉及到民以食為天這個治國理政的根本穩定問題,所以每個國家都不會完全市場化,而是強力進行宏觀調控,確保供給的數量有保障,而且價格相對平穩。參加就有經濟學家開玩笑說:一頭豬就綁架了cpi,現實情況確實差不多。由於豬肉是中國人的主要消費國,近幾年價格波動劇烈,對整個物價指數影響確實不小。

所以,只要豬肉一霧頭就得打壓,又是生產領域補貼,又是投放儲備肉,又是進口補充,非得把價格拉下來不可。而生產一旦下來了,取消補貼,開始凍豬肉收儲,但擴大出口卻難。收儲凍肉來託市可以理解,但是取消補貼無疑讓生產者雪上加霜。所以,農產品的利潤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國際宏觀調控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養殖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3

 no.3

人工成本高。

養殖戶能做的,企業不一定能做,因為養殖戶不向自己討要工資,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農業領域好多產業在去除人工成本之前,都很美。而最最典型的就是肉牛產業,市場肉牛價格高還十分緊俏,想想利潤肯定不錯,但卻鮮少有企業問津,根本原因就是不賺錢。一個人養牛週期長,一般在2年以上,企業養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區的養殖戶可以養殖,場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解決,人力成本低,最終利潤還不錯。

但這事要是放在企業幹,場地、飼料、人工、資金都非常高,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說,很難掙到錢。看看市場上那些節節攀升的產品價格,基本遵循一條規律,凡是更狗工業化的、機械化的、就漲的慢甚至便宜。凡是無法工業化的、機械化的、肯定就貴,而且一年比一年貴。以前我們嘲笑發達國家水比奶貴,菜比肉貴,如今中國也差不多了。

現在不斷上漲的蘋果價格其實也跟人工有著很大關係,蔬花、蔬果、套袋、除袋、採摘等環節,樣樣都需要人工來完成,而人工一天就上100;還有平常的施肥、噴藥,如今在過去,開著私家車送農工商果園的絕非稀奇事,沒有這樣的條件,都招不來人。像蔬菜、水果這樣勞動密集型產業,不算好了人工,利潤肯定大打折扣。

 no.4

掙得起、賠不起。

養殖畜牧業掙錢不容易,但是賠錢卻很容易。算好的利潤根本經不起風浪的衝擊,養殖畜牧業的風險真的不好控制。

禽流感(注意,後來糾正不是禽流感,是其他流感)導致全國家企業受到重創,價格下跌,銷售不暢等等,廣大家禽養豬戶損失慘重,這個損失誰來陪?目前養殖畜牧業的保險覆蓋率還是很有限,大多數受災後是沒有保險來賠付的,這個風險只能自己扛,風險目前哪裡還有利潤可言?

 no.5

融資難

養殖畜牧業的融資成本是很高的,如果都像聯想哪有有錢,那也能安心踏實搞農業,做好10年不賺錢的準備,放長線釣大魚,佈局大農業。但是絕大多數投資養殖畜牧業的經營主體是沒有這個實力的,大多是在資金上苦苦掙扎。光是利息都能生吞掉大量的利潤,一旦市場行情沒有達到預期,就馬上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現代版故事。而投資週期又那麼長,於是倒在黎明前是目前養殖畜牧業一個可悲的現象。

養殖業的利潤,去哪兒了?

 no.6

一些不清楚的東西在作祟

這個東西也可以作為一般投資上所說的“不可預見費”,搞養殖畜牧業的做個廣告,類似的支出不僅常見,而且支出還不少,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但是往往估計不足,也影響了利潤。

所以,想要做贏現代農業,尤其是養殖畜牧業,不僅需要懂政策扶持、懂養殖畜牧業的行業潛規則、懂跨界合作、懂營銷、懂管理、懂創新、更要懂自己!

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並且有合作的能力去解決自己的不足,要在一開始就有“左手抓市場、右手抓市長”的態度,你才可能避開上面那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