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感人至深的一首詩,寫出了戰爭對新婚小夫妻造成的離別之痛

杜甫最感人至深的一首詩,寫出了戰爭對新婚小夫妻造成的離別之痛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別”六首詩作。今日與大家分享的是“三別”中的第一篇《新婚別》:

杜甫最感人至深的一首詩,寫出了戰爭對新婚小夫妻造成的離別之痛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strong>

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髮夫妻,連床蓆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

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著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

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著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

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杜甫最感人至深的一首詩,寫出了戰爭對新婚小夫妻造成的離別之痛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佳作,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對新娘這一敘事抒情主人公的塑造。詩人運用了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實際上杜甫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不可能去偷聽新娘子對新郎官說的私房話。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別》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絲毫沒有給讀者勉強和抽象之感,而顯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並且能讓讀者深受感染。

全篇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這首採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寫出了戰爭對新婚小夫妻造成的離別之痛,讀來深切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