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農民請人過來幹活,為什麼有的人會管飯?

笆芭壩壩


這個問題我從我的個人角度來回答一下。

現在的農民工,給別人幹活,一般都不會管飯的,到了飯點的時候,農民工會到附近的小飯館吃飯,當然這種現象在城市中司空見慣。

在農村也有這種現象,只不過有時候農村人也會給請來幹活的農民管飯。其實以前農民都是給過來幹活的人管飯的,但現在的農民做飯也不是大鍋飯。一般小家庭用的就是那種小鍋,只夠三五個人吃飯,人如果太多了,也做不出來,而且很多農村家庭留下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能給自己做飯都不錯了。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還會有些農村家庭做飯的時候也會給過來幹活的人一起做飯。比如我家蓋房時,因為附近根本沒有吃飯的地方,中午吃飯時,總不能讓幹活的人打個車到很遠的地方去吃飯,那樣即浪費時間也浪費車費,關鍵是不現實。

因此到飯點時,我們就會給他們管飯,雖然讓他們來的時候說明不給他們管飯,起初我們還擔心做的飯不合他們的胃口,怕他們不高興,沒想到這些幹活的人很是客氣,吃飯的時候其樂融融!
第二次是我們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因為只有兩個來幹活的農民,這個肯定會給他們管飯,起初那個人還不好意思餓著肚子不想吃,想加班幹完回家吃。我們就說先吃飯,吃完飯有了力氣才能幹活,最後在我們的再三邀請下,他們才放下手中的活,和我們一起吃飯。


當然老婆比平時特意多炒了兩個菜,雖然幹活的人幹到很晚,但是能看出來他們沒有半角怨言。或許這就叫人情味兒,是那種赤裸裸的金錢永遠很難達到的效果。

我只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是簡單的一頓飯,但或許也能反映出農村人的淳樸和好客!


鄉村小二哥


在農村裡面請人幹活時經常發生的事情,所謂“鄉黨”就是這樣子來的,記得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裡面有這麼一個鏡頭,就是中國最後一批麥客在陝西的農村裡面幫助一家老人們在割麥子,割完麥子的時候年邁的老太太給兩位麥客做了陝家農村招待客人的“油潑面”,在吃飯之前那位老太爺說大家都是莊戶人家,吃飯就不要客氣啊!用的是陝西農村的方言說的,和我家這邊的農村方言幾乎一模一樣,由此可見農村人的樸實厚道,在割完麥子之後那位老太爺給了麥客予以報酬。


在農村裡面請人幹活的這種事是很多的,在我小時候一直到現在就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小時候家裡修房的時候,在上樑的那段時間是非常忙的,一般花錢請的那些修房的工匠都是忙不過來的,那就只能在上樑的那天就請村子裡面的人,他們來幫忙上樑,有的老人幫忙上瓦上泥,大概能做一天的時間,到了中午和下午的時候給這些人管兩頓飯,期間還有煙喝酒。

還有家裡面的炕塌了,找村子裡面的人來幫忙修炕補炕的時候也是需要管飯的,這些都是村子裡面的人,一般有時候他們也就回到他們家裡面去吃飯了,但是作為莊家還是需要管飯的,這是鄰里的規矩。


還有需要管飯的就是屬於一家人在修房,請的工匠則是距離他們家比較遠的那種,在一天之內是無法來回的,有時候那些匠人甚至要長期住在莊家家裡,這些都是需要管飯的,在我們村子裡面一般修房的時候,不但需要管飯,而且需要管煙喝酒,如果實在春夏期間修房的話則是需要管啤酒的,這是村子裡面的習俗文化。

這種請人幫忙尤其是在農村裡面比如修房子,除此之外我們村子還有特殊的一些農忙時節也是需要請村子裡面的人來幫忙的。


那就是在農曆六月期間的“脫麥子”和在農曆十一月左右的“做手工粉條”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大型農活,特別是夏天脫麥,請大家不但吃飯,還要喝啤酒吃西瓜和各種水果;到了做手工粉條的時候則就聚到一起吃新做出來的粉條,味道很不錯的,但是到了現在這兩樣似乎已經在村子裡面已經是消失了,因為村子裡的人不種小麥了,至於做粉條的話,這兩年也漸漸的少了許多,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回憶。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你好!

在農村,農民請人過來幹活,為什麼有的人會管飯?

其實這個現象在農村比較常見,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其實說來說去主要還是因為農村人比較樸實!

像早幾天我家房子需要改個門,由我姐夫在工地介紹了一個師傅,看起來也很實在,所以沒問工錢就直接讓他做了,因為是親戚介紹的,最起碼的信任還是要有的,肯定不會多收你的,自己爽快點,別人也會信任你!然後他一個人做工,我也沒事,就給他做下手,看他累了,媳婦也主動去買菸買水!因為我們覺得請人做事,人家來幫你做,除了基本的報酬,那就是人情,因為人情是很難還的,只有以心交心,以人情還人情!



所以我們都不敢怠慢他,沒到中午就主動去買菜做飯,等他一起吃,要不然他一個人又要跑回去,或者去外面吃,在農村也不方便,反正總感覺不留人家吃飯,那就不是待客之道!事實證明以心交心是對的,師傅做事也非常真正,仔細,把門做好了,還順便幫忙把家門口的坑也一起填了,一直弄到很晚才收工!最後問他多少錢,他還說不要,那肯定是客套了,給他400元,他最後只要了300,我又順便拿了代橘子給他!


所以我知道很多農村人都是這麼樸實,請人做事,並不覺得自己就是老闆,或者高人一等,你用心對人家,人家也會用心對你,從幹活管飯也能夠看出農村人講人情,實在!

洗澡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我也來回答一下有關農村請人來幹活,為什麼還要管飯?的問題。這件事在農村來說,歷史攸久,是一個傳統的美德。這在集體化時期之前吧,農民沒有在外打工的,只是在生產隊生掙工分。不管是誰家有事情,街坊鄰居之間需要幫記的,隨叫隨到。也就是不去掙工分也去幫忙。主家感到過意不去,也就炒點農村家裡僅有的蔬菜,吃純便飯。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自從實行土地承包之後,農民在種完自家土地之後,進城打工。現如今農村也和城裡人一樣,早出晚歸,甚至幾個月至一年才回家一趟,平時互相見不到面。鄉里鄉親的家裡有事,相互幫襯。完了之後在一起吃飩飯,一是表示感謝。(無嘗幫忙)二是在一起互相交流,增進友誼。農村和城市裡的人不一樣,處處講的是錢。同樣一個小區,有時對門都互相不認認、不來往。還是農村好,農村不但本村經常在一起,就連鄰村的也大都相互認識,見了面之後熱情打招呼。這就是農村與城市的區別,也是農村的優越性。即是為什麼家裡請人幹活,為什麼還要管飯的理由。不知大家怎麼看?請大家關注參與互動。


幸福一生237524873


這個事,我在農村的時候都是這樣的,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去幫忙的,你說說,幫你們家幹了一天的活,到中午了,你們家不管一頓飯哪?到晚上了,你們家還不管一頓飯哪,對於管的飯是好一點還是差一點的,在農村都是沒挑的,也都知道誰家的生活條件,吃飽了就行!

過去,我在農村的時候,農民蓋房子,笘房,壘牆,修院子,都是大活,都是累活,也都不是自己能完成的活,所以,誰家有了這樣的活,全生產隊每個家庭都會去個男勞動力幫忙的,那可以就再幹兩天的,不幫助幹完了也不是那麼回事呀!

在農村,誰幫誰家幹活,那也是人情往來的事,啥說道也沒有,啥講究也沒有,誰家有活都會去幫忙的,去幫忙沒別的報酬,那就是,吃好不不好都得管飯的,也都得吃飽飯的,只有吃飽了飯才有力氣,才能幹動活的!

不是有的人家會管飯,而是沒有不管飯的,這都是沒有一點疑問的事,家裡有活,人家來幫忙,那也得儘量給做好吃點的,吃的好點,幹活也能多賣點力的,這也是農村人情往來的事,都是這樣的,誰家有活都會去幫忙,也都得管飯的!

過去是,現在也是,只不過現在管的飯的標準比過去提高了,而且是提高了很多很多,過去管飯,是以吃飽為主,現在管飯,是以吃好為主,過去管飯的時候是沒有肉,吃不到肉的,現在管飯是以肉為主的,過去管飯的時候,一般都是沒有酒的,現在管飯,是必須有酒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哦!

在我們那裡每年年底乾塘撿大閘蟹就是喊上鄰里幫忙,大家都不要工錢,互相幫忙,管中午和下午兩頓飯,到了晚飯大家十幾人坐在一起吃飯,聊聊各家今年的養殖情況,喝上幾口酒,鄰里之間的關係就更進了一步。

在我們那裡喊人吃飯也是一種客套,認識的人碰到了都會互相問一句吃飯了沒有。

我們那裡以前擺酒席也是鄰里之間來幫忙,幫忙的人可以拿到一條毛巾一包煙,幫忙三天的飯由主人家管,偶爾家人還能去蹭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別人家擺酒席了,有好吃的,人多好玩!

所以在農村管飯是做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家純樸鄉親關係的提現!





鄉野錢錢


從我計事起,村裡邊不管農忙種地收糧,還是造房蓋屋都是要左領右舍來幫忙,只要說一聲無不應承,大小事情有時候幾個人,有時候需要幾十個人,主家必是殺雞宰羊的招待,菸酒肉菜都是一應管夠的。

主要有這幾方面原因:

一是農村裡住家戶的距離偏遠,交通大多數靠走路,主家管飯比較節約幹活的時間。像是十幾年前農村比較多見的割麥人,都是隔著老遠的地方找活幹;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裡面也有中國最後一批麥客在陝西的農村裡面幫一家老人們在割麥子,割完麥子的時候主家老太太給兩位麥客做了招待客人的“油潑面”。如果不給割麥人管飯的話還真是方圓多少裡都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呢,給幹活的人吃好喝好這農活自然幹起來更加得勁了。

二是農村就算請工人幹活,不但給工錢還要管飯吃的,就為了幹活的人幹活的時候能夠細心些,把活幹踏實些。從我小時候一直到現在,特別是農村裡修房的時候,在上樑蓋瓦前的那段時間都是非常忙的,不管是花錢請的工匠還是請村子裡面的人,需要大家都來幫忙上樑,有的老人幫忙上瓦上泥才能做完。到了中午和下午的時候給這些人管兩頓飯,期間還有煙和酒肉,如果是在春夏期間修房的話則是需要管啤酒的,這是村子裡面的習俗文化。

三是農家的互相幫襯討生活的風俗由來已久。農村鄰里一般住得近,大家都是開著門過日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近,家裡的農具啥的經常互相借用,我記得以前家裡炒菜的時候沒有鹽都是去鄰家大叔借點。互相在家裡吃個飯幫襯著乾點活也都是常有的事情,還有就是農村家裡需要蓋房子、喪葬嫁娶等大小事都是需要人力來幫忙的,但早些時候很多人家裡窮,請人來幫忙也付不起工資,那就在家裡做飯做菜好好招待一番以表感謝。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農村人的好客習俗,農村的鄰里關係比城市的要親近,人與人之間也多了一份親近和溫暖。


劉小麥May


在農村,農民請人過來幹活,為什麼有的人會管飯?

這種現象在農村非常普遍,請人過來幫忙幹活,給人安排飯菜,還要喝酒等,這也是為了答謝人情,鄰居之間相互幫忙都是不收報酬的,請大家吃飯除了答謝幫忙之情外,也可以用這樣的機會做一下溝通鄰里感情。



特別是在過去的農村,比如有人家建房修屋,修院打場等都會叫上鄰居等過來幫忙,這樣的幫忙也都是無償的,那時的農村生活條件還都不好,平時的生活條件也不好,也吃不上什麼好吃的,幫忙時主家就要安排飯菜酒,大家會盡情的吃喝一頓。


有的請來的大師傅是有償的,但農村的工錢一般也都不高,主人有時也會請他們吃飯的,這一點一是因為用吃飯補償些工錢,也就是農村說的管吃多少錢,不管吃多少錢。除了這樣還會每人每天再給一盒煙,主家也是希望大師傅把活幹好。這也就應了吃人家嘴短的說法,大師傅吃了主家的飯,也就不好意思不把活幹好了。

農村這種管吃飯的做法,是鄉村特有的感謝方式,也成為了鄉村文化與習俗的傳承。


農大知事


在農村,農民請人過來幹活,為什麼有的人會管飯?

在農村農民請人幫忙做事、範圍涵蓋田間地頭、建房喬遷、紅白喜事等,都是習以為常的,而且司空見慣。你大概是城裡人,感覺農民好客,和城市居民請人幫忙完全不一樣,只需付勞務費即可,不管飯。城市人的生活高節奏,農村農民老實憨厚,顧面子。同樣請人幫忙幹活,一邊管飯,一邊不管飯,這就是城裡和農村的區別。

農村的農活雜事多,農活喜事都要請人幫忙,有的是義務,有的賺取適當的工錢,但留人吃飯是農民特有的本色,因為會覺得請得起人家幫忙幹活,連飯一餐都沒吃,感覺愧疚,也許是習俗延續的積澱,但我還是覺得農民憨厚真實。

那麼請人幹活,不是有的會管飯,而是大都管飯。他們心裡就一個簡單的想法,不留人家吃飯對不起人家,普通又樸實,你要問農民為什麼會有管飯的習慣?

給你個答案:那就是城裡人見面問“你好”!而農村農民間見面問“吃飯了沒有”?


墨上雲端


這個現象在農村是很常見的事情不同於城市人純粹的僱傭關係,絕大多數的農村人有著十分質樸的情懷。他們的熱情、好客,他們對於每個人的善良好像從來都不從忘卻。

在農村請人來幹活,某天或者經常會管飯,這在農村似乎是一種不成文的慣例。在家裡蓋房子期間,會提前聯繫好村子裡或者當地的建築隊,除了算好每天的錢外,在施工期間,主家總會時不時的管飯。


尤其是在過去的農村,相鄰的關係是挺融洽的,作為農村人,都能體會到勞動及掙錢的辛苦不易,可能給幹活的人與主家都不同程度的認識。而在農村,管一頓飯的成本也是不太高的,很多原材料本來自己種的。

就拿蓋房子來說,每到主要的環節的時候,主家總會請建築隊的人吃飯,這樣的情況下,蓋房子的人總會很認真對待,把質量以及很多的細節搞搞好。其實在農村,大家互幫互助是很平常的事情,管一頓飯,也許在以後的日子裡,別人就會念你的好,在關鍵的時候主動的幫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