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01

作家林语堂曾为苏轼写过一本《苏东坡传》,他在书中是这样评价苏轼的: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身为北宋中期文坛界的领袖,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他曾一举名动京城、春风得意,也曾因政治争斗,锒铛入狱;他曾在官场黯然失意,也曾在遭贬流放之际,与清风、明月、美食为伴,享受生命的意趣……

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是苏轼,一个个性洒脱、放任不羁的逆旅行人。

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02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在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中,苏轼呱呱坠地。

他的父亲苏洵,《三字经》中记有他的事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据说苏洵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而最终也能名声大噪,名气不为才华横溢的儿子所掩盖,也实属不寻常。

苏轼的母亲程氏,在他幼年时就教他读《范滂传》。范滂是何许人呢?他的来头也不小,他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因清正廉洁、不畏奸佞、英勇就义而为后世所称道。范滂的事迹,在还是个孩子的苏轼的心里,播下了一颗善良、正直的种子。

大约得益于父亲的榜样、母亲的教诲,加上天资聪颖、文风昌盛,苏轼在十岁时,就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了,远近的人都知道,“二十七、始读书”的苏老泉家里出了一个小神童。

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03

除了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外,苏轼还是一名“老饕”,他对美食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谪贬黄州。不同于现在的是,当时的动物蛋白主要是羊肉,猪肉价贱,有钱人看不上不屑去吃它,穷人又不得烹饪之法,煮出来的菜肴往往难以下咽。

苏轼这名资深“吃货”当然不信邪了,于是他亲自下厨烹饪猪肉,精心研制了烹煮猪肉的菜谱,吃得美滋滋。兴之所至,他还即兴赋了一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得益于苏大文豪的名气,这首《食猪肉诗》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相学习猪肉的做法,并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肉”。

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04

当代作家、美食家汪曾祺与苏轼是同好,都既长于写文又爱好美食,尤爱吃肉。他在《肉食者不鄙》中,就专门写过东坡肉:“苏东坡爱吃猪肉,见于诗文。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功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汤汁略起小泡即可。东坡论煮肉法,云须忌水,不得已时可以浓茶烈酒代之。”

其实东坡肉、东坡肉都是苏轼取自极便宜的食材,在极匮乏、艰苦的环境中做出的美味佳肴。

正如汪曾祺点评苏东坡身上最大的才华,不是作诗、为官、做菜,而是在命运的车轮毫不留情地碾压之下,用那些具体而微小的快乐,融化掉那些巨大的悲伤,从而认真地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时光、人生的每一个刹那。

即使过程中不被世人所理解,也“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所以苏轼过得快乐,无所畏惧。

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05

三毛说:一般性的快乐往往可以言传。 真正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快乐和悲伤都是寂寞。

对苏轼来说,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

正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真正深刻的快乐,从来都是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