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靈眸osmo pocket值得入手嗎?

一隻東咚鏘


值得,對於我這種新手。

因為夠穩,夠小,夠方便,也沒那麼貴。但是你需要知道幾件事情

①事實上,osmo pocket特別是新手旅遊博主神器,對於專業一些vloger來說其實有點尷尬。比方說在不連接手機的情況下你不能調整對焦,曝光,也不能很好的查看拍攝效果,但是接上手機,又沒有這麼便攜了。另外他的很多功能是簡化的,比方說它的延時攝影,幾乎是傻瓜式的,非常友好,除了一個osmo pocket 別的什麼也不需要,但是你希望看到一幀一幀的畫面的話,它是導出不出來的。

②osmo pocket的主要賣點是便攜。

你用得到這麼便攜麼?如果你覺得iphone x加穩定器的體積可以接受的話,其實沒必要買osmo pocket,你有手機了,買個osmo的手機穩定器就可以了。順便說一句,osmo pocket雖然便攜,但是替代不了 GoPro。兩個定位區別很明顯。

③osmo pocket和 iphone x的畫質來說,我自己覺得還是iphone x好一些。

但是iphone x加穩定器是代替不了 osmo pocket,因為足夠小,它能夠完成很多特定的鏡頭。比如從窗戶的小孔通過,往後拉,拍攝被攝主體的鏡頭。


夕晨網絡


2016年的時候,我買過一個Osmo+,當時價錢是3999,感覺挺貴的,買了半年我就網上2700把它賣掉了。主要是平時用得比較少,而且我已經有無人機,平時走路時拍的機會不多,就開始時有點興趣,而我主要是用飛機來拍,這東西是個雞肋,有時候你很想用一下,因為你走路時遇到些好的事情真就想拍個這樣特色的視頻,但可惜買回來了,你發覺大部分時間你是用不著或者不想用的。之前我是很喜歡玩平衡車的,平衡車拿著手機拍出來的效果比這個強太多了,關鍵是整天拿著手持雲臺真的很麻煩,除非你是開公司靠這個掙錢。

不久前我又買了一個大疆的手機專用的手持雲臺,740元,不貴,也挺好玩的,不過現在忙這忙那還是沒有什麼用途,真怕不久電池放太久會壞掉。

至於這個袖珍版的手持雲臺,雖然有點新意,但2400元的價格以及實用性,我想買回來用處也真的不太大,如果缺錢可以考慮一下,畢竟是袖珍嘛,還是挺方便的。


教你孩子學英語


找不到比它更親民的視頻生產工具了!大疆OSMO口袋雲臺相機深度評測

作者:筆點酷玩,努力做最酷的產品評測師。

咱們不做雲評測,下面是我原創完成,以筆點酷玩ID首發某眾測平臺的長篇圖文評測,51圖7千字深度評測,有剛需的朋友可以耐心看完,應該會對這款產品的整體功能、優勢有一個大致瞭解。至於值不值得入手,要看是否是最適合你的工具!

前言:親民說

何謂“親民”?僅僅是價格低?非也。筆點君認為,一款親民的視頻製作工具,首先要做到易學易操作,讓一個從未接觸過視頻剪輯的小白輕鬆上手並迅速進階;其次,複雜和沉重的單反or攝像機讓人望而生畏,輕便簡單的設備才會成為貼身幫手——它要足夠便攜、隨手可用;第三,能將硬件和軟實力充分融合,無需藉助高階軟件即可高效製作視頻成片。能做好這些,才能算親民,然而如此接地氣的硬核裝備並不多見。

回頭看看文章標題,你就會知道我對這款大疆靈眸口袋相機——OSMO Pocket有多少好感。先做個簡單總結吧。

論小巧,OSMO Pocket是目前市面上最小的三軸機械增穩雲臺相機。體積僅為38.4x28.6x36.9mm,形象點說,長不過掌,纖細易持,你要做的,僅僅是單手握住,伸伸大拇指即可搞定所有操控;論輕巧,體重僅為116g,自帶收納盒和掛繩,攜帶、收納和臨時取用,都非常便利,隨便放進身上任何一個口袋即可輕裝出門。

論素質,OSMO Pocket自帶微型無刷電機精確抑制抖動在±0.005°之內、光學+電子雙防抖,可以實時獲取穩定流暢的影像;搭載1/2.3英寸傳感器,80°廣角鏡頭,F2.0光圈,最高4K60幀100Mbps碼流的視頻拍攝能力過人,1080p30幀視頻可連續拍攝140分鐘;論易用,自帶獨立觸摸操控屏,拍照、攝像、慢動作、延時攝影、全景拍照5大模式全面,並可隨時連接手機進行精細操控,乃至實現剪輯成片“一條龍”,視頻生產力可見一斑。

論價格,2599元與中端旗艦手機相當,與專業級雲臺設備相比相當實惠,小巧輕便的優勢更加明顯。接下來我就從開箱開始,為大家講講使用大疆OSMO Pocket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開箱:精小大作

在知道OSMO Pocket之前,我對大疆(DJI)的概念還停留在風靡全球的無人機之上。事實上,大疆不止將無人機做到行業巔峰,手持影像系統也同樣實力過硬,OSMO Pocket便是其2018年度“小”作的驚豔代表。包裝盒白底色,正面效果圖通體黑色,背面印製參數,蘋果Lightning和安卓USB-C雙適配,iOS/Android系統雙兼容,掃碼安裝DJI MIMO APP後 ,OSMO Pocket便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塑封隨意撕掉。為了毫無損傷的取下這個腰封包裝紙,就有點費勁了,後來發現腰封與內盒之間插著兩張藍色卡紙,可能就是它倆給擠的。腰封拿下,內盒緩衝前後保護,盒底兩個凹槽中分別躺著OSMO Pocket本體和其他配件。

配件。除一深一淺兩張藍色卡紙(分別是大疆靈眸官方微博和OSMO Shield兩年延保服務)和快速入門指南、質保手冊外,OSMO Pocket的配件分為1盒1線1繩2頭——盒:小巧貼合的收納保護套;線:USB-A to C充電線;繩:可以拴在收納盒上的腕掛繩;兩個手機適配插頭,一個插蘋果一個插安卓,並沒有配備MicroUSB接口的插頭,非Type-C充電口手機妥妥用不了。有同學問:自備MicroUSB to Type-C轉換器行不行,我覺得連接穩固性會受影響,還是換個合適手機來玩Pocket吧。

輕便一體化,設計感超級強烈。鏡頭和觸屏自帶保護膜,觸屏貼膜有快速使用指南,圖文內容有二:一是兩枚實體鍵,長按右鍵1秒開關機,開機後左鍵管拍攝,右鍵兼具多種功能操作;二是首次使用,必須連接裝有DJI MIMO APP的手機進行激活。細心的你應該看到拍攝鍵上方一左一右的小點,左邊是狀態燈,右邊是拾音孔之一,還有1個拾音孔位於機身底部。

簡單看下機身細節,三軸增穩,做工細緻,可控轉動範圍分別為俯仰軸-90°~+50°、橫滾軸-45°~+45°、平移軸-230°~+50°。未開機前可以在各軸調節範圍內隨意轉動,結構轉動角度要比可控轉動角度大。

攝像頭搭載1/2.3英寸傳感器,像素1200萬,光圈F2.0,鏡頭為80°廣角。機身柱體四個側面及三軸部分幾乎沒有任何文字,只有平移軸頂面印有相關認證標識。如果把平移軸看做OSMO Pocket的脖子的話,它的肩部則是散熱區,平時長時間拍攝時,此處會比其他部位熱。

取下這個小抽屜蓋、露出裡面的電極,即可安裝手機適配插頭或其他OSMO Pocket專用擴展配件(如雲臺控制撥輪)。

機身左側下方是TF卡插口,支持最高256GB容量,官方推薦達到UHS-1 SpeedGrade 3傳輸標準的TF卡,以滿足OSMO Pocket流暢的4K60幀影像拍攝。剛好我手機TF卡槽裡上有一個U3的64GB的東芝EXCERIA 極至超速M401 TF卡,臨時拿下來用了,1月買了一張128GB三星EVO Plus橙黃色的U3 4K卡做備用。

有關4K TF卡分享下經驗。我用過金士頓、閃迪、三星和東芝,容量從早期2GB、8GB到如今的64GB、128GB,目前金士頓、三星卡掛過(通過售後直接換新);跟售後小哥意見一致,我認為閃迪卡皮實,不過閃迪U3的TF卡年底無貨,三星的打了特價,橙紅款比橙黃款EVO+更便宜,問了客服說橙黃品質更高,So,159疊券入手。

大疆OSMO Pocket底部的Type-C充電口和附近的第2個拾音孔,此處還印有品名LOGO與產品SN序列號對應的二維碼。OT110是OSMO Pocket的產品型號。

插卡,撕膜,試試適配插頭,鬆緊度剛剛好,而且插頭端向內也可以插入,類似於收納防丟的設計,腦洞開得有技術。

激活之前試試收納盒——外側堅固兼有韌度,內側植絨防刮鏡頭,自帶軟膠鎖釦帶;底部為Type-C充電線留出開孔,以便收納時也可以同時為OSMO Pocket充電;不僅如此,即使手機適配插頭沒有向內插入,即插頭向外,也不妨礙鎖釦帶,插頭部分完美穿過扣帶對應開孔,大疆有意為之,大概是為了避免經常插拔的損耗,以及人們日常使用慣性,知道怎麼順著用戶“懶,是為貼心。

OSMO Pocket內置875mAh容量鋰電,支持5V 2A/1A充電,簡單實測最快充滿用了74分鐘,與官標73分鐘相符。續航在實測環境沒有官標那麼理想第一次充滿電後,我是多種模式混用,4K視頻、延時攝影等都用上了,還在雲臺上翻看視頻,這樣總共開機時間大概在2小時左右,“掉血回血”速度中規中矩。

初體驗:一屏兩鍵,小試拳腳

OSMO Pocket整機呈流線造型,雖然底部四角也是圓潤過渡,但依然可以平穩直立放置在水平面上,這樣就可以完成非手持狀態的下一些固定位置拍攝,包括必須保持豎直狀態的延時攝影。長按右鍵開機後,顯示屏出現DJI LOGO的開機動畫,狀態燈變為綠色。

狀態燈還有如下細節:充電時有綠燈單、雙、三、四閃4個狀態分別對應0%、25%、50%、75%、100%之間的電量區間,充滿電和平時正常工作時,綠燈都是常亮;定時拍照時綠燈按倒計時每秒閃1下;該燈還有紅、黃2中顯色,紅燈常亮提示溫度過高,錄影時紅燈慢閃,黃燈則是系統未激活狀態時的提示——首次開機,未激活設備時,屏幕也會顯示激活提示,無法進行其他操作。

激活。安裝DJI MIMO,將OSMO Pocket與手機連接,即可按照提示步驟完成設備激活,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只差一步。手機為自帶Type-C充電口的堅果Pro2S,新品插頭緊固度不錯,直立時剛好不會墜落,預測今後插拔老化磨損不可避免,平時使用時,還是推薦左右手一邊一扶。

激活後即可把手機丟一邊,獨立使用OSMO Pocket觸控屏拍攝。DJI MIMO APP首頁有若干教學小視頻,每個1-3分鐘,由淺入深教你快速上手,人性化體驗get。OSMO Pocket默認5分鐘後自動關機,如果像我這樣未關機躺著放,影響了雲臺調節,或者平時不小心對雲臺施加了不當外力,系統會自動進入保護狀態,點擊屏幕或功能鍵才能恢復。

第一次用大疆的雲臺蠻興奮,速看教學視頻,又去DJI官網下載詳細的用戶手冊,自學成才如我。下面筆點君就P幾個實拍圖,簡單說說觸屏功能。主界面圖標——左上角:拍攝模式,5大類如拍照/攝像/慢動作/延時攝影/全景模式圖標各異,右上角:電量提示;右下角:TF卡剩餘容量36.7GB。在出廠默認“俯仰軸升降模式”開啟的時候,屏幕右側會有一個俯仰軸調節杆,可用不同幅度撥動之,對應不同速率的鏡頭俯仰聯動。

下圖:觸屏右滑查看媒體庫的界面。觸摸屏雖小,卻有清爽的規劃佈局,實體鍵和觸摸操作邏輯也很合理,上手之後即是單手滑屏,也很少會有誤操作。我將OSMO Pocket的所有操作整理下來供大家快速瞭解,如我開篇3分鐘開箱視頻一樣很容易上手。

如果你對操作細節不太感興趣,可以跳過下面一段。

觸屏左划進入5大拍攝模式設置,次級菜單如下圖所示。拍照支持3種比例,倒計時可設置為3/5/7s;1080p和4K攝像均有25/30/50/60四檔幀率()APP高級模式還有更多選擇,附後);慢動作只有1080p放慢4倍速這一檔,延時分為靜止和軌跡兩種方式,全景分為3x3和180°兩種合成方案。

觸屏下劃,點擊齒輪即可進入系統設置,內有左右2頁共8個菜單選項。第一頁可查看具體電量,校準(放於水平面靜止等待機器自動完成後確認)俯仰軸之前說過了,自動關機可交替切換1/5/10/15分鐘4擋,第二頁顯示存儲卡剩餘容量,點擊可執行格式化;抗閃爍50/60Hz切換(慢動作時無效),“更多”中可選擇6國7種語言,系統重置,查看固件、相機固件、雲臺固件、序列號信息。OSMO Pocket周邊有魚臺控制撥輪、無線模塊等配件可選購,安裝後就在以在“配件”中進行校準等設置了。

在拍照、錄像和慢動作模式下,雙擊觸摸屏可開啟智能跟隨功能,優先識別人臉,次選靜態物體。實測FPV模式下,跟隨功能不可用,4K60fps模式下也無法跟隨,用戶手冊上也有標註。

下劃菜單中第一項在拍照模式下是美顏開關,視頻模式下是畫質選擇(1080p的24/25/30fps及4K 24/25fps分辨率下可選超高畫質),延時攝影模式下此開關變為同時存照片和視頻/僅存儲視頻。

上圖是延時攝影的軌跡延時模式,該界面點擊左下角藍色數字可以修改拍攝間隔(最短3s最長1min)和時長(最短5min最長5h,可設無窮大時長);手動調整雲臺定位2個錨點,點擊屏幕上加號使其變為綠色的對號,再按左鍵即可從錨點1向2延時拍攝。屏幕下方右側的時間是最終生成的視頻時長,設置時需要避免拍攝間隔過大同時總拍攝時長又太短(會顯示下圖這種0秒時長,實際幀數不夠無法生成成片)。

上劃後上左“雲臺回中”對應右鍵雙擊,上右“雲臺翻轉”(自拍模式)對應右鍵三擊操作;下左為跟隨平滑度(柔和/精確)切換,下右可以循環切換為雲臺跟隨(俯仰平移皆跟隨)/雲臺鎖定(僅平移跟隨)/FPV模式(三軸皆跟隨手柄動作,即沒有限位,特別適合第一人稱視角記錄運動影像)三種模式。具體的操作大家在3分鐘視頻評測中可以更直觀的瞭解。

豐富的官方配件。查了下,官配的好東西真不少,如加長杆、防水殼,4擋磁吸ND減光鏡套件(直接卡在鏡頭上),用於接專業3.5mm麥克風的音頻轉接頭,移動充電盒和提供藍牙WiFi鏈接、進行手機遠端控制的無線模塊等。我個人覺得自帶3個1/4接口+1個3/8英寸接口的拓展模塊(可接加長杆或直接接三腳架)和5節加長杆(最長73cm收起19cm上有1/4英寸螺絲,可以配合擴展模塊固定OSMO Pocket,下有1/4英寸螺孔可以接三腳架立於地面)是非常實用的,問了下東哥店裡這倆才99元,外出自配個八爪魚輕便腳架、再加個運動相機常用的萬向背包夾,戶外延時攝影,或在騎車、滑雪等大部分運動場合都夠用了!

防抖、虛化、廣角、全景

開篇評測視頻中展示了一些錄像和延時攝影效果,這一節我再用一些照片舉例。相機最大像素4000x3000,16:9比例拍照時直接拍出4000x2250像素的照片,下圖便是我用OSMO Pocket拍出的第一張照片(直出後,上傳網絡時壓縮到800寬),室內LED光源,成像飽和度、銳度表現不錯,色彩還原很真實。

80°大廣角視野更開闊,F2.0大光圈帶來更好的背景虛化。再來1張環境景物和光線都比較複雜的場景隨拍,4:3比例,焦點投向遠處櫃檯,注意近處花瓶、花瓣的自然虛化。

總得來說,在光線充足的白天和室內,OSMO Pocket發揮比較出色,白平衡和夜景拍照亮度都有上佳表現,即使與市面上的2000元價位手機新品相比也毫不遜色;弱光環境下,照片暗處略有塗抹感,拍攝城市願景夜燈會有些許眩光,不過雲臺增穩加3秒長曝光可以得到驚喜成片,下次我要試試夜景+軌跡延時拍出光軌效果。

下圖實為慢動作拍攝(默認1080p)視頻的截屏,結合開篇評測視頻,也可以從側面反映OSMO Pocket的成像素質和防抖效果。

下面展示幾張全景模式合成的照片,前兩張是3x3模式合成,啟動後自動拍攝9張照片,需要在APP合成全景成片,無法在雲臺觸屏上預覽。

3x3全景有一種“大廣角翻倍”的效果,拍攝宏大的建築物和場景更有視覺震撼力,如果是橫向伸展的景色,用180°全景更佳,下圖是書店內拍攝的3x3全景,大家可以跟後面相同取景位置拍出的180°全景做個對照。

180°全景拍環形廣場也蠻有氣勢,能在廣場樓上不到窄窄的欄杆平面上,不借助腳架、平穩的安置設備,OSMO Pocket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從開篇3分鐘評測視頻可以看出OSMO Pocket的防抖能力確實不俗,後面我會在放上幾段剪輯視頻給大夥參考。此外,利用APP可啟用高級模式,例如長曝光拍夜景、保存RAW格式照片以便後期等富含技術含量的操作。接下來就說說OSMO Pocket遇見DJI MIMO APP之後,功能豐富度+實用性都有哪些變化。

高級操控臺:DJI MIMO APP

前面已經提過DJI MIMO的主頁產品教學,這裡不再贅述。初次使用先註冊DJI賬戶,以後編輯作品可以實時上傳雲端視頻庫,並可分享給朋友。

DJI MIMO APP主界面。該界面下方三個按鈕,左下小房子就是該首頁,中央加號:啟動視頻剪輯模式。右下小人:我的賬戶。左上角的相機按鈕:點擊進入雲臺控制界面(如下圖)。事實上,當雲臺開機時,插上手機即可自動啟動APP進入控制界面,同時雲臺屏幕熄滅不可觸控,控制權全權交給手機。不過此時雲臺2個實體按鍵依然可用。

操控進階。相比OSMO Pocket獨立觸控屏只能控制俯仰軸(也可以藉助雲臺撥輪配件控制平移軸),藉助APP觸控右下角的方向杆可以任意方向控制鏡頭取景,手法熟練後還能實現勻速調整視角;最右側可切換五類拍攝模式,左側出現更多功能選項和子選項,例如拍照模式下,APP中美顏可以精細設置為無、低、中、高4檔位,高級模式下照片可選保存為JPEG或JPEG+RAW、選擇5種白平衡模式,AFC/AFS兩種對焦模式,以及開啟直方圖/過曝提示等設置。視頻也可以選擇保存為MP4或MOV格式,其餘與拍照類似。

APP觸控操作在延時攝影模式下可以最多設置4個雲臺錨點(定位點),還可以開啟“保存延時原片”,此外,5大類拍攝模式都可以改為專業的M手動模式,自主調整ISO/光圈/曝光量。此外,比起在雲臺觸屏上雙擊,APP大面積屏幕可以直接畫框圈出跟隨人臉或特徵物,智能跟隨模式用起來更加靈活。

測試中唯一讓人不夠滿意的部分,是OSMO Pocket會不斷地給連接的堅果手機充電,這樣會造成雲臺耗電加快,續航變短,拍著拍著手機電量居然變滿了,OSMO卻電量過低關機了,尷尬啊!經查其他安卓手機用戶也在體驗時遇到這種現象,希望官方能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APP視頻剪輯:功能全面,生產力MAX

DJI MIMO APP最強大與實用的部分就是視頻剪輯。基礎剪輯模式下可以隨便選取若干視頻素材按選順序組合,點擊編輯進入剪輯器,通過7大片段編輯功能(剪裁、調色、速度、倒放、靜音、複製、刪除)以及拖動任意片段到另一個位置、改變片段順序;在剪裁界面下可以為兩個相鄰片段之間增加過場。退出編輯功能,可以為整個視頻加上18種不同濾鏡(每款濾鏡都有微調選項),80餘官選配樂,以及視頻的前後標題和多種靜態或動態水印圖。下面幾張圖片是我在APP截屏基礎上備註的編輯心得,功能特色大家一看便知。

裁剪體驗:每個片段都可以重複裁剪,“剪掉肉了”也不怕,在導出之前,原片段並沒有被完全“剪斷”,重新選取截取的起點和終點即可。一次性添加總時長超過2小時的多個素材進行也可以流暢編輯,進行各種編輯時都可以即時預覽,很順手(注:預覽時是自動從起點循環播放剪裁後的片段,可以暫停,但不能手動控制指定播放片段位置)。調速:快慢均有2檔,基本夠用,但我想再細分更多檔位。

配樂庫:9大類不同風格共80餘種配樂,點選後自動下載到手機中使用,可任意裁剪起點,可選設置淡入與淡出,還能跟片段原聲進行疊加(比如原生音量:配樂音量=1:3)配樂長短不一,或輕鬆悠然,或酷炫激昂,可以激發許多剪輯靈感!

視頻+靜態圖片混編: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可以用視頻片段組合編輯,還能從手機媒體庫裡添加任意靜態圖片到視頻中“混編”,雖然最長圖片展示時間為4s,但利用“複製”可以實現無限時長插入,此外點擊圖片也有放大、縮小等動態可選。

添加水印:便捷添加文字水印或圖形水印,DJI MIMO APP預置文(文字可以自定義內容)/圖2大類了幾十種水印樣式,部分帶有動效,可以選擇添加在整個生成視頻的最前、最後幾秒,或全程顯示;不過同時只能添加1種樣式,如果想添加多種,可以先為每個段添加水印開頭,再將數個片段組合處理,自己動腦豐衣足食。

MY STORY模式:其實就是利用預置不同風格的剪輯模板來進行快速素材創作,比如“競技者”,底樂、轉場特效、和4個片段的時長(有的還自帶水印和人聲配音)都是固定的,你只需選取素材片段填入並裁剪到對應時長,即可快速拼合,導出成片一氣呵成!

完成剪輯後,點擊右上角導出,幾秒-幾十秒即可順利生成大作。如果編輯過程中不小心切出,在APP編輯主頁(選取素材界面)右上角有個“草稿箱”可以找到半成品,不必擔心丟失。作品導出後將會自動保存本地1份,並可立刻上傳到DJI賬戶雲端一份,可設置公開或私密,並在APP上隨時雲播放。下圖右是我最近完成的幾個小作品,從試水的30秒,到精細編輯1分多鐘的延時攝影混剪,自娛自樂也可,專業出片也成,如此便捷高效的一體式視頻生產過程,對菜鳥和高手都是好事兒。

我的OSMO Pocket快速作品

展示幾個DJI MIMO初學者作品,所有剪輯素材均由大疆靈眸口袋雲臺拍攝!

最後放上幾張OSMO Pocket口袋雲臺相機的照片收尾。

總結:精小便捷

說說優點:小,穩定,性能強,單手可控,超便攜出行,精準雲臺增穩,獨立觸屏+APP雙模式操作,一些細節設計彰顯DJI對人性化需求的洞察,可適配豐富的配件,五大類拍攝模式適用場景豐富。作為大疆消費級新作,OSMO Pocket口袋雲臺相機兼具拍攝實力與便攜性,堪稱輕量化一體高效拍攝+剪輯工具,也符合文本開篇的“親民”便籤,記錄生活點滴從此擁有嶄新體驗。7千字長文+視頻評測提到了一些建議,目前最希望解決連接安卓機時會為手機充電加快自身耗電的問題。

寫在最後。深度體驗大疆OSMO口袋雲臺相機半個月以來,我用手機剪輯的頻率和效率越來越高。比起傳統的單反微單攝像、導入素材到電腦、動用PR等大型軟件剪輯的複雜過程,靈活運用OSMO Pocket和DJI MIMO APP隨拍隨剪隨時導出成片的效率簡直太讓人興奮,不知不覺中加快了自己日常攢素材的節奏,有一種“舔冰淇凌”的愉悅感,即使是新手也可以由MY STORY模式輕鬆入場,並逐漸成為一名富有技巧和新奇想法的視頻創作者,這便是“親民視頻生產工具”的終極奧義。從這一點,這款小巧輕便、素質過硬的三軸機械增穩雲臺OSMO Pocket的確做到了。


本文全部照片、文字、截屏、視頻素材均由筆點酷玩原創拍攝、撰寫,並於2月1日首發億-智-蘑-菇評測平臺,2月6日同步全網分發(ID為筆點酷玩),版權所有,未經本人允許,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轉載和複製!特此聲明!


筆點酷玩


這大疆靈眸口袋一月買的,二月出手了。

1.便攜

體積做到了極致,真的非常非常的小,就比羽毛球拍的手柄長一點點。本人有相機,拍照同時就沒時間玩這個,適合不拍照的同學。

2.價格

機身2400多,加上配件和存儲卡3000多,還可以購買199的大疆服務。

3.雲臺

拍視頻很穩定。

4.視頻

我覺得拍vlog挺好。視頻拍了用靈眸的app編輯一下就完美了,剛接觸的同學可能需要學習一下。

5.延時攝影

這東西拍延時攝影非常不錯的,設置方便,體積小,放在旁邊也沒人會注意。

6.拍照

拍全景照片挺好、很方便。拍照效果和手機差不多,無法和相機比,就是個高級點的手機鏡頭。

7.佩戴

go pro是方的,大疆靈眸口袋是長條形的。手持大疆靈眸口袋方便,戴在頭上還是go pro更合適,大疆靈眸口袋戴在頭上像天線寶寶。

以下照片就是用大疆靈眸口袋拍攝。




picasso


隨著短視頻領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記錄並分享自己日常的生活片段或者旅行時的所見所聞,人們對拍攝器材的要求也經歷了從「能拍」、「拍好」到現在追求「好且輕便」的轉變

以往必備的單反相機或者專業影視器材因為笨重的體積和繁瑣的傳輸模式,不再是人們外出時攜帶的首選產品,而手機的拍攝能力則受限於傳感器、設計結構等因素,對成像畫面和穩定性有一定的侷限性,某些場景下不能滿足 Vlogger 們的拍攝需求。

面對席捲全球的 Vlog 和短視頻創作熱潮和視頻創作者的需求痛點,主打輕巧便攜的大疆 OSMO POCKET 口袋靈眸雲臺相機應運而生。作為大疆的老朋友,極客君也拿到了這款產品,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款雲臺相機的使用體驗。

精緻的科技感

大疆口袋靈眸雲臺相機刷新了雲臺相機的體積最小值,一改以往人們對雲臺相機笨重的印象,三圍尺寸僅為 121.9×36.9×22.75 毫米,比手掌還要短上幾分,就像官方所說「如同女士手中的口紅」。重量僅有 116 克,比大多數手機還要輕便,單手即可輕鬆握持。

機身正面分佈著觸摸屏、拍攝按鍵、功能/開關按鍵、麥克風和插件的拓展接口。機身左側有一個micro-SD 卡槽,底部則放置了 USB Type-C 接口和另一個麥克風。

機身的握持部分選擇了帶有防滑屬性的類膚材質,增加摩擦力的同時也可以提供更舒適的觸感。背面則採用了略有弧度的磨砂處理,可以更好地與手掌貼合。

相機比拇指大不了多少,但是塞下了 1/2.3 英寸 CMOS,支持輸出最大像素 4000*3000 的照片,加上大疆在機械雲臺領域多年的深耕,Pocket 繼承的三軸機械雲臺可以支持它穩定的錄製最高 100Mbps 碼率的 4K 60 幀視頻和1080P 240 幀慢動作鏡頭。

隨包裝附贈的收納盒完美保護口袋靈眸的同時,也保持了輕便的設計,並沒有增加攜帶的負擔。附帶的 Lightning 轉接頭和 USB Type-C 轉接頭可以用來連接 iOS 設備和部分 Android設備。

除此之外,大疆還為口袋靈眸雲臺相機準備了豐富的選購模塊配件,如雲臺控制撥輪和無線模塊底座等,由於本次極客君只收到了相機本體,並未收到其他配件,所以無法對選購配件進行測試,如果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大疆創新官網選購。

身材雖小,但能量無限

口袋靈眸相機給人的直觀感受除了小還是小,但是小身材卻並沒有讓功能打折扣。作為目前大疆手持雲臺產品線上最小的一員,它也是大疆消費級手持雲臺技術的濃縮產品,智能跟隨、FPV 模式、延時攝影、自動全景等功能一個不落。

可控轉動範圍為平移 -230° 至 +50°,橫滾 ±45°,俯仰 -95° 至 +50° 的三軸無刷電機,可以滿足大部分視頻拍攝的角度需求和實時穩定的調整補償。

得益於輕巧的攝像頭和靈活的電機,智能跟隨功能出人意料的靈敏,小編在鏡頭前快速晃動頭部也可以很快的跟上,就算暫時丟失目標物也會在目標物出現時自動識別並跟隨。不過智能跟隨這個功能無法在 4K 60 幀拍攝時使用。

延時攝影的功能與靈眸系列的前輩們一樣方便,可以自定義拍攝時長、圖片間隔和成片長度,同時也支持四點定位的軌跡延時。

大疆還為口袋靈眸加入了以前從未應用在靈眸系列的 FPV 模式(第一人稱視角模式),開始 FPV 模式時,會在保持雲臺增穩的同時,在過山車等大幅連續轉動的拍攝中最大限度的擺脫雲臺限位,增強畫面動感。

平淡中藏著驚喜的拍照體驗

口袋靈眸採用了 1/2.3 英寸的 CMOS,有效像素 1200 萬,鏡頭光圈 F 2.0,可拍攝最大 4000*3000 分辨率的照片。作為一款主打短視頻拍攝的產品,一開始我並沒有對它的拍照素質有很大的期望,但最後的出片效果卻讓我感到十分驚喜。

室外光線充足的地方,白平衡比較準確,色彩還原出色。

逆光拍攝,暗部的細節很豐富,並沒有損失太多的細節。

室內燈光並不明亮下的靜物拍攝。

背陰地拍攝天空,顏色很純淨。

夜間拍攝,噪點和高光的抑制也還算讓人滿意。

感到遺憾的一點就是口袋靈眸相機並不支持 HDR 模式,但作為一款主打短視頻拍攝的硬件產品,相機成片質量和觀感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支持 RAW 格式的照片輸出也給後期處理預留了很大空間。

DJI Mimo,輔助軟件 OR 短視頻平臺?

與以往的靈眸系列產品連接的 DJI GO App 不同,大疆為口袋靈眸相機開發了全新的 DJI Mimo App,使用附帶的手機轉接頭連接手機,打開 DJI Mimo 即可將口袋靈眸相機與手機配對並連接,因為口袋靈眸相機並未內置藍牙或者無線模塊,所以這也是在不選購無線模塊底座的情況下唯一與手機進行連接的方法。

雖然口袋靈眸相機可以完全獨立於手機進行拍攝,通過點按或輕掃內置觸摸屏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但是連接手機可以獲得更清晰的取景畫面和更加專業參數調校,例如過曝提示、快門速度等。更重要的是由於口袋靈眸取消了物理搖桿,而且內置觸摸屏只能對俯仰軸進行控制,所以想要使用完整的搖桿功能,就必須連接手機進入 DJI Mimo App。

另外通過轉接器連接手機可以快速地通過 DJI Mimo App 查看拍攝的照片並保存到手機,這一點相比以往通過藍牙傳輸效率要高很多。

DJI Mimo App 作為一款主打短視頻拍攝硬件的配套 App,在開啟的一瞬間有一種強烈的短視頻編輯和分享社區的「既視感」。

雖然短視頻服務還未上線,但是官方也已經說明了,DJI Mimo 會是一個集視頻拍攝、製作、分享於一體的短視頻平臺,不知道正式上線後是會與大疆現有的圖片視頻分享平臺「天空之城」鏈接還是完全獨立。

所以除了以往 DJI GO App 提供的視頻剪輯功能外,DJI Mimo App 還提供了 Story 模式,對選中的視頻自動添加轉場效果和配樂,長度從 10 秒 到 20 秒不等,為短視頻的製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極客君也試用了其中一個 Story 模板。

最後說說

在消費者以往的印象中,體積和性能向來都是拍攝器材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大疆 Mavic 2-Pro 到如今的 OSMO POCKET 口袋靈眸雲臺相機,大疆·一直在體積和性能之間尋求平衡點。大疆引以為傲的機械雲臺、完整的靈眸系列拍攝功能全都濃縮在口紅大小的身體中,豐富的拓展配件又極大了增加了可玩性。

所以無論是短視頻博主,還是熱愛記錄生活的普通消費者,2499 元的口袋靈眸雲臺相機都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把它拿在手裡,每個人都可以肆意揮灑自己的靈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 Vlogger。


極客視界


其實不論哪一個攝影設備都有優點和缺點。高端的單反畫質高,專業性強,但是攜帶就不方便。手機設備攜帶方便,但是畫質和功能相對就要差一點。所以首先要想清楚你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設備。對於大疆新出的osmo pocket ,我購置這款設備已經有2個多月,應用的次數加在一起也有上百次,總體感覺是優點多,缺點也不少。

先說優點,一是攜帶極為方便,放在口袋裡,揹包裡佔用空間很小。二是畫質上乘,自動模式接近蘋果X的水準,手動模式應該可以超越蘋果。三是固件更新蠻快,從上市至今已經有3次固件更新,且一次次一次功能強大,現在的機器已經可以獨立手動調整曝光快門等參數,可玩性很強。

再說下缺點,一是續航時間有限,一般不超過2個小時,不過這麼小的東西做到這個價格已經不易,可以理解。二是對焦速度偏慢,儘管已經更新2次,但依然趕不上手機。三是防護性相對較差,在拍攝時候要特別小心,千萬別摔。

總而言之,個人購入以後覺得完全符合一個初級愛好者的大部分需求,而且通過拍攝視頻短片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了很多樂趣,對於攝影愛好者我推薦購買。


提提爸的攝影屋


主要看你對畫質的要求高不高。

其實口袋版在畫面穩定性方面是要比gopro好一點的,但是運動相機無法逃脫的宿命就是畫質,說白了就是因為太小巧而使用小尺寸的cmos,所謂底大一級才能壓死人。

其實你可以把它當做手機拍攝的畫質,我感覺並不會相差太多,反而現在手機裡面有各種軟件算法,說不定手機直出的效果反而會比osmo要好。

既然是手機級別的畫質,那麼就避免不了兩個致命弱點,一個就是虛化效果不行,當然,作為廣角鏡頭,運動相機,虛化的需求也實在夠低,第二個就是暗光拍攝能力差,這也沒辦法,天生cmos太小。其實如果不是特別介意這兩點的話,口袋版還是很值得購買的,因為現在硬件設備都是輕量化的趨勢,連單反三巨頭,索尼,尼康,佳能都走向了小體積的微單機身。

對比gopro,索尼黑卡rx0,等等運動相機,口袋版osmo的性價比還是很足的,如果純粹是當運動相機用,或者說是gopro的替代品,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購買。

當然,現在大疆的體驗店這麼多,去實際體驗一下,就可以解決很多疑問了。






地球人Tendy


如今是一個短視頻興起的時代,拍攝視頻的門檻越來越低了,每個人都可以是視頻內容的創作者,但是如何拍出一個出色的視頻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大疆創新在2018年11月底發佈靈眸系列的新產品OSMO Pocket,雖說是OSMO產品線的新作,但是外觀上和之前的靈眸有很大的區別。我認為機器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便攜。

不同的視頻創作者會使用各種器材進行拍攝,反過來我們需要思考你真的需要一個小巧的視頻拍攝工具嗎?OSMO Pocket真的適合你嗎?想知道的話就請繼續看下去。

數據

我們先看看OSMO Pocket一些詳細的參數。

數據上可以看出來OSMO Pocket支持錄製4K 60P 100Mbps視頻,儲存方面最大可支持256GB的存儲卡。錄製時間最長可達140分鐘,也算表現不錯了。最大的亮點還是在體積上吧,機身重量只有116克,可以說是相當的便攜,真正意義上的口袋雲臺。


外觀&操控

OSMO Pocket的外包裝很簡潔,單從外包裝就看出來OSMO Pocket小巧的體積。

打開包裝盒可以看到一個機身、收納盒、機身說明書、防丟繩、Type-C接口數據線以及兩個連接手機的接口。

初略一看OSMO Pocket的體積很小巧,機身的寬度和135膠捲相近,雲臺整體高度約為121.9mm,可以說時將小巧體現的淋漓盡致。

OSMO Pocket的整體設計很簡潔,機身至上而下分別為攝像頭、顯示屏、前置麥克風口、閃爍燈、錄製按鍵以及模式切換按鍵,單擊模式切換按鍵可以來回切換錄像和拍照功能,在升級最新固件之後雙擊模式切換按鍵攝像頭可以回中,連續按三下可以翻轉攝像頭,極大便利用戶操作。

機身左側是存儲卡槽,OSMO Pocket最大支持256GB的存儲空間,足以滿足短期旅行的拍攝需求,無需多帶存儲卡。

OSMO Pocket採用1200萬像素1/2.3英寸傳感器,等效35mm焦距為26mm,最大光圈F2.0。 OSMO Pocket的微型機械雲臺是目前大疆最小的三軸機械雲臺,採用了微米級加工工藝。

OSMO Pocket底部是一個Type-C接口,通常是用來充電的,同時也可以外接無線模塊。底部並沒有標準的三腳架接口,在拍攝某些題材時需要藉助無線模塊保持靜止。

雲臺自帶兩個手機接口分別是蘋果接口以及Type-C接口,目前並不支持microUSB接口,如果你的手機還是microUSB接口的話,OSMO Pocket肯定不是你的菜。

(Type-C接口連接手機示意圖)

通過實際使用,卡口的強度很高,即使小幅度運動手機也不會脫離雲臺。

WiFi&藍牙底座(無線模塊)

OSMO Pocket首發時推出了部分的外接模塊,連接無線模塊就是其中之一,當連接成功時雲臺指示燈和模塊指示燈均為為綠色。

使用無線模塊拍攝時,用戶可以在小範圍範圍內使用APP控制雲臺,實際使用我認為拍攝延時視頻時最好用。

雲臺控制波輪

在諸多模塊中之中,我用的最多的是雲臺控制波輪,它可以調整雲臺的角度,並且可以通過左鍵切換雲臺模式,用戶在實際拍攝時可快速切換合適的模式。

拓展配件轉接套

拓展配件轉接套可配合各種豐富的配件,之前使用運動相機的配件均可通過拓展配件轉接套使用。

不過簡單說明下轉接套的安裝方法,上圖有三種安裝圖,其中第一個為正確的安裝示意,之前編輯也有錯誤安裝的經歷,其實在OSMO Pocket的插件口有兩條凸起的線位,可以正好的卡在多功能接口上,錯誤的安裝機會使外觀產生局部磨損。

菜單介紹

屏幕方面OSMO Pocket採用了一塊1.08英寸的觸摸屏,雖然屏幕很小不過依舊可以調整機器的各個項目。使用者從上向下滑動出現系統菜單,系統菜單分別為高質量(拍攝照片時為美顏功能)、設置、顯示畫面比例以及屏幕亮度等,可根據自己需求進行調整。

(設置下子菜單界面)

在設置菜單中可以查看電池的詳細電量、可自動校準雲臺、開關雲臺俯仰軸以及抗頻閃等諸多設置。

雲臺自動校準視頻

從下向上滑動進入雲臺控制界面,可以設置雲臺回中、雲臺翻轉、智能跟隨和雲臺模式。

從左向右滑動為回看界面,方便用戶查看拍攝內容,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標記和刪除,不過目前回看功能並不支持全景照片。

從右向左滑動為拍攝模式設置界面,用戶可以選擇拍攝照片尺寸、錄製視頻大小、全景照片的模式等功能,如果更新最新的固件也會得到一個1080P慢動作的功能。

APP應用

伴隨OSMO Pocket一塊推出了一款新的APP(DJI Mimo),該APP可通過無線模塊連接,也可以通過手機連接頭連接。通過DJI Mimo用戶在拍攝照片時可以存儲RAW文件,視頻錄製時可選D-Cinelike色彩模式,用戶會有更大的後期空間。

DJI Mimo 的操作界面主要為主頁的優秀視頻推薦、剪輯界面和個人信息界面。

我們主要看看視頻剪輯界面,大致上和DJI GO的剪輯界面相識,不過DJI Mimo 新增加 My Story 視頻模板,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一鍵剪輯,極大的便利很多小白用戶,方便使用者快捷分享。

防抖測試


市面上的常見的視頻錄製工具就是手機了,現如今很多手機也都具備OIS功能,編輯現在使用 OSMO Pocket和一臺具備OIS的手機在同一場景錄製視頻,對比兩者防抖性能。

根據測試視頻可以得知在同一場景下,手機的OIS並不是很可靠的,相對來說OSMO Pocket的三軸穩定拍攝出來的畫面更加的平穩。但是仔細觀察邊緣還是有輕微的晃動。

從大疆官網上雲臺增穩、電子增穩和光學防抖的對比視頻來看,的確使用三軸穩定器在錄製視頻時可以有效減少畫面邊緣裁切,夜景拍攝也不會出現虛影,這是OSMO Pocket的優點,但是OSMO Pocket太輕了所以日常跑動人身體的上下晃動較大,畫面邊緣還是有輕微的上下位移。

編輯使用OSMO Pocket單獨錄製幾段日常行走和騎行的視頻,通過後期軟件剪輯並沒有進行防抖處理。

日常行走拍攝的畫面邊緣上下晃動比較明顯,騎車時由於身子的顛簸較小畫面也就顯的很平穩。關於步行導致的抖動,你需要在錄製時把步伐變慢或者使用小碎步前進,這樣畫面邊緣抖動會有輕微改善,但是當我需要調整自己的步伐來得到畫面的平穩時,我為什麼不選擇更加專業的設備?

4倍數慢動作


在新升級固件之後,OSMO Pocket支持1080P下4倍的慢動作視頻錄製,但是這裡的慢動作並不等同於我們常說的120p的升格,這是一個通過機內處理得到的一個慢放文件。

錄製的視頻文件還是有不錯的慢放效果。但是視頻畫質方面看起來影響還是挺明顯的,並且畫面視角也有輕微的裁切,所以使用Pocket錄製視頻想要慢動作還是優秀的畫質還是很值得思考的。

智能跟隨


OSMO Pocket和同系列的其他產品一樣也具備智能跟隨功能,同時也可以識別人臉。並且支持兩檔的調節來適應不同速度的的物體,需要注意的是在錄製4K 60p時雲臺不支持智能跟隨。


OSMO Pocket的人臉識別功能還是可以很準確的識別人臉,對於運動物體智能跟隨大多數情況下也可以緊跟被攝物體的,不過位移較大的情況下也是會出現脫離鎖定目標的情況。

FPV模式First Person View,第一人稱視角

在FPV模式下,雲臺進行連續大幅度的轉動依舊可以提供增穩效果。

延時視頻

OSMO Pocket支持兩種延時視頻錄製,分別是定點延時和軌跡延時。使用者通過機內即可設置間隔時間以及錄製時長。使用機身單獨錄製軌跡延時只能設置兩個移動點,通過手機APP可設置四個點,同時可以調整俯仰角度。


不過OSMO Pocket的延時視頻是拍攝多少張照片後,通過機內生成的視頻文件,但是根據編輯多次實際拍攝得到的視頻都有一些不清晰的畫面,通過查看延時的原始素材,OSMO Pocket所拍攝的照片很多都是模糊的,也就是通常我們常說的沒對上焦點。主要原因還是OSMO Pocket使用的反差對焦,加上本身F2.0的光圈,並且由於OSMO Pocket底部並沒有三腳架接口,在拍攝延時視頻時幾乎都需要使用外接的無線模塊底座來保持平穩。就目前而言解決好機身的對焦提供更加方便的平穩方案,都是大疆將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景模式


OSMO Pocket支持兩種全景模式,分別是是拍攝180度全景和3X3全景模式。使用180度拍攝時,機身在一水平面上進行180度平移拍攝4張照片,當連接手機時可以自動生成全景照片。使用3X3全景拍攝時雲臺會上下左右移動拍攝9張照片,同樣連接手機時通過APP自動生成全景文件。

(180度全景模式拍攝)

(左:自動生成右:手動後期合成)

上圖為編輯使用3X3全景模式拍攝的一張照片,左邊是連接手機APP自動生成的,右邊是使用後期軟件合成。實際上兩者視角相識,大疆自家APP生成的照片略顯欠曝,實際是由於拍攝時光線較暗,其實是比較還原真實場景。

(手動後期合成照片)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即使只是1/2.3英寸的傳感器,拍攝出來的DNG文件後期的空間也還是挺大的。喜歡拍攝全景的用戶使用OSMO Pocket拍攝的話可以使用兩套方案,一是使用快捷的機內合成,二是採用後期軟件合成。機內合成可以快速分享,但是後期空間較小,後期自己合成較為費時,但是調整空間大。在我看來兩者各有優缺,全看使用者自己喜好了。

實拍樣片 OSMO Pocket其實主打還是視頻錄製,不過拍照能力也算箇中規中矩,以下是編輯使用OSMO Pocket拍攝的照片,僅供讀者參考。

DJI OSMO Pocket / F2.0 1/1000秒 / ISO100

DJI OSMO Pocket / F2.0 1/1000秒 / ISO100

DJI OSMO Pocket / F2.0 1/60秒 / ISO100

DJI OSMO Pocket / F2.0 1/1250秒 / ISO100


從OSMO Pocket的出現我們的確看到大疆創新(DJI)這幾年的不斷進步,能把一個三軸雲臺製作的如此精細小巧,中間需要研發不停的克服種種困難。在OSMO Pocket出現之前,我的確很難想象一個這麼小的雲臺,可以錄製4K 60P的視頻,並且能較大程度保障視頻錄製的平穩性。FPV模式的加入拓展了使用者的拍攝題材,豐富的配件可以實現更多意想不到的創意。

雖然OSMO Pocket目前也存在視頻錄製呼吸感強,拍攝照片時也會停頓數秒,但是我們有信心相信大疆創新會在之後克服這些問題。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你需要的是選擇最合適你的創作工具,如果你喜歡記錄自己身邊的故事,並且不想選擇笨重的器材,OSMO Pocke就是最佳的選擇。你可以隨時隨地的從口袋裡取出來,錄製你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但是你希望自己的視頻畫質上、表現效果上更加優秀,其他的錄製器材也許更加適合你,我們只需要選擇自己合適的器材,不過我認為OSMO Pocket在便攜領域可以說是NO.1了。

優點:

1.巧便攜的外觀;

2.豐富的拓展配件;

3.具備軌跡延時功能;


缺點:

1.機內收聲效果一般;

2.拍攝對焦有待提高;

3.電池不可拆卸;

4.不具備變焦功能;



色影無忌


剛入手一臺,通過一次短途旅行,得出如下結論:非商業性視頻可以;拍照唯一亮點是3*3廣角照片;攜帶方便,與蘋果機兼容度高。回應問題:喜歡玩視頻的值得入手。



西關二少


我上月京東入手一臺,總的體驗還是不錯的,不要和單反比較,沒有意義,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好處就是便於攜帶,開機速度快,帶穩定雲臺,出門旅行還是不錯的,至於畫質我覺得沒有一些朋友說的很差,1200萬像素絕對夠了。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變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