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國產車配置那麼高還那麼便宜?

用戶3976810343


道理很簡單,很多人都會說完全是因為“技術不夠,配置來湊”,而自主品牌真正崛起發展起來至今也就短短10多年,在技術層面上確實不夠外資企業那麼厲害。

品牌的效應一直都很重要,如果在本田、豐田、大眾、現代、吉利中選一款車型,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估計很多人都會選擇外資品牌的車系。

很簡單,這就是品牌的效應,自主品牌在國內一直都處於一個“低人一等”的處境裡,無論是買車還是買電器,首要考慮的就是外資品牌,首先你會說質量有保證、耐用,換句話說就是觀念裡一直認為自主品牌是不行的。

國外品牌的發展時間很長,在某些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所以人家只要把三大件做好,就算配置再低,引進國內也會有消費者購買。

我一直都保持中肯的態度,在汽車品牌上,很多車主都不願意購買日系車,可能是因為情懷,但我不抗拒,人家技術確實厲害,買發動機送車的說法並沒有錯,但我也承認自主品牌也不差,只是消費者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比如比亞迪、長安、甚至是紅旗汽車,你說差嗎?其實並不差;配置高嗎?配置也高,價格低嗎?相對來說價格會低很多。

雖然在技術上可能還沒有那麼先進,但是你要明白,所有國外品牌,只要進入國內都必須繳稅,整體的價格就會拔高很多,這樣的價格完全就是虛高,從而顯得國產車價格偏低。

目前來說國產車的三大件在技術上還比不過合資車,從而拉低了整體的價格,那麼就只能從配置上下手。自主品牌如果想要賣得好,肯定需要從“性價比”下手,那麼配置就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切。

合資品牌之所以價格高,賣的就是技術,但基本上都是簡配,而自主品牌在目前來說技術方面還不夠完善,配置也就是成了一個很好的賣點。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CMCmotor,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


孫行者汽車救援


如題:為什麼國產車配置那麼高還那麼便宜

高配低價是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展路上的一個必經階段,其中原因很多下面小編為您一一解答。

一、品牌溢價

品牌溢價最明顯的一對組合,大眾、斯柯達、奧迪,三兄弟。

眾所周知,大眾家有兩個小弟,一個是斯柯達另一個是玩燈的高富帥奧迪。三個品牌最具代表的典型車款就是:邁騰、速派、A4L。可以說大眾把許多新平臺和新技術放在速派上投入市場,但看一看邁騰和速派的價格和銷量,好像公眾更認可的是掛著VW標的邁騰。再看邁騰和A4L,同樣的EA888發動機,同樣的雙離合技術,2017款的邁騰和A4L連空調出風口的樣式都相似到不行。可以說有錢買A4沒錢上邁騰,反正錢都給了大眾家。

拋去車型平臺的優化,可以說A4L和邁騰的售價差距就體現在品牌溢價上。而自主品牌為了在這個你死我亡的市場上求生存,為了彌補品牌溢價所帶來的劣勢,只得提高配置。所以造成了眾多國產車高價低配的現象。

二、研發成本

成熟的汽車工業走的是正向研發,而某些國產車企的逆向研發讓其省了成本買出好銷量。

比如某某版保時捷,某某版路虎之流。這種車型的一大特點就是看著好但開起來就.......外觀可以模仿、發動機撿剩下的、配置上有許多供應商來提供。這種方式的造成成本遠比研發一臺EA888發動機、一臺阿特金森發動機、一套創馳藍天系統的成本要低得多。而羊毛出在羊身上,研發成本要加在車價中平攤給消費者。

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正向研發和逆向研發的成本差距不可小覷。當然還是有許多優秀的自品牌堅持正向研發的道路,祝他們會走的更好更遠。

三、國產化和勞動力的成本

JEEP國產了、捷豹國產了、路虎國產了。以往眾多的進口品牌被我自主品牌收購進而開始了國產化進程。

拿自由光舉例,國產前的進口版售價高不可攀而可望不可即,但國產後21萬的起售價讓許多買了進口自由光的車主苦不堪言。不僅省了錢還增加了配置,國產後的自由光銷量也是一路看漲。那麼國產的好處是什麼呢?少了進口關稅、少了運輸費用、本地生產勞動力成本降低還拉動了就業等等。這些少花的錢直接體現在車價上,而國產自主品牌也是如此道理。

相比於合資或進口品牌,在人事上,不必大量聘請外國員工;在政策上,最大化的利用本土優勢;在管理上真正做到自主。

四、質量把控參差不齊,製造工藝尚在發展

為什麼以前國產車的口碑不好,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一堆,除了喇叭不響哪裡都響。

這裡要提到的兩家公司,雷克薩斯和觀致。

雷克薩斯堅持以進口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官方說這是匠人精神,說白了就是不相信我們的品控把關。與其“爛“大街不如做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而質量把控需要的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包括機器和人力成本。這就是5-10年前的自主品牌甚至是某些合資品牌缺少的。

觀致,我們主觀上認為它是一個自主品牌。觀致的失敗不單單一個因素導致,叫好不叫座的品牌裡觀致首當其衝。觀致造的車從安全性到性能再到做工都達到了合資品牌的水準但定價過高是讓其夭折的原因之一。人們主觀上認為觀致是一個自主品牌是奇瑞的高端,過高的定價體現在良好的制車工藝和品質把控,但觀眾們並不買帳。

總結:正如開篇所說,高配低價是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發展路上的一個必經階段。許多韓系品牌也是由此經歷過來,逆向開發不是不可取但不能忘了正向開發這條路。買牌子、品牌溢價是需要悠久的品牌歷史技術積澱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希望我們的自主品牌能造出更好的車來服務廣大消費者,成為民族驕傲的民族品牌!另外,喜歡就點下關注吧,小編會持續帶來精彩好文。謝謝!


秋名山鍵盤俠


自主品牌發展儘管是上了快車道,但在核心技術層面和品牌影響力方面,還達不到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的地步。高配低價是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和跨國車企爭奪市場佔有率必要的一步。

作為自主品牌來講,高配低價也是無可奈何的舉動,嚴格意義上,關係著品牌的生死存亡,說白一點,價格便宜還有可能存活,價格高了只有死路一條。


那麼,究竟都是些什麼原因讓自主品牌只能在價格做文章呢?

一、三大件技術落後不敵於人

自主品牌的起步太晚,車型模仿痕跡嚴重,早期車型在質量方面太讓人失望,大部分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動機甚至長時間都圍著三菱過氣的技術打轉,發動機變速箱匹配嚴重不契合,底盤調教鬆散不堪。

儘管這些年下來,以奇瑞、吉利為首主流自主品牌在三大件研發方面,或加大投入資金潛心研發技術,或佈局國外收購技術,以期在技術層面改觀消費者的不良印象。仍然無法改變,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方面無太大起色。


二、合資品牌的價格標杆

自主品牌在奮力掙扎求得生存時,合資品牌已經在國內市場開疆擴土,賺的盤滿缽滿。合資品牌之間的相互競爭,已經在車型產品的定位上劃出了紅線,消費者對於什麼樣的車型大體價格範圍是什麼樣的,已經有大體上的認識。

以B級車為例,合資品牌主流的暢銷車型普遍定價在17-25萬之間,低於這個價格也不差太多,高於這個價格基本也賣不動。(不好意思,屌絲三寶被我無視了)

可以說,合資品牌合力經營出的車型價位紅線,牢牢束縛了自主品牌前進的步伐。


三、品牌的市場價值

與國內企業成立合資品牌的跨國車企,大都成立時間比較長,動輒就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品牌歷史,不同品牌之間都有各自核心技術和優勢,消費者要麼認可其品牌文化,要麼認可其技術實力。

消費者願意買單,無非是對於該品牌車型的認可,不管是從哪方面來看,品牌的市場高度,大體上說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自主品牌車型在品牌上並沒有什麼優勢,市場認可度並不高。


那麼自主品牌的定價是不是要一直這麼便宜呢?我想不是的。從大型SUV價格突破價格天花板可以看出,(諸如比亞迪唐DM、哈佛H9、傳祺GS8,價格均突破20萬)雖然市場接受度不高,銷量普遍走低,但起碼已經有少部分人願意相信自主品牌的造車能力。

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殘酷的事實已經讓自主品牌認為到自主研發創新的重要性,一旦核心技術跟上了,品牌價值才能提高,最終擺脫堆配置賣低價的惡性循環,屆時自主品牌的春天才算是真正的到來。


鴻漸談車


如果說要問國產車靠什麼和合資車競爭的話,估計只有性價比這三個字了,配置逆天價格逆天。

關於國產車的價格問題,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也是很能理解,先來說說合資車吧。

就拿大家熟悉的大眾舉例子,大眾的速騰和斯柯達的明銳 昊銳速派和帕薩特邁騰等,很多車子三大件都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有些斯柯達的車子配置要比大眾還要高的,但是就沒有大眾好賣,而且賣的比大眾還貴,這是什麼?這就是品牌價值!對的,合資車價格高的一方面就是品牌價值,品牌價值也是很多合資車價格高的原因。

說完品牌價值再來說說車子的利潤,大家都知道,雁過拔毛,合資車都是國內的車廠和國外品牌合作的,比如一汽大眾 上海大眾 長安福特 基本上都是各佔一半的股份,利潤也就是平均分配,誰都要掙錢,一汽要賺錢,大眾要賺錢,所以說利潤分配的多了,就要想辦法把利潤提高,保證收入,這也是合資車價格高的原因之一,但是反觀國產車,基本上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再有就是生產的技術還有零件了,大家都知道,車子是有很多零部件組成了,很多合資車用的零部件是進口的,比如進口的發動機 進口的螺絲 膠套等等,這一些小零件都成了抬高價格的原因,所以說合資車一定部分價格高也正是這個原因的。

說到國產車,品牌價值沒有合資車高,利潤分配沒有合資車複雜,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國產,而且在國內這樣的行情之下,不打價格戰 配置戰 基本上沒有什麼和合資車競爭的能力了。


九月說車


還有記得看過一個節目,說為什麼近幾年本田汽車的安全性提升這麼明顯,本田有個試驗場,每年都要進行上千次實驗,每款新車都要進行全方位的實驗。這這成本在你買車的時候是看不見的。國內的品牌起步晚,想在發動機變速箱上面實現技術追趕非常困難,本身有差距對手還那麼努力,困難可想而知。可你總不能等追上在造車吧!只能把這些先推後,這也造成早期國產車質量差,動力差油耗高,沒有自動變速箱等等。大件不好追趕,但電子配置方面由於中國這幾年的發展差距已經不大了,正好先從這方面追趕,

汽車主要看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國產車都用自家產的發動機,就算有進口變速箱也很難匹配的完美,油耗高,動力低,提速慢,所以只能另闢蹊徑,從內飾和配置上湊足,車內配置都是基礎電子件,系統還不如蘋果手機那麼複雜,也值不了幾分錢。都是做好的集成部件。本了三大件就是劣勢,配置和空間再跟不上幾乎賣不動。所以只好拼配置!

我只想說如果你只想花十萬元去買車,那麼在十萬元這檔裡你選國產車更划算,同理十五萬或二十萬的車亦如此,你不能買個十萬的國產車卻去跟賣價二十萬的合資車比好壞,說句中肯的話,你如果只想買個車代代步那麼買個十萬左右的車足矣,如果是為了面子的話那至少得買個三十萬往上的車,最尷尬的就是買二十萬左右的車,不上不下的地位總讓人酸酸的,

首先更正一下提問!不是國產車配置高還便宜。而是合資車配置低且賣貴了!老百姓的大白菜自己弄到路邊賣1元一斤,但是批發商弄去菜場和超市可以賣1.5元甚至更貴!其實大白菜還是那個大白菜。老百姓種的大白菜真的沒超市賣的大白菜有營養?!顯然不是!同理,國產車配置高賣的良心價,而合資車賣得貴並不代表它的三大件比國產高端!只是他們覺得國人媚外,國人願意多掏錢買一個洋品牌充門面。所以,合資車低配高價賣。而國產車走的是務實路線和薄利多銷而已!


笨牛商貿


便宜、配置高,是國產車的優勢,也是國產車(其實是自主品牌)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不僅僅是這樣,如果在北京車展看看新出的車,除了到處可見的大屏外,國產車的內飾做工等方面,跟合資車相比,一點都不落下風,在15萬以下尤其是20萬以下的車型,國產車完全可以與合資一決高下。


那麼,為什麼國產車配置高還這麼便宜?這是在品牌不佔優勢時的無奈之舉,誰都想定高價,但消費者不認啊!

為什麼能做到,很簡單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什麼都扣著來用,從採購、人工、研發等成本都遠比合資、進口低;舉個例子,合資公司裡,同樣部長職位的一個工作崗位,老外的薪酬得幾百萬、中國人得幾十萬,只是十分之一;合資公司的骨幹出差可以做公務艙、住五星級酒店,但自主品牌可能就是經濟艙、普通酒店,這些常年累計下來也是筆可觀的數字;另外在零部件領域,外方認證的零部件價格也比較貴;如果跟進口車相比,光25%的關稅就差別很大。

再說,有些配置並不值錢,看上去很唬人而已?動力總成的三大件值錢還是配置值錢?全景天窗、自動泊車、自動大燈、大燈轉向、抬頭顯示、換擋撥片、一鍵啟動這些“高檔”的功能值錢還是發動機值錢?所以,不要被一些配置所迷惑了眼睛。(鹿鼎記)


DearAuto


我覺得無論你從技術,品牌,品控等等,任何角度去解釋國產車價格低於合資品牌都是蒼白無力的。這就像五星酒店一盤土豆絲六十,小飯館六塊,是一個道理。就這個菜而言,你是找不到多出的五十四塊錢的合理理由的。沒有那個五星酒店敢說自己的土豆是歐洲空運的,更沒有人會覺得歐洲土豆比中國好。

很顯然,這五十四塊的差異不是菜本身帶來的,而是看誰去做,誰去賣!

為什沒國產車價格低?因為它不能高,高了沒人買!就這麼簡單!就像小飯館的顧客群體,你賣他三十他都不會吃。五星飯店的客人,你賣六十,人家還會買。群體對象本身就不一樣。

現在網絡有兩種不太正常的輿論現象:吃小飯館的人總在質疑去五星級酒店的人人傻錢多。你就算講的天花亂墜,你覺得這些富人會去你那麼?換句話說,即使菜是一個菜,但富人去五星飯店所得到的獲得感不是你我能理解的。在這個問題上,人家有選擇的權利,而你我卻沒有質疑的權利。

還有一種是愛國綁架,個人覺得這是最噁心的行為。咱去不起五星酒店,不丟人,老百姓都去不起。但真沒必要把愛國扯進來,愛國及是國人的最低要求,也是終極信仰,隨意拿來當自己差錢的遮羞布,你覺得合適麼?你會天真的覺得吃北京烤鴨就是愛國,吃日式料理西式牛排就不愛國?當然,買所有買合資車的人也不都是去五星級酒店的經濟實力,但車不是穿衣吃飯,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會換,人家多花點錢選擇個有信譽的品牌,提升下生活品質,甚至僅僅是滿足下自己的虛榮心,都沒毛病吧?這就像偶爾吃頓大餐買個名牌衣服一樣。

另外,國產品牌的發展,需要支持,但不是所有人支持,是產品對象群體去支持。就像郭德綱的相聲,趙本山的小品,紅是需要捧,但也不能強迫所有人喜歡,它的藝術形式決定它就是略帶低俗的市井藝術,市井民眾把他們捧得在紅,受眾依然是市井民眾,只不過品牌基礎雄厚了而已,如果不經歷改良還是難等大雅之堂。中國車企也一樣,品牌價值提升不是十年甚至裡面就能完成的。你是國產企業,是民族品牌,但你是企業不是國家,你為了盈利不是為了民族,國人沒有義務全都支持你!或許那天你能把自己品牌做成西湖龍井,貴州茅臺那樣,國人買車真就會都選你!


home151882835


道理很簡單,國外品牌的車原本也不值那麼多錢。第一,國產汽車工業水平已經和世界同步了,在資本上更是超過外國多家老牌汽車企業,並收購了多家國外汽車企業。第二,汽車出廠質量標準全世界基本一樣,國產車發動機,比如長安,長城,吉利,上汽,一汽等都有自己的品牌發動機,質量也都是一流的。整車質量和事故率,國產車不比任何外國品牌差。相反,國產車配置普遍高出合資和進口車很多。第三,國產車具有價格優勢,並不是我們車不好,而是因為進口車有關稅,合資車有最低利潤要求。第四,中國人好面子,覺得開價格高的外國車標的車就有面子,這是可笑的,這是多年積累的盲目崇拜的消費心理的表現。事實上這個面子也不過給中國人自己看的,在外國人眼裡不會因為你開著人家品牌的車就會高看你。典型的案例就是路虎,原本是一個因製造粗糙,油耗高,不符合環保要求,在歐美賣不出去而倒閉的品牌。後來被印度收購後,專門針對中國人好大、要面子的心理,高價賣給中國的煤老闆和暴發戶,後來娛樂明星等也紛紛效仿,以貴為榮,最終印度的路虎居然在中國成了虛假的高端品牌,中國人不但救了路虎品牌,也救了印度車企,這是被歐美笑話的典型案例。再比如,大眾高爾夫,一款在歐洲普通又普通的兩箱小型車,當年在中國最高能賣到18萬元,換算到今天的人民幣相當於45萬元左右,中國人的盲目崇拜讓德國人都感到咋舌!第五,很多國人覺得有面子的外國品牌車,在原產國的價格還不如我們國產車在國內的價格高。所以,所謂的面子,不過是國人太多人缺乏文化自信罷了,汽車作為一個代步工具,在歐美早就不代表身份了,由於普遍的環保意識,歐洲國家多數人開的都是小排量的小型車。如今連美國都害怕我們的2025中國製造戰略,中國人還有什麼好崇洋媚外的?花高價買外國品牌車,人家給的定義不過就是人傻錢多而已。白給人家送錢,且很多時候反而被人看不起。第六,除了傳統汽油車中國已經彎道超車外,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在領導全世界了,未來汽車製造和消費市場都必將以中國為中心!


圍觀三界


我認為國產車最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距離合資車還是有距離的。為什麼有的國產車配置高還便宜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有些配置並不值錢。哪個更值錢?三大件值錢還是配置值錢?全景天窗、自動泊車、自動大燈、大燈轉向、抬頭顯示、換擋撥片、一鍵啟動這些“高檔”的功能值錢還是發動機值錢?顯而易見吧,各位車友!



2、定位原因;國產車廠商肯定也知道第一點,也知道自己研發不足的短處,能夠積極地揚長避短很不錯的。以配置為賣點,先賺到錢,再進一步提升研發實力,補強三大件、質量。這個戰略是對的!你覺得呢?

3、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需要慢慢的積累。質量提升同時,也可以慢慢建立更高端的獨立品牌。比如現在的WEY,領克等等。

如果只顧配置而不提高質量,是不可能長久的。提升質量才是保持長久競爭力的根本。

其實國產車就像現在的國產手機一樣,一直在進步,也是以堆配置為賣點。只要繼續努力,有朝一日會像國產家電一樣成為國人消費的主力點。加油,國貨!



想了解更多汽車資訊,請關注【老司基答疑】。感謝有您!


老司基答疑


為什麼有的國產車配置那麼高,價格還那麼便宜?

其實不單是有的自主車配置高、價格低,實際上所有的自主車都是在走高配置、低價格的超高性價比路線;玩高性價比韓系車是鼻祖,過去的韓系車在五大車系中起步最晚、影響力與品牌認知度都差一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取悅消費者就只能提高性價比,二提高性價比的方式就是價格低、配置高,嚷消費者覺得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這就是價格低以及配置高的好處;但最近幾年韓系車的高性價比路線也走不下去了,咱們的自主車的各種配置比韓系車多得多,加上咱們很多的消費者只在意功能、配置,卻不注重性能,所以自主車就開始玩這種低價格、高配置的方式了,實際上有些功能根本沒用,但很多消費者就認可這些,所以依靠配置高、功能多,自主車也佔有了一塊市場!



自主車三大件普遍落後於進口車、合資車,品牌認可度低於進口車、合資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自主車賣的比進口、合資車貴,配置比進口、合資車低,那麼還有人買麼?德系車、日系車(合資、進口)可以依靠強悍的三大件、優秀的品牌認可度來獲客,憑藉這兩方面的優勢即可得到很多消費者的認可,所以配置沒必要弄那麼高,都是奔著三大件、品牌來的,配置高低無所謂,反正配置高低、功能多寡含金量很低,因為功能容易實現,但車子的性能才是核心!而咱們的自主車性能是跟不上趟了,所以就只能在功能上做做文章,就和當年的山寨手機時代是一樣的,性能很差、各種功能奇多無比,最後由於過多的、根本用不上的功能把系統拖垮,山寨手機一般用個3、4個月也就跑不動了!無論是汽車這樣的工業製造品,還是手機這樣的數碼產品都符合一條規律就是“性能遠比功能值錢”!


想實現車子優秀的性能,就必須要有足夠優秀的三大件,而咱們的自主車再三大件方面還有比較遠的路要走,既然三大件拿不出手,就拿高配置來拼唄?合資、進口車幾十萬元級別才擁有的功能、配置,咱們自主車十幾萬即可配備,三大件不如合資、進口,但依靠超高的配置還是能搶奪一部分市場的,雖然配置高、功能多,能實際用上的其實很少,但重點在於可以滿足很多消費者的虛榮心!其實很多功能都用不上,說句離譜的,鄙人居住在東北,這麼多年來換過多輛車,都有座椅加熱功能,但這麼多年一次沒用過;連這麼重要的功能有時候都想不起來用,那些雜七、雜八的功能就更沒實際意義了!


總而言之性能拼不過合資、進口,那麼總得想些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方法吧?所以高配置、低價格就是咱們自主車與合資車、進口車競爭的籌碼;如題目所問為什麼自主車便宜、配置還高?換個角度來想如果自主車價格貴、配置還低,那麼還有人會買自主車麼?以目前咱們自主車的實際水平,如果配置比合資、進口車還要低、價格還要貴,那麼自主車也就一點競爭力都沒了;汽車就是這樣,要麼就賣品牌、賣三大件;而三大件、品牌度皆不行,那就賣配置,條條大道通羅馬嘛,咱們自主車就是要以超高的配置、超多的功能去對抗合資車優秀的三大件、品牌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