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建造航空母艦呢?

王明碩


德國其實建造過航母,這就是其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其並沒有投入實戰使用。在戰爭末期,即將被蘇聯人俘獲之際,德國人炸沉了這艘航母。

德國建造齊柏林伯爵號航母還是在二戰之前,1938年其就已經下水,但是並沒有投入使用,因為還缺乏必要的艦載機等武器裝備。而在航母的設計上,齊柏林伯爵號錯的,標準排水量24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3000噸,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8000/19節,和日本海軍著名的翔鶴級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德國人還專門為其設計了特製的Bf109T型艦載戰鬥機以及JU87C型俯衝轟炸機,都採用了摺疊翼設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德國高層否決了齊柏林伯爵號,其最終沒有投入任何實際使用之中,而這些艦載機基本也沒有生產幾架。

由於德國的作戰更多的是在陸戰、空戰,而且主要是在歐洲大陸作戰,因此使用航母的必要性不大,而且航母很容易成為敵方陸基航空兵的打擊目標,風險太大,所以德國人一直沒有讓齊柏林伯爵號服役使用。在戰爭後期,該航母即將被蘇軍俘獲,德軍選擇將其炸沉,後又被蘇軍打撈起來,研究之後又將其摧毀。


前沿陣地


如果你是三四十年代的德國領導人的話,你會有一大堆不造航母的理由哦。

1、在40年代初發生的珍珠港事件之前,海軍從未意識到航空母艦的重要性。自從人類發明划艇以來,在30年代的大多數時間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造出更大的帶有大炮的船隻就已經穩操勝券了。

2、希特勒在30年代的侵略方針是希望其他國家採取綏靖政策。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流血事件,他最初征服的是像斯洛伐克這樣的小國家。連海軍都不需要,更別說航母了,只要有士兵和坦克就夠了。

3、在1939年之前,希特勒的戰爭之旅頗有些隨意而為,而且,也沒有長遠的權力之爭的需求。還記得嗎?納粹德國空軍從未發展過四引擎轟炸機。

4、希特勒的最初只是想佔領歐洲,不涉及其他地方。因此,只要保證機場供應充足就夠了。

5、希特勒是一個士兵。而士兵往往狹隘的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殺死士兵的事物上。直到1940年發動閃電戰入侵荷蘭,並由此拉開閃電戰進攻的序幕,空中力量才真正開始贏取勝利。為什麼要讓飛機從船上起飛?佔領村莊的是士兵,又不是飛機。


義薄雲間


二戰期間,德國之所以沒有建造航空母艦,可以說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外因之下,基本決定了二戰時期的德國沒有可能會建造航母。

先說說內因:

1、大陸思維決定。德國之所以會發動二戰,可以說仇恨基本上在歐陸,與法國死磕無果而終,戰後處罰太過苛刻。一戰時的海軍被認為是帝國的叛徒,即不能突破英國的封鎖,或是說面對英國的封鎖居然沒有一戰的勇氣,同時,在不認為一戰是在戰場上被打敗的德國大眾眼裡,正是帝國的海軍從背後捅了帝國一刀使得帝國不敗而敗,使得海軍在希特勒政權認知中並非優先級,自然在財政撥款支持上遠不如陸軍空軍了。

2、最高領導人認識差異。海軍向來是個高大上的兵種,希特勒可以認為是個草根階層保守的滿腦子德意志軍國主義的人,他曾作為陸軍一員參加過一戰,對陸軍和空軍的認知自然遠甚於海軍,一個國家的實力有限,尤其是對被複仇點燃的德國,需要資源的地方太多,在最高層眼裡,陸軍和空軍自然是優先發展對象。

3、高層阻撓。納粹的二號人物死胖子戈林是飛行員出身的空軍總司令,他也是一個連死對手丘吉爾都認為他的存在在戰略上是對英國有利的敵方納粹高層領導人,航空母艦作為一個新兵種需要海空軍密切協作,但掌控帝國空軍缺乏遠見的戈林百般阻撓德國航母發展進程。

4、國家實力限制。海軍本來就是個燒錢費時見效慢的軍種,二戰前的德國真心消耗不起,連撐門面的水上戰艦都捉襟見肘,不得不重點發展非對稱的海上作戰力量——潛艇,相對而言,潛艇消耗資源少,見效快。到了戰爭中後期,連基本的戰爭資源都供應不足,現有的飛機坦克都沒有足夠的燃油使用,超重型坦克也不能放量生產,再造航母或其它水面大型戰艦就更沒資源去生產也沒有必要再生產了。

再說說外因:

1、凡爾賽體系的限制。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受到極大的限制,這也是德國人發動二戰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陸軍和空軍在西方大國各懷鬼胎的綏靖政策下比較容易繞過凡爾賽條約限制,但海軍在英法的監督下可操作空間實在是太小,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優先發展戰列艦及投資不那麼大英法也不那麼再意的潛艇了。

2、英國海軍過於強大。二戰前的英國海軍稱霸世界已經好幾百年了,德國統一後在俾斯麥主導下的基本國策就是不與英國在海上爭鋒,這也使得德國發展的順風順水將近半個世紀。可惜的是在威廉二世時摒棄俾斯麥這個國策,大力發展海軍與英國較量,結果大家都知道,一戰時,花費帝國大量資源的帝國海軍基本上就是個擺設。希特勒政權顯然吸取了這個教訓,尤其是在凡爾賽條約限制下,德國更不想也不能耗費大量資源通過建設大型水面戰艦來刺激英國了。

3、歐洲大陸實際情況限制。與日本不同,德國的重心在歐洲大陸,同時,歐洲大陸的廣大空間需要德國將更多資源只能放在陸軍和空軍上,再加上,外有英國那樣的傳統海軍強國存在,在海軍上下功夫註定是出力不會討到便宜的浪費,還不如優先發展陸軍和空軍,擺平歐洲大陸才是納粹德國明智的決定,不過這個事也足以消耗到德國不會有足夠的資源去發展航母了。

可見,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建造航母決不是偶然,而是一步步走到這步的必然結果。


藍軻趣說雜談


因為在建造航母的問題上,德國的海軍和空軍之間有著十分尖銳的矛盾。並且,德國解決不了艦載機的問題,所以就沒有建造航母。



1.二戰期間,德國的空軍司令戈林強烈反對海軍擁有航空兵和航母,害怕海軍擁有航母后,會分散戈林對空軍力量的專斷權。 格林還說德國一切能飛的東西都給我管理,即使海軍把航母建造成功了,也不給航母配備艦載機。

2.由於希特勒支持了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建議,導致德國的航空母艦建造工作時斷時續。再加上戰爭初期德國耗費巨資建造的很多大型戰列艦、巡洋艦紛紛被盟軍擊沉,讓更多德國人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艦船失了信心。

3.希特勒將海軍發展的重點用於建造大量的潛艇,並且使用狼群戰術在大西洋對美國開往英國的運輸船隊進行襲擊。

4.德國最終沒有建成航空母艦戰鬥群,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德國的國力不足以建造強大的海軍,德國只能把製造航空母艦的資金,省下來製造其他武器去對付美、英、蘇聯等國家。


杜達特洛夫斯基


德國在二戰期間,是有建造過航母的。

德國在一戰時候即擁有強大的公海艦隊,其在日德蘭海戰中也顯示了其無畏艦隊非同凡響的的戰鬥力,但一戰結束後,其公海艦隊在蘇格蘭斯卡帕灣全部集體自沉。其自沉原因是德國海軍官兵恥於將自己的無畏艦作為戰利品平分給協約國軍隊。

時間進入上世紀30年代,德國正在向第三帝國的道路狂奔,希特勒也沒有忽視對海軍的建設,除了二戰中大名鼎鼎的德國兩艘最大戰列艦,俾斯麥號和提皮爾茲號,以及著名的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德國也開始了著名的航母建造計劃,這就是德國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建造計劃。

齊柏林伯爵號是一艘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由於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對飛機所有權的爭論,建造計劃不斷被推遲,而隨後的二戰的爆發使得該航母於1940年5月被終止建造,工程完成85% ,主要由於希特勒決定將海軍的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潛艇,該級航母最終沒能竣工。1945年4月25日為避免落入蘇軍之手選擇而自沉。

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造船廠安放龍骨起造的齊柏林伯爵號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時充滿野心的“Z計劃”(Plan Z)之一部分,根據當時德國海軍元帥埃裡希·雷德爾(Erich Raeder)的規劃,除了代號“A航艦”的齊柏林伯爵號外,原本它還有一艘姊妹艦“B航艦”(德國海軍在新艦實際下水之前並不會正式賦予艦名,而是以代號稱呼之),後者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也未能獲得命名。

從齊柏林的艦載機配置看,其更類似於英國的全裝甲重型航母,載機較少,而裝甲較厚,可以說是全副武裝的德意志傑作,據悉,在齊柏林航母建造期間,蘇聯曾經想引進該航母的設計和配套,建造參考版的蘇聯航母,最終因為戰爭的爆發而未果。但戰後,雖然齊柏林號航母被自沉,但令斯大林念念不忘的齊柏林號航母幾經波折最終被拖往列寧格勒,蘇聯進行了全面分析後,將其作為靶艦擊沉,而可以這麼說,之後的蘇聯航母或多或少都有齊柏林的基因血脈,而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的遼寧艦也有當年齊柏林的參考成分,更遑論之前的四艘基輔級航母。雖然遠去了當年齊柏林號的身影,但它也標誌著繼英美系航母外,別出心裁的德國航母流派,其在德國諸多末日科技的光輝中令人感慨不已,就這點來說,德國無愧是現代史上一個工業化強國,而中國人的德國工業情節,則更要追溯到定遠和鎮遠的鐵甲艦時代,當然齊柏林號也是現代航母史上一個令人驚歎的作品,雖然它沒有完全建造完畢,但其對戰後航母的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對蘇聯,更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結果!End!


利刃軍事


誰說納粹德國沒海軍?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在建狀態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後來德國戰敗前夕為了避免資敵,德國海軍將齊柏林自沉,後來蘇聯打撈起來作為靶船使用。

二戰前的德國受一戰影響,整個國家都活在一戰戰敗的陰影中,海軍同樣也活在英國海軍的陰影中。受條約限制,一戰失敗後,德國的軍工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特別海軍。為了避免德國軍事領域出現斷層,所以才有了三十年代中德蜜月期。也就是德國軍官幫助國民黨陸軍完成德式、德械部隊的整編,用以對抗日益緊張的中日態勢。

迴歸正題,海軍是個建設週期較長的軍種,對比陸軍,發展速度也沒有陸軍那麼快,再加上《凡爾賽條約》限制,海軍只允許德國擁有6艘10160噸、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潛艇,不得建造航母。

戰鬥機、坦克可以偷偷摸摸的設計研究,但是戰列艦、航母、巡洋艦這麼大的大傢伙是沒法偷偷摸摸,瞞天過海的。從1935到1941二戰爆發,短短六年,德國軍工業就算再強大也是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的,況且希特勒本身對待海軍也並不是很重視。

由於英國認為德國海軍無法與英國皇家海軍抗衡,所以在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軍協定》簽訂。協定內容通俗的講就是德國不僅可以建立相當於英國潛艇部隊45%規模的德國潛艇部隊,還可以建立相當於英國海軍總噸位35%的德國艦隊,35%大約相當於40萬噸的艦隊規模,其中戰鬥艦總排水量18萬,所以18萬的排水量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德國戰列艦的噸位。

1938年9月,希特勒提出Z計劃,計劃內容就是建立起一支和英國海軍相媲美的海軍,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艦。但二戰爆發後,海軍、軍工業都沒有做好準備,只能避免和英國海軍決戰。

雖然納粹海軍前期作戰收穫頗豐,但希特勒實在是對海軍印象不咋地,前文也說過。德國高層後期認為潛艇部隊建設速度快,成本低、收穫大。所以反而將海軍的水面艦艇決戰策略轉移到了潛艇的“噸位戰”,這也是鄧尼茨群狼戰術的由來。

事實不僅如此,由於德國海軍和德國空軍對於飛機的所有權鬧得厲害,甚至分庭抗禮。使得齊柏林航母的建造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直到1940年,齊柏林號航母徹底停工,而此時的齊柏林已經建造了85%……



我是這篇回答的作者,獨立團團長李雲龍

圖/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青衫素人


建造了,只是海軍總體實力不強所以沒用它。從歷史來講德國海軍就不是很強,無法與英美法等老牌海上強國比,一戰的時候德國公海艦隊跟皇家海軍在德黑蘭大海戰也是打的畏首畏尾。一戰結束後拆卸的拆卸自沉的自沉,更是收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準有大型戰列艦。一戰後英美等國開始著手發展航母,但是德國海軍實在希特勒上臺後才開始鑽條約空子造袖珍戰列艦等,德國海上力量一直被英法壓住,造了大型水面戰艦也不敢硬碰硬,只好多造潛艇實行海狼戰術偷襲英法等海上補給線。大型戰艦尚且如此,至於航母在1938年才開始建造齊柏林號航母1940年被終止1945年為避免落入蘇聯人手中還是自沉了。值此一直到現在做為戰敗國的德國航母夢在1945年結束了。。上兩張齊柏林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