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事件後多所高校對研究生“下手”!中國大學“混”不下去了

“混”不下去、“嚴進嚴出”的中國大學才能具備競爭優勢,才能維護教育公平、誠信。

翟天臨事件後多所高校對研究生“下手”!中國大學“混”不下去了


光明網2019年3月18日消息,包括廣州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在內的多所中國高校勒令學習時限內未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退學,其中廣州大學一次要求退學的研究生就高達72人。

自從2018年10月教育部官網發佈《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來,國內高校紛紛取消“清考”,斷了本科生混文憑的後路。

如今,“嚴進嚴出”的新學風已經開始影響研究生層面。

翟天臨事件後多所高校對研究生“下手”!中國大學“混”不下去了


這些新氣象表明中國高等教育在學術法治建設中自覺迴歸公平、誠信的良性發展軌道。

教育公平、學位誠信的突出表現便是學位含金量。

2019年全國290萬人參加研究生考試,同比增長21%,是十幾年來增幅最大的一次,也創下改革開放40年來報考最高紀錄。

考研熱潮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就業市場的新變化。民企逐漸成為中國就業市場起決定作用的大僱主,招聘重點往往放在碩士、博士畢業生層級上。

翟天臨事件後多所高校對研究生“下手”!中國大學“混”不下去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學位質量關乎每年數百萬考生對考研公信力的認可度,關乎企業對高級人才的信任度。

“嚴進寬出”、敷衍了事的研究生學位,在社會上、職場中不斷貶值,浪費寶貴、稀缺的學習機會,動搖對考研、對大學(特別是名校)的信心,同時也影響企業對研究生的定位。

前一段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給中國高校敲響了警鐘。此次被勒令退學的研究生雖然沒有剽竊造假,但畢竟超過了學術規定的最高時限,同樣應該照章辦事,不做順水人情。

“混”不下去、“嚴進嚴出”的中國大學才能具備競爭優勢,才能維護教育公平、誠信。


翟天臨事件後多所高校對研究生“下手”!中國大學“混”不下去了

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雲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