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散戶自己炒股而不去買股票型基金呢(讓專業的人去操作)?

西天蝸牛


炒股與心態、心理有著很強的關聯,甚至說因為投資者的心態、心理不同而致使在股市中出現虧損。

為什麼那麼多散戶自己炒股而不去投資股票型基金呢?

一、對於股市的認知,缺乏。

普通散戶入市,對於股市有著很好的認知嗎?並沒有。可能就是一瞬間的想法,然後就入市了。也可能是在牛市的期間,身邊的朋友都通過股市賺到了錢,自己希望也能夠賺錢,所以就進入了股市。

但是,不管是以何種的氛圍選擇進入股市,普通的散戶對於股市又很好的認知嗎?並沒有。更多的是缺乏對於股市的基本認知,對於風險沒有很好的把控能力,對於股市的衍生產品沒有很好的瞭解。

甚至,在入市之前或者入市之後,對於股市與基金的風險大小、足形態都沒有很好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第一接觸的是股票,對於基金的瞭解甚少,所以沒有考慮過基金投資。

二、從圖形的角度看,股票與基金都是呈現著震盪狀態,投資基金並沒有降低風險。

從理財產品的角度看基金,呈現的是淨值曲線。但是從ETF的角度看呢?基金其實日內也是呈現著K線,階段也是有著波動。

對於投資者的直觀感受,基金並沒有降低風險,依舊是震盪式走勢。這種走勢的基金就沒有風險嗎?並不是,依舊具有風險。

並且,對於基金有著一定了解的散戶投資者,更多並不會選擇投資基金,仍舊會選擇投資股票。為什麼?

因為看到的是同等的風險,卻不是同等的上漲幅度。往往在看到下跌的時候,會認為同樣具有下跌風險。但是,看待上漲空間的時候會選擇具有更高上漲空間的股票。

在這種具有明顯差異的背景下,普通散戶也就更加青睞股票投資,因為可能實現的回報率會更大。

三、冒險精神的存在

散戶投資入市,對於股市的風險性雖然瞭解不深刻,但是多少也是有聽說。個人具有著一定的冒險精神,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投資獲得股市中的收益,所以進入到了股市。而這種冒險精神的存在,往往普通散戶會選擇風險性更大,可能實現回報率更高的股市。

四、散戶選擇股票型基金的成功率遠勝於自己投資股票。

普通散戶入市以後投資,並沒有把自身的劣勢與優勢分析清楚,自己的劣勢太過於明顯,而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投資股市的成功率遠遠低於投資基金的成功率。怎麼講?

投資者在股市中的劣勢:既沒有基本股市的認知,也沒有豐富的交易經驗,更加沒有成熟的執行體系,並且沒有策略的執行,沒有選股、擇股的能力,沒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沒有冷靜的情緒,就連投資的時間也都需要參考工作時間表。

在這種背景下,普通散戶能夠投資成功嗎?更多的是失敗,很少有普通散戶能夠通過股市投資實現成功。

而基金呢?能夠規避普通散戶在股市中的劣勢缺點。怎麼講?

散戶投資者沒有選股、擇股的能力,而基金有;散戶沒有豐富的交易經驗,而基金有;散戶沒有成熟的執行體系、策略方案,而基金有;散戶沒有理性的分析能力、冷靜的情緒,而基金有;散戶沒有專職的投資時間,而基金有。

可以說,普通散戶的缺點,基金都能夠彌補。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基金更優於個人投資於股市。

當然,這裡還缺少一點。是什麼呢?就是正確的執行投資基金的方式。基金是淨值呈現,一般淨值很低,一兩塊錢、三五塊錢。這同樣也是優勢,因為能夠更好的實現定投。

定投的方式既能夠攤平成本,又能夠在基金下跌的過程中依舊有資金吸籌,還能夠在上漲中不踏空,一舉多得。

總結:普通散戶因為對於股市、基金的認知程度低,在加上對於股市回報的期望高,對於基金的瞭解甚少,所以在投資中更加傾向於股市投資。但是,對於普通散戶而言,定投基金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


厚金說


我自1991年入市到現在二十八年了,已經見證了五次熊底五次牛頂。近三十年的時間雖然沒有掙到大錢但依舊玩得很嗨。2015年見到第五次牛頂後,耐心等了三年終於見到了第六次熊底2018年末的2500點。在此點位我已經分批進貨逐漸滿倉,現耐心等待行情,見到市場運行的上軌後會分批賣出,預計時間1—3年(今年上軌在3600點,明年上軌在3700點,後年上軌在3800點)。

無疑,我就是個散戶,小小散戶。散戶這個詞我是逐漸在股評家嘴裡聽到的,其具體定義幾十年來也在不斷改變。記得91年到93年營業所裡也就百十來個開戶股民,基本上都是五千元開戶的所謂散戶(那時沒這個詞),只有一位200萬元資金的所謂大戶。慢慢地股民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大,五十萬元的大戶室也由盛到衰直至滅亡。現在我都不知道個人投資者多少資金叫散戶多少資金可以不叫散戶。個人投資者1000萬元到5000萬元在我這個第一批入市者來看可以稱為大戶了,可人們還是叫他們散戶,因為他不是機構。

散戶的定義有點模糊,可是市場對散戶的智商可是一邊倒的定義清晰——倒黴蛋、被割韭菜者、高買低賣者、永遠的賠錢者,一句話‘’蠢貨‘’。其實在我看來,市場裡只有買方和賣方,賺錢者和虧錢者。賺錢者有機構也有散戶,比例決不會相差很大;虧錢者也包含機構和散戶,比例也絕不會相差很大。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智商沒有天地那麼大區別,機構投資者優勢在於有書本和書裡的道道,只可惜市場裡決定輸贏的根本砝碼在經驗不在書本,有經驗者腦子裡不會缺乏有用的書本知識和道道。入市者當然有智商弱者,包含機構也包含散戶,但很快都會被市場淘汰,無法在此生存。

智商一樣的人會把錢給別人玩嗎?甚至交給沒幾兩經驗的所謂專家玩嗎?好像不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由於機構人並不比散戶人智商高,那麼眾多的股票型投資基金必然和股市大盤同步走熊或走牛;既然同步,投資基金成本要比投資股票可就高多了,因為你得養活眾多的基金人,那還是自己直接買股票吧。


東方長安


資料顯示,A股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而純股票基金就是上千只,若再加上股票混合型基金超過3000只。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多數散戶從不去買股票型基金,,而是喜歡親自上陣博弈。所以,我國的股市70%是散戶投資者,還有30%才是機構投資者,這與美國散戶佔比只有30%,而機構投資者佔比高達70%形成鮮明對比。

對此,一些資深的散戶表示:從表面上看,讓股票型基金替咱炒股更有優勢,比如可以集中資金打新股,還可以通過股指期貨對沖市場風險。但股票型基金也是靠天吃飯,行情好了表現還可以,但行情不好說不定虧損程度比我們散戶炒股票還要糟。於其讓別人替咱炒股,倒不如咱親歷親為。賺錢和輸錢都不要怨天憂人。

不過,我們認為,中國多數散戶不願意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僅供大家參考。首先,國內的公募基金都是靠天吃飯,就是行情好了,就能賺到錢,但是行情不好虧損只是在多少之間。

問題是遇到行情好了,公募基金提取一些管理費和佣金也沒有異議。但如果遇到行情不好,股票型基金炒股出現虧損時,公募基金公司還是要按基金規模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和佣金,這就不合理了。多數散戶認為,基金公司的炒股收益應該與績效掛鉤,若是市場不好,出現虧損,應與基民同舟共濟。

再者,本來股票型基金還是擁有一些基民粉絲的。一些人覺得炒股太累太浪費時間,不如把錢交給基金公司這樣的理財專家來打理。但是,很遺憾的是,基金群體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馬,老鼠倉、內幕交易橫行,“基金黑幕”事件摧毀了行業形象,讓很多人不再購買基金。自己辛苦血汗錢與其讓別人糟蹋,不如自己過過癮。

再次,中國股市是投機市,而美國股市是價值投資市場。在A股市場是股票整體估值偏高,上市公司少有分紅,退市制度形同虛設,所以,散戶投資者只能進行通過在二級市場上的博弈,賺取短線價差。他們不屑於專家理財這種投資方式。

而在美國股市實行的是註冊制,倡導的是價值投資理念,這對於散戶來說如何鑑別優秀上市公司就需要專業理財公司來打理了。因為只有選對了好股票,股價就大漲,選錯了股票,就會選擇退市風險了。

最後,我國上市公司股票只有3000只,如果把偏股基和純股基都算在一起,涉股類基金規模超過3000只。這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與其在3000多隻股票型基金中挑出優秀的基金,還不如自己化精力去選擇好股票。因為,自己選股票,好壞自己承擔。要是選錯了公募基金,讓基金管理人把你錢給輸了,那就太冤了。

在A股市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廣大股民寧願自己操作虧損,都不願意把錢去買股票型基金,讓專業機構來替自己來理財。這既有股民對股票型基金賺錢能力不信任,也有看不慣公募基金公司罕澇保收的習慣,更有股市本來就是投機市,把錢繳給基金公司也是照樣投機,還不如我自己來投機一把。不過,隨著A股註冊制的推出,賺錢難度和風險會逐步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選擇購買股票型基金,讓專業人士替自己理財的。


不執著財經


看了一圈,基本上沒有人講到關鍵點,罵基金經理的偏多。

這裡總結了一下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買基金不賺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追漲殺跌,很買股票一樣。

我還記得15年6月份單日基金淨認購金額幾千億,16年2638點附近確實淨贖回。通過這個現象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買基金都賺不到錢,高位接盤低位割肉怎麼賺錢?進入時機把握不好是虧錢的主因。另外就是基金選擇也很困難,買了的不漲,沒買的向上(做股票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統計了一下基金的盈利狀況,大部分基金都可以跑贏大盤指數,80%以上是有的。反觀股民,數據有點慘,80%都跑不贏。

因此,大部分股民寧可自己炒股虧錢也不買基金,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錢多沒地花。


等風來cy


首先專業人士收取管理費的不用,他替你炒股票賺不賺錢,他都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最主要的基金經理拿了你的錢以後,會進行暗箱操作,他們會買入大股東出貨的股票,幫助大股東拉抬股價,掩護大股東出貨。他們明知道要虧錢,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反正虧了也不是他自己的錢。

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大股東公告減持。股價沒有大幅度下跌,有一些還會微微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一些基金在大股東出貨的時候進行拉抬。以確保大股東順利出貨。等這些大股東出完貨以後,基金也開始出貨,就會變成一地雞毛。

所以不要把你的錢交給基金,他們並不是盡職盡責的為你賺錢,他們所謂的專業都是拿你的錢為他們自己賺錢的。


湖北問天


中國股民不成熟,行情好的時候聽哥們炒股賺不少錢,於是自己開戶殺入股市要賺一個億的小目標,我要成為中國巴菲特,自己炒股是多麼刺激的事情。

很多股民不瞭解基金是啥?

基金的數量比較多,不知道怎麼選基金。股市有牛熊轉換,買入基金時間不同可能產生盈利和虧損。虧損的基民就會罵基金經理操作水平真爛還不如自己親自上陣。

在美國是大部分人選擇基金,美股市場大部分有機構基金主導,散戶很少。那機構怎麼賺錢?除了分紅之外,機構大魚吃小魚賺錢,不管美國股市牛多少年,賺錢機構也會存在二八現象,賺錢的機構基金永遠是少數。

對於業餘股民還是選擇基金定投比較好。選擇基金定投的人收益會超過百分之八十炒股的人


保護好自己錢


我曾經專門比較過買基金和買股票的異同,而且和身邊朋友探討過類似問題。我覺得,之所以散戶選擇自己炒股而不去買股票型基金,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收益預期。

散戶入股市的根本目的,大多數人都希望取得很高的收益,20%30%的目標都說不出口,最好翻個倍吧,等等。你想想也對,不是為了賺大錢,操這份心幹什麼?只是這樣一來,買基金就不合適了。在正常人眼中看來,基金一年也就是一二十個點漲幅的樣子,明顯不符合散戶的投資需求。

第二,信任危機。

新股民可能不瞭解,最早的時候很多基金都是有溢價的,一塊錢淨值的基金可以賣兩塊錢,1998年基金開元、金泰同時設立,那個時候大家對基金寄予厚望,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中國股市的面貌,部分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由股民變成基民。但是,很遺憾的是,基金群體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馬,老鼠倉、內幕交易橫行,“基金黑幕”事件摧毀了行業形象,讓很多人不再購買基金。與其讓別人糟蹋,不如自己過過癮是不是?

第三,投資能力。

很多人說散戶的投資能力不行,基本上是被割韭菜的命,而且,還割了一茬又一茬,從來不長記性。但是,基金的投資能力就可以了嗎?我看,也未必。從歷史數據來看,相當一部分基金也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行情好大家賺錢,行情好紛紛賠錢,簡直就是放大版的散戶。這一點,也影響了散戶選擇基金的意願。

這樣看來,股票型基金要贏得更多的用戶,還要苦練內功。


沉默的投資者


我國散戶熱衷於自己炒股而不買股票型基金主要原因是購買股票型基金難度不亞於自己炒股票,且很少人是通過購買股票型基金賺到錢。

1.我國上司公司數量與涉及股票的基金數量相當,挑選難度很大。

我國A股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純股票基金有近千隻,加上股票混合型基金超過3000只。無論是炒股票還是買股票型基金,其難度相當。在這樣得背景下,很多朋友寧願自己炒股。

2.我國股票型基金業績表現不如人意。

我國股票型基金這麼多年來一直表現不佳,很多人印象裡股票型基金,牛市漲幅不如個人,熊市表現更糟,還要收管理費,不如自己炒股。這個印象雖然不準確,但事實上股票型基金表現確實也不好。正因為這樣,很少人信任股票型基金真正能賺錢。

3.若在兩者之間選擇,建議還是買股票型基金。

我國股票市場是全世界難度最高的市場之一,主要原因是我國股市是散戶主導的市場,有80%的炒股者為個人,只有20%的機構在股市裡。

我國股市的結構註定了是一個暴漲暴跌,漲跌幅明顯有個人情緒在裡面的市場,個人很難戰勝市場賺錢。倒不如把錢交給更專業的基金,自己花精力到別的地方賺錢。

回到主題,之所以大家不相信股票型基金還是因為大家都沒有賺到錢,即使這樣,建議還是不要自己炒股,浪費時間精力卻又賺不到錢。二者選其一,建議選擇股票型基金。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散戶自己炒股的很多,買股票基金的人相對就少一些。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我國的基金髮展起步較晚造成的歷史原因

我國是先有股票主板市場,然後才慢慢建立起股票型基金等各種類型的基金。在20年前A股市場只有數量有限的幾隻場內的混合型封閉基金,而且它們的規模也很小。所以當時的股民都是以炒股票為主,這幾隻封閉基金也是被當時的股民當做股票來炒來炒去的。基金的大力發展是近10年以來的事情,買基金對於股民特別對於老股民來說是個新生事物,較難接受。很多的老股民都沒有買基金的習慣。

2我國的基金行業的專業水平也不高

多年前掀起了一股發行海外基金的熱浪,但是這些QDII基金大多很快的就折戟海外市場,損失慘重。這裡固然有水土不服的原因,也凸顯了我國的很多基金經理的專業水平不足的問題。國內的很多基金經理水平也不高,頻繁換倉,操作風格像個大散戶。基金經理的專業素質不高造成口碑不高,很多人就不願意買基金了。既然都可能虧,為什麼不自己玩玩?

3 投資者大多不成熟

在國外的成熟市場,普通人大多都是把資金交給基金來打理。因為他們懂得專業的事情要專業的人來做。我國的股票市場還處在不成熟期,散戶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散戶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投資。


孟可的思想空間


為什麼那麼多的散戶自己炒股票而不去買股票基金。主要原因是兩個方面的,一是我國的基金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太差,老百姓買股票基金總是賠錢,與其讓基金公司去賠還不如自已賠。我國基金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收入高能力差,賠了錢也不負責任,這導致我國的基金從業人員永遠長不大。基金管理從業人員憑的是為投資者賺錢的能力,才能吸引投資者買基金,例如,美國的索羅斯和巴菲特,他們是憑自己為投資者賺錢的能力成名,這才是真正的基金管理者。二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的制度設計導致基金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我國的公募基金賠了錢還照樣收取管理費,公募基金賠多少錢,也照樣是高收入,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於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們就為了收取莊家的好處費,在高位買進股票為莊家當莊託,讓投資者賠錢,基金經理依靠收取大量的莊家給的好處費就能發大財,發了大財就自己去幹私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當年華夏基金的王亞偉。這就是制度設計有問題。我國為什麼那麼多股民,一億五千萬,美國為什麼股民很少,美國人投資股市都是委託給金融機構,是因為美國的金融機構在制度上逼著金融機構給美國人賺錢,金融機構只有具備給美國人賺錢的能力才能生存下來。而我國不是,我國的公募基金賠錢也是高收入。這才是我國老百姓不願意買基金自己炒股票的真實原因。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p.s.有很多人問加頭條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麼加入圈子?

答:我現在只在圈子裡回答粉絲的提問,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

為你解決投資難題和融資難題。為個人解決投資賺錢的問題,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資本運作和產業升級問題,建立企業融資平臺。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點擊這篇文章的下方“所屬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點擊到我的首頁,在導航條中最後一個是:圈子,點擊加入即可。加入後,你每天可以在“我的書架“查看更新,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都將免費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