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華為創新技術勢如破竹,蘋果三星改策略還來得及嗎?

Wenziying


OPPO華為創新技術勢如破竹,蘋果三星改策略還來得及嗎?雖然OPPO和華為最近都有新技術出現,但也還沒有達到勢如破竹的地步。對於蘋果和三星來說,也並沒有停步,也在不停創新,沒有必要更改策略,需要改變的是加大深度投入取得更多研發成果。

手機本身雖然性能甚至功能過剩,但並沒有讓手機廠商們停下腳步,都在不斷的把新的技術應用到手機上,並不斷把存在的功能向深處挺進入。這不像OPPO、華為這兩家廠商都把拍照作為重要的進攻方向,並且都搞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技術,OPPO的“接棒式”10倍混合光學變焦、華為的四鏡頭10倍光學變焦50倍數碼變焦等。

而三星顯然也沒有閒著,也在不斷的開拓新技術應用在手機上。比如三星屏幕、在S10上堆積的第一款商用超聲波屏幕指紋技術、支持無線充電技術的耳機等。而蘋果雖然在硬件上沒有了往日領到群雄的霸主地位,卻在軟件上不斷更新著墨,以求操作系統更為完善,體驗更好。


手機慢慢變成為了一個功能的集大成者,不但各種高科技應用加身,還有各種各樣的功能聚集到身上。目前來看功能相對有過剩,各大廠商都在絞盡腦汁賦予手機更多更深入的角色,包括三星和蘋果。比如拍照大有取代微單的架勢。

到5G時代,也許手機又會有革命性的改變也說不定,那時的手機可能就不叫手機了,真正的是多功能機。蘋果、三星、以及一大幫國產手機廠商們,估計都沒有閒著,兜裡可能都揣著自己的計劃。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大多數國人都堅信今年華為手機銷量將會超過蘋果和三星,華為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剛剛發佈的華為2018年財務報告,消費者業務已經佔據近一半的營收份額,同比增長45.1%。華為手機業務的成長其實就是國產手機發展的縮影,從最初代工貼牌,到與電信運營商合約生產,再到互聯網模式品牌效應,見證近十年來國產手機在智能機市場的浮浮沉沉。

從去年oppo和vivo兩家廠商的獨特創新能力表現上,大家不僅感受到這兩個品牌暗地發力,也對國產手機創新能力抱有更多想象空間。

小米引領了全面屏的興起(是否是由小米創新個人不做評價);華為在拍照方面長足進步將蘋果與三星拉下神壇,也給予一眾國產手機廠商追趕標杆的信心;oppo的超級快充在電池技術未能有更大進步前提下,解決了大部分手機用戶痛點,同時也狠狠打了蘋果一記在手機上萬年5V1A行為的耳光。

如今在升降式攝像頭設計、潛望式鏡頭佈局、屏下指紋識別體驗等方面,國產手機都是處於引領的位置。

事物的表象都是那麼絢麗奪目,很容易產生一葉障目的誤導。蘋果三星能在全球手機廠商中脫穎而出,不可能一下子就到黔驢技窮的地步。正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誰也不是預言家,不能做到管中窺豹,如果現在就根據其表現妄下結論無疑會打臉。三星和蘋果在發佈會上很少去過分吹噓某個部分,可能他們覺得這是此價位應該達到的功能,無需多說。

三星新旗艦讓人眼前一亮,不光是價格,還有新一代的屏幕,特殊的前置攝像頭佈置等,它給你的感覺就好像是國產手機廠商所謂的水桶機。蘋果今年暫時沒有新品發佈,不予置評。

其實三星改變策略的現象已經很明顯了,而且並不缺乏創新。就單單能獨自提供手機產線的所有硬件這一方面,誰能比得了?蘋果創新是否積極有自己的規劃,外界因素很難讓其大改動,而且只要價格到位了,還是有很多人買單。

總之,國產手機廠商的創新讓人欣慰,未來大有可期,希望在cpu等核心硬件上有更大作為,在系統等軟實力上也有所準備。小創新固然重要,大創新才能產生更大效應,才能尋求持續性發展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