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成名後的餘秀華,雖然隔段時間就要出門,往全國各地跑,看起來真的是要“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了”,可是,她依然勤奮,出完新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又出了本散文集《無端歡喜》,指不定哪一天又出一本小說集,這些都不應該感到奇怪,畢竟她總會給人帶來驚喜。因為天賦,也因為勤奮,她說只有當手在電腦上敲出一個一個的字時,才是開心和快樂的。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當然她的散文,依然是寫她的生活,在橫店的生活,成名後,遊走在全國的生活。她依然會寫她作為殘疾人的境遇,她說過“她不關心國家和政治”,向內而生,她寫苦難,寫生活,更加敏感。她還寫她的思考,殘疾和成名的雙重不幸與幸運,讓她能夠體會更多,自然也生出更多的思考。這一點很像史鐵生,當然,在她的散文中也提到過史鐵生,大概二者也是有相通之處的。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只不過史鐵生的散文,充滿悲憫,他更多的是精神意識層面的,所以他說“晝信基督夜信佛。”而餘秀華不一樣,她的思考,更加質樸,也更加詩意化,他們就存在她生活的村莊,生活的橫店。所以餘秀華的散文,更加內省和私人化,她在儘可能的描述她的生活,但一旦下筆千言之後,這些堆積起來的文字,便開始變得熱烈、溫暖,令人心頭髮燙,眼眶溼潤。

讀餘秀華的散文,她有這種魔力。詩人的內心深處,大概都是柔軟和敏感的,只是詩歌簡潔的文字,讓他們變得鋒利,變得充滿鋒芒。你看餘秀華在微信裡,嬉笑怒罵,俏皮天真,一旦散發出真性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詩人大底都是如此,如果詩歌表達深邃,那麼散文就會表達溫暖和悲憫。這是互補和互通的,大概這才是真實的詩人本身。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恰如開頭所說,只要餘秀華出一本書,我必定買來看,不為其他,只是因為,看多了濃妝豔抹的文字,或者說看多了精緻的文字,亦或是看多了缺乏性靈的文字。其實讀一讀餘秀華就夠了,她打字慢,所以每一個字就像是一筆一筆寫出來一樣,格外用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文字脈絡。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劉年評價餘秀華的詩,“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裡般矚目”,這是某種誇張的讚美。因為夠真摯坦誠,夠字字見血,所以打動人。食指說餘秀華小資,不關心國家,沒有捧紅的理由。餘秀華反擊食指,散文集裡說得要委婉悠揚些:“許多人說我的詩歌是個人抒情,不關心國家社會。親愛的,關心是要實際付出的,我們不能在一個高大上的話題上粉飾自己。比如災難,詩歌有什麼用?比如腐敗,詩歌有什麼用?詩歌一無是處啊。”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微博裡顯得人間煙火繚繞:“人活在世界上是追求真理的,人應該年紀越大,越知道什麼是真理。不要以為誰是什麼什麼前輩,誰年紀大,說的話就是對的。如果年紀大了就是好人了,那就沒有流氓了。”餘秀華始終是在努力生活、描述生活的人,她的詩歌是屬於生活的詩歌。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瑰麗的想象和平凡的生活,漫長的一生和短暫的回憶,就這樣融在一起。想象散去之後,“生活仍然滴水不漏”。慣常對於平凡婦女的描寫,除了歌頌母愛的偉大奉獻,便是一種幽婉的哀怨和關於虛無的追問,一種永遠無法與男性分離的描述。但是餘秀華看到的是女性本身,是屬於女性心靈深處的一部分。這是她作為她的妙處,別人替代不了。

《一包麥子》:餘秀華,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

她說:“我有三種身份:女人、農民、詩人,但你若讀我詩時,忘了我所有的身份,我會尊重你。”我就是喜歡她這樣的個性。別的,似乎我也說不出什麼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