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清代最高的爵位等級是和碩親王,一般是皇帝的兒子或是兄弟才能獲得親王的爵位。雖然他們是天潢貴胄,皇室宗親,可實際上清代的王爺要是沒有實際的職務,也不過是閒居京城的貴族而已。唯一能做的就是吃喝玩樂,再有就是為為自己選擇墓地,建造陵寢。

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和皇帝一樣,王爺們生前對自己的王墳看得很重,儘管不能和皇帝一樣從登基開始就為自己選擇墳墓,但是他們很早地就為自己尋找一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福地。以最顯赫的禮親王家族來說,他們就有三個家族墓地。第一個在海淀區門頭村,第二個在石景山區金頂山,第三個在石景山區福壽嶺。

名氣最大的還是門頭村的禮王墳,它坐落在香山鑲紅旗東南,佔地有一百多畝,十分有氣勢。禮王墳東門前,由北往南有一條土道,門前蹲著兩座漢白玉獅子,一公一母,十分威武;再往外,就是兩棵古老的松樹,一棵像龍頭,一棵像龍尾,大風一刮,這條龍搖頭擺尾,像是活的一樣。

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人們都說,禮親王家族之所以代代將門,輩輩虎子,都是因為他們家墳地上的“金龍銀獅”把門的緣故。而史料中也記載歷代禮親王都對兩隻石獅和兩棵松樹極為看重,視為家族的“寶物”,而且還專門派了數十名親兵日夜看守,生怕有人損壞了這兩對寶物,壞了家族的風水。

王爺墳畢竟不是皇陵,也不是禁地,老百姓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禮親王家族的封地,至少可以遠遠地看一看那對威武的石獅和兩棵松樹。不過,禮親王王府的看守兵丁們都很霸道,只要是看到有人接近石獅和松樹,就會立刻被趕走,弄不好還得捱上一頓毒打。

關於這,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呢。乾隆年間,隱居在香山附近的曹雪芹有時候到禮王墳一帶遛彎。有一次剛下過大雨,道路上雨水泥濘走起來很滑。有一個趕車伕拉著一車石頭,出了門頭村往南走,經過禮王墳東門時,車陷入了泥濘之中。

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車伕摔鞭趕車,可牲口一使勁不巧車轅杆上的鐵箍撞在了石獅上,碰下來一小塊石片。這下可把看守墳地的兵丁給嚇壞了,他們趕緊衝過來將車伕一段毒打,車伕知道闖了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過路人也紛紛上來為車伕求情,可兵丁們不幹,非要將車伕拿下送到王府治罪。

這時,一個年紀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手裡拿著一把摺扇迎面走來,他上來就呵斥兵丁,說光天化日之下毆打百姓,是何道理?兵丁不知來人身份,但一看裝扮像是個有背景的人,不過他們一想,大清國難不成還有比禮親王更硬的背景,一個士兵上前說:“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是幹什麼吃的?”

來人說:“我是王府的?”士兵聽說他是王府的,可一時又不知道是哪個王府,當下變了一副面孔,點頭哈腰起來。當士兵問起具體來歷時,那人很生氣地說:“回家問你們主子去,讓你們這些不睜眼的奴才們見識見識!”這一說,嚇得兵丁們誰也不敢吭聲。

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隨後,來人又瞭解了車伕撞壞石獅的經過,聽過之後他仰天大笑,等笑夠了,他才對大家說:“這對石獅有幾百年的道行,已經成了精,憑著車伕也能將它撞壞這豈不是笑話!我把實情告訴你們吧,這對石獅每天要到玉泉山去喝水,昨天在半路上得罪了一個仙人,仙人變成一個撿糞的老頭,舉起糞勺砍在石獅身上,砍下一塊石片來,不信你們去看看!”

大夥圍上去一看,果然是掉了一塊月牙形的石片。一個歲數大一點的士兵趕緊向來人行禮,說謝謝先生指點。他乘機對士兵們說:“若是說大車碰掉了石獅,那就是你們失職,王爺怪罪下來,你們還能活命?”士兵們一下子醒悟過來,紛紛說:“這哪像是車撞的呀!”

禮親王家族何以人才輩出?時人都說全靠他們家墳地上的兩件寶物


隨後車伕趕緊向來人道謝,一場糾紛就這樣被化解了,車伕上車繼續趕路,而那個中年人一甩袖子,又到處閒逛去了。其實說的這人便是一直在山中著書的曹雪芹。傳說畢竟是傳說,沒有留下任何歷史考證,不過隨著大清的滅亡,禮王墳的這對石獅已下落不明,就連三處禮王墳如今也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