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為什麼對伊拉克開戰?

相煥


因為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歷史上首次獲得了世界主導地位。但是美國卻從來沒有這種“當皇上”的經驗,所以20世紀90年代一下子當老大很不習慣,國家戰略有些混亂。而“911”卻給美國炸出了條思路,那就是要把所有威脅自己的國家扼殺在萌芽之中,於是伊拉克就成為了試驗品,更何況伊拉克還有足夠誘人的能源與地緣利益。

美國在冷戰的戰略目標非常單一,那就是作為自由世界國家領導者維持和平、遏制蘇聯,所以當時的美國的勢力範圍主要是為了遏制蘇聯在世界的各個地區影響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一解體,超級大國就剩下美國了,美國曆史上首次主導了世界地位,勢力擴展到了全球。由於之前並沒有當過老大的經驗,所以美國的國家戰略出現了一段時期的混亂,那就是找不到威脅,卻處處是威脅,看誰都像刺王殺駕的。所以這段時間可以看見,從歐洲的巴爾幹到亞洲的阿富汗,再到非洲的索馬里,美國四處出兵以獲得安全感。

2001年的911事件是美國曆史上首次本土遭遇襲擊,還沒征服全球,自己的寢宮卻來了刺客暗算,這令當時的美國戰略屆陷入了深思,到底誰才是美國的敵人?隨後在阿富汗戰爭階段,美國才逐漸形成了真正的冷戰後的戰略,那就是以美國價值觀、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為了永久性維護自身世界主導地位,遏制扼殺潛在競爭對手的“新帝國”戰略。

而當時的小布什政府,也崇尚政權轉換、先發制人、單邊主義和美國利益至上的“布什主義”,再結合“新帝國”戰略,所以在其公佈的2002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03年2月4日《美國抗擊恐怖主義戰略》當中,將這一理念形成了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獨有對外戰略,那就是隻有利用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國家安全,解決美國潛在威脅。

恰巧倒黴的伊拉克,在小布什2002年的國情諮文當中,已經被列為了當時美國的頭號安全威脅。而更倒黴的是,小布什那一屆政府,政界大部分都是新保守派,而軍界則都是鷹派,都支持拿伊拉克開刀。再加上伊拉克戰爭有利於樹立美國世界領導的地位,而且將加強同中東地區盟友的合作關係,穩定油價利於美元美債輸出。

所以在這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下,可以說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就算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真拿的是洗衣粉,美國也要進行伊拉克戰爭。


馬克觀察


這個事情說起來就很複雜了。主流觀點都認為是美國為了獲得中東的戰略主導地位已及石油資源,但是,如果將之前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聯繫起來看的話,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2003年,美英聯軍越過聯合國,以“支持恐怖分子和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單方面發起戰爭。這幾乎是一面倒的戰爭,伊拉克幾乎沒有任何正面的抵抗,薩達姆被活捉,之後被絞刑處死。其兩個兒子和十四歲的孫子也被美軍擊斃。其實,從斷子絕孫這點已經可以看出,美國不單單是推翻薩達姆政權這麼簡單。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

美國給出的理由也不是空穴來風。

911事件之後,小布什面臨國內的巨大壓力,以雷霆之勢迅速出兵阿富汗,圍剿塔利班。阿富汗多山多戈壁,塔利班分子化整為零,四處躲藏,令美軍毫無辦法,反恐兩年,沒有任何成績,連本拉登的影子都沒見著。這讓小布什惱羞成怒。恰好有情報說塔利班的二號人物已經通過邊境轉移到伊拉克境內了。而薩達姆此時正和美國較勁呢。這就給美國落了口實,以支持恐怖分子攻打伊拉克,但其實薩達姆根本就與塔利班這些散兵遊勇沒有任何聯繫。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伊拉克戰爭道歉)

另外,美國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是沒有根據,在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和伊拉克還處於蜜月期,為了遏制伊朗,美國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化學分析設備,真菌細菌試劑等可以製造生化武器的材料。但誰知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什麼也沒有找到,倒是找到了薩達姆銷燬這些材料的證據。所以,美國這兩個理由完全是莫須有的罪名,我認為你有你就有,沒有也得有。這才有了那個“洗衣粉”的梗。


(殘酷的伊拉克戰場)

小布什之所以這樣趕盡殺絕,也有一部分私人原因,可以說是了結一下薩達姆與布什家族的私人恩怨。

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與老布什可謂是“情同手足”,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伊朗,薩達姆可以說是要什麼老布什就給什麼,毫不吝嗇。最後不佔優勢的伊拉克勉強與伊朗打了個平手。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1990年,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讓老布什覺得自己受到了背叛。遂主張聯合國軍出兵干涉,由於聯軍的介入,薩達姆的陰謀並沒有得逞。



(老布什與薩達姆)

事後,老布什也沒有乘勝追擊,放了薩達姆一馬,1992年,老布什黯然下臺,他曾調侃道:“生活真不公平,我已經失業了,而薩達姆還有一份工作。”由此可見,兩人的恩怨已經漸漸形成。薩達姆對老布什一直記恨在心,認為老布什不應該插手海灣戰爭,破壞了他的計劃。

1993年4月,已經卸任的老布什應邀訪問科威特,薩達姆覺得機會來了,派出暗殺組織對老布什實施暗殺,事後,美國方面公佈,挫敗了一起針對老布什的汽車炸彈暗殺計劃,經過審訊得知,這起暗殺計劃完全是薩達姆一手組織的。這令兩人的恩怨日趨白熱化。



(薩達姆雕塑被推倒)

當小布什勝選美國總統之後,伊拉克已經成為下一個目標,於公,可以說美國是為了自己的中東利益以及石油資源。於私,是為了了卻薩達姆與布什家族的恩怨。在對薩達姆實施絞刑之前,時任伊拉克總理的馬利基還專門請示老布什,討論怎麼處置薩達姆。伊拉克方面提出的絞刑也得到了老布什的讚賞。

伊拉克戰爭讓美國付出萬餘人傷亡,耗資兩萬億多美元。僅僅是為了了結一下私人恩怨。歷史就是這麼無奈。


小言微意


表面原因:美國造謠栽贓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真實原因:伊拉克要用其他的貨幣賣石油,拋棄美元。

1.伊拉克賣石油拋棄美元結算就是砸美國人的飯碗,美國四分之三GDP都是美元效應,所以美國政府要不惜一切代價打壓伊拉克。

2.至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政府純屬栽贓造謠,一直到現在美國政府都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3.有人說是因為伊拉克獨裁,美國要推翻獨裁政府,那沙特也是獨裁,為什麼美國不去打沙特呢?原因很簡單:沙特一直採用美元賣石油,給美國創造了鉅額財富,所以美國喜歡沙特,從來不會嫌棄沙特的獨裁。

這個世界上誰要是動了美元的奶酪就會遭到美國的打壓,這是必然現象。至於美國人口中的什麼獨裁、人權通通都是藉口。


yzddq


從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為了捍衛他們的霸權,他不容許有人跑到他們頭上來拉屎拉尿。美國攻打伊拉克,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海灣戰爭開始,美國對伊拉克就打了應該措手不及。由於,當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向美國求救。本來美國也想教訓一下薩達姆,於是動用巡航導彈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42天的狂轟濫炸,伊拉克實在扛不住了,於是率先從科威特撤軍。美國本想幹掉薩達姆,但是伊拉克撤軍以後,美國也沒有藉口再打下去,所以兩個國家只好弭兵。不過,美國在海灣戰爭當中其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伊拉克的損失也不是很大,薩達姆多賣幾桶石油很快就能滿血複合。

說到伊拉克的石油,就讓美國很惱火,因為伊拉克的石油儲存量世界排名第二,只要薩達姆沒有被除掉,這傢伙就可以靠賣石油東山再起。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一直和美國唱反調,美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就是動用經濟制裁。不過,伊拉克石油儲存量世界第二,美國動用經濟制裁,薩達姆就放狠話,如果動用經濟制裁,我就不使用美元交易。要知道伊拉克是中東石油富國,僅次於沙特,薩達姆的石油政策直接影響國際原油的價格走向。一旦伊拉克停止使用美元交易石油,美元的霸權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美國見薩達姆這麼狂妄,就有除掉薩達姆的想法。

其實,美國出兵伊拉克根本沒有藉口,既然沒有藉口那麼就製造一個藉口。伊拉克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就是海灣戰爭以後,就發開始展核武,不過多次核試驗沒有成功,加上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的介入,伊拉克最終放棄了核武,並把違禁武器全部交給了聯合國。到了21世紀初,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美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美國政府被恐怖襲擊以後,就將矛頭對準了伊拉克,將其列入恐怖主義國家。所以,美國就想方設法的顛覆伊拉克政權。並在伊拉克國內扶持反對派,然後以薩達姆獨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恐怖分子、踐踏人權等等製造國際輿論,為出兵伊拉克找藉口。

其實,美國當時就以薩達姆在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攻伊拉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薩達姆早就把核武化武等違禁武器交給了聯合國,根本拿不出來。美國一口咬定,薩達姆也是百口莫辯。如果伊拉克真有核武,美國還真不敢動薩達姆,關鍵是伊拉克國內沒有,所以薩達姆被抓以後才知道上當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作為霸權國家,要打誰絕對找得到藉口,只是值不值得他大動干戈。


謀士說


有這麼幾個說法:

第一,美國官方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

第二,民間猜測的,是因為伊拉克拋棄石油美元的問題。

實際上在打完伊拉克以後,按照美軍派駐到伊拉克的總督的行為,也有可能是想吞噬伊拉克的國家財產。


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薩達姆執政期間在伊拉克積累了龐大的國有資產,這筆國有資產就成了香餑餑,怎麼處理?

  • 直接處理,變價賣給美國企業?顯然是不行的,直接牴觸安理會決議。

  • 交給伊拉克政府?很顯然,任何民選伊拉克政府都不會同意賤賣國有企業。

怎麼辦呢?很簡單,找一幫人,組成一個傀儡“伊拉克政府”。


總督布雷默在佔領伊拉克後,被派到伊拉克當最高長官,也就是總督,布雷默搞了個藉口,按照BBC的紀錄片,布雷默說


他藉口沒有時間選舉,沒有時間選舉怎麼辦呢?

搞一個所謂的“預選會議”。

實際上伊拉克根本不具備搞所謂的“預選會議”的條件,按照美國駐華大使館的說法

預選會議是一種有可能造成困惑的程序,同選舉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一樣是美國政治體制中最令人費解的制度。這兩項制度都確立於建國之初,遠在初選制度於20世紀初葉興起之前。不同的州和不同的政黨實行不同的預選會議程序。


既然這個“預選會議”連在美國都是“困惑”的程序,為什麼要在伊拉克推行?

很顯然,便於找個傀儡政府,以“合理合法”的方法賣掉伊拉克的國有資產。

布雷默上臺以後搞了這麼幾件事:

  • 把伊拉克的國營企業私有化。

  • 允許外國公司對伊拉克國有企業有百分之百的所有權。

  • 允許外國公司管理伊拉克銀行。

  • 允許外國公司把賺取的利潤100%帶出國外,而且不用被徵稅。

  • 給予外國公司國民待遇

  • ……

稍微有腦子的人想一想,在一片大戰以後,伊拉克本國人根本沒辦法保住自己的國有資產,最後這筆資產去哪了,用腳指頭都想得到。


為什麼戰後伊拉克重建一直困難重重,按道理說仗都打完了,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既然當年伊拉克人民那麼歡迎美軍,那戰後重建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為什麼一直拖著最後把ISIS都拖出來了?

這是有原因的。


李建秋的世界


首先是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薩達姆侵略主權國科威特,聯合國決議要他撤軍,不聽。多國部隊把他打回家時,他又下令燒燬科威特的所有油田。為此,中國還派了人員去滅火。

伊拉克作為侵略國,必須受到聯合國監督檢查,可他開始答應後又拒絕檢查人員進入。同時在自己聲譽大損時為了鼓舞士氣,故意放風自己有化學武器。

因為他已經有侵略事實,若真用化武報復就會對全球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再次惹來多國部隊,即伊拉克戰爭。

這就是當時的具體情況。

有人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故意發動宣傳工具放風說是美國為了伊拉克的石油,結果美國打完就撤軍走人,石油利益絲毫未要,倒是中國乘機簽了幾個大合同。現在還有人故意拿這說事,那是打自己的臉才對。


用戶7684197950373


維護世界貿易體系的正常運行和穩定。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是一個嚴重的不穩定因素,對於阿拉伯世界的穩定和石油安全都是負面影響。他野心太大,跟希特勒有一拼。不利於中東地區的平衡戰略。所以除掉這個傢伙是早晚的事。至於藉口嘛可以製造。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在薩達姆下臺以後相當搶眼,根本不像一個戰亂國家,而且未來伊拉克的局勢日趨平靜,對於整個中東的穩定和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伊拉克戰爭對於中國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獲得了大量的伊拉克石油利益,比美國多的多。第二是兩次打碎了我軍對於美軍失敗的盲目樂觀的態度,提醒我們軍事發展任重道遠,不可再做白日夢,盲目自信


覺悟高


戰敗國禁止大殺器,要聯合國定期核查,傻大木同志今天讓査,明天又攆人,“我又跳出來了,你來打我啊,嘿嘿,我又跳出來了……”。本來換作他人,動武的可能性真不大,起碼特朗普就肯定不會。但偏偏碰上了智商、情商更低的小布什,一根筋的勁上來,不管不顧打了,結果賠了大堆醫藥費,還被人當成了流氓。當然,真沒大殺器,不過大木也不冤,都被打成倭瓜了,還嘴賤。面對一群黑社會打手,明明沒有還手之力,還叫囂,“今天你不弄死我,明天我弄死你丫。”

結果就是這樣了,兩個低情商的人引發的“牛二與楊智”的故事。


郭燕銘


西部牛仔本性好戰,9丨丨後美國人想出氣,小布什想學他老走爸教訓賽達姆,又有油資源,老兵們又可搶錢,何樂不為。他以為伊拉克人民鮮花迎他,無端侵犯,毀人家園,後期戰火不斷,民不了生,非他預估。。。老美獨大,做事一廂情願,到今未改。。。浦江客。


用戶2470139256086


很簡單的問題,美國都是為利益而發動戰爭的,當初中東伊拉克最富有的強國,軍事技術也算是一個不可一世的國家,發動戰爭很多武器都沒用,當初的伊拉克是一個暴獨國家,政權不得人心,更不得美國佬的心,美國佬看到這點,有機可乘,胡亂扣帽子沒通過安理會就發動伊拉克戰爭,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國人,不管政府怎麼樣都不能自毀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