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山和珠海合併的話會不會發展得更加快?

馬家三少闖江湖


廣東省下轄市的數量確實有點多,就導致很多事的面積非常有限。全省17.97萬平方公里,21個市,平均每個市的面積僅有8500多平方公里。而同樣作為沿海發達省份的,福建市均面積13700平方公里,浙江市均面積是9600平方公里。

在廣東21個市中面積最小的兩個就是中山和珠海,都只有1700多平方公里。就是把這兩個地市合起來總面積也只有350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510萬。這樣的面積和人口規模廣州市比起來小了太多。

對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來說,未來的發展中,土地面積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土地面積過小,對於一個城市的功能劃分和產業佈局造成嚴重的限制。如果把兩個城市或者三個城市土地合併在一起,那麼就可以對相同的產業進行歸併整合,可以重新佈局。

2018年,山東省濟南吞併萊蕪,是基於這個考慮而進行的。萊蕪併入濟南之後,咱就有了更多的土地可以利用,可以對現有的產業進行重新組合。

就是廣東省內,一些發達城市由於土地面積的限制,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利。對這個問題,也在做一些嘗試。比如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的深圳市,由於可利用土地的不足,對產業發展有限制,便和汕尾市合作,成立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汕特別合作區面積145平方公里,相當於深圳市土地面積的7%。對於寸土寸金的深圳市來說,14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已經很大了。現在深圳市轄區內土地產出效率非常高,超過了10億元/平方公里。如果身上特別合作區能達到這個土地利用效率,也將貢獻出一個2000億元的經濟規模。

但中山和珠海,不可能存在這種合作模式。兩者的土地面積均有限,而且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不存在一方出資本、技術,一方出土地,這種合作模式的可能性。這兩個市的經濟規模並不是非常大,還存在不少土地可供開發利用。

如果是兩市合併,對於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肯定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考慮到珠海是一個經濟特區,合併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未來兩市土地開發面積不足,也可以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某事,向江門“借地”。


財經知識局


我感覺廣東省政府其實早就想和珠海和中山合併了,不過擔心的是因為珠海市是特區,如果合併後的大城市發展好,會不會和深圳一樣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財稅失去控制,這是最大的制度壁壘,不過我覺得應該合併,不合並珠海和中山都是小城市,比起佛山,東莞,廣州,深圳,香港實力差距太大 ,對人口吸引力有限,如果珠海和中山有大規模的發展,就希望珠海人,中山人不要抱有個人情緒,互相看不起,一個城市沒有發展起來,你有的尊嚴又有什麼意思?合併可能又有一些人在糾結城市名字,說孫中山的名字不要丟,我覺得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發展起來。

建議中央先取消珠海市的特區城市資格或者和廣東省政府簽約協議,永不託管新的城市,新城市受廣東省政府管理,領導。

建議合併珠海市,中山市,江門市合併後的城市取名:珠江市(或者珠海市),最好是珠海市。介意中山名字的可以建議新政府在中山修建一座孫中山紀念堂,把孫中山的出生地改為中山縣,不要為了一個人影響現代人發展。

合併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之後的新城市珠海市,我們看看規模:

面積:12944平方千米(接近13000)

人口:885萬,爭取大量引進人口,突破1000萬。

經濟實力:9000億,突破,10000億。

這樣毅然成為一個珠江三角洲的大城市,而且可以發展規劃如下:

新珠海五大定位:

1全球石油化工集散中心,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集散中心。(是石油化工集散,儲備,貿易,沒有汙染性。)

2亞太港口航運城市(有珠海港,高欄港,江門港,中山港)

3亞太高新產業引擎(有格力電器,木林森照明,等上市公司)。

4亞太旅遊城市

5全球宜居城市,國際化的新珠海,國際大都市。

產業分工如下:

江門發展

1製造業,繼續發展五金,玩具等製造業。

2汽車大產業,摩托車,玻璃,汽車配件等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

3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光伏等。

4節能環保產業

5石油化工煉油產業。

6農業,食品,醫藥,日用品製造業。

7旅遊業

8核電站,核電,能源電力

9港口航運

10鋼鐵,鋼材,水泥,玻璃等重工業。

珠海發展產業如下:

1製造業,輕工製造業。

2石油集散中心,石油儲備,石油貿易產業,建立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備基地。

3新興戰略性產業,高科技產業。

4港口航運,物流運輸,對外貿易

5高端裝備製造

6家電芯片,半導體產業

7航空產業,通用航空產業,造艇業

8金融,律師,會計,會展等現代服務業

9旅遊業,現代旅遊業

10休閒娛樂業,比如賽馬,博彩。

11文化產業,互聯網產業

中山發展規劃:

1製造業

2世界照明之都,全面佈局和發展照明產業,LED照明產業鏈,封裝產業,芯片。

3裝備製造,高端裝備製造。

4家電芯片製造業。

5新興產業

6貿易,國際貿易

7現代農業。

這樣新的珠海是一個有重工業,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超級大城市。初步規劃十年人口2000萬,經濟2萬億,成為大城市。

另外新珠海要完善幾大短板:

1建設珠海市的CBD市區在珠海市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橫琴區,其中斗門區建設成為最大的CBD,而橫琴新區建設為高端商務,高科技產業區。

2加大珠海的住宅供給,為引進人口打基礎,降低入戶門檻,高中畢業即可。

3航空短板:在中山建設亞洲大型的航空機場,在金灣建立大型機場,擴建機場。

4地鐵,建設珠海,中山,江門地鐵,對接佛山,廣州。

5高鐵,完善和廣西,貴州,四川,重慶,湖南,珠三角的高鐵。

6高速公路,完善

7加大基礎設施,公共資源供給,在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進行規劃。

這樣一個美麗,發達,便捷的大珠海就出現了,並且可以帶動粵西,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前途勢不可擋。


為夢想而生72


中山和珠海合併是個有意思、也有意義的話題。現在再就這個話題應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來看,才能有比較精準的答案。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分別是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唯一入選的是面積不足33平方公里、人口僅有65萬的澳門,可見珠西地區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對邊的東岸。

2018年大灣區珠西地區五市的GDP總量澳門3600億、珠海2915億、中山3633億、江門2900億、肇慶2202億,中山排第一、澳門排第二、珠海第三、江門第四、肇慶第五。在此大家可能已明白了中央為何確定澳門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當然還是有“一國兩制”因素存的,但澳門的地域實在太小了,還不如內地一個鄉鎮,已制約了澳門手腳大展。

現在我們繼續中山和珠海合併的話題,虎哥明確的回答是兩地若能合併肯定是會發展得更快、更好,但是還要考慮澳門的長遠發展。澳門發展的更好,珠西地區的城市才能沾上更多的光。

講實話,在大灣區裡最值得大家心疼的是中山,中山的自然稟賦實在太一般了,一是沒有機場、鐵路;二是沒有深水海港;三是既不與香港又不與澳門相鄰,靠著自身的努力躋身珠西城市裡的GDP總量NO1,實在難能可貴。反觀珠海,有那麼多光環:經濟特區,又緊靠著澳門,又有大批如機場碼頭優質基礎設施,要不是近幾年港珠澳大橋等基建投入(這幾年基建投入佔GDP總量60%以上)的拉動,經濟指標實在不好看。

珠海的大型基礎設施基本處於吃不飽狀態,而中山因沒有這些設施而拖了發展後腿,因此合則兩利,肯定會加快兩地的經濟發展,發揮1+1>2的效應。並且,隨著合併後經濟的快速發展、規模的膨脹,必能外溢拉動周邊江門、陽江等市的共同發展。兩地的網友,沒有必要拘泥於誰合併誰?或合併後叫什麼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併後能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當然徹底改變中山“命運”的時刻快要到來,深中通道(大橋)2024年的開通,中山的手與深圳緊緊地握在一起,香港通過西部跨海大橋、深中通道往返珠江西岸更快捷便利,中山過去地理上的劣勢馬上轉化為優勢,不幸的是到時珠海可能要被邊緣化,那時再合併的話對中山意義不是太大了。珠海也因此提出深珠通道的設想,但我認為2035年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是要考港珠澳大橋的利益;二是香港的感受;三是資金和效益問題。

有人提出將江門與中山珠海合併起來,我認為沒有必要,一是江門歷史上與中山珠海一直不曾屬一地,而中山珠海本是一家人(香山縣);二是地域過大也不利經濟發展;三是江門對標的應是惠州。

綜合以上所述,不但要考慮中山珠海的未來,而且還要考慮澳門的長遠發展和珠西地區的前途,虎哥有建議:

一、將珠海的的灣仔、橫琴等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劃歸澳門,餘下的與中山合併。這樣澳門的地域約300平方公里,澳門地方大了,發展空間打開了,對國際資本和人才的吸引力大增,讓澳門更多地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其外溢效應必能帶動珠西地區的發展。至於澳門如何補償,那時中央和省裡的事,補償款能直接給合併後新市肯定是最好的。現在的珠海、中山互有短板,合併後則能補齊短板,資源配置更為合理、有效,特別有利城市整體的提質。

二、兩地合併的新市叫中山市,畢竟臺灣尚未統一,“中山”替代香山原名為1925年民國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定的,對天下華人有特殊意義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裡中央明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可見孫中山精神的重要性。孫中山先生是香山人的驕傲!至於珠海經濟特區能移植更好,不能的話也沒關係,其實現在的經濟特區也沒多少政策上的優惠。當然若新中山市能夠有其他政策上的待遇肯定更好,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橫琴自貿區要設法保留,當然橫琴已劃給了澳門,自貿區要另選地方,名稱肯定要變。

三、新中山市地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左右,以2018年計,GDP總量超過6500億,人口約500萬人,妥妥的廣東第五城和當之無愧全國二線城市,並且在5-6年GDP肯定超越10000億元大關,在10-15內會有一個“新深圳”屹立在珠江口西岸。

新中山市劃分六個區:

1.珠海區,即原香州區,加上原中山市的三鄉、坦州、神灣三個鎮。市政府駐珠海區。

2.金灣區,即原金灣區。

3.斗門區,原斗門區。

4.石岐區,中山中心城區,加港口、沙溪、大涌、板芙四個鎮。

5.翠亨區,翠享新區加中山火炬開發區、南朗、民眾、三角鎮。

6.小欖區,小欖鎮加上古鎮、橫欄、阜沙、南頭、黃圃、東鳳、東昇鎮。

未來新中山市各區之間用軌道交通連接起來,並且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廣州、澳門有陸(橋)路相連的唯一城市,本身也具備優秀的基礎設施,在各種資源的擁抱下,想不發展都難,必將成為在國內乃至世界有相當影響力的優秀城市。今後,在古香山的土地上,定能繪出最美麗的圖畫來!

🌹歡迎大家理性評論互動,喜歡的請關注點贊!期待朋友們的互動🌹


虎哥視窗


據我瞭解,歷史上中山,珠海合併並沒有人提出過,但把坦州及三鄉南半部劃入珠海卻多次提出來,1989年2月,當時中央大人物來珠海過春節時,梁市長曾提出此事,獲口頭答應,後來因某些原因末能實現。此方案以後許多年在珠海人大,政協會議上也多次有代表提出,但報上去始終旡下文。從經濟發展角度,上述方案確實有理由,坦州和三鄉南半部正好一嵌入珠海市中間地帶,把東,西區分開,在交通規劃上很不便,加上這2處地方實際上已經有十萬多珠海,澳門人居住,加上遠離中山市區(幾十公里),如劃入珠海確實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隨著大灣區戰略的推進,以上方案可能會實施,但中珠合併難度大,有旡必要性?還是組合珠,中,江三市成為協作區?總之,此事還是要中央全盤規劃。


陳生203709473


建議中山三鄉、坦洲兩個鄉鎮併入珠海,或者兩個城市合併。理由有以下幾點:

1、粵港澳大灣區要進一步大發展,珠江以東的深圳、廣州、東莞發展已經飽和,而珠江西岸的中山、順德、江門、陽江等地發展較為滯後。主要原因是太零碎,缺乏龍頭。港珠澳大橋通車了,拉通了珠江西岸,如果大家各自零碎髮展估計還是難以有大的突破,這是珠江西岸城市發展的需要。

2、珠海成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需要,但是如何發展?難點就在珠海地域太零碎,經濟總量不夠,缺乏大的實業。主城區香洲,面積太小;西區面積大一點,距離有點遠,主要還有水的隔斷,交通十分不方便。前幾年天天吹新城市中心在斗門,那是胡扯忽悠人的,如果沒有軌道交通,西區成為新的中心完全紙上談兵,房價也難有突破,土地價值難以體現!

3、中山坦洲、三鄉這兩個地方完全是嵌在珠海市中心的,從拱北口岸到坦洲只需要20分鐘,但拱北口岸到唐家卻要一個小時。這兩個區域併入珠海,對於珠海新的城市發展空間、產業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珠海新的城市中心在橫琴、保稅區、灣仔,等金琴快線通車後,這個地方距離坦洲只有15分鐘,也為珠海新發現留下很多儲備空間。

4、中山看起來經濟總量可以,但是中山發展很為雜亂,主城區沒有特色,各個鄉鎮但是蓬勃發展。但是土地管理很為亂,各個鄉鎮到處批地建民房、小廠房,片地開花,混亂髮展中給自己留下低層次的發展。看看坦洲民房到處都是,彷彿進入了鄉鎮感覺。大灣區需要高端城市群,而不是鄉鎮群!

還有就是中山看起來經濟總量不錯,但是缺乏知名的高科技含量的大型企業。前幾年瞭解,中山納稅大戶居然是搞傳銷的完美,有點悲哀,這還符合大灣區高科技發展增長?如果中山珠海合併,兩個城市取長補短,會有更大的發展。

總之,中山、珠海兩個城市合併,最少坦洲、三鄉併入珠海,1+1肯定大於2。否則未來珠海由於地域空間小,限制珠江西岸龍頭髮展。

感興趣,動動手指關注我吧!“58港珠澳”


58港珠澳同城網


中山併入珠海,數據立竿見影,GDP大約6000萬馬上超越惠州成為廣東第五。可以把中山南北拆分,南部較小部分區域併入香洲區,北部較大部分區域成立中山區。合併也帶來一個好處,集中財力開發高欄港區,同時可以使到高欄港有了中山這個腹地,中山也立馬有了深水海港,同時集中力量發展高欄港區的臨港工業。還有中山人以後可以在家門口坐飛機,不用四處跑了,總之合併對兩個城市好處多多。帶給珠海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立馬達到修建地鐵的條件。帶給中山就更多了,馬上就有了自己的海港和飛機場,比東莞牛逼,搞得好,新珠海超越東莞成為廣東第四也不是不可能。或許再穿越佛山成為廣東的三哥呢?存在感在中國大增啊!


獅子滾球


我覺得應該不是說合並,應該他們各自獨立,成為一個省最好。


作家楊春思


中山跟珠海合併?除了gdp數據由原來分開統計變為合併統計,以及政府機構門前的牌匾改一改,還能有什麼改變?

中山、珠海誰也沒有足夠實力去吞併對方。不像廣州吞併花都、增城,廣州可以把公路和地鐵、機場修過去,然後利用他們的未開發土地。中山的開發強度已經達80%了,珠海自身也沒這個財力來開發中山。反過來,中山來開發珠海?更加不用想了,珠海要能開發,澳門老闆老早就來了,還輪到中山?


中山狼88


假如兩個地方有以下兩個條件是可以加速發展的:一,是強強聯合;二是優勢互補。可是,這兩個地方經濟現狀卻是弱勢,更沒有一個是優勢。珠海僅有一個格力,中山有什麼?珠海航空業處在起步,基本都是虧損。雖然港珠澳大橋通車,香港本身沒有實體經濟,澳門更不用說了!所以,不存在強強聯合,更沒有優勢互補!那弱弱合併,那來的加速發展?結果是互相拖垮!合併了反而行政效率更差了!因為管理跨度大了!只能是粗放管理!


彩花雨


2014年1月14日晚珠江新聞眼播出,珠海、江門、中山合併為一個地級市,市的名稱叫做西江市,西江市市委市府設在江門,江門市改為江門區、珠海市改為珠海區、中山市改為中山區。整個廣東省恢復以前的八個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