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死後李氏家族經歷了哪些磨難?其後世子孫境況如何?

a_nuo_1996


提到李鴻章,不得不說是個近代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亂世能臣,東方的俾斯麥,有人說他是大清的裱糊匠,專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兒,有人說他是賣國賊,喪權辱國。


今天這些我們暫且不表,單說一說他的後人們的結局。


李鴻章一生斂財無數,據史載,死後留下的財產摺合現在值一百多億。他去世時,家中有白銀2000萬兩,名下有700多畝田,以及數之不盡的房產,保守估計總價值最少5000萬兩白銀,按照一兩銀子200塊錢估算,他的家產就已達百億之多。


作為洋務運動的實際主持者,他長袖善舞,通過各種手段斂財,單在北洋水師的頭上就撈了不少好處。


李鴻章一生共有三個妻子,兩個親生兒子、兩個親生女兒,後來還過繼了一個兒子。三個兒子都曾出國留學,大兒子李經方曾出使日本,也擔任過英國大使,本來也頗具政治家的天賦,但李鴻章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再涉及政治。所以大兒子開始棄政從商,後定居海外。


二兒子李經述是個三流詩人,靠著李鴻章留下的財產過活。三兒子李經邁也從商,喜歡收集古董,最終成為一名著名收藏家,也定居海外。


儘管李鴻章為子孫後代留下如此之大的一筆遺產,但坐吃山空,隨著子孫越來越多,財產自然越分越少。所謂“富不過三代”,他的孫子輩還能享受一點他留下的餘蔭,到了孫子們的下一代只能憑藉自己的奮鬥了。


也許是李家的家風好,他的子孫後代們都成就不小,遍佈世界各地,很多都是身家上億的富豪級別人物。


目前他的後代在世比較有名的有四人,其中李道增是李鴻章弟弟的第五代孫,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首任院長,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士。


除此之外,其他後人大都經商,最有實力的當屬李昭慶(李鴻章最小的弟弟)的第四代孫: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


這三人都是億萬富翁,長期定居海外,號稱李鴻章家族的三艘“航空母艦”。但這三人並不是靠著祖宗留下來的遺產起家,而都是白手起家。


當年,李家昶和李家景只帶著200元來到香港,一步一個腳印,經過幾十年打拼,終於獲得巨大的成就。


而李家曙的情況也差不多,創業時一窮二白,硬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成就了一番事業。


李氏家族到如今繁衍生息,子孫後代遍佈海內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望門大族。


朝聞歷史


1901年9月27日,李鴻章在北京賢良寺病逝。

在嚥氣前發生了兩件事,第一是俄國公使拿著《中俄條約》來找李鴻章簽字畫押,第二是臨終前傾盡心力長嘆一句“皇帝和太后不肯回京”,隨即閉目。

慈禧在從西安回京的途中接到李鴻章去世的電報,竟哭了起來。隨後,下旨賞5000兩銀子送去給李鴻章辦喪事。

而李鴻章的兒子李經述被恩賜四品京官兒,並集成李鴻章的一等侯爵爵位,賞給李經邁後補京官兒,至於其他子嗣,也都多少得到了些優待。

不但如此,慈禧特賜允許在天壇和地壇進行祭祀活動,在李鴻章的老家以及任職的各地建立祠堂,並把祭祀李鴻章的活動列入國家祠典。可以說,李鴻章死後受到了晚清官員中最高的待遇和榮譽。


兒子李經述,在父親李鴻章死後一個星期,因太過沉痛,也隨父而去。

至於李經邁,繼承了李鴻章的衣缽,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外交官,而且對李鴻章留下的諸多產業經營得當,家財萬貫。

只不過後來因為支持張勳復辟失敗,開始躲在上海當包租公,畢竟李鴻章在上海給他留了房產。而李經邁後來的生活,大多也都與外交有關。

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找洋人借款,中間人就是李經邁,每次借款之後可獲得多至百萬的回扣,這也使得李經邁的後半生生活非常奢華,私人遊艇,汽車應有盡有。傳聞,在他上海公寓的辦公桌前,鋪了一張巨大的白老虎皮做地攤。

(李經邁和載灃)

李經邁死於1938年,在死之前曾為自己寫下墓誌銘:

"文忠(李鴻章)年五十四而生餘,餘年二十六而文忠薨……綜計一生,所作者,不甚愛惜之官;所辦者,無足輕重之事;所遇者,全無心肝之人;所聞者,不知羞恥之言!"

看完這段墓誌銘之後,卻也不知李經邁經歷了什麼,竟讓他產生如此大的怨氣。

不過斯人已逝,說多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