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質量是一直在增長的還是不變的?

Rambler0


我們每個人就生活在地球上,從未感覺出地球是在變大還是在變小?但是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星球,那麼它的質量會有變化嗎?是在增長還是在減少呢?



地球的質量高達59.6萬億億噸, 接近60萬億億噸,體積為1.083×10^12立方公里,或者說10,830億立方公里,直徑達12,756公里,那麼地球形成之後就是這麼大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從未見地平面或者海平面抬高,也沒見它們有所降低,那麼難道地球的質量就一直沒有變化嗎?


其實不是的,地球的質量實際上一直都在增加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地球是一個質量巨大的行星,在萬有引力作用之下,行進到地球附近的一些小行星彗星等小天體乃至碎石塵埃等都會被地球吸收,這種吸收活動時刻都在進行,因此地球的質量一直都處於增加狀態中。

曾有科學家估算,如今地球每年大約仍可獲得10萬噸的星際物質,其中光宇宙塵埃就達23000多噸,地球每小時就能增加10噸以上的物質。所以,地球質量一直處於增大的過程中。



也許有朋友會聯想到地球之外有大氣層,它的質量高達100萬億噸,在大氣層上方的散逸層中,也有很多氣態分子會逃離大氣層,這實際也等於在減少地球的質量,然而這地球行進的過程中同時也會捕獲一些氣態分子,所以地球的大氣層可以保持一種看上去像是不增不減的平衡,因此地球大氣層氣態分子的逃逸和獲取的平衡並不會影響地球的質量。




有的朋友認為太陽光照射地球,經由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變成植物遺骸也會增加地球的質量,原理上講的確是這樣,然而植物吸收的光能所轉換成的地球物質質量實在太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地球被認為形成於46億年前,其實地球在那個時候的質量就已經和今天差不多大了,46億年前那是地球的主要形成時期,之後可能又經歷了忒伊亞星球和地球的相撞,從中催生了月球。




之後的地球的質量的增加就很有限了,即便每年都增加10萬噸質量,40多億年的時間中也就大概增加500萬億噸質量,然而地球有60萬億億噸質量,所以增加的質量還不足千萬分之一。

我們之所以感覺不到地球的物質質量在增加,也正是其增加的物質質量和原有的質量相比相差太遠,人生百年之中,地球增加的物質質量不過1000萬噸,即便從一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來看,地球增加的質量也不過才10億噸,只是地球總質量的6萬億分之1,仍然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科普大世界


很顯然,地球從產生至今,質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增長的。

現在的地球上存在著至少150個可以分辨出來的隕石坑。大家都知道隕石坑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產生的環形凹坑。小行星給地球帶來的不僅僅是隕石坑,也給地球帶來了一部分物質,讓地球的質量增加了。

圖示:地球上的隕石坑

現在地球的質量有多大呢?目前科學家已經通過萬有引力定律測量出了地球的質量。地球的質量大約為5.965×10^24千克。地球的質量是十分巨大的。在太陽系中,地球雖然不是八大行星中質量最大的,但是它可是類地行星中的質量最大的。地球會清理運行軌道上的小行星等小天體。巨大的引力會吸引它們撞向地球,在地球上形成了一個個隕石坑的同時又增加了地球的質量。

是撞擊創造了地球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50億年前,那時的太陽系還是一團星雲,地球還沒有產生。這些星雲物質在某種外力的影響下開始向內部收縮,在中心位置形成了太陽後。剩下星雲物質相互之間不斷碰撞結合形成一些小星體。這些小星體之間有不斷的碰撞形成了更大的星體。最終經過大約4億多年的相互撞擊形成了熾熱的原始地球。


圖示:原始地球

最後一次大撞擊決定了地球的命運

原始地球的質量是比現在的地球質量小很多的。原始地球形成後,地球軌道附近的小天體還是源源不斷的撞向地球,不斷的為地球增重。在這期間,有一顆和火星一般大小的原始行星叫做“忒伊亞”撞擊了地球。

這次撞擊讓地球的質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個火星的質量,碰撞產生的殘餘物質形成了月球。地球的命運也在這次撞擊後產生了轉變。地球的質量變得更大了,地球有了足夠大的引力來維持厚厚的大氣層和表面海洋的存在。這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觀測資料統計,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體總量有20萬噸之多。這對地球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地球的質量是在增加的。


我就是兔斯基


地球的質量是一直在增長的還是不變的?

我們的腳下就是地球,但它只是非生命體的天體,它還會長大嗎?說到這裡很多朋友也許就會出來嗆聲了,地球質量非但沒有增長,反而因為石油開採、煤炭開採以及各種熱電廠和汽車日夜不停的消耗能源,地球的質量很明顯在急劇下降中!但又有朋友會跑出來反對了,從生命誕生以來,產生多少生物,並且現在人類每年的出生率又那麼高,地球的質量肯定是增加的!從這兩點上理解起來似乎問題非具有迷惑性,那麼到底信哪點呢?

其實咱要說的是,無論是礦產開採還是生物繁殖,都不會減少或者增加地球的質量!我們都瞭解一個事實,早在中學時期就學過一個質量守恆的概念!

化學反應並不能改變反應前後的質量,因為參與反應的所有原子數目並沒有增減,唯一改變的可能是狀態,比如有可能燃燒反應後生成了煙塵飄走了,或者本文開頭所說的石油燃燒後不見了!但其實這些物種仍然在大氣層內,對於地球局部可能會發生質量變化,但總量仍然是不變的!

生物繁殖與人口增加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生物生長始終取自地球,最後還是在地球上了卻一生!自始至終沒有額外的輸入,很多朋友會認為是陽光,但陽光並不能給植物增加質量,而是促進它生長!那麼有哪些方式是才能真正增加與減少質量呢?

一、質量減少

1.原子的裂變與聚變,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質量虧損轉換成能量,裂變質量損失約為0.0935%,聚變約為0.7%,除了核電站和幾家聚變反應堆測試時質量損失外,自然界的衰變也會造成質量損失,而地球內部大量材料衰變也是地核熱量來源之一!

2.大氣上層的逸散層大氣逃逸

在逸散層的大氣受到太陽光的紫外線轟擊而加速分子運動,超過地球逃逸速度時就會脫離地球引力逸散到宇宙空間!


3.航天器發射行為 這是最明顯的行為,因為火箭把大量質量送到地球外了,當然大部分近地軌道的航天器將最終回到地球上,不過到其他天體比如月球、金星以及火星等探測器卻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這些質量並不多,跟地球質量比較起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二、質量增加

1.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

太陽風中存在大量的高能質子,隨著太陽活動進入宇宙空間,有部分會落向地球

儘管會被地球磁場屏蔽部分,但仍然有大量的帶電高能粒子從兩極進入地球!

2.宇宙塵埃和小行星撞擊

這個質量增加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也很明顯,畢竟流星雨是大家都能理解的現象!當然不只是流星雨時期,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物質進入地球!

在這些質量減少和增加的行為中,除了大氣逃逸以及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進入地球和小行星以及宇宙塵埃撞擊地球外,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而這兩者中,進入地球的質量會比較多一些,天文學家概略統計後認為,每年地球約增加10萬-20萬噸左右!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質量當然在增加,那麼多高樓大廈不加摽嗎?


松195449893


有光合作用,你說呢


剁椒美人兒魚頭


是一直在增長,外太空的灰塵隕石從地球剛剛誕生那天就一刻不停地往地球上掉,所以地球一直在增長。


樹74580307



天馬9528451


我是題主,忘了寫一個,就是植物一直在生長,那這些植物長出來的重量和它吸收的土地裡的營養的重量是不是一致?


Rambler0


如果光子是有質量的,那麼,地球的質量就是一直在增加。除此之外,地球質量只保持原有。


木愚4


應該是不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