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擁有長江天險,為何卻被北宋3萬步兵一戰滅國?

mtolao


首先,筆者真的想說,北宋大軍步步圍困金陵,花了近一年才拿下這座城,這怎麼會是一戰呢?即使是當年周武王伐商,也是要先用調虎離山之計和殷商打上一仗。

自南唐後主李煜登基時,北宋已經建立。在當時群雄割據的五代十國末期,宋的軍事實力首屈一指,並且還在迅速發展壯大。而南唐,因為李璟的頻繁征戰,已經積貧積弱,處在崩潰邊緣。即使本身具有長江這道防線,也缺少發揮這一天然防線的軍事實力。

公元974年秋天,宋太祖趙匡胤先後派出兩名使者前往南唐,詔李煜前往宋都城東京(即河南開封)參加祭天。李煜藉口生病而拒絕前往,還上書說:“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李煜的這番言行激怒了宋太祖,宋太祖當即派遣潁州團練使曹翰出兵“教育”南唐。隨後又派遣宣徽南院使曹彬率領十萬水陸軍支援。

在李煜這番與北宋翻臉的前一年,李煜才又一次向北宋上書請求向宋臣服,成為宋的屬國,但被宋拒絕。而在更早之前,李煜為了表示誠意,已經停用了南唐年號,使用北宋年號。在得知宋出兵以後,李煜便也不再做表面工程,開始修築城池、囤積糧草,準備應戰。

閏十月時,北宋攻下南唐的池州。李煜就下令停用北宋年號,改為干支紀年。

此後,北宋又接連攻下蕪湖和雄遠軍。藉助採石磯的地形特點,宋軍搭建浮橋,渡江南進,攻向南唐都城金陵。

李煜在此期間也曾奮力抵抗。他四處招兵買馬,委任大將皇甫繼勳全力禦敵。但最終因實力懸殊而接連敗退。甚至在宋已在距離金陵十里之地駐紮時,李煜還因為手下封鎖消息而對此一無所知。

此後公元9735年二月至六月,宋軍聯合吳越軍隊一點點拿下金陵周圍地區,對金陵城採取圍困之策。在基本消滅南唐有生勢力以後,宋軍對金陵城晝夜猛攻,李煜在城中殊死抵抗。直至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投降,宋軍才徹底消滅南唐。

自古以來就沒有容易的戰爭,只是憑藉一場戰爭滅掉一個國家,也並不常見。南唐雖然有長江這一防線,但就像近代國民黨軍一樣,自身實力已不足,即使有地利,也無法成功。


鄧海春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南唐在李煜時期,已經是必死之局。

他爹李璟,把一手好牌打爛,留給李煜的其實就是個爛攤子,南唐烈祖李昇自稱李唐苗裔,從名義上來說,南唐繼承的是大唐王朝的國祚。從實力上講,當中原王朝混戰不斷的時候,李昇則關起門來仔細過日子,把南唐經營的是百業盛興,其經濟,文化冠絕全國。李璟繼位之初,趁著閩國內亂覆滅閩國,大大增強南唐實力,但是當後晉被滅,中原無主的時候李璟還在和南方小政權糾纏,白白浪費了入主中原的機會。



後周世宗繼位後,確定了先南後北的政策,便率大軍三徵南唐。李璟剛開始也想和後周掰掰手腕。結果打了三回,李璟敗了三回。

無奈之下李璟只能割江北地,去帝號,每年繳納鉅額供奉求和。

李煜繼位時,曾經強大的南唐已經沒落,失兩淮產鹽之地。導致每年得花大價錢買鹽。還得隔三差五向中原王朝進貢。南唐財政是不堪重負,苛捐雜稅繁多。

當年三仗,徹底打沒了南唐君臣北上之心,只會消極防守,避戰。

北宋是滅了武平,後蜀,南漢之後,把南唐基本包圍了,佔據長江中上游之後才對南唐動的手。


你有長江天險,北宋則順江而下。北宋在滅南唐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天天派人在長江北邊操練,南唐水軍第一天還挺緊張,第二天就習慣了。突然有一天,曹彬潘美就帶著水陸十萬大軍渡江。不僅如此,北宋還命吳越王派兵從杭州北上,斷南唐後路。另派一路兵馬牽制湖口唐軍。湖口一戰,朱令贇十五萬人全軍覆沒,金陵外援盡失,變成一個孤島,同時吳越王的軍隊也從杭州打了上來,金陵被重重包圍,沒有一點退路。

十一月十二日,宋軍攻城,二十七日城破投降。


李後主確實是一個只管風花雪月,不理朝政的人,但是當時的大勢,北宋一統已經不能阻擋。如果後蜀還在的話,南唐聯合後蜀或許還有機會,但是當後蜀。武平,南平,南漢都被滅了,南唐孤身一人就沒希望了。


守仁讀仁


在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屬於國土較大的政權之一,前期政治較為清明、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為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所以南唐遭到滅國不可能像樓主所說的那麼樣,亡於3萬宋兵。南唐之亡,其實在南唐中主李璟後期便已經註定最終命運。咱們先簡單聊聊此時的大宋和南唐吧。



宋發兵滅南唐是在宋開寶七年,即公元974年,當時是宋太祖趙匡胤主政北宋。此時的大宋,兵威正盛,統一中國趨勢勢不可擋。先後統一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等政權,對南唐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況且此時位於東南的吳越政權已經臣服於宋,隨時聽命於大宋,此時的宋朝已經完成了對南唐的戰略合圍。



其實在後周世宗時期,後周曾三次大敗南唐,不但殲滅了大量南唐精銳,而且還取得了江淮地區,取得了對南唐的戰略主動。後周奪取江淮地區後,為了消除南唐對抗北方後周政權的水軍優勢,後周也開始有意地訓練水師。隨著後周軍不斷繳獲南唐軍的船艦,後周軍水軍實力漸漸增強。此外,為了順利將北方的軍糧運抵到淮南前線,後周又疏通了隋唐時代就賴以運糧的通濟渠等諸多河道,從此,汴水水道便於能與淮水順利地溝通。所以,截止到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後周與南唐已經呈現出劃長江而立、隨時進攻南唐的局面。



再說南唐,南唐在中主李璟時代曾一度是南方諸政權的霸主,李璟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陸續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被後周奪取淮南江北之地之後,遂從金陵遷都洪州,稱南昌府。自此大唐國力大損,不復昔日強盛。在955年到958年三次宋唐大戰,對南唐可以說是國運的轉折點。不但丟失了淮南江北之地,而且江淮水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後周水軍開始崛起,南唐失去了對北方政權的水軍優勢。況且還要繳納高額貢奉,經濟上遭到了沉重打擊。所謂守江必守淮,江淮地區的失去,使長江防線全面暴露於周軍。在後主李煜時代,南唐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朝政混亂,後主李煜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但不通曉政治,國勢日益衰弱。

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軍聯合已經臣服的吳越共同攻擊南唐,吳越出兵由杭州進攻金陵;中路軍由大將曹彬潘美率領,由北渡江進攻金陵;西路軍由大將王明從西路進攻南唐重鎮湖口(鄱陽湖)。



後主李煜過於依賴長江天險,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機會。十月,宋軍順利渡過長江。採石、秦淮河、皖口三戰,南唐屢戰屢敗,在長江中游的精銳兵力全部喪失。開寶八年三月,宋軍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吳越軍隊攻陷金陵東面的門戶潤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圍之中,後主急召外地軍隊救援金陵。十月,由江西趕往金陵的朱令贇率領的10萬水軍在湖口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斷,成了一座孤城。十一月初,北宋曹彬大軍開始從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襲宋軍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軍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蝦果仁


北宋滅南漢後,趙匡胤以後主李煜 拒命來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是吳越王,中路是名將曹彬與監軍潘美;西路王明為池、嶽江路巡檢,牽制湖口唐軍,保障主力東進採石、秦淮河、皖口三戰,南唐屢戰屢敗,在長江中游的精銳兵力全部喪失。其實也是過於依賴長江天險。隨後金陵城被圍。11月12日,曹彬開始攻城。27日,城破,李煜上表投降,獻俘東京。李煜不善治國之道,善於吟詩作賦而已。再者南唐氣數已盡,金玉在外,敗絮其中。以其之軍力,無力抵抗中原軍隊。人民需承擔繁重的稅賦,苦不堪言。淮南的失敗,已使南唐喪失重要鹽產地,還要每年向中原繳納大量貢奉,花重資去購買食鹽。一個歌舞昇平的國家就這樣滅亡了!從此“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李煜也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留下了千古佳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領略非洲風情


看似天險的長江,實則處處都是漏洞,所以意欲以北平南的英雄們大都不太看得起長江天塹的作用,正如《三國演義》中荀彧為曹丞相劃策所云:“先滅袁紹,後滅劉備,江漢可一掃而平矣”!

曹彬是徵南唐的三隻軍隊中的中路主力,曹彬率部沿長江北岸東下,南唐軍隊還以為只是宋軍例行巡江,所以並沒有派軍阻攔,沒想到曹彬突然發難,突襲制勝,擊敗南唐數萬人,搶佔了要塞,佔得了先機,曹彬的軍隊在南唐周圍呈包圍之勢。而後北宋軍隊全線渡江,南唐派人阻擊,卻又遭敗落,主將李雄被殺。

開寶八年初,宋軍全線出擊,兵臨城下,李煜調兵十萬救援,但這支十萬軍隊的主帥朱令贇怕背後被人劫了糧草,遲遲不敢東進救援。李煜在這樣的包圍之中堅持了半年,多次催促朱令贇,他才終於率軍十五萬乘船東進救援金陵,在皖口被宋軍劫下,朱令贇藉著風勢用火油攻擊宋軍,沒想到火順風轉向,反過來燒了自己的船,十五萬人不戰自潰,朱令贇也在混亂中被火燒死了,兵將都被俘虜,南唐不僅沒得到救援,還給宋軍送了大批的補給。

到了九月的時候,李煜派兵加強江寧防禦,可派的將領實在不怎麼樣,剛一抵達江寧,就懼戰怕死,投了宋軍,宋軍三面夾擊,江寧城破。即將亡國,李煜依舊沒有直接投降,派了五千精兵突襲宋軍,但沒有成功,十一月時,曹彬率軍攻破金陵城,李煜帶著大臣們到宮門外迎接曹彬,率表投降。就此,南唐覆滅,李煜也成了趙匡胤的階下囚,被軟禁在汴京小樓上



八十年代的自行車


有人買瓶飲料花了3塊錢,你不會以為他就只有3塊錢吧?北宋在太宗的領導下國力日漸強盛,南唐國勢日衰,老大都不敢說自己是皇帝或大王,只敢稱國主,說白了自己早就慫了,就等人家打來就隨時完蛋嘍


功夫小兔666


皇帝成天沉緬美色,成天作詩作詞,不理朝政,焉有不亡國之理。詩人與皇帝是兩個不同的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