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毛澤東有哪三件事閉口不談?


解密:毛澤東有哪三件事閉口不談?

1919年的毛澤東

解密:毛澤東有哪三件事閉口不談?

1918年6月,毛澤東在一師,時年25歲。畢業班學生全體留影。後排左二為毛澤東。(本版均為資料照片)

解密:毛澤東有哪三件事閉口不談?

這張照片,是毛澤東所在班上體操課的情景。但照片中,哪一個是毛澤東呢?

解密:毛澤東有哪三件事閉口不談?

毛澤東在一師體育鍛煉地點示意圖

21歲,毛澤東進了一師。

21歲,正是風華正茂時。

21歲,“青春的煩惱”伴隨而至。可毛澤東心無旁騖,明確了“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的學習目的,創立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而“野蠻其體魄”的辦法,堅持著讀書的“四種方法”,還堅守著“三不談”的修養,因而收穫“打好了”學問基礎的碩果。不過,青年毛澤東也有過一般青年學子偏科的通病。

從青澀到成熟,這是毛澤東求學之路的特色之一。

本報記者 文熱心

1 足印:一師

“好學校”

記者又一次來到一師。不,應該是“青年毛澤東紀念館”。

2003年,一師主體部分搬遷到了河西,這裡成為青年毛澤東的專門紀念地。在記者的眼中,當年這裡實在是一個讀書地——處在城南郊,坐落書院坪;前對嶽麓山,後倚妙高峰;湘江門前流,橘洲映校門;喧囂幾里遠,風景清佳地。只是,近些年不斷擴張的長沙城將它“包圍”在一片高樓大廈中。儘管如此,“江”、“峰”依然,那條曾經帶來城市繁榮、也帶來世間喧囂的粵漢鐵路已成為歷史,這裡仍不失為城市的理想讀書地。

毛澤東後來評說一師是個“好學校”,是否也包括環境這個因素?他在一師“做了五年學生,並且居然拒絕了此後一切廣告的引誘”。最後“真的畢業了”。

志存高遠的毛澤東在這個學習環境裡,可謂是適得其所。同學們見識了他苦讀情景,羅章龍回憶說:“當時一師作息制度規定,早晨晚上都要到自修室學習,每晚自修到九時點名後,即離開自修室回到寢室,九時半吹號熄燈。等學校學監查完寢室後,大家安靜入睡了,毛主席又起床到樓道的電燈下繼續讀書,直到深夜才去睡覺。早上天不亮,毛主席就起床,先到操場跑步,然後衝冷水浴。到六點學校吹起床號,同學們都起床時,毛主席早已到自修室在高聲朗誦古文詩詞了。”

他並不僅僅滿足課堂的學習,而是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另一位同學張國基回憶:“對於我國數千年遺留下來的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他都廣泛地加以選擇研究。課餘喜讀的書籍有《楚辭》、《詩經》、先秦諸子的學說;史學方面有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還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此外,對《昭明文選》、唐宋詩詞以及歷代各家駢體散文,也加以廣泛的涉閱……”

書讀得多、學得好,“下筆如有神”,青年毛澤東在一師已初步顯露出“文章大家”的風華。張國基回憶說,那個時候的毛澤東“作起文章來洋洋灑灑,一寫就是幾千字。真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筆鋒犀利,氣勢磅礴。”

2 足步:多思

“×”“?”“。”

在“青年毛澤東紀念館”裡,記者看到了那件頗具傳奇色彩的文物——青年毛澤東閱讀過的《倫理學原理》。

於毛澤東來說,這是一件“失而復得”的故物。其所以“失”,是因為“批”,毛澤東“不動筆墨不讀書”,讀過的書上都有“批”、“注”,同學們在佩服之餘,也就借來學習。毛澤東在這本德國康德派哲學家鮑爾生的著作上,“批”、“注”之多令同學們吃驚,10萬字的書上竟寫了1、2萬字的批語。他在凡原著中比較合乎辯證、唯物觀點的地方,必冗長加圈點,他作的眉批則往往有“切論”、“此語甚精”、“此語甚切”、“此語與吾大不然”、“此不然”、“此節不甚當”、“此處又使餘懷疑”、“吾意不應立此說”、“此說終覺不完美”等。上個世紀20年代初,他的同學楊韶華將這本書借去閱讀,此後一直未還。

將近30年後的1950年9月,周世釗應毛澤東之邀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楊韶華託周將此書奉還,並在上面寫道:“此書系若干年前,毛主席潤之兄在小吳門外清水塘住時所借閱。嗣後,各自東西,不復謀面,珍藏至今,深恐或失!茲趁周惇元兄北上之便,託其奉還故主,藉鏡當時思想之一斑,亦人生趣事。”可見,“復得”是因為誠信。

這部書就是毛澤東在一師發奮學習、長於思考的證明,也是他“分析能力之強,批判眼光之高,是任何人想學而無法學到”天賦的證明。

張國基記得,毛澤東“對當時學校的教材和一些課外讀物,一經過目,就指出哪些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哪些是為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他就奮筆打上‘×’‘?’等符號。如果是思想進步或有革命意義的,就用硃筆‘圈圈點點’,並寫入讀書筆記。”

3 足步:交往

談大事

毛澤東的學習,動力之源是他救國救民的志向。他自己如此表述這種“源”的張力:我“除了不談女人——普遍在這時期的青年的生活中極為重要——以外,我和同伴連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是不談的。記得有一次在一個青年的家裡,他和我談起‘買肉’的事情,並且當面叫傭人來和他商量,叫他去買。我動怒了,以後就不和他來往。我和朋友只談大事,只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

在那青春洋溢的歲月裡,他只談大事,一心向學,也就顧不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質量”了。他對自己的飲食打扮,毫不在意,總是簞食瓢飲、穿著樸實,卻把身上的錢大都花在買書和訂報上。初進一師時,學校裡發了一套青色呢制服,他一直穿到畢業。衣袖褲管磨破了,顏色褪了,他還是縫縫補補,穿了又穿。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農民用的藍棉大布套被,沒有枕頭,則以書代枕。他唯一比較體面的衣服是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長衫,一年四季常穿,不同的是冬季穿時裡面加些舊衣褲,夏天穿時則把它減去。因此,一些同學跟他開玩笑說:“毛潤之的‘算術’學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減法。”

4 足步:鍛鍊

積“本錢”

在“青年毛澤東紀念館”裡,有一口水井,那是學生毛澤東完成“常規動作”——每天清晨的“冷水浴”的地方。其實,他在一師的“浴”與“泳”是豐富多彩的。

“今日星期日,約與蔡和森、毛潤之、彭則厚作一二時之旅行……三人遂沿鐵道行,天氣炎熱……經大託鋪,前行六里息飯店……飯後稍息,擬就該店後大塘浴,以水淺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尋一清且深之港壩,三人同浴……”當晚,他們借住在昭山寺。

“晚飯後,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

“昨日下午與毛君潤之遊泳。游泳後至麓山蔡和森君居……”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側上嶽麓,沿山脊而行,至書院後下山,涼風大發,空氣清爽。空氣浴,大風浴,胸襟洞澈,曠然有遠俗之慨。歸時十一點鐘矣。”

以上摘自毛澤東同學張昆弟烈士的日記,其中滿是“泳”、“浴”的字眼。毛澤東在一師的“野蠻其體魄”的“五浴”鍛鍊法,校內的水井、操場、妙高峰,校外的城南路、天心閣、嶽麓山的“毛澤東小道”和愛晚亭、湘江、橘子洲都可以作證。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獨自跑到操場上,赤著臂膀,走著臥著,讓太陽曬得皮膚通紅透紫、汗流浹背;

在大雨傾盆時,他跑出屋子,脫下衣服,讓大雨澆淋;

在嚴冬寒風怒吼時,他只穿一件襯衫,挺立在曠野或山谷,任寒風吹打;

他還時常在山中對著樹木大聲講話,對著大風大聲叫喊,大口地呼吸。

其冷水浴是很苦的,特別是春夏秋冬四季堅持不輟,在第一師範罕有人。同學早起看到他在井邊赤膊沖涼,毫不在意刺骨的寒風和冰冷的雨雪,十分詫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邊把皮膚擦得泛紅,邊答道:“冷水浴既可以鍛鍊意志毅力,又可以練習猛烈與無畏。只要有決心和恆心,就能堅持下去,不感到難了。”

1936年,和斯諾談話時,他談起在一師的體育鍛煉活動時感嘆:“確實對我有不少的幫助,使我後來南征北戰,受益不淺。” “泳”與“浴”不過是毛澤東強身健體,積累救國救民“本錢”的途徑之一。

當然,學生毛澤東這種強韌的體育鍛煉,既有長遠考慮,又是當前需要。“為何死了七個同學?只因不習十分間操”,就是當時同學忽視體育的寫照。沒有身體“本錢”,又如何能讀好書?

5 足步:問題

輕“圖”“數”

與所有青年學子一樣,毛澤東同樣有著“偏科”的不足。他自己回憶說:在一師,“我反對自然科學中的必修課程。我希望專攻社會科學……我最討厭的就是必修的靜物寫生。我以為這是透底的愚笨。我總想畫簡單的東西,快快畫完就離開課室。記得有一次畫一幅‘半日半石’(是李太白的一句名詩),我用一條直線和上邊半個圓圈來代表。還有一次,在圖畫考試時,我畫了一個橢圓就算數了,我稱之為雞蛋。結果畫圖得到四十分,不及格。幸虧我的社會科學的分數都非常好,這樣和其他課程的壞分數扯平。”

在一師,著有《毛澤東尊師風範》的黃露生老師,可以直白地指出,那位給毛澤東圖畫打40分的老師是譚柄鍔先生。但譚先生很器重毛澤東的,那年校長張幹要開除毛澤東等17名學生,他是強烈反對者之一。

“扯平分數”是事實,另一個事實是,毛澤東在老師的啟發下,明白了自然科學的重要性,不僅數學從不缺課,而且採取了補救措施——補課。這還可從他日後的“教子經”中領略到。同樣,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對圖畫課認識也產生了飛躍。1915年9月6日,他在《致蕭子升的信》中,特別談到美術能力培養技能、審美,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中間,應有一份譚柄鍔的功勞。1917年下半期,毛澤東主持一師學友會會務日常工作時,在學友會組織中設立十五部,其中專設圖畫部,聘請譚柄鍔先生任“教授”。

6 足音:學問基礎是一師打下的

毛澤東自己回憶說,他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的基礎。

在這裡,毛澤東說的是“學問基礎”,而不僅僅是文化知識。

毛澤東的學問如何?李京波在《毛澤東與國學》中,主要總結了毛澤東國學方面的成就。他把前些年網上評出的10位“我心目中的十位國學大師”——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郭沫若、馮友蘭的成就與毛澤東相比較。最後的結論是:“有句話說一個人——教授中的教授;還有另一句話說另一個人——大師中的大師。前者,叫陳寅恪;後者,叫毛澤東。”

套用毛澤東的話,“大師中的大師”基礎是一師打下的。當然,毛澤東的學問寬度,遠不是國學所能覆蓋的。

鏈接

毛澤東的“三、四、五”

“三不談”:不談瑣事,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事。

讀書“四法”:其一,大量批註,言如珠玉。其二,領悟真諦,掌握方法。其三,廣收博覽,發展創新。其四,考察社會,讀無字書。也有人總結毛澤東讀書為“三法”的:即正確處理“學”與“問”、看書學習與“質疑問難”、自學與“共學”的關係;正確處理“博”與“約”、“通”與“專”、“新”與“舊”、“中”與“西”的關係;正確處理積累與條理、精與粗、恆與不恆的關係。

“五種浴”:“日光浴”“雨淋浴”“冷風浴”“空氣浴”“冷水浴”。

轉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