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不太正經的文物,清朝康熙年官窯瓷器,落款卻寫個大明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期間出現了過不少的朝代,而在這些朝代中,也出現了不少的文物,隨著我們國家考古工作的發展不斷地被發現,很多精美的歷史文物成為了我們的國寶,他們有的為我們展現了真正的歷史,填補上了歷史記載的空白,有的則是為我們展現了古人高超的工藝水平,其中越王勾踐劍就是最為直白的一個文物,他的鍛造工藝就算放在現在來說也是比較先進的一種。

歷史上那些不太正經的文物,清朝康熙年官窯瓷器,落款卻寫個大明

而既然有這些正經的文物,那必然我們的古人也有不正經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看看古人的那些不正經的文武。首先一定要介紹的就是地主莊園圖,這個文物被譽為現如今保存最好,並且最老的紙質畫作,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而他上面所畫的內容則是東晉豪門貴族的生活,一個手拿圓扇的男子坐在(實際上是跪在)桌前,旁邊是一個侍女,雖然他的年代非常老,但是他的畫工實在是不敢恭維,非常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的畫作,也不知道是主人喜歡的風格,還是這個畫師故意為之。

而另一件就非常的有名了,他就是戰國的水晶杯,不過當年他被挖出來爭議非常的大,因為他的造型就像是我們現在喝水用的玻璃杯,沒有一點文物的感覺,專家們當年甚至懷疑是不是當時現場工作人員掉進去的,可是經過檢測後發現,這確實是水晶,而且年代也屬於戰國。再加上墓葬中確實出土了不少的水晶製品,所以這個水晶杯就成為了其中最珍貴的一個。

歷史上那些不太正經的文物,清朝康熙年官窯瓷器,落款卻寫個大明

因為這個水晶杯所展現的打磨和拋光工藝都是其他同類製品所不能比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個頭比較大,並且高度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所以才被稱為是國寶,而也因為他的珍貴,後來他也成為了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畢竟水晶製品還是比較脆弱的。

而最後一件應該是最不正經的一個,這件文物同樣也是一個杯子,我們知道古代的很多瓷器在底部都有落款,而這件陶瓷杯子下面的落款則是大明康熙年制,沒錯,這就是這件瓷杯下面的原文,當時發現時候同樣以為是現代哪個造假的販子製作出來的,但是最後經過反覆的鑑定,卻終確認了他就是康熙年間的官窯製品,沒錯,他還是官窯的。

歷史上那些不太正經的文物,清朝康熙年官窯瓷器,落款卻寫個大明

它的工藝精美非常符合康熙年間的樣式,現代的工藝是仿製不出來的,可是這個下面的年號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後來有專家提出,當年康熙對於這個瓷器遊戲忌諱,他覺得這個瓷器有時候是要摔碎的,下面打上他的年號,就好像是自己的江山會破碎一樣,並不吉利,所以他命令不允許打上他的年號,也正因此就有了這個傑作,像是一些乾隆年間的製品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不過這也就是一種說法,具體是怎樣的情況,我們也無法得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