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卻直到退役都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武器裝備?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武器裝備生來就是為了殺敵的,正是介於這些武器殺敵的效率,國家的敵人才會不敢進犯,發動的戰爭才會無往而不利,但是就像有些人才會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一樣,很多的武器也是生不逢時,或是生於和平時期,或是介於某些特殊原因,導致這些裝備雖然曾經聲名顯赫卻沒有經歷實戰從而一展拳腳。

首先就是一個很多人都聽聞過的大名鼎鼎的日本帝國末日之作I400潛艇了,或者叫做潛水航母,這種潛艇和其他潛艇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設置了一個可以容納兩架水上飛機的機庫,原本日本打算用它搭載飛機掛炸彈或燃燒彈奇襲美國本土,結果事與願違,潛艇剛造出來,還沒來得及踏足美國領海,日本投降,潛艇也讓美國人拉去深海炸沉了。

第二種裝備就不是軸心國的武器了,它是二戰之後冷戰期間的美國人發明的M-388,也許這個編號你很陌生,但核火箭筒的名聲聽說過的人就很多了,總有人拿他射程比爆炸半徑短說事。

但其實這種武器有好幾種版本,這種說法只是將其最短射程的版本和最大威力的版本相比較的結果,畢竟美國人不是二戰後期的日本人,不把士兵當人看,這種武器最大射程四公里,爆炸威力最大也就20噸TNT當量,完全有時間給發射它的士兵跑路。甚至如果防化設備穿戴完好,發射之後只要不去看爆炸閃光,根本一點事都不會有。

最後一種武器則是美蘇兩國都曾經研發過的一款武器,核魚雷,在上世紀的多次核試驗當中,人們發現,對於艦艇來說,因為水下爆炸的特殊性,往往水下爆炸的核彈能比相同當量的空爆彈產生更大的傷害,對艦體嚴重撕裂。

於是核魚雷應運而生,核心想法是利用魚雷的隱蔽性溜進敵人艦隊的中心然後引爆直接擊沉整個艦隊,結果最後因為冷戰沒有演變成熱戰而沒有派上用場加上蘇聯都沒了而退役,但現在俄羅斯仍然在研發類似武器,不過目標不再是艦艇,而是敵人的海岸線,爆炸後利用輻射摧毀敵人的海岸線漁業資源和航道並引發海嘯襲擊敵人海岸線。


紫龍防務觀察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武器裝備的名聲大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所以沒有經歷過實戰的著名武器很少,但也不能說沒有。下面是我知道的幾種,列裝軍隊服役,卻直到退役都沒有經歷過實戰的著名武器裝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143型基輔級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是上世紀70年代,蘇聯建造的一級航空母艦。是蘇聯第一級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第一級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母體現了蘇聯航空母艦的獨特風格,除搭載有艦載機外,裝備的艦載武器具備反艦、防空、全方位反潛、強大火力打擊能力。主要作戰任務是執行編隊反潛和制空、防空任務,擔任編隊指揮艦,實施空中偵察和警戒,攻擊敵航母編隊和水面艦艇,併為其它水面艦艇和潛艇提供反艦導彈超視攻擊、中繼制導或目標指示,支援兩棲作戰,實施垂直登陸等。共建成服役4艘,分別為“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巴庫”號。

941型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蘇聯/俄羅斯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也是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水上排水量就有24000噸,水下排水量則高達46000噸,可以說幾乎能和航母的噸位一較高下。

一艘颱風級可以搭載P-39彈道導彈20枚,這些彈道導彈每個又能攜帶著分導彈頭10枚,也就是說一艘颱風級擁有200個核彈頭。一個核彈頭可以摧毀一座城市的話,僅僅是一艘颱風級就能摧毀一個國家了。可以說只需一艘潛艇的齊射就能給敵人以無法承受的致命打擊。

不過對於人類來說,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不上戰場也許是個幸運的事情。

利托爾·戈維特迫擊炮

利托爾戈維特迫擊炮又稱“小戴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正面攻破德軍齊格非防線而秘密設計和製造的。也是二戰時期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

“小戴維”,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徑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炮彈的重量達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藥以及970kg的拋射藥。由炮口裝填。炮重60噸,射程達10,000米,戰時僅建成1門,沒有來得及投入實戰。


M388核炮彈

M388核炮彈,全長僅780毫米,最粗處直徑為280毫米,成為美國陸軍最具機動作戰能力的戰術核武器,也是世界上實戰部署的最小核武器。核當量10~250噸。核炮彈爆炸之後,150米之內當場死亡,400米範圍內都會遭受致命核輻射。

M388核炮彈,發射器有兩種選擇:120mm的M28射程約兩公里,155mm的M29射程約四公里。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在卡車或者裝甲運兵車上發,該彈發射一般需要3名士兵操作。

不過最終由於M388核炮彈,精度太差,作戰效果難以令人滿意。美國陸軍便於1971年開始撤回M388核炮彈的海外實戰部署。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東斯坦因


這個太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世界上所有戰略核潛艇、戰略導彈和各種戰術核武器都沒有參加過實戰,這麼說吧,除了廣島長崎那兩枚原子彈世界上還沒有動用過核武器的記錄。網絡噴子喜歡這麼句話:“沒參加過實戰的武器都是沒用和廢鐵”。看來他們也認為美俄的核武器也都是廢鐵了,要不然我們實戰檢驗一下?下面是蘇/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目前已經退役5艘,

還有俄羅斯R-36M洲際彈道導彈,北約叫他SS-18“撒旦”,這種導彈就是那個能打1.6萬公里的,也可以攜帶一枚2000萬噸級核彈頭(事實上這種超大當量彈頭都退役了)。然而相當一部分已經退役或者改成運載火箭發射衛星,將來也會由“薩爾馬特”重型彈道導彈取代。

美國的M65型280毫米原子炮,最大射程32.1公里,使用W9型核炮彈爆炸當量1.5萬噸左右。

常規武器也有不少,蘇聯的“莫斯科”級直升機巡洋艦、“基輔”級載機巡洋艦都沒有經歷過實戰,都是在1990年代退役。

俄羅斯“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也沒有實戰記錄,包括中國那4艘引進的也一樣,沒有實戰。

還有美國B-36戰略轟炸機,1946年首飛到1959年退役沒有參加過實戰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其實有些武器本身就誕生在和平時期,到退役只能說這個國家和平時間太久,但是我一直髮現有些網友喜歡打仗,動不動就喊著實戰,動不動就要“有種開打”。有了實戰記錄又叨叨“對手太弱也不行”,真是難伺候。其實吧這麼喜歡打就讓別人炸你家嘍,總之別連累別人。


雛菊西瓜Peterpan


對於武器而言,不上戰場也許是個幸運的事情,造成問題中提到的情況,有幾種可能。

首先是那些開創新時代的武器。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出現在海軍中,眾所周知,鐵甲艦時代的關鍵1860年下水的HMS“勇士”號,這級鐵甲艦共兩艘,“勇士”和她的姊妹艦HMS “黑王子”號根本沒上過戰場,促使勇士級問世的法國海軍“格洛伊爾”號鐵甲艦在1859年11月下水後,直到1879年退役也沒上過戰場。第一艘前無畏艦“毀滅”號也沒上過戰場。甚至第一艘無畏艦,1905年下水的“無畏”號也沒有過作戰經歷,她因為改裝錯過了日德蘭大海戰,不過相比之前幾艘,“無畏”號在第二帝國海軍U-29的突襲時直接將這艘潛艇撞沉了,算是有 “戰果”。

其次是原子時代的各種大殺器……我們應該慶幸除了美國往日本投下的兩枚原子彈之外,沒有任何的核武器在戰場上被使用過。但這不影響眾多大殺器贏得“赫赫威名”。美國人的“鸚鵡螺”號核潛艇更類似第一種,後面攻擊核潛艇還是有些作戰經歷的,但戰略導彈核潛艇就只能日復一日的等著機會,美蘇的各種戰略導彈和反導系統名聲是夠大,確實也沒有什麼實戰經歷。

還有一些,是在研製生產國手中沒打出名氣,或者壓根沒打過,但出國作戰各種神奇。這方面代表就是蘇聯研製的一系列戰術地地導彈,尤其是飛毛腿系列,在蘇聯人手裡一次都沒有撈到實戰,但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埃及向以色列發射了三枚飛毛腿,之後這位大神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各種戰爭裡面頻頻發威,也成為眾多遊戲的角色。


強武堂


你是想說95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