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上如何看待他們的莫臥爾帝國?尊敬還是嫌棄?

大東北的小豆包


莫臥爾帝國、又稱為莫臥爾王朝、蒙兀兒王朝,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征服王朝。 “莫臥兒”即波斯語中“蒙古”一詞的轉音。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信奉伊斯蘭教、有察合臺汗國貴族血統、波斯化的蒙古人。

印度人如何看待莫臥兒帝國呢?這個需要從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去分析。


莫臥爾帝國的行政制度

莫臥兒皇帝以“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自命實行神權專制統治,集政、軍、法、教於一身。

政府公職人員中多為外籍穆斯林(波斯、阿富汗、土耳其)佔70%印度人為30%;阿克巴當政,引進印度教和拉吉普特人親王貴族充當高級官吏。貴族總攬大權。

軍隊組織

皇帝總攬軍隊,戰時由皇帝指派親王或貴族為帥指揮軍隊,沒有常備軍,戰時調遣各親王,官吏、土紳等擁有的一定限額軍隊;這樣固可以防止獨立坐大,但缺乏訓練素質差異大,延至後期軍隊已逐漸散失戰鬥力,每戰多敗,帝國興盛時的經濟發展和制度帝國土地為國家所有,其中皇帝邑田不佔多數,大量土地是分封貴族的“札吉爾”(軍事采邑),至於宗教(包括清真寺、廟宇)公地,是免教賦稅的。農民村社是農業和手工業結合自然經濟。

帝國自阿克巴逐步實行新稅制,中央和地方稅,開闢稅源,徵稅收穩定收入,國家財政充裕。因而有利於經濟發展,莫臥兒幾代皇帝都注重國內水利事業的興辦,引進農業生產技術,擴大經濟作物面積,有效地發展農業。便利交通,利用優良港口發展商業貿易,尤其重視海上對外貿易當時阿格拉、德里、達卡、拉哈爾等都是繁華商業城市,帝國工業相應發達,主要有棉、絲、麻紡織業,金、銀、珠寶製品等,更主要的是造船工業。

帝國文化教育

帝國的統治者,一般都注重文化教育事業,如興建學校,圖書館,獎勵學術文化,鼓勵學者研究和著述,諸如教義學、教法學、哲學以及文學、史地、音樂、繪畫等學術均由較大的貢獻。中東和印度文化高度綜合建築藝術如珍珠清真寺、蒙泰姬陵墓等精妙絕倫是世界藝術珍品。尤其是烏萊都語體的創造和普及伊斯蘭文化和印度文化的融合,成為一個獨特的體系。當時的阿格拉、德里、拉合爾、木爾坦是著名的文化中心。

印度文化是人類古代四大文明之一,歷史悠久,自成體系,在印度除了伊斯蘭文化外,其他外來文化自成體系,其他外來文化都屈從印度文化不復存在。中世紀蒙古人,韃靼人先後入侵,許多伊斯蘭學者相繼而來給印度輸入新的血液,加之莫臥爾王朝有許多開明的君主都是文人如巴貝爾是作家,巴哈杜爾•沙是一位詩人,十六—十七世紀印度境域文化的特色和格調是伊斯蘭文化發展的頂峰,無疑受益者是印度。

當印度文化與外來伊斯蘭文化的碰撞,誰也吃不了誰,相反都賦予相通的人性,穆斯林擺脫了傲慢使印度教徒消弭了排外心理。伊斯蘭教從印度教的哲理研究中增強了教義的力度和深度,印度教徒為穆斯林公正,率直和信仰的熱忱感動,開始找到靈魂探索和神聖人格的真諦;烏爾都語言創造使兩種文化成為世界文化,一種新型體系,尤其是蘇菲哲人們言傳身教感人之深使印度種姓群眾紛紛皈信伊斯蘭教,並影響印度教虔信運動,於是宣傳各教統一、平等和獨一,是印度教復興原動力,是伊斯蘭文化給予它的一個轉折點。

總體來說莫臥帝國對印度的統治對於印度是有諸多互補的有利因素的,帝國也是印度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至於印度人怎麼看待,是尊敬還是嫌棄,筆者認為尊敬大於嫌棄。


中東快訊


印度人對待莫臥兒帝國的心態比較複雜,既因人而異,也因莫臥兒帝國的不同時期而已,不可一概論之。

莫臥兒帝國是一個突厥蒙古世系的伊斯蘭教帝國,來自中亞的巴布爾主要依託突厥蒙古世系貴族和阿富汗士兵擊敗西北印度統治者建立了帝國,是伊斯蘭世界大擴張時期的三大帝國之一。

對於大多數印度教徒來說,莫臥兒帝國是一個外來民族建立的外來文明政權,但在西北印度,莫臥兒帝國並不是第一個外來政權,也不是第一個伊斯蘭政權。早在巴布爾來印度之前,印度已經出現了四個德里蘇丹王朝,都是穆斯林建立的政權。 因此,印度人對莫臥兒帝國的統治並沒有特別不適應。對莫臥兒帝國的態度實際上由帝國的政策而定。

巴布爾和胡馬雍時期,帝國統治不穩,和印度人的關聯也不太大。到了阿克巴時期,阿克巴推行宗教平等和宗教融合的開明政策,印度人的處境比較有利,因此,直到今天,印度人對阿克巴的好感都比較深,阿克巴大帝在很多地方受到人們的崇敬。

之後的兩位皇帝沙賈汗和賈汗吉爾統治能力不怎麼樣,但給印度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建築,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泰姬陵。有一句關於印度的段子,是說印度所有的美麗建築都是外國人修的,這裡面就包括泰姬陵。他們兩位的政績如何暫且不論,印度人並不討厭他們兩位,就是因為他們時代的建築。

真正讓印度人痛恨的莫臥兒皇帝是之後的奧朗則布,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蘇菲派穆斯林,一生戎馬東征西討,宗教政策嚴厲且多次殘酷鎮壓敢於反抗的印度教徒。他的軍事活動是印度人憎恨莫臥兒帝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後來英國人鎮壓參加反英起義的穆斯林時相當部分的印度教徒袖手旁觀甚至助拳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巴基斯坦則把奧朗則布看成是莫臥兒帝國的英主之一。 對於印度來說,莫臥兒帝國的性質如何並不是核心問題,他們的評價標準其實更加具體。


葉海林


莫臥爾王朝,英殖民者統治印度之前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英文是Mughal Empire,於1526年-1858統治印度。通常認為,莫臥爾王朝是由蒙古人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創立,由其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著名的帝王有胡馬雍、阿克巴等。帝國在阿克巴上位後進入全盛,全盛時期莫臥爾王朝領土幾乎覆蓋了整個印度次大陸,還包括中亞和阿富汗等地。莫臥爾王朝的統治者們信仰伊斯蘭教,但也允許民眾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等。後來英國人進入印度,王朝衰敗,最終在1857年印度大起義失敗、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後消亡。

(阿克巴大帝時代的繪畫作品,展示莫臥爾王朝當時貴族的享樂生活)

基於莫臥爾王朝的以上種種特點,雖然其實現了印度歷史上難得的國家統一,但這段歷史在印度人心中,尤其是印度教徒心中,並不是光榮的存在。以印度現在執政黨-印人黨為例,它主張印度教至上,要在印度建立單一的印度教國家,因此,在他們的心中,印度被這樣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政權所統治,是印度的“恥辱”。在印人黨的眼中,莫臥爾王朝是印度歷史上的異端,這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統治王朝,並且並不發源於印度本土,而是從北入侵印度次大陸完成統一的政權,印人黨將其統治形容為“大屠殺”(Holocaust),認為“泰姬陵是建在印度教寺廟之上,應該還原成印度教寺廟”一些極端人士還呼籲將這段歷史直接從印度教科書中“抹去”。


因此,在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眼中,“異族”的莫臥爾王朝不值得尊敬,反而會時時令他們覺得難堪,因此這些人會盡力淡化莫臥爾王朝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