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四周的丘陵小山把坳仔鎮階洞村環抱成一個酷似平底鍋狀的山澗谷地,這裡山川毓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階洞村世居村民有鄧、程、劉、蔡、陳、羅等姓氏,現有村民2000多人,其中鄧氏族人佔全村人口的80%左右。據《懷集縣鄧氏族譜》記載,九世嗣孫鄧法珠於明朝末年從仁親堡下朗坊郭里社田鳳案,即今懷集縣閘崗鎮前途村大鄧鳳案遷居坳仔鎮階洞村,開基發族。

鄧氏家族有一個傳奇的故事。據傳,清朝年間,十二世孫鄧西蘭在蓮花牛嘴灣遊玩不幸溺水身亡,打撈上來時天色已晚,只好把他的屍體抬上階洞圩背鴨頭嶺坳的牛喊崗上,準備第二天安葬。第二天早上,當人們到達牛喊崗時,只見成群結隊的螞蟻含著泥土把屍體葬好了。不久,其子連生六子,從此鄧氏人丁興旺。

階洞村四周的小山丘,海拔大多在二三百米之間。平緩的山丘連綿起伏,在夕陽的餘暉裡,山體的線條顯得格外柔和。山上鬱鬱蔥蔥生長著素有“鋼竹”之稱的茶杆竹,遠看,那竹林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一株株翠綠的茶杆竹,高聳挺拔,頂天立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徵著階洞村民正直、質樸的品格和積極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階洞村是一個鄰里和睦的村莊。舊時,村口的西北側大榕樹旁有一座廟宇,名曰:康亭廟,又稱“三姓廟”。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鄧、程、陳三姓氏族人共同籌建了康寧廟,佔地12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輔以灰瓦綠脊,封簷、樑棟均有雕畫。這座廟宇便是幾個姓氏族人世代和睦相處的一個印記。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莊嚴肅穆的懷集縣不可移動文物“鎮野鄧公祠”,巍然矗立在階洞村的一隅,這是一座始建於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的鄧氏宗祠,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主體建築為三間三進兩廊兩廡,石門框,磚木結構,單簷布瓦硬山頂,素面瓦當,灰塑博古脊,整座建築後高前低。總面闊22.7米,總進深43.65米。頭進前距13.7米,有一呈“山”字狀、沖天式牌坊,高為6.87米,四柱三開間,明樓門額上原有“德讓門”三字,但字體已剝落,頂部正中五角星是文革時期加上。次樓頂部外端分別有一隻陶瓷麒麟。在牌坊與頭進地面之間有一個用青磚砌成的“八卦”圖。頭進門口為封簷版雕連枝花卉,前簷兩石柱頂部雕有石質對應麒麟,中堂明間有四根石金柱承託瓜柱樑架。東西兩廡牆上各有碑刻三通,刻有“民國十八年重修”等年款。後堂明間設神臺,後堂前簷為廡結構。該建築保存清代建築特色。

鄧氏宗祠,鄧氏家族血緣紐帶最親切的寄託物,讓善良成為一種德行,成為一種準則。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淳樸善良的民風、家風,像脊樑一樣,一直支撐著這個具有400多年的小山村。祠堂內懸掛著的木刻楹聯,書曰:“想先人績冠雲臺東漢將軍論功行賞推巨擘,願後代續返洊水南陽子孫分枝別派盡朝宗。”二進門樓也抄寫有楹聯,書曰:“不等不靠表孝心,不攀不比揚孝行。橫批:孝在當下。”雕樑畫棟,薰染了階洞村鄧氏“以德待人、以孝敬老”的家風,族譜家規刻寫了鄧氏族人的行為規範。世代鄧氏嗣孫在血脈傳續和耳濡目染之中,歲月的更迭之間,“正直守矩、德行無缺”等家規,無時不在提醒著鄧氏子孫。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鄧氏家族的士農工商各界精英層出不窮。十四世孫鄧明揚在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考取武庠生,其弟鄧明經同年考取了文庠生。由此,他倆開啟了鄧氏家族“文武雙全”之光耀門庭的先河。後人中曾有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鄧錫昌,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考上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國內重點大學的優秀學子,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曾有一家三兄弟分別考上了中山大學和深圳大學,“一門三傑”曾一度傳為佳話,鄧氏家族崇教尚學的優良家風被四鄉八鄰廣為傳頌。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政府部門的科、處級幹部也不乏其人。

階洞村還是懷集縣的一個革命老區村,解放戰爭時期是游擊隊活動的地區。村民鄧灼明(1912—1990年)就是其中一位積極分子,他是貧苦農民出身,受當時武工隊先進分子的影響,熱心支持武工隊的遊擊活動。當時,鄧灼明按照上級的指示,擔任村長職務,表面上應付國民黨當局,暗中為武工隊通風報信,發動當地青年參加游擊隊。1948年初,階洞村民在階洞圩(七甲)民兵隊長陳大英的指示下,成立了民兵分隊(當時稱護村隊)和農會組織,協助游擊隊活動。5月參加懷東武工隊的鄧灼明回到階洞村造槍支,後因縣民團通緝,又轉到階洞村急敬塘(地名)造槍支,帶領村民鄧華文、鄧德文等人制造槍枝,然後鄧灼明將槍支護送到廣寧的游擊隊根據地,同時也贈送了十多支槍給階洞聯絡站,增強了聯絡站的武裝力量,同時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感恩三春暖,施惠四海寬”“感恩始於心,回報踐於行”。昔日的優秀學子,今日的成功人士,成為了階洞村的鄉賢,他們善待鄉鄰,秉義疏財,架橋修路,建設學校,修繕祠堂,開展敬老活動等公益事業,都可覓到鄉賢們慷慨解囊的蹤影,他們也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得力助推者,為家鄉建設出謀獻策,出錢出力,深得鄉鄰讚賞。

如今山朗水清的階洞村,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一路一橋,都傳達著祖先對後人的教誨與期盼,鄧氏後人不斷書寫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作者:高健)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鄧氏村落】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階洞村,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