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宗廟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嗎?

tbr迅龍


我們所說的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政權,東漢是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政權,西漢因為建都西安,故史稱西漢;而東漢則因建都東部的洛陽,所以史稱東漢。也就是說,兩者是一體的,都稱為“漢”,所以說東漢宗廟一定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

劉秀是漢朝宗室出身,是劉邦的第九世孫,其祖先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經過上百年的歷史演變,劉秀一族已漸漸衰微,雖然是漢室子孫,卻也與普通老百姓差不了多少。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天下群雄並起,劉秀也是其中之一。後來劉秀統一了各割據力量,建立了政權,為表示中興漢室,其國號也稱為“漢”。

借這個機會再談一談後人對歷史上各朝代的稱呼。

西漢和東漢是後人的叫法,目的是為了區分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政權。歷史上類似的事例很多,比如西晉東晉,南宋北宋,三國時期的蜀漢等等,這都是後人的稱呼。其實西晉和東晉國號都叫晉,南宋北宋國號都叫宋,三國時期的蜀漢國號是漢而不是蜀,這一點請大家注意。


民國年間那些事


對於東漢和西漢的說法,實際上是後人為了方便研究這段歷史的而人為劃分的。東漢與西漢的國號都是漢,只不過西漢是劉邦建立的王朝,而東漢是劉秀建立的王朝。

西漢滅亡後,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秀復興了漢朝,歷史上就將他建立的漢稱之為東漢,把他復興漢朝的壯舉稱之為“光武中興”。那麼,東漢是否會供奉西漢皇帝的宗廟呢?


答案是肯定的,東漢王朝一直將自己視為漢王朝的延續。漢朝皇帝的宗廟被安置在長安、洛陽,其中不分東漢和西漢,這表明東漢自認是西漢的延續。

東漢的宗廟裡,一共供奉了西漢11位皇帝的宗廟,包括高帝劉邦、惠帝劉盈、文帝劉恆、景帝劉啟、武帝劉徹、昭帝劉弗陵、宣帝劉洵、元帝劉奭、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衎,其中不包括呂后冊立的兩個少帝以及霍光廢除的昌邑王劉賀,因為這都屬於廢帝,不進宗廟。


不過,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並不是西漢皇帝的嫡出。劉秀雖然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但劉秀的親生父親只是南頓令劉欽,連一個侯爵都沒有。所以傳到了劉秀這一支南陽劉氏的時候,其家族距離西漢皇帝的嫡出血統已經比較遙遠了,只能算是漢朝後裔。儘管他有中興漢朝之功,但庶出遠支繼位是不符合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

因此,為了彰顯自己繼位符合宗法制以及中興漢朝的壯舉,東漢光武帝劉秀不僅供奉西漢皇帝的宗廟,而且還追認了西漢的元帝劉奭為父、成帝劉驁為兄,這樣一來漢朝的皇位傳承就銜接上了。


歷史的荒野


首先你要明確一個概念:晉朝之前只有一個漢朝,一個宗廟。明白了這個概念就清楚了西漢、東漢和蜀漢的關係了。

《前漢書》明確記載:“世祖即位,然後宗廟社稷復立”。世祖即東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乃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長沙定王之後劉發之後。不同於劉備,劉秀是有明確族譜傳承的。

劉秀父親劉欽曾任縣令,可惜在劉秀九歲那年去世了。家道中落,劉秀的成長之路坎坷不平。

也許他真的是修正歷史的位面之子,憑藉一系列神操作,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重整山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重立漢家宗廟。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以劉秀的身份是不能登基為帝的。劉秀雖然是漢景帝之後,可到了他這一輩已經和西漢宗室出了五服了,屬於旁支的旁支,一直旁支出去好幾裡地。瞭解五服概念的人知道,出了五服就不算一家人了,就是誅九族都輪不到你了。


劉秀打的旗號一直是中興漢室,但天下實際是自己打下來的。按照禮儀,劉秀登基應該追封自己祖上四輩為帝,建立宗廟。這裡面就衝突了:漢已有宗廟,你劉秀又要中興漢室宗廟,然後還要立自己家的宗廟,你家和漢皇室已經不是一家了,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有兩個宗廟?

皇帝都坐了,這麼點事還能難住嗎?劉秀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下面的大臣也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過繼。

歷史上過繼的皇帝不少,最有名的莫過於光緒和溥儀了。過繼之後,你就不屬於以前的家庭了,過繼後的父母才是你家譜上的父母,可以繼承其財產。

劉秀過繼給了漢元帝劉奭(音是),這樣就解決了劉秀身份的問題。對於祭祀宗廟,大臣們也是發揚涸思幹慮的精神,為劉秀考慮周全了。對於劉秀祖上血親,立宗廟由大臣祭祀;國家宗廟,漢元帝以上,由劉秀祭祀,漢元帝以下,都是劉秀平輩或晚輩,由主管單位祭祀。


也許有的人會說了:反正就一個牌位,都放一起就完事了。想可以這麼想,但對於宗法禮儀大過天的封建社會來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尤其講究血統的皇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類似事情,就是明朝嘉靖帝和群臣的大禮儀之爭,有興趣的可以找找這方面資料。

對於大耳賊劉皇叔,這事就有點複雜了。

東晉習鑿齒著《漢晉春秋》中記載:“玄德,漢高之正胄也,信義著於當年,將使漢室亡而更立,宗廟絕而復繼。”

《三國志》記載劉備稱帝“置百官,立宗廟,袷祭高皇帝以下 ”。

史書都記載了劉備重立漢室宗廟。可是劉備的身份卻是有疑議的。

裴松之在《三國志注》裡說:“先主雖雲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祚,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於時英賢作輔,儒生在宮,宗廟制度,必有憲章,而載記闕略,良可恨哉!”

也就是說,你自己說是孝景帝玄孫,可是沒有證據啊。



這個今天先不討論,總之劉備也立廟祭祀了,至於是不是他家的,反正是漢朝皇室享用祭祀了。


我是別酒怯流年,手打不易,多多關注!


別酒怯流年


東漢和西漢雖然都是劉邦之後,卻是從漢武帝那一輩開始分的。禮不過五代五服,東漢也許會供奉劉秀本人的祖父輩,但很難奉西漢全部皇帝於世廟的,或者會供西漢皇帝的牌位於高廟。因為他們是劉氏一個很大的分支。這是供和奉的區別。



由於劉秀和漢武帝之前的皇帝有直接血緣關係,景帝,文帝,高祖三位,會供奉他們的牌位,但是武帝以後跟劉秀不是一支,很難奉於世廟。

也就是說從漢武帝以下,到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和東漢第一個皇帝到東漢最後一個皇帝。他們的共同的最近的一個祖先是,漢孝景帝劉啟。


景帝劉啟一子登基為帝,就是漢武帝,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傳到西漢末年。

景帝另外一子,長沙王劉發,後經過漢武帝的推恩令,封地越來越小,到劉秀時,已經是個布衣家庭。平常百姓了。因為中間隔了好多代。

所以東漢不太可能的供奉西漢全部皇帝之廟,特別是從漢孝武帝以後的皇帝。會供高祖,文帝,景帝三位。

會稱是高祖之後。畢竟同是是一脈。卻是分枝。猶如人會供其祖宗,曾,祖,父輩,那他的曾之旁枝呢?肯定是他的後人供之!

同時,漢景帝劉啟還有一個兒子,是中山靖王劉勝,這一枝,同樣被漢武帝的推恩令,經過西漢但東漢,又由東漢到東漢末年。又出來一個皇帝。

就是三國時的劉備,只不過到他那輩時,更是一個布衣皇親了。


中孚鑑


這個問題不用爭論了,看一下范曄的《後漢書·光武帝紀》就一清二楚了。後漢書在這篇中有過明確的記載。是供奉和祭祀的

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這裡明確說明了在洛陽開始建廟,將西漢的十一個皇帝都遷過來了。並且多次記載:祠高廟。

不僅在洛陽修廟,還:修理長安高廟,幸長安,祠高廟

另外,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長沙定王發的後人,在後來做了一些變動,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於太廟,成帝、哀帝、平帝於長安。

在對待女性方面,劉秀做的最大的決定是:降了呂后的位置,升級了薄太后。《後漢書》原文記載:

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賊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祇。遷呂太后廟主於園,四時上祭

不知道拼死拼活了一輩子的呂后會不會想到自己到最後還不如自己瞧不上的薄太后。

雖然,現在分了東漢西漢,但是在劉秀看來,人家就是延續了劉漢的江山,並不是兩家。怎會不祭祀呢?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東東歷史,一起聊聊歷史中的那些事】


東東歷史


東漢確實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

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的後裔,劉發也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弟。從輩分來講,劉秀跟漢成帝劉驁同輩,雖然兩人相差40多歲。

家譜世系

漢高祖劉邦一一漢文帝劉恆一一漢景帝劉啟一一長沙定王劉發一一舂陵節侯劉買一一鬱林太守劉外一一鉅鹿都尉劉回一一南頓令劉欽——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戾太子劉據——史皇孫劉進——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

劉秀供奉西漢諸帝的牌位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在古代宗法制社會里為保證大宗的地位,如果大宗絕嗣,則由小宗過繼給大宗,成為大宗的後嗣,尊養父為考,而稱自己的生父為叔父或伯父。例如清朝咸豐皇帝的獨子同治死後沒有子嗣,於是就過繼光緒給咸豐為嗣,稱咸豐為皇考,同治為皇兄,而稱自己的生父淳親王為叔父。原本打算等光緒生下男丁,則將光緒孩子再過繼給同治,以保證法統上帝系依舊在咸豐、同治一脈,但由於光緒也絕嗣,於是才過繼光緒的侄子宣統給同治皇帝為嗣,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再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就過繼給自己的伯父袁成為嗣子。

光武中興後,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

也就是說在親廟中,供奉宣帝等五位皇帝,劉秀尊奉漢宣帝為祖父,漢元帝為父親,要親自祭拜。 按照輩分,漢成帝是自己的堂兄,其他皇帝更是自己的晚輩,因此這些皇帝由有司安排祭拜。對於劉秀的直系先祖,“別為南頓君(指劉欽)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由群臣來祭拜。最終劉秀同意了這個方案,畢竟能夠保留自己父親的祠廟。


第二,劉秀尊漢元帝為皇考,有利於安定天下。王莽篡漢後,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導致天下百姓思念漢朝。綠林軍起義擁立更始帝劉玄(跟劉秀同屬漢景帝子長沙王劉發後裔),赤眉軍擁立劉盆子(漢高祖劉邦孫城陽王劉章後裔)漢室宗親起事。邯鄲布衣王郎更是自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與,河北(指黃河以北)豪族百姓受其蠱惑,便於邯鄲稱帝,勢力遍及整個河北。劉秀在平定天下時,漢室宗親的身份使他更好被天下百姓認同,並能集結一批忠於漢室的有志之士。

劉秀即尊西漢諸帝,一來可以表明自身的合法地位,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讓一些漢室宗親以及冒名者不敢再有窺伺帝位。二來也符合中國的宗法制社會,符合當時主流的價值觀——“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過繼為人之子,應尊奉養父,而降低對生父的禮遇。

後世宋英宗的“濮議”——宋英宗想尊奉自己的生父濮王為帝,稱皇考,而稱養父宋仁宗為皇伯,明世宗的大禮儀——嘉靖帝想尊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帝,稱皇考,而稱嗣父明孝宗為皇伯。都引發了朝廷的軒然大波,以北宋司馬光為首的臺柬不惜全體辭官,以故內閣首輔楊挺廷和之子楊慎不惜被廷仗發配雲南。而劉秀尊宣帝、元帝為祖、父,不僅在當時,更在接下來近1900年的封建社會里都稱為楷模、典型案例。


嘉佑620


東漢宗廟是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屬於一家人,流的同樣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血液。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更具體的可以追溯到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那一支血脈上。

只不過到了西漢末年,皇位被外妻派的王莽給篡奪了。

天下本來是姓劉的,一下改成姓王的了。

劉邦的子孫,怎麼可能會善罷甘休呢?

為了奪回老祖宗留下的江山,劉秀和大哥就開始組織起家庭成員來起義反對王莽了。

最後,劉秀當上了皇帝。他這個皇帝,還是大漢的皇帝,沿用的國號還是“漢”,被歷史學家稱為了東漢,劉邦建立的那個“漢”是西漢。

之所以有西漢,東漢之分,最主要的是更好的讓後人區分他們。

但是,當時對於劉秀來說,是沒有這種區別的,畢竟他繼承的,就是劉邦的那個大漢王朝。

劉秀把王莽趕下臺之後,就把皇室由長安搬遷到了洛陽。

在洛陽劉秀建立了宗廟,並且把西漢的十一位皇帝的牌位全部給搬遷了過來。

東漢和西漢,就是統一的一個大漢王朝。

劉秀只不過就是一箇中興之主,他們和西漢是同宗同源,血脈相連的近枝親屬。

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劉皇叔劉備,還在曾大漢皇室血液的熱度。

他一直就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名義起義,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人們的支持。這說明大漢的統治,在百姓心理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劉秀當年能把王莽政權推翻,能把赤眉軍,綠林軍打敗,也是用的恢復漢史的名義。


史學達人


會。

因為一筆寫不出兩個漢字。

西漢東漢之說是歷史學家為了區分起的名字。

在光武帝劉秀看起來,自己就是漢朝的繼承者。所以劉秀治理的時代叫光武中興。

為什麼叫中興?就因為他認為自己中興了漢朝,若是一個新的朝代,那肯定就叫光武之治了。

既然是一個朝代,那當然要祭祀前面列朝祖宗了。

否則統治的合法性正當性就會受到懷疑。

只不過時間過得那麼久,祭祀起來就有點漫不經心了。

《漢禮制度》說“光武都洛陽,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翻譯一下就是,光武帝在洛陽定都,他把高祖以下到漢平帝等十一個皇帝藏在一個屋子裡,然後一起祭祀。

看到了嗎,劉秀同志已經開始搞批發了,成批量的祭祀,走不走心就很難說了。

就算批發,劉秀內心也不是對所有皇帝都一樣的。

因為他的祖父是長沙王劉發,劉發是漢景帝的第七個兒子。

所以西漢十幾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劉秀祖先的只有從漢高祖到漢景帝幾個皇帝。

劉秀祭祀的時候應該會做一些區分吧。


錦翼


答案是肯定的。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西漢、東漢的叫法的來源,它並不是朝代建立者的叫法,而是後來歷史學家為了研究方便,以王莽篡漢為分界認為劃分的西漢、東漢。

劉秀漢為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所以到劉秀這一代,基本沒有官職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推行新政復古,不得人心。劉秀隨兄劉縯起兵,被劉玄封為太常偏將軍。在劉秀南下攻城略地之際,其兄被更始帝劉玄殺害。其後劉秀攻赤眉、掃關東、得隴望蜀統一天下。

建都洛陽後,劉秀設立宗廟,供奉西漢諸帝。建武三年,又在洛陽設立親廟,供奉父親“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等到天下徹底統一後,朝中文武這是才有機會討論宗廟問題。五官中郎將張純、太僕朱浮向劉秀上書,名為《奏除親廟》。他們認為光武帝“實同創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 舂陵四世,君臣並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總的意思是你爹不能這樣祭祀,不和禮法。

劉秀稱帝一直標榜自己是承繼西漢正統,號稱“光武中興”,這就和自己祭祀的親廟發生了衝突。劉秀讓大臣討論解決辦法,史載“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別為南頓君(指劉欽)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也就是讓劉秀認漢元帝為父,自己的親爹讓大臣祭祀就可以了。劉秀無奈的接受了這個方案。

所以東漢既然標榜是漢朝正統,宗廟祭祀西漢皇帝的牌位理所應當,只是劉秀親自祭祀的是漢元帝以上帝王。


文刀丹心


這個是肯定的。因為涉及到東漢政權合不合法的問題,政權的變動非常注重合法性。

劉秀的老祖宗劉邦,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才起義。可以說是非常符合民意了,他依然要扯上一堆水德火德之類的東西,顯示天命在漢,努力提升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劉秀的運氣就好很多了,不需要扯天命那麼玄學的東西,只要宣佈自己是劉邦的後代,合法性就沒有問題。

劉備也是這麼幹的,不過他漢室宗親的身份隔得有點遠。如果三國時劉備得了天下,他肯定也要把西漢、東漢的皇帝牌位供奉起來,不然就是打自己的臉。

史料上也寫得很詳細,後漢書的祭祀篇,經常出現祭祀高廟等字眼。

乙酉,使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高廟。太尉奉匱以告高廟,藏於廟室西壁石室高主室之下。

而且,光武帝不僅僅是供奉牌位那麼簡單。他將劉邦與黃帝並列,一起供奉。

隴、蜀平後,乃增廣郊祀,高帝配食,位在中壇上,西面北上。天、地、高帝、黃帝各用犢一頭,青帝、赤帝共用犢一頭,白帝、黑帝共用犢一頭,凡用犢六頭。

除了劉秀,明朝的朱棣幹過這樣的事,他起兵的理由是清君側。所以為了不打自己臉,他攻入南京城時連皇宮都來不及進,就跑到宗廟祭祀朱元璋去了。也因此浪費了一些時間,建文帝不知所蹤,成為困擾他一生的秘密。

其實,西漢跟東漢的劃分,只是後代人為了方便區分硬加上去的,僅僅是為了方便而已,不用太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