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學來治國平天下,對於中華民族是福是禍?

小小嬴政


看了很多網友回答的觀點。很多人搞不清什麼是“儒家”“儒教”“儒學”我看儒家被批評主要地方有三個方面。


一、孔孟之道教化人性軟弱,使人失去尚武精神。

二、孔孟之道為了迎合統治者愚民而產生的利器。

三、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落後其根源是大行孔孟之道,儒家負主要責任。

其實這樣說是非常極端的,甚至說是十分無知幼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以上三個觀點逐一分析。

孔孟之道真的教化人軟弱嗎?


事實是恰恰相反的,孔子宣揚以牙還牙,以直抱怨。網上說的孔子曰:“以德報怨”其實是斷章取義,掐頭去尾的說法。以德報怨後面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才是完整的一句話。孟子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千萬人吾往矣”明明是一種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含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完完全全上教化人尚武又正觀的思想。不知道為什麼孔孟之道變成了一些人口中的軟弱學說。其實我這樣說也是比較片面的。容我下面細細道來!

孔孟之道是為了迎合統治者愚民的學說?

這樣說就大錯特錯了,應該說是統治者閹割後的儒教是愚民的學說。儒家所遵循的“仁”和三綱五常,人倫道德,以和為貴恰恰是社會安定的思想。而專制統治者恰恰看中了這一點把原始的儒教一步步閹割完,成為了愚弄民眾限制思想的利器。這一點清高宗乾隆皇帝是集大成者!

而在西方思想戰場,西方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泰一直尊崇儒學,利用儒學抨擊神權君權。儒家裡本來就講到“民重君輕”這一點不知道專制統治者是不知道還是選擇性忽視了。所以儒家只不過是被專制統治者先一步利用,又經過“漢罷黜百家”晉廣陵絕弦“隋唐科舉取士”“宋重文輕武”“朱子存天理滅人慾”“明八股取士,堂杖大夫”“清大興文字獄”之後一步步,一點點閹割完之後的儒家。成為了儒教。這是不完美不道德的儒教,卻是專制者最喜歡的儒教。經過一步步閹割後的孔孟之道成為了統治最喜歡最願意推崇的孔孟之道!

(糾正圖片錯誤;客觀上說開啟官方文字獄先河的是宋蘇軾的“烏臺詩案”)

儒教應該是近代落後的責任嗎?

近代落後的根源是必然的。清朝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統治制度的集大成者,清朝君主總結歷朝歷代的教訓,得出了前朝所沒有的經驗。封建制度在明清時達到頂峰,其中的代表就是萬曆皇帝和乾隆皇帝。

那麼這麼先進的制度為什麼造成了近代中國落後的局面?

其中鴉片戰爭就是最好的解說列子!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是兩千年封建統治和人類歷史最大的變革“工業革命”的撞擊。(就是現在我們還在享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西方造物者缺乏原料產地,更缺乏銷售市場。對偌大的東方市場早已垂涎已久,但自給自足的清國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加上清朝的海關貿易被廣東十三行所壟斷,巨大的經濟貿易差是促使了鴉片戰爭的提前。

林則徐虎門銷煙正給了日不落帝國一個理由,他們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讓一直白銀東流的局面變成了白銀西去!這些是歷史發展的洪流,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完全敗給了近代工業革命的結果!這一點甩鍋給儒家真冤!


宋之前儒家尚且能有更加開明的觀點,孟子的:“王道民貴而君輕”統治者尚且可以接受,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最直接列子!

但宋之後,朱熹把儒家學說變成了他心目中的儒家,繁生了統治者之前沒看到的“儒家”。就是我們說所的儒教。這種被曲解的孔孟之道,被閹割完後的孔孟之道專制統治者越用越順手。自此這種儒家學說完完全全淪為專制統治者的愚民利器。

但漢之後掐頭去尾的儒學和宋閹割後的儒學也並不是沒有優點。首選它講的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仁政和貴。這一點恰恰保護了歷代王朝更迭初期的天下百姓。不然改朝換代後沒有主體思想還要一步步探索,受苦受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具體參考文革)。就連現在我們所遵守的道德主體觀點還是在儒家的影響下進行的。

新儒學

國父孫中山和梁啟超先生反思古代儒教後慢慢發展成現在的新儒學其實是在恢復原始儒學,讓孔孟之道恢復本質,在孔孟之道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推崇儒學,聯合國裡也鑲嵌著儒家名言“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精髓不要被我們完全拋棄。我們以史為鑑,舉一反三,總結經驗,知恥而後勇!希望孔孟之道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向世界亮出的一張讓中華兒女驕傲的名片。而不是譁眾取寵分子口中的“誤我中華兩千年”的歪門邪道!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濟州府一戶侯


是禍!非福!

一,孔老二宣揚的是“君君臣臣”那一套,是階層等級!體現的是“官本位”。官本位思想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直到現在。其惡劣之處,從執政黨多年反腐,卻屢反難絕可見一斑,不須我多言!

同時,宣傳‘’官本位‘’也就扼殺了民主!

二,孔孟宣揚的“中庸”之道,幾千年來,磨光了中華民族的稜角,磨盡了中國人的血性,使得中國人無論對內對外,都沒有鮮明的立場,一副無骨廢肉的樣子!

從小處說,前幾天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毆打,竟然沒有一個人敢還手,血性何在?

從國家外交來說,……(你們自己腦補吧😄)

三,儒家宣揚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製造了階級矛盾,分崩了國家凝聚力,離析了民族向心力!所以現在許多的中國人紛紛跑到外國去!更有甚者,家搬外國了,人卻在中國撈金!而國人對此卻麻木不仁!可嘆!

……

毛澤東主席這樣高瞻遠矚的偉人,為什麼要提出打倒“孔老二”呢?怕是他早就看穿了儒家思想的禍國殃民,所以才要‘’打倒‘’,從而帶領中華民族真正走向興旺!(枉自揣測偉人,敬請拍磚)。


出自本心被佔用


用儒學來治國平天下的結果,還用問嗎?我們難道不是一個經典案例嗎?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和二百多年的美國文化對比一下,難道還不清楚嗎?

三綱五常🆚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看看我們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名言: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照一下鏡子,看看別人,再瞅瞅自己。不要再盲目自大,不要再吹噓拍馬,正視事實。歷史洪流,不可阻擋。夜郎自大,徒留笑話。

用幾千年,無數代的中國人來證明一個如此簡單的道理,難道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你說是福是禍?


金色五菱超級大面包


儒學治國的確是華夏由興盛走向式微的發端。儒家主張的所謂入世,幾千年來一直把天下士子引向了一條不歸路。為什麼這樣說呢?儒學是一條極其狹隘陰暗之路,讀書人除了讀書做官,基本百無一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幾千年封建道統薰陶出來的又是怎樣的一撥又一撥官吏?讀書做官,升官發財;千里來做官,為的吃喝穿。如果你真的認為他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歷史就不會有那麼血腥了!






安子147930436


中國兩千多年曆史已經有力證明:儒家思想是用來強化封建獨裁專制服務的,是扼殺民主的有力工具。由於它的存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僅存一個聲音,不能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發展局面。

儒家是打著孝道來達到其專制之目的的。其孝道有兩層意思:

1.父母養兒女,兒女必須敬重並贍養父母。這是萬物之通性,人之天性。

2.封建統治者重視的是第二層,父母養兒女,兒女必須無條件服從。不論父母是智是愚、是對是錯,必須無條件聽從去做。反對就是忤逆不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基於這種孝道,不僅通過書籍、學堂、民瑤等等從思想上,對人從小到大進行灌輸洗腦;還有鄉規族律道、德規範方面加以維護。一切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從小就養成絕對服從、不爭辯的習慣,好讓他們做個不問政治的順民、忠官。

這樣子,政治上皇帝一言九鼎、錯了也是對;另一方面政令只利上層不利人民,也不會有人敢議論、反駁,大臣更是基本上沒反對的。結果遇上明君則興,遇上昏君則衰、亡。在思想文化界更是一個聲音,非儒則打壓,造成了思想界沒有有創見的、著名的思想家。即使王陽明也屬儒家的派系,王陽明否定孔子的“格誠致物”,提出“知行合一”學說,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封建統治者之所以推崇儒家思想,正是為了加強專制獨裁統治、扼殺人民參政議政、禁止不同言論之目的。朱元璋更是將孟子像移出孔廟,不準人們祭拜。就因孟子說過有利民主的話:“民為重,君為輕,社禝次之”,孟子只是說政策要以人民利益為重,還並沒有提出象西方國家人民參與政策討論的那種民主。可見儒家思想的真面目,正是當初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默百家”的初衷,經歷代不斷完整成了封建專制的一把利刀。它絕不能代表中華文化之正宗,中華文化是《易經》,《易經》的道理是萬物共存、皆有利弊、有錯則改、無則勉之。

如今的百姓,只被儒家思想書籍上的文字詞語所迷惑,而忘了正是儒家思想的專制,才使中華文華髮展停滯,更阻礙歷史文明、民主的進步,使中華民族從領先世界,不知不覺衰退的歷史。


觀妙觀徼


儒家文化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它的最大優點就是便利封建皇帝對人民的絕對統治。但它的弊端很多很大。首先奴化人民的思想,扼殺人民的創新觀念。妄圖千古一帝,天不變道亦不變。其次儒家思想治內內行,對外外行。幾千年來多次受到外來勢力的入侵。總是一敗塗地。近代五四運動打倒了孔家店,毛澤東思想引領我們䇄立世界之林。現在有人又提出用儒家文化治國,這是一種倒退的思潮。

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儒家思想,因為它之中包念著一些科學的治國理念和人文道德,我們只能批判的繼承發揚,不能全盤照搬,否則歷史就會倒退!


泰山0316171918


儒家中心思想:忠孝仁義禮智信,詩書理易樂騎射。忠於祖國遵紀守法,忠厚傳家。百善孝為先。宅心仁厚。重情重義。以禮待人,文明禮儀。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提升智慧,用智慧更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信守諾言,誠信為本。飽讀有用詩書。學習謀生本領(理易指一技之長的本領,藝多不壓身)。適度娛樂,寓教於樂。勤練武藝強身自衛保家衛國(騎射指十八般武藝)。德才並進,文武兼修。在強調為人處世第一的同時,也注重學習知識提升智慧。同時,也重視騎射武藝強身自衛保家衛國。騎射武藝,對個人而言是十八般武藝,對國家而言那就是國防軍事力量。只有具備足夠強大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衛祖國,文明才不會被野蠻踐踏。強國強軍強國防,保家衛國,人人有責。閒時為民戰時兵,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全民皆兵,寇匪喪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國家興旺,人人有責。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勤勞勇敢,勤儉樸實。團結奮鬥,排除萬難。忠孝仁義禮智信,詩書理易樂騎射。為人處世是根本,智慧頭腦謀發展。勤勞雙手創財富,強健身體走四方。愛黨愛國愛中華,中華民族是一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適合任何時代。





66華99


看來你還戴著大學副教授的頭銜,不愧為高知,為了維護儒家的正統,不惜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居然大罵否定儒家文化作用性的評論者,其斯文已掃盡。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儒家文化更是如此。值得所有有識之人參與研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否認,儒家思想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為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確實起到了歷史性的決定性的作用。為維護封建宗法社會的長期延續確實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但從人類社社會發展到今天來看,儒家思想確實又楚錮了人們開拓創新的思想,特別在歷朝歷代統治者採用唯我所需的文化傳承中,為了維護統治者利益,採用實用主義思想,塞進不少私貨,以達其統治愚弄老百姓之目的。所以,在傳播儒家文化時,確應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方不失其明智之舉,否則則大錯特錯了。


沐川華風


儒學應該要辯證分析:

積極的一方面:

強調以和為貴,天下為公,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分明,有利於維護大一統國家的社會秩序。即使中華上千年來老是分分合合,不過最後總是會一統。這就是文化上的認同。

消極的一方面:

太過寬容,太過強調團結,結果造成大漢的血性以及尚武精神喪失殆盡,然後讓蠻族有可乘之機(瓦剌禍害中華近百年,以及通古斯人入主中原近300年,造成社會倒退)

小結:在冷兵器時代,儒學確實有其侷限性,不過現在是“有槍有炮”的熱兵器時代,在大一統國家,儒學還是發揮非常好的積極作用的,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與穩定。試看一下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的戰亂遭遇,我們生活在和平(尚未統一)的國家已經是萬幸了。

要是祖國那天完成了統一,興復中華,甘必須要有血性以及尚武精神了!



周家王朝


儒家思想流傳數千年而長盛不衰,說明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用儒家思想教育,感化,約束勞動人民,目的也是為了社會的穩定。勞動人民在儒家思想的感化下,人人互敬互愛,誰也不犯上作亂,如果不發生外夷侵略,社會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當然,對於儒家思想教育,感化,約束不成功的人,又可以用另一套法家思想。兩家思想武器時而上下互動,敘寫了中華民族兩千年的歷史。在現今社會,儒家思想不是正統,依法治國佔了上風,社會真的好了嗎?人與人之間咋就沒了信任呢?睜開眼晴仔細一看,假的東西鋪天蓋地,讓人提心吊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