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辦公室》(十四)關心自己的利益問題

《潛伏在辦公室》(十四)關心自己的利益問題

關心自己的利益問題(6)

這番話,徹底的把馮暉給驚醒了。

規劃要長遠,拿錢要及時。這兩條,馮暉可謂一個都沒有考慮好,他只是看著熱火朝天的項目眼饞,所以就拿著既得利益去交換。

這是犯了永不知足的毛病,永遠都想要別人正在玩的東西,卻不會發覺自己手中的資源。

但幸好,馮暉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經過張宇的一番點撥,他徹底的開竅。

第二天,馮暉還是找小西區經理胡柏去談判,不過這次,卻不是談加入"好人家"項目,而是跟胡柏談交易,馮暉準備將自己的全套營銷策劃案送給胡柏,而要求對方轉讓幾個超級大客戶給自己。

胡柏聽聞這個條件,自然欣喜若狂。

因為好人家的項目是鮮于主控,但做事情卻需要胡柏來完成,對於一個能力不足的人來說,有馮暉這樣的全套預案自然是求之不得。而小西區那些個傳統客戶,胡柏本來就沒什麼精力去做,送給馮暉了事。

如此一來,馮暉將手裡面完全沒用的東西,卻換回了上百萬的真金白銀,正是符合了張宇所說的"拿錢要及時"的真諦。

不過馮暉也聽說,這並非是他獨家的買賣,那邊林叢也將自己的關係賣給了胡柏,換走了更多的大客戶。

看來林叢也是一個懂得"規劃要長遠,拿錢要及時"的人。

章後疑問:林叢拿關係去換大客戶,還有沒有更深的原因?

第40節:不要隨便得罪他人(1)

第八章

不要隨便得罪他人

職場潛規則第八條:得罪人是有成本的。

在職場裡,有些新手是不怕得罪人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無慾無求,既不想升職,也不要抱上司大腿,即使得罪人也不怕。

還有一些人平時亂講話,有沒有得罪人根本就不知道。

而這些人,往往在最後,會受到莫名其妙的打擊,他們可能被人害了還糊里糊塗,不曉得是為什麼。

原因實際很簡單,在職場上,得罪人是有成本的,你自以為不用怕別人,可以隨便得罪,但在這過程裡,卻已經支付出了成本,而當時機成熟,終有惡報。

有些人,在生活裡也常得罪人。有時是因為心直口快,有時是因為脾氣惡劣,有時乾脆是嘴巴賤。總而言之,在平常和親友交往時,也偶有說錯做錯的時候。

生活中,你得罪了人不一定有後果,在職場上,你得罪人是必然有報應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本。

因為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你的同事也好、上司也好,與你都非親非故,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忍耐。當你得罪了他們,就算今天不還報,等到有天你犯在他們的手中,必然會被翻出來。

千萬別以為,職場上做好自己就可以,其實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和別人發生關係,只要一不留神,就會令自己陷入得罪人的僵局。

1. 職場裡得罪人的機會總比討好人多。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得罪別人?因為在職場中,得罪人的機會,永遠比討好人要多。

職場中牽涉最多的就是利益,而且這是個相互傷害的遊戲。好處你拿了別人就沒了,升職機會給了你,別的同事就失去了。

當利益複雜時,得罪人就變得很容易,每次你得到一個好處,伴隨著的就是得罪一大片人。而即使你沒得到好處,還是得罪了那些曾經與你競爭過的人。

所以存在著利益競爭,就一定會得罪人。

有些人以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就絕不會得罪別人。但這想法是錯的。

因為職場中的任何一個舉動,其實都在和人發生關係,而職場裡與人的關係很簡單,通常是合作與競爭兩種。你合作時會產生矛盾,競爭時必然得罪人。這使得不管你做什麼,都有可能得罪到人。

2. 言多必失,做多必錯。

有些人在職場中,自我感覺與人為善,和誰關係都不錯,可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候,卻發覺有人暗中害他,直到那時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早就得罪人而不自知了。

這往往是最危險的事情,因為你在完全未知的狀態下就得罪了人,那你就不可能對別人有防備心,到那時,人家暗中給你致命一擊,你被賣了還在替人數錢呢。

可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出現呢?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你言多必失,做多必錯。

一些新人總是話很多,而且什麼都敢說。而當你說到工作中的事情時,總難免有一句是和別人有關的。有時候你根本不曉得那句話會得罪人,有時候你也不知道那句話會流傳到別人的耳朵裡。

所以你說的多,總會有那麼幾句給自己惹麻煩。而且得罪了人後,你還完全不知道,等到對方全力攻擊你就晚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有些人就是渾渾噩噩,遇到事情不考慮會損害誰的利益,以為自己只要多做事就是好了。結果你做的越多,得罪人就越多,反而是不做的那些人安安分分的,非常安全。

當一個人遇見不知何時得罪人的情況,那就是他從前亂說話瞎做事,最後損害到了別人的利益。而只有在說話前和做事前都想清楚,這句話會牽涉到誰,這件事會傷害到誰的利益,這樣你才能避免與人為敵。

3. 恨一個人並不需要去得罪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非常討厭一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去和他吵架,最終搞到水火不容。

這也是很常見的,在職場上,總有我們不喜歡的人存在,不管是同事也好,上司也好,他們的性格和我們完全不協調,平時也經常起衝突,可謂是無法和諧共處。

脾氣急躁的人就很看不慣對方,以至於處處針對,還時常吵架,他們覺著自己看不慣一個人,就可以去得罪對方,反正他們也做不了什麼。

第41節:不要隨便得罪他人(2)

而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高潮和低谷,只要生命不息,職場中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今天他是你的同事,明天可能是你的上司。今天他一文不名,明天可能是職場紅人。今天他對付不了你,明天可能你所有一切都捏在他手裡。

人生起落變幻無常。佛家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自以為得罪的起別人,可哪一天你犯了事,卻是對方給你的致命一擊,這就是得罪人的成本。

而且,你們本來就性格不合,若是亂說話,很容易把一件小事變成刻骨仇恨。只是利益交易還好說,若真是兩人置氣,那就絕沒有善了。被趕出職場還是輕的,搞到家破人亡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說,即使是你最討厭,最必須換合作的那個人,你可以避開他,也可以不理會他,但並不需要去得罪他,不針對也不要在背後說人家。

當你實在忍受不住要爆發時,就想一下成本收益比率,自己得罪這個人會有什麼後果,而又能有什麼好處。

冷靜思考,才能活的長久。

4. 任何情況都不要得罪上司。

在職場中,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那就是別得罪上司。

既然我們身處一個利益交換的環境,那麼就要計算得失成本。而你得罪上司,是一件鐵定吃虧的事情。

尤其是在做事的時候得罪上司,更是沒有必要。就算你事情做成功了,可上司被得罪後不會給你任何好處。如果你事情沒做成功,那麼則可能萬劫不復。

上司是可以左右你職場命運的關鍵人物,他們是有權力令你難以生存的人,所以去得罪他們,往往是成本最高的事情。

這可以被列為職場首要禁忌之一,不管何時,不管面對著誰,都不要亂說上司的壞話,在做事之前,更要想一想會不會令上司不開心。

而當面和上司起衝突,更是決不能為。就算有再充分的理由,或者是再大的火氣,也沒有必要做這種事情。

因為你當面起衝突,不止是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造成你和上司之間難以彌合的裂縫,這將始終伴隨著你的職場生涯,幾乎沒有辦法挽回。

所以在面對上司時,一定要有技巧,決不能直來直去。

要記得一旦得罪,你就永無出頭之日。

5. 今天不報,日後惡報。

有些人會說,我明明得罪了人,可一點後果都沒有,說明得罪人不一定有成本。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當面衝突,而是別人將你牢牢記恨在心,等到時機成熟才對你發動進攻。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如果你得罪的人是心直口快的,那麼所謂代價不過是當面衝突一場,抑或今後相互看不順眼,這還算能夠承受的後果。

第42節:不要隨便得罪他人(3)

最可怕的是,你得罪的人壓根不理你,他也沒有立刻回報的意思,甚至是坦然接受,對你越來越好。

可就在你以為事情解決,大家繼續是朋友時,對方卻在心裡積攢對你的仇恨,等到真正的關鍵時刻,他就會突然出手,置你於死地。

要記住,在職場裡得罪人,必然都有後果,當面開銷的是直率之人,而不理你的則是城府深的人,在背地裡搞鬼的是陰冷的人,非要整死你的是狠毒的人。

可以看出來,基本上,你得罪了人之後是不會有任何好結果的。如果你不能通過得罪人獲得相應利益的話,就完全沒必要付出這樣的成本。

最後要明白一件事情,人生無常,今天你整垮的人,明天他還會回來,如果你以為今天趕絕對手就能高枕無憂,那麼明日他一定會帶著更強大的力量回歸,讓你悔不當初。

人生之事,就是這樣週而復始,你有成功機會,別人也有翻身機會。所以真正的職場高人,都是越少敵人越好,他們能夠在做好人的同時佔盡便宜。

案例:

"好人家"獨家合作的CASE,主導人由王小峰變成了鮮于。雖然華東分公司內所有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卻沒有人敢說。因為鮮于是華東大區的一把手,權勢放在那邊。而另一方面,這個事情都有總公司的首肯,就連苦主王小峰都沒敢吭氣,別人何必出這個頭呢。

所以鮮于便趁勝追擊,以王小峰的方案為主,從小西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談判團隊。鮮于本來還假模假樣的把王小峰也吸取進來,但張宇找了個藉口,又把王小峰抽掉開了。鮮于心中歡喜,嘴上還客氣幾句,卻樂得把功勞都收入自己囊中。

雖然鮮于人品很差,但工作能力還是可以的,更何況,他把這個項目當作自己事業上的一個高峰,幾乎是拼了命的往裡投資源,把手下人逼的特別慘。

但項目的進展卻甚是樂觀,鮮于的強項本來在人際交往上,與"好人家"的高層一次次公關交流,基本上將幾個競爭對手的底牌摸了個透。

和之前預計的差不多,本地三、四家競爭對手都派出精兵強將,可謂各顯神通。但鮮于卻覺得不足為懼,因為大家的報價幾乎相等,而A公司產品的品牌卻優於對方,無論從市場佔有率來說,還是人際關係來看,鮮于這邊都有巨大優勢。

最大的問題來自於一家從沒聽說過的寧夏公司,這彷彿從天上掉下來的團隊,居然氣勢如虹,拿出相當不錯的方案,報價也優於所有人。

更讓鮮于緊張的是,這家寧夏公司自己不生產產品,但他們卻代理了一個德國品牌。這是目前在歐洲市場上佔據主流地位的產品,以前從沒有進入中國公司,卻不曉得怎麼被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給拿下了。

第43節:不要隨便得罪他人(4)

對方有足夠好的產品,有很漂亮的報價,也有精幹務實的團隊。而且鮮于出盡法寶也打探不到這個寧夏公司是誰鼓搗出來的,按說圈子內的行家應該都認識,可對方卻似乎很瞭解鮮于這邊的情況,幾次都堪堪的避過碰面。

鮮于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這個寧夏新公司,所以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對方的身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通過"好人家"的一個高層,瞭解到寧夏公司方案書中最核心的幾個數據。

有了這個後,鮮于便又趕赴總公司公關,他說服大中華區銷售副總監,支持鮮于調整方案,將一部分利潤再讓出去。

這個事情,令公司高層紛爭陡起,因為這種大的合作,利潤本來就沒幾個點,如果平白再讓出去三個點,公司就無利可圖。

但鮮于認為,這麼大的項目只要談下來,就是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削弱,是對自身品牌的提升,對市場佔有率貢獻也很大,即使不賺錢也值得做。

而且他還承諾,只要公司能答應這個條件,自己必定拿下CASE,並且在三年內,讓華東大區成為A公司獨霸的天下。

雖然鮮于的新修訂受到很多高層的反對,但在副總監和董事局的支持下,還是順利的通過。付出的代價很沉重,但鮮于卻覺著值得。

只要拿下"好人家",那他們就是華東區的霸主,有了如此的成績在手,鮮于想要進入總公司當總監,那簡直不在話下。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鮮于拿著自己的職場命運搏了一把,可謂生死就看這一次了。

不過鮮于的運氣還是很好,在三個利潤點讓利的情況下,A公司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其他幾個競爭對手迅速潰不成軍,都沒進入最後談判階段就撤了。寧夏公司雖然抵抗了一下,但鮮于無疑抓住了對方的軟肋。

那家是個代理公司,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所以成本上必然高於別人,而鮮于則以本傷人,寧可不賺錢也要打壓,對方竭盡全力也無能為力,最後也只能舉白旗投降。

這一仗打下來,鮮于是風頭出盡,當他與"好人家"簽訂最後的協議,立刻成為本城風雲人物,連續上了好幾天的報紙,就連集團總裁也發來賀電,專門點名表揚。

鮮于在A公司的前程,一下子就光明無限了。

但其中也是有些波折的,譬如前幾天在A公司和"好人家"合作慶祝酒會上,鮮于居然看到了黃陵華和老拉兩個人。

這兩個,可真的是A公司華東銷售大區的老人,他們在華東區打拼多年,黃陵華從一個小業務員開始,慢慢往上爬,最後居然戰勝許多競爭對手,坐上了華東大區副總經理的位置,帶著親信老拉,與鮮于連番惡鬥。

第44節:不要隨便得罪他人(5)

而王小峰、林叢、馮暉三人,原本都是黃陵華和老拉的手下,也是這兩個人帶出來的,他們當初管理的小東區,是全國業務典範,被公司當作骨幹團隊。

只是黃陵華野心太大,幾次三番都想要取代鮮于。一開始時,黃陵華的確將鮮于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可鮮于此人工於心計,又善忍耐。

在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內,鮮于任由黃陵華攻擊,絲毫沒有還擊的意思。但他卻耐心潛伏,等待著最重要的時刻出現。

終於令他等到了,黃陵華的一個手下犯了起商業詐騙的案子,這本來與黃陵華毫無關係,可鮮于卻私下聯絡林叢和馮暉兩人,利用他們做內心,硬生生誣陷黃陵華也參與了商業詐騙。

一時之間,黃陵華百口難辨,最後被公司發配到大西北區去當副總經理,算是流放了。而黃陵華最忠誠的親信老拉,也在沒多久後被趕出公司,聽說也跟著追隨黃陵華去了。

鮮于在酒會中遇到這兩個人,本來還有些奇怪,私下一打聽才曉得,原來黃陵華早就不在大西北區幹了,而是自己成立了個代理公司,就是與鮮于拼殺的那家寧夏醫工。

雖然是仇人相見,可大家都是場面上人,又怎麼會撕破臉呢。鮮于和黃陵華、老拉還是相談甚歡,雙方心照不宣的交換了下近況,黃陵華還不失時機的恭維鮮于,連誇老上司出手不凡,一下子就把這個大單給搶了去。

雖然看到黃陵華等人,令鮮于頗感意外,不過靜下來一想,鮮于還是有些得意的。一年前把黃陵華趕出公司,是鮮于重磅出擊的大手筆,那時已經打敗過黃陵華一次。而如今公司層面上交手,黃陵華再度成為手下敗將,看來自己就是黃陵華的命中剋星。

春風得意的鮮于,壓根就沒有把黃陵華老拉兩個人殺回來的事情放在心上,他的全副精力都放在落實渠道營銷方案上。正式的協議一簽完,鮮于就開始大規模訂貨,準備在"好人家"的強勢渠道進行鋪貨,開始掀起終端營銷戰役。

那些大訂單下了兩個月,產品都已經在最後組裝階段,再不用多久就可以下線運往華東大區。就在這關鍵時候,卻出了個不可思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