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9年中國電信網絡將在世界領先 5.5億人定期使用智能手機“剁手”

德勤:2019年中国电信网络将在世界领先 5.5亿人定期使用智能手机“剁手”

中國的電信系統在2019年甚至之後的時間裡都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而且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字用戶群。這兩個因素將結合在一起,推動各種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

德勤預測,中國將在2019年擁有世界領先的電信網絡,而且很可能在中期實現。其通信基礎設施將為至少三個重要新興產業的孕育和成熟奠定基礎,每個產業到2023年每年可創造數百億美元的收入。

在中國,截至2019年初,將有6億人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約有5.5億人定期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在線購物,約有2億人將使用自行車共享服務。

德勤進一步預測,到2019年,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光纖到戶(FTTP)部署,優勢顯著。在2019年初,中國可能擁有超過3.3億個全光纖連接,約佔全球總數的70%。如今, FTTP可實現千兆位速度連接,通常運營商提供多種速度的套餐;從中期來看,到2024年,應該可以實現數千兆位的速度。

中國在互聯互通方面的優勢,可能是使其從製造技術向開發和執行新的數字商業模式多樣化的關鍵因素。

首先,以基站和用戶為衡量標準,中國可能很快擁有世界上最大範圍的4G網絡。在2019年初,它將擁有近500萬3G/4G基站和12億4G用戶,至少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只有印度可以與中國的十億多用戶競爭;截至2017年底,印度擁有約2.38億4G用戶

在未來幾年,中國也有望成為5G領先市場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已經建成的4G網絡的數量和密度。中國在2018年初就有近200萬個手機基站;相比之下,美國約有20萬個。中國每10平方英里就有5.3個基站;美國只有0.4。中國現有的4G網絡密度應該會降低5G推出的增量成本。事實上,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大規模推出5G,併成為領先的5G市場,到2025年將擁有4.3億用戶。

隨著2019年開始,中國的4G網絡千兆速度服務可能比較有限,只有最大的城市擁有這些速度。(就背景而言,截至2019年初,世界上很少有市場會達到這樣的速度,所以中國在這方面並不罕見)。然而,未來幾年5G的推出以及超高速4G的擴展應該可以讓這種速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固定和移動電信網絡,這將使其成為開發和部署需要500Mbps或更高速度應用程序的領頭羊。在短期內,這些應用可能主要通過固定光纖網絡提供。然而,在2到3年內,由於5G的推出,移動網絡上的超高速應該會在城市中廣泛使用。

所有這些連接的結果可能是商業模式創新,因為連接的步驟變化可以實現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末,寬帶使電子商務在多個市場中蓬勃發展。基於光纖的寬帶,包括光纖到戶(FTTC),是過去十年全球視頻點播主流採用的先決條件。 4G的推出幫助智能手機流媒體服務的爆發,包括從2015年推出的Periscope和Facebook Live等服務,以及抖音和鬥魚等中國服務。更快的連接性在企業級變革:所有基於雲計算的服務都依賴於高質量的連接。

當然,僅靠連接還不足以支持新的商業模式;用戶 - 潛在客戶的基礎 - 也必須存在。但最近中國電信網絡的升級已經為大規模數字用戶群奠定了基礎,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數字用戶群。這些包括:

全球最大的固定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群,預計2019年初將有超過8.25億人上網。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線人數為7.72億人,截至2018年6月為8.02億人。由於人口有14億,中國仍有數億用戶可以擴展。

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群 - 超過8億 - 幾乎所有這些用戶都使用移動網絡。事實上,幾乎所有(97.5%)的中國網民都在2017年底使用移動互聯網

近年來,隨著中國互聯互通的發展,中國龐大的在線用戶基礎催生了三個新的大眾市場產業——移動支付、移動商務和共享自行車——到2019年初,每個產業都可能擁有數億用戶。移動支付、移動商務和共享自行車都依賴於快速連接來促進廣泛採用。雖然這些服務都可以在沒有4G或高速寬帶的情況下存在,但由於下載速度較慢和延遲較長,它們的用處可能就沒那麼大了; 或者由於每千兆字節的成本較高,使用起來更昂貴;以及用戶基數較小,收入減少。

我們預計,截至2019年初,中國將有6億人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相比之下,2017年底移動支付用戶為5.31億,2016年底為4.74億。最大的平臺,支付寶(由阿里巴巴擁有)僅2018年2月就擁有5.2億用戶。 2017年前10個月,中國移動支付交易額達到81萬億元人民幣(12.8萬億美元)。相比之下,估計美國同期移動交易價值493億美元。2013年,通過非銀行應用程序在中國進行了38億筆交易; 2016年,交易量接近1000億。

我們進一步預測,到2019年,中國將有大約5.5億人經常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在線購物。 2017年,有5.06億中國人這樣做,比2016年增長了15%。這使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移動商務用戶群。

最後,我們預測2019年中國將有大約2億人使用共享自行車服務。2017年,中國共享自行車用戶大約騎行了300億英里。全球所有主要城市都面臨著提供綜合交通解決方案的挑戰,該解決方案允許用戶協調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汽車、公共汽車、地鐵和火車),最後一英里使用自行車和滑板車。而中國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互聯互通在中國能推動哪些新應用?

展望未來,中國的通信網絡很可能成為幾個急需帶寬的關鍵應用程序的基礎,到2024年,這些應用程序可能成為主流(擁有數億用戶),併產生可觀的收入(每年數百億美元)。這些應用程序可能包括機器視覺、社會信用和新零售概念。

機器視覺

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AI)的一種應用,正在為各種應用部署。在大多數情況下,高速連接可能是先決條件。

機器視覺可能在認證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從長遠來看,一個人的臉可能是用於授權日常商品付款或驗證公共交通系統訪問權限的標識符。面部識別將呈現的面部與存儲的圖像進行比較。驗證圖像可以存儲在護照或電話中,或者它可以駐留在雲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驗證圖像的質量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精準。

今天,政府機構正在使用機器視覺來識別涉嫌犯罪活動的人。掃描閉路電視圖像是所有公安機關的任務;機器視覺可以使這種經常繁瑣但時間緊迫的任務自動化。高速連接甚至可以使鏡頭在雲中進行仔細檢查。機器視覺在識別罪犯方面的應用正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城市進行測試,包括華盛頓特區、迪拜和倫敦。此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機場正在試點使用自動面部識別來檢測使用虛假身份的非法外國人。

在中國,面部識別已被試用,以規範火車站和飛機通行、快餐收費、驗證出租車司機的身份、跟蹤大學生的出勤率以及並宿舍登記。而商湯科技則是該領域最大的中國公司之一,該公司表示其軟件在廣州這個擁有約2500萬人口的城市使用,以便將犯罪現場的監控圖像與犯罪數據庫中的照片相匹配。到目前為止,在廣州部署的系統已經確定了2000多名嫌犯。據報道,商湯科技正在開發一種可以解析數千個實時攝像頭數據的服務。 FTTP和5G連接可以實時上傳這些信息,每種解析的分辨率越高,識別個別面部或衣物就越容易。

社會信用

社會信用是傳統信用評分的變體。個人的社會信用是以個人的信用為基礎的:

信用記錄,包括個人賬單支付記錄

履行能力 - 即個人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

人物的特徵

從購買習慣甚至是一個人玩電子遊戲的小時數中追蹤或推斷的行為和偏好(例如,購買尿布等同於負責任的行為)

人際關係

依賴於大型數據集的AI可用於確定每個用戶評級的迭代算法。

社會信用可以替代傳統的信用評級系統,後者依賴於信用卡歷史、抵押付款或工作時間。在中國和許多其他新興國家,大部分人口可能不存在此類記錄,社會信用體系可填補這一空白。(截至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僅為約3.8億公民提供信用記錄)

參與社會信用的消費者可以從中獲得多種利益,通常是財務利益,從騎共享自行車或租車無需押金或較低費率。信用評分較高的人也可以在酒店使用快速辦理入住手續,甚至可以申請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旅行。

社會信用的試驗是由美國和英國的私營公司開發的,但在中國,社會信用預計將在全國範圍內部署。 2015年,隨著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推出芝麻信貸,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社會信用體系。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山東榮成市對違反交通規則的公民扣分,但對志願服務或慈善捐贈的公民加分。

共享的信息越多,社會信用評分就越準確地預測行為。因此,快速連接可能是社會信用成功的核心因素。

新的零售概念

零售商店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數字化改造,通常由科技公司負責。在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公司以前只是在線業務,它們正在購買實體零售,並希望利用他們的數字知識創造更好的購物體驗。例如,阿里巴巴已經收購了高鑫零售,Beijing Easyhome Furnishing Chain Store,銀泰商業集團和蘇寧雲商的股份。

科技公司正在尋求人工智能來提高供應鏈效率並優化庫存和產品推薦。他們還在嘗試部署攝像頭和開發無人商店。京東投資45億美元建設一個AI零售中心,其目標包括無縫集成線上和線下平臺,以及創建虛擬試衣服務和無人商店.

結論

中國以成為世界技術製造商而聞名;它現在也成為數字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領先設計者。它的世界級通信基礎設施可能是這種轉變的關鍵推動因素。

在光纖連接和5G方面的強勢地位應會使中國成為開發依賴超高速連接應用的首選國家。中國無處不在的光纖和高速移動也為beta測試者和用戶提供了廣泛的基礎。事實上,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以及用戶對嘗試新想法的接受程度,可能使其成為嘗試新數字概念的首選場所。例如,總部位於瑞典的創業公司Wheelys在上海以西約450公里(280英里)的合肥大學校園內設立了第一家自動概念商店。在中國開設這樣商店的主要原因是其公民對手機付款無與倫比的熟悉。

中國在互聯互通方面的優勢也應該促進基於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 AI依賴於對數據集的訪問,通常越大越好。得益於中國12億4G用戶、8.25億互聯網用戶、6億移動支付用戶和2億自行車用戶,德勤認為中國的一些數據集在規模上不可比擬。如果這些數據集提供更好的算法,則可能會帶來相應的競爭優勢。或許認識到這一點,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已經獲得了大量資金:2017年,中國從事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獲得總投資額48%,約為125億美元。

AI並不是唯一吸引中國注意力的技術。 過去幾年,中國科技創業公司的海外融資總體增長,以及一些中國私營和公共科技公司的估值也在飆升。 事實上,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科技公司中,有9家總部位於中國,另外11家總部位於美國。在未來五年內,這些排名很可能發生激烈的變化。那些能夠以最快地速度擴展其想法的公司可能會變得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