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大企業為何不願意投資足球?

銳鑌46


首先樓主命題不嚴謹,其實青島大企業投資足球很多,在海外甚至五大聯賽都有海信海爾的贊助球隊。

我猜測樓主所說的投資足球指的是對中超聯賽,這個問題很簡單,也不用長篇大論回答,其實就是市場營銷定位出發,目前中超聯賽各隊的投資方主要分兩類:國企(不差錢),民企地產公司(國內市場賣房需求)。

然而中超聯賽商業投入並不職業,投資就是投機宣傳,從這兩項來看青島國企相對比較踏實,不去做這種投入。民企海信海爾青啤等不是沒錢投足球,而是作為消費品在國內市場難逢對手,並不需要以足球提升影響或者銷量。

而海信海爾要擴張海外市場,自然會投資當地足球。


煙臺新農人


其實青島,相對還好吧,青島很多大企業不玩足球的原因,估計跟深圳足球一樣的。深圳更多更牛的企業,有錢的企業那麼多,為何不願意投足球呢?跟青島估計一致的因素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曾經有實力的企業玩過足球,結果卻讓人感覺收效不大,而且水太深,大企業不願意隨便介入。

青島,過去頤中集團、中能集團,還是曾經出過不少錢的,深圳,平安集團時期、健力寶時期,同樣也有過輝煌,還拿過中超冠軍。

什麼叫水太深,當然這裡就不亂說了。大家可以去問問一些資深球迷,反正有錢的,即使願意花錢,也不願意買個麻煩回來,負面印象一旦形成,而且真的麻煩不斷的,就不那麼容易吸引大企業介入。甚至有實力的企業寧願另起爐灶,自己從低級聯賽玩起,自己量入為出玩。

第二,深圳和青島都不是省會城市,省會有更強的另外一隊,分流了資源和關注度

深圳隊之於廣州隊,現在還兩隊,廣州恆大,廣州富力。青島隊之於山東魯能。深圳雖然現在比肩北上廣,但畢竟不是省會,同樣情況青島之於濟南也是,你作為老闆,想約領導看球,想約一些總裁看球,約一些關係戶的高管看球,當然是省會更容易。更何況足球人才也會優先選擇更好的一邊,馬太效應。而且媒體一般更多地駐紮在省會,因為省會城市更多會議,所以媒體發達,也更好地把搞足球的廣告效應打出去。球迷口中的粵媒,基本沒有深圳的身影。

所以大企業,如果要投資足球,當然在影響強度更大的地方搞。


球道人


海爾、海信、青啤、澳柯瑪…,青島的大企業聽起來很牛,說起來很多,但是,與阿里巴巴、華為等“新”企業相比,不僅在量上不是一個級別,而且日子過得也相對不再那麼容易!

投資足球,別說在中國,就算在歐洲,也屬於是“砸錢”的活,弄好了能混個“臉熟”,弄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裡外不是人!



現在,在中國玩足球,需要跨過三大“門檻”:

1、錢!

投資中超,現在不僅需要“錢”,而且需要“大錢”!砸的少了,不光沒面子,生存都是問題,鬧不好就踢回中甲了!恆大為什麼要“全華班”?即使是許家印花多了也受不了!


2、管理!

有錢只是基礎,還得會花錢!對於足球,說起來誰都懂點,但是,要真的能管理好一支球隊、一個俱樂部,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健林謙虛的自稱是“半個足球專家”,看完大連一方的首輪比賽,應該也是會觸動很大!


3、運營!

投資總歸是為了回報!投資足球也不例外!看看恆大,在看準時機進入中超之後,集中火力進行教練團隊和陣容配置,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後,在恆大系列品牌實現既定目標的基礎上,拉馬雲入夥,分擔了自己的壓力!跟風投基本是一樣的套路!



作為大連的卡拉斯特來說,已經意識到了中超的“不易”;作為青島的大企業來說,早就意識到了投資足球的“不易”!

他們不是不願意投資足球,而是“不敢”!

如果認可本文觀點,請隨手關注小編,以後多多交流,謝謝🙏!


助攻哥


九四年開始看甲A聯賽,看到九八年末尾我就徹底戒掉了。球迷都知道,中超聯賽每年都有“秋交會”,保級需要多少分就買多少分,需要幾個淨勝球就買幾個淨勝球。這樣的比賽不值得我們傾注那麼多熱情,太不值,有被當傻子耍的感覺。仔細琢磨一下,現在的比賽連世界盃也被汙染了,不純了,沒法看了,所以我把歐洲幾大聯賽、亞洲、世界盃賽都戒了。

記得八十年代有個球員叫唐堯東,有場比賽對香港?挺拚命的。那時候的球員很純,球迷也有激情,現在球員腦子裡全是錢,代表國家隊出征也出工不出力,更不會為國家隊受傷,那樣就耽誤了自己掙大錢了。中國隊八十年代算亞洲一流強隊的話,現在二流都算不上。搞職業聯賽並沒有提高水平,建議把職業聯賽停了吧,太燒錢了,這錢花得沒有意義呀。

青島算一個足球城,群眾基礎不錯,也出了許多優秀的球員,球隊也可以。但哪個正常的企業也不會傻到在足球上投錢。除非你的錢不是正道來的,記得廈門遠華足球隊嗎?記得天津權健足球隊嗎?青島人老實,沒出這樣的企業家。

早期,足球好的城市還有大連、瀋陽、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其它都是後起之秀了。各城市的球迷之間經常不服,互相噴,還一本正經的,挺有意思的,球迷就這德行,屬於正常現象,不噴就不是球迷!看了評論,說青島足球不行,遼寧、大連厲害等等,還提了李華君等,李華君的比賽我看過一兩場,在國家隊只是替補隊員,百米速度確實厲害,技術差了些。

王健林時期的大連萬達成績不錯,但也沒有那麼神秘,我觀察了一下,它的球員組成是這樣的,1、本地球員為基礎,大連人愛看;2、買1到2個國內頂尖球員,場上靈魂,能進球,例如郝海東;3、買3名瑞典大型球員,前、中、後各1名,內、外援誰也頂不動他們。當時國內各隊沒有克隆這個配方的,所以大連萬達風光了許多年。但你仔細看,沒有郝海東上場,小王濤是不會踢球的,進不了球。鄭智在魯能的作用與此相似。

足球就是那麼會事,可有可無,不必當真。二十年沒真正關注足球了,說錯的地方大家諒解。


雨林木風楊茂興


這是個好問題。青島以前和大連是聞名全國的足球城,也有青島海牛這樣的老牌甲A球隊,後來諸多原因導致敗落了。和本題有關的這裡說一下。

其一、青島足球曾經牽涉假賭黑。這個就很心痛了。曾經青島足球城誕生了青島海牛和青島海利豐這樣中超和中甲兩隻球隊,但由於假球黑哨問題老是在青島發生,發生了著名的“吊射門”事件和劫持裁判事件,以及齊魯兄弟默契球傳聞很多,掃黑反毒後,海利豐老闆被批捕,海牛降級、再降級,足球城的足球進入低谷期。

其二、大企業投資足球無非要名、要關係、要利三條。其中直接要利是沒有的,因為投資足球本身是虧錢的,剩下的就是要名和要關係了,青島的大企業以家電企業居多,海爾、海信、澳柯瑪,在足球上燒錢一是燒不起,二是燒了不容易見效果。 所以我們發現投資足球的一是財大氣粗的大國企,另外民營企業投足球的多半是房地產企業,為啥呢,搞好關係拿地容易點。

其三、青島企業是外向型企業居多,這也是不投本地足球的原因啦!主要用戶不在本地嘛,自然沒有這個搞足球的動力了。足球太燒錢了,就像個無敵洞一樣,目前中超一個賽季沒有2-3億都保級不了級!讓企業拿著淨利潤往裡砸,誰受的了?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俱樂部突然就不行了,因為背後老闆財力出了問題……

說到青島足球,目前青島黃海在中甲中上游遊玩,每年也是想衝不敢衝的樣子!還是財力沒有底氣嘛! 青島海牛還在中乙呢,鐵蛋帶著打的也挺費勁的。心疼啊。


博士君


1.很簡單,青島企業投資足球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利益。

2.別把搞足球想象成搞公益,在中國搞足球的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家是真正說就想搞足球不想賺錢或者賺名氣的。在商言商,這也是商業規則。

3.企業出錢搞足球,想得到的東西不一而足。有的圖名,比如早年間的魯能國安申花;有的是圖錢,比如當地政府給一些扶持,土地、貸款等等,大家都懂的。這也是一種投資邏輯。

4.那說青島的足球,說足球基礎,那是沒得說,跟大連齊名的足球城,出了很多人才;說經濟基礎,那也是要豎大拇指,尤其是海爾海信青島港,知名企業很多。

5.那為什麼沒有青島企業搞足球?首先,當地政府的態度很曖昧,並沒有出現外地常見的足球書記、足球市長……這也就意味著,以搞足球為名從政府那裡獲得一些交換權益的可能性不大。

6.其次,很多所謂青島名企,海爾海信名聲在外,不需要足球再來加持;跟上港差不多的青島港,也缺乏搞足球的動力……

7.現在中超的很多俱樂部,後臺企業都有房地產背景,而青島本土的房企,似乎不怎麼看到諸如恆大富力綠地建業亞泰華夏這種企業……

8.綜合分析,青島足球陷入了一個困境和誤區:沒有投入就打不了中甲、中超;打不了頂級聯賽就吸引不了頂級投資……

9.有困難,還是要找政府啊……


搬不動的小強


不光青島。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如果這麼搞下去恐怕沒有幾個城市還能養得起能在中超生存的足球⚽️!在不採取措施,恐怕北上廣以外基本沒球隊了,即使是有,也是年年拼命掙扎和保級。看看近幾年日韓,及東南亞足球,基本沒有引進世界大牌外援,可人家一樣進步明顯,甚至和中國差距越來越大。中國足球變成亞洲工資一流,成績三流的弱弱旅。由此看來,全靠引進大牌外援來提高聯賽水平的路效果一般甚至可以說不行!建議中國足協:1,從轉會費額度上,限制各俱樂部對世界頂級大牌外援的引進。2,限制國內球員轉會費設置上線,發現陰陽合同,付之法律責任。3,足協先在全國劃出10個足球重點地區,足協從每年收入中拿出經費扶持重點地區青訓。足協可以先不要考慮全國青訓一把全國都抓,先把有限資源放重點地區,否則都想抓人力財力又都不足,結果是都抓不好。4,限制國內球員虛假身價。限制國內球員工資不得超上線(包括獎金)。5,保護弱隊留住有實力的球員。把中超所以球隊的年總投入限制在絕大多數球隊能承受的水平。總之,只有保護了絕大多數球隊的生存,才能鼓勵全國各地企業參與進來,中國足球才能更普及,才能從全國各地出人才。


用戶8967387661538


很簡單,中國足球假的成分太大,套路太深。青島頤中,青啤都及時退出來了,中能把中超球隊幹到了中乙,三年沒升上來。有名的企業海爾,海信,澳柯瑪,港務局,四方機車車輛廠對足球都是敬而遠之,不想陪著玩假。稍有生存能力的中甲“黃海製藥隊”也是在甲級聯賽中拼搏多年,成績還可以,也有衝超能力,但總是徘徊在三四名之間,說白了,沒有能力(錢)支持超級聯賽。


海潮青島


應該說青島沒有有錢的大企業,家電企業毛利薄,外貿企業對資金更是依賴,沒有大的房地產企業和軟件企業,製造業更沒錢。加上海爾海信青啤這些明星企業早就名聲在外,沒必要通過足球擴大影響。還有像青啤贊助nba海信贊助世界盃奧運會的,已經不惜的玩國內聯賽了


qzuser2081409


從投入與產出角度,青島幾個大企業不需要在青島打名氣了,也沒有多少政策福利。

從生存環境角度,青島人口還是少,一個城市撐不起球市,輻射產業不多。

從政府扶持角度,青島政府還沒下決心把足球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有啤酒節,帆船,海洋等資源,足球這個產業名片效應不突出,雖然青島足球人才不少。

還有等等其他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