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醫的人這麼多,而醫院還缺醫生呢?

全科掃地僧


學醫的多麼?我們國家大,東西部差異,綜合來看,東部學醫的確實很多,我是山東的一名醫生,山東這邊醫生確實很多,學醫的幾近飽和!反過來大家覺得醫院缺醫生嗎?

確實缺,為什麼呢?很多學醫的畢業生,一畢業就奔著大醫院、好單位去。真正安下心來到基層的醫生不多,有些是學歷不夠迫於無奈,不得不選擇基層醫院。本科生有多少願意幹基層的?

再一個,又有多少博士、碩士願意去基層?不說基層,就說偏遠的省份,又有多少博士們碩士們願意去呢?

這很大一個原因是東西部人口不平衡,相對比之下肯定是東部人口多,那肯定是東部的學醫的多!很多人學醫是不願意遠走他鄉的,肯定選擇選擇家鄉附近,好一點的博士們肯定選擇本省省會、大城市,這是人的思想問題!

所以說我們國家正在醫改,正在消除這種不平衡,比如近年來推廣的全科醫師,只要你願意去基層,紮根基層。晉職稱,比大醫院進高級職稱好近。同時我們有支醫、支邊,只要去那邊工作幾年,再回當地,也會享有一定的政策!我們醫院的內科一名醫生就正在重慶下面的一個鎮支醫!

心態擺正,看問題全面,加油,醫者們!


小號說急救


當下我國醫療面臨兩個明顯問題:

1、明明醫生不夠,就是不讓新人上,因為這裡面的利益蛋糕不願和新人分享,對我國醫療發展肯定有影響。有人說是我國教育體制問題,其實絕不是教育體制問題,按照我國目前人才培養方式,雖不能大量出產高精尖人才,但是可以快速出欄技術型、專業性人才,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才,像我們的學生這樣刻苦學習應用層面(非原始創新)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只是目前醫療行業配套的體制,沒有和目前出產人才的教育方式相匹配。

2、還有,醫療設備的採購,還是和原來那樣封閉,動不動就說我們這個設備多貴多貴,實際上成本根本沒那麼貴,無論進口的,還是自研的,是被封閉的採購體系玩貴的,醫療資源昂貴,這裡面有歷史的慣性。即使不斷嚴格的採購法,規範地了採購體制,但規範不了主導採購者的人性。

怎麼做?

其實,根據我國目前的醫療技術發展、人才培訓、設備引進和自研現狀,我們目前完全具備:將醫療事業,根據美國通用做汽車的發展理念,做到:廉價化、流水化、普及化、大眾化,讓每個公民都能便捷地享受到醫療資源普及帶來的福利。

當下,需要做的是

1、應當弱化目前流行的主治醫師主導制。

2、大力發展民間委託醫療檢測機構,建立好檢測結果責任制。

4、建立針對醫療糾紛案件的專業陪審聽證制度。從而充分發揮民間力量發展醫療事業,充分發揮人幫人的作用,這樣我國甚至會短時間內在醫療服務上領先美國(先不說技術上)。

如今的醫療,就如過去買糧食憑票一樣,沒有充分的市場化,導致無論如何改革,醫療資源(人才引進、技術經驗傳遞、設備採購)都還總是牢牢抓在先進入體制內的人的手上。如果社會醫療需求,光靠公立醫院+鄉村基礎保障醫療+莆田系,是無法做到醫療資源的普及化、便民化、廉價化。我們必須得思變



量力的字文


在中國存在著很多奇怪的現像,每年全國師範類畢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醫學院畢業的高等院校畢業生,有一個很恐怖的數字,除了城市以外不是缺醫少藥就是老師奇缺,為什麼出現這種現像那,我們的主管部門領導不批,沒有指標,就標誌著你就是幹了也沒有工資,而且凡是想進醫院或者是學校工作的人必須要剜門子、找關係、請客送禮,這一套下來還不一定能辦成,而且我們的主管部門的各級主要領導往往都是牢牢的把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嚴加控制,不見兔子不撒鷹,很多人都是黑戶,先幹著,等著轉正,造成了大部分人都改行幹其它的工作了


手機用戶9607857870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其中原因很多,醫朮跟技術一樣,比好說從技工學校畢業的學生被分到我們鉗子班,十六個學生,然後分給個個師傅學徒,三年後出徒,可三年後的這十六個徒工,能出手獨擋一面和能自己解決任何工作中問題的,最多能岀這樣的成手也不過四一五個,剩下的就一般了,還有的根本就幹不了,最後自己調離本崗位去找自己的位置了,其實醫院的醫術跟這一個道理,而且它的醫術風險極高,沒有十成把握和高明的醫術那就是要人命的,所以我認為學醫的不少,而真正有醫道的,有經驗的太少了,而且中國十四億人口,當今社會老年人又多,又多病,大醫院又少,所以才產生這種効果。


王樹林929


學醫的堅持不下去沒有走成醫學之路,所以醫生少啊。

雖然都說錢不重要,但是面對生存壓力,大家還是要先謀生才能想怎麼去堅持最初的夢想,學醫的上學時間一直在延長,然而我們也需要生存,現實很殘酷,年齡一直在增加,和周圍的朋友比起來,就那最後一年的實習來說,別的專業都開始掙錢了,或多或少都能開始養活自己,讓而我們繼續交錢實習,都老大不小了還要靠家裡養活,伸手要錢的壓力感迫使我們有賺錢想要自力更生的想法,我們能怎麼辦,又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獨生子,還沒等到接觸如何緩和醫患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就已經在這的半路上迷茫了。

都老大不小了,也不敢出個門逛逛街,旅旅遊,聚聚餐,就連份子錢啥的還要家裡出,過年你說給你壓歲錢你是要還是不要,你沒結婚沒掙錢能力那心疼你的長輩們就給,你都不好意思要,然而你有沒有拒絕的理由。


小胖的分享


給你們講個真實的小故事吧!我老婆的同學出身農村,從小學習特別努力刻苦,最後如願以償考取市重點高中,再她不斷的努力下考上了重點大學“中南大學的湘雅醫學院”!當她大學畢業學業有成後滿心歡喜的回到家鄉,要為家鄉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然而當她手捧學校的推薦信來到家鄉的一家三甲醫院要求實習卻被生生的紮了心 ,醫院院長要將近六位數的錢才讓她到醫院實習,實習就要十萬對於剛畢業的她這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在當時十萬能在這個沒有發展前途的四線城市可以買一百平的房子!沒辦法你的學歷再高家鄉容不下你!最後她去了南邊的一個城市,當地的三甲醫院給了優厚的條件聘請了她,現在她已經是副院長了!其實她家鄉的三甲醫院所有的醫生包括院長沒有一個比她學歷高的,很多醫生還是隻上了個醫專!然而她不知道這個醫院不需要有醫術高超的醫生,需要的是有錢有背景的或者是長相甜美的醫生!


幸福超車道


七十年代從醫,工資28元/月,國家定糧票30斤/月。熬到九十年代,工資600元/月。2007年退休,工資3500元/月。現代醫學生,本科五年後到醫院規培三年共8年。這工資少耗時長,還有些個別的因系,好多醫學生都改行了。


蝸牛先生16


菜市場巧遇某部長買菜,人家皇帝微服私訪能夠沾花惹草、雨露均霑,堂堂一個市裡在職大人物居然也出來買菜,就有些稀罕了。君不見縣太爺市長街道菜市場散步買菜,除了退休後才偶爾有機會看到。菜農經常看電視,一下子就認出部長大人熱情地迎上去!

部長問一下菜得多少錢,菜農如實回答。部長一個巧妙的五五折,居然能夠把10塊錢的菜砍到5塊錢成交!總以為部長不差錢,卻也很寒酸摳門。

有時候大家也都覺得醫生很光鮮亮麗,沒有土豪暴發戶的風格也有富甲一方富可敵國富到流油的身段。有如部長般貴族階層,出門總是糾結開勞斯萊斯還是馬薩拉蒂呢……至少不會和菜農討價還價。

殊不知,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很骨感。全國60~70%醫護人員月薪在0.2~0.5萬元人民幣左右。

培養一名醫院能夠接受的醫生,需要龐大的資金和時間成本。不單單要醫學博士,還要各種證照齊全。還得繼續開會考試培訓聽課講座規培三基法律……

吃苦耐勞,連軸轉過勞死都無所謂。也不是哪位醫生含著金鑰匙出生,一上班就開豪車,收紅包拿回扣。

最恐怖的是N部委嚴厲打擊的“醫鬧入刑”卻越鬧越歡,以至於NN部委都看不下去了,零容忍!然,醫鬧醫暴醫賴依然猖獗。山東腫瘤專業主任醫師不也被一病女輕而易舉地扳倒!而病女的下場是毫髮無傷,批評教育罰酒三杯!

醫學博士,不懂得社會複雜,醫療環境惡劣。病家心情不好都能夠讓他結束生命!誰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裡推呢?!

於是在讀的醫科生改專業、放棄……

在職的兼職改行……

醫院想招醫生很難合口味,醫學生想入醫院也不容易。醫改藥改,提供免費學醫都不是好的路子。唯獨藏富於民,讓醫療教育公益化,讓醫生老師實實在在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膜拜,才能夠突破醫生荒看病難的難題。

苦於兜裡沒有錢,醫生買菜也照樣要討價還價的。不要想得太美好,人家醫生身兼幾職呢!所以,盯著醫生“高收入”人群,不要給表象矇蔽了雙眼。如果真正想學醫從醫,抓緊來吧!正愁沒有接手呢!


腦力王子範知旭


誰會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當醫生?而且收入又那麼少!做任何和醫相關的職業,收入都在醫生十倍左右!風險高收入低!真是吃的豬狗食乾的是牛馬活!只有沒任何辦法了,才選擇當醫生!沒全面檢查說是誤診?做了全面檢查說是過度醫療?反正左右都不是?不知如何做人!生不如死!這樣的職業只有無法生存者和腦殘選擇!唯有一絲希望也不當醫生!醫生是社會最爛的職業!各位同仁多多保重!


高小411


現在學醫的都是啥水平呀?初中成績不好上衛校,高中成績不好上醫專,真正學習好的正規院校畢業的沒關係進不了正規醫院。所以就形成了學醫的不少,,,有本事的不多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