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旅遊、打車成“大數據殺熟”重災區 你中招了嗎?

“今年過年度假,我跟朋友同一天在某豬上訂了某一酒店的高級大床房,我是老用戶,朋友是新用戶,本以為老用戶還可以打個折,結果付款發現,老用戶的房費229元1間,而新用戶的房費220元1間,另享受5元買立減優惠,實際215元1間。”

接受“中國經濟網”關於“大數據殺熟”的採訪時,該在線旅遊服務平臺老用戶王女士一臉疑惑。

“大數據殺熟”是指在大數據算法支持下,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以往線下社會中“老客戶不如狗”的殺熟現象,在大數據的作用下,蔓延到了線上。

购物、旅游、打车成“大数据杀熟”重灾区 你中招了吗?

“大數據殺熟”現象之普遍,可能超出了你的想象。

3月27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大數據殺熟”榜單。據調查,多達56.92%的消費者經歷過“大數據殺熟”,其中,購物、旅遊、打車領域是重災區。

44.14%的被調查者在網購時經歷過“大數據殺熟”,39.5%的被調查者在旅遊平臺上被“大數據殺熟”,而被網約車平臺“大數據殺熟”的則有37.17%。

換言之,只要生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的衣、食、住、行基本就和“大數據殺熟”相伴,逃不脫、躲不過。

你是否有過不網購時平臺狂送優惠券,下單時卻沒一張合適的經歷?你是否在訂房時發現多次瀏覽同一房間,最後價格上漲或者瞬間滿房?你是否在下定機票時,經常被默認勾選“航空意外險”和“延誤險”?

在我們加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信息風險也在加速擴張:在我們在註冊APP輸入個人身份信息時、當我們在無條件勾選用戶隱私政策時、在我們選擇個性化推薦時,大數據產生了,“大數據殺熟”也隨之而來。

面對洶湧而至的“大數據殺熟”,作為科技產經媒體的“前瞻經濟學人”,將在近期推出“大數據殺熟”專題。專題將全面覆盤“大數據殺熟”突出的行業,解析“大數據殺熟”原理,探討“大數據殺熟”的規避方法,並展望真正能夠體現大數據價值的產業。

目前,專題部分文章已經發布,現在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搜索關鍵詞“殺熟”,與我們一同探討“大數據殺熟”的背後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