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中国近代既是民族危亡兴衰最为关键的年代,也是文人大师辈出的年代,鲁迅、胡适、章太炎等大师都是近代中国文坛的代表,其中不乏冠以“天才”称号的人,比如“天才少女”张爱玲,7岁就开始写小说发表;“文学天才”钱钟书,一手看书过目不忘的本领直到今天都被多少人羡慕,但是这些名誉都略显轻浮,如果中国近代谁能真正称得上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陈寅恪。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被称为是清华最著名的四大导师,傅斯年评论陈寅恪“中国300年才能出一个的大师级人物”,梁启超更是直言:我一生写了不少文章,也算是著作加身了,可是把我所有的著作都加起来也比不上陈寅恪先生的一篇小论文。就连梁启超这样的近代大家都如此评价陈寅恪,可见此人的学识不同普通文人。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陈寅恪出身在书香门第,家里也是医药世家,所以陈寅恪从小就有很好的接触学问的条件,加上他自己很喜欢研究学问,又极具有天赋,更为重要的是从,陈寅恪这个人做学问不像别人以文凭作为高低贵贱的标准,他学贯中西,自己却没有什么文凭,跟胡适、辜鸿铭等人动辄十几个博士文凭的风格截然不同,陈寅恪精通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却坚称学问是要静静研究的,从不在外人面前显摆。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陈寅恪也被称为是“教授中的教授”,他曾经在授课的时候说过自己有“三不讲”: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学问要如何渊博才能这样口出“狂言”啊,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时在清华大学,不仅学生来听陈寅恪的课,连其他教授也纷纷前来倾听,因为陈寅恪的每堂课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内容,听完之后非常受用,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寅恪又被称为是“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而关于陈寅恪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他在外学习过年,却没有一个学位的问题,当年梁启超推荐陈寅恪来清华大学任教,当时清华国学研究所刚刚开办,迫切需要优质教学人才,陈寅恪刚35岁,从德国留学归来,可是却是“三无人员”,无名望、无著作、无学位,听梁启超介绍完陈寅恪的情况之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曹云祥很不乐意:他啥都没有凭什么来清华任教?梁启超听完很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什么博士学位,可也算是著作加身了,可以我之言,我的所有著作加起来还不如陈先生的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云祥看梁启超都如此说,赶紧把陈寅恪聘请到清华大学,陈寅恪也用自己的学问证明了自己,成为了“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关于陈寅恪为什么不考取博士学位,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曾经问他:“您在国外求学那么多年,为什么连个博士学位都没得到呢?”陈寅恪听完却并不生气,坦然回答:“考取博士学位并不难,可是一旦要考至少两三年要被一个专题死死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学问,有没有学位并不重要。”直到后来,陈封雄也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学者俞大维,俞大维听完听完叹了一口气:“寅恪是对的,但凡真正搞学问的人都是不注重这些的,我虽然在哈佛大学得了博士学位,但是我的学问不如陈寅恪。”

陈寅恪堪称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大师,狂傲的钱钟书都不敢给他写碑文

陈寅恪1969年去世,去世前患眼疾,腿脚也瘸了,可他始终坚持做学问,去世多年后,有人请著名学者钱钟书为陈寅恪写一篇碑文,因为钱钟书曾经也是陈寅恪的学生,而且是有名的大学问家,可是钱钟书却委婉拒绝了,因为在钱钟书看来,给自己老师陈寅恪这种“三百年才一见的学问天才”写碑文实在是有压力,于是称自己书法并不擅长在回信中拒绝了写碑文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