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網紅教授,讀錯“耄耋",還造了一個錯誤的複句,該怎麼做來處理洶洶輿情?

蒼茫大地顧煒斌


前幾年北大校長在開學典禮唸錯了兩個字“鴻鵠”,最近復旦大學著名的教授陳果也念錯了兩個字“耄耋”。

北大校長唸錯這兩個字,到今天還在被很多人“嘲笑”——儘管嘲笑的人當中不乏是查了字典之後才開始“冷嘲熱諷”,包括這一次的陳果教授也是一樣。

這樣的錯誤,其實不算是什麼“學術錯誤”,說到最嚴重不過是文字基礎知識不夠紮實。通俗的說,語言功底不紮實,僅此而已。甚至和他們的學識,知識,觀點,能力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普通話說的沒幾個標準的,甚至是基本上不會說普通話,照樣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詩人,軍事家。沒見哪個挑個毛病啊?

字唸錯了,並不一定就對文字的理解也錯了,所以還是要正確的理智的對待這種錯誤,沒有必要過度解讀,當然,出現了“大庭廣眾”下的錯誤被嘲笑也是應該付出的代價,公眾總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是“曲意喝彩”吧。

面對這樣的也許在這兩位著名人物自己看來“不值一提”的錯誤,如何應對,其實比這個錯誤本身更加重要。

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做“雅量”。在這個顯然被“放大了”的輿情面前,我想公眾最想看到的是他們的“雅量”。

有了錯誤,當事人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被“放大了”還是“誤會了”還是“曲解了”,其實這些都是主觀的反應,而那個“錯誤”卻是一個公認的客觀事實。

錯誤無論大小,無論性質如何,敢於從容的承認,就是一種雅量,從容承認錯誤的勇氣其實是一種“個人魅力”。

不“避重就輕”,不“文過飾非”,不“宣洩委屈”,簡簡單單就事論事,就是從容的承認錯誤。

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個道理絕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指責別人錯誤的人,自己未必(必然)不是完人不是聖賢,這也是毋庸強調和反駁的,如果糾纏於此,那麼就必然“斯文掃地,雅量盡失”。

我想,如果因為自己的語言文字功底不紮實,讀錯了兩個字,然後在別人指出之後欣然接受,並感謝指正,同時反思自己的基本功還有哪些疏漏,我想這就是“雅量”,有了這個雅量,公眾一定會接受,因為公眾也會是有“雅量”的,畢竟專業的“槓精”還是少數。

即使得不到萬眾一詞的諒解,也不會對自己的狀態有多大的影響。

當然,“無限放大”也不足取,甚至是有些人需要進行反思的。允許別人犯錯誤,也允許別人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也是一種“雅量”。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步武堂


北大“鴻鵠”,復旦“耄耋”,殿堂之上,豈可肆意隨便。建議陳果教授向學生更正道歉 ,向學校自我檢討,向關注他的網民發表道歉更正書。口誤也好,真的讀錯也好,這都不是理由。

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我覺得不是。嚴謹治學體現在細節。一個普通人可以讀錯說錯,聽到的人不會追究,頂多心裡默默一笑而過。但是,陳果不行,她是教師在講課,她是女神是網紅,其視頻廣為流傳。她是不少大學生和網迷追捧的名牌大學的教授 ,現在的大學生不迷信,追捧老師的很少,特別是關於哲學思想方面的老師。她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能力,風趣活潑的教學風格,隨意灑脫的外表,使學生耳目一新,內容切入實際 ,雞湯入心入肺,讓人樂意接受。她的很多視頻被轉載,也被更多的網迷追捧,受到啟迪和欣賞,在社會上產生不小的影響力。復旦大學的名望令國人仰望,而陳果的復旦大學的教授身份有使人多了對她的一份關注。

但是 ,作為一名教師 ,不管他是任何階段的教師 ,在課堂上是不允許講錯內容的,包括讀錯字,這是最起碼的底線。課堂是神聖的,教師的教學態度應該是嚴謹的,不能信口開河,模稜兩可的話別說,沒把握的東西不教。當堂課發現有沒把握的和有爭議的內容,可隨機應變,讓同學們探討查閱交流,課下老師應該及時迅速查閱或者請教別人,確保自己知道正確的答案,萬無一失,然後儘快找時間讓學生知道正確的答案和內容。

的確,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但是,作為當事人不能自我開脫,應保持謙虛為學生為自己負責的態度,處理此事,才不愧於名牌大學教授長時間所建立起來的別人對她的信任與追捧,因為你是老師和導師。更正道歉不會影響她的形象,反而更會增加她的人格魅力。如若充耳不聞 ,才讓人失望,掉粉是必然的。

我們不否認她的教學水平和風格及淵博的知識水平,就像白玉微瑕。但有錯必究,有錯就改,這才是王道。





雅緻靈心


以前有一個人作報告,領導的報告都是秘書手寫的,然後他就開始念道【小小寰球 有九個蒼蠅,哇哇叫】,秘書著急了,於是提醒道【幾個】。領導說,九個。秘書更急了,是幾個。領導看看稿子說,沒錯,是九個啊!

耄耋之年,確實很難唸的。耄耋maodie。這個詞本來就很少有人使用。而鴻鵠之志,卻是用得很廣泛的。好像講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的一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最高學府北大副校長都念錯了呢。北大還有一個化學專業的副校長還寫了一首歌【化學之歌】 令人刮目結舌。

這個就好比流浪大師沈先生一樣,你會怎麼看的問題。陳果唸錯了耄耋而已。並不影響她繼續裝腔作勢。當初于丹被北大學生趕下臺之後,好像就從神臺走了下來。這隻能說命中國人的一種急功近利與浮躁淺亂糊混作, 分不清東南西北青紅皂白上下五千年前後左右而已


太素老道


我認為作為一個到處講學講課的網紅專業人士,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一個大學教授,一個教師中最高級別的教師。傳播文化知識,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為人師表。人們尊師重教,這就是教師這個令人尊崇職業的最大的價值體現!

在一個公眾講臺上,竟然把耄耋(maodie)二字讀成了耄至(maozhi)確實很出乎意料,令人大跌眼鏡。華而不實,虛有其表,貽笑大方啊!這樣的低級失誤是完全不應該的。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專家學者的崇敬印象。因為你是一個大學教授,不是一個外行人士。你是在閃亮登場,鄭重其事,堂而皇之地給學生講課,不是在私聊。這樣的無知,這樣的錯誤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原諒的,不能接受的!作為大學老師,她的影響力太大了,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她。絕對不能輕描淡寫,熟視無睹。不然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老師在課堂上把錯誤的文化知識,錯誤的信息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危害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的老師治學不嚴謹,工作不認真,對學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是其他行業的人士,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是情有可原的。他們不專業嘛。有些比較生僻的文字不認識,不會讀很正常。他們也不是在傳播文化知識,對別人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作為高學歷的文科老師則不然,她沒有見過這兩個字嗎?即使不認識,不會去查字典嘛?怎麼能在大庭廣眾之中信口開河呢?

作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社會公眾人物,一個大學教師,她的學生和聽眾會怎麼看待她?懷疑她的學歷,懷疑她的身份,懷疑她的文化知識水平。這樣的語文基礎是如何走到大學教授那個地步的呢?


滄海一滴


至少說明她讀書少,閱讀範圍窄,連耄耋這兩個字都沒遇見過!

這是那特殊十年的遺毒。

過去,人讀書多會受到尊重,後來,人讀書多會受到鄙視,書呆子、孔乙己什麼的。特殊十年,甚至流行一條定律——知識越多越反動!

於是以不讀書為榮,貽害今天。

其次,說明言行脫節,自己要講的,要訓誡別人的,自己首先不執行,連自己要說的都可以不搞清楚,甚至說一套做一套,要求別人一套要求自己一套。

其三,說明“治學”不嚴謹。兩個字的讀音,都懶得查字典,其它高深的東西,更懶得研究。

怎麼處理?不袒護。


大悔憶智冰


我覺得應該看這個網紅教授,他教的是什麼專業?如果是漢語言文學,那麼這個錯誤要就嚴重了,面對輿論的批評,他應該鄭重其事的向學生道歉,承認自己錯了,並且今後一定注意!

老師在課堂上出現知識性的錯誤,這很正常,哪個老師沒犯過類似的錯誤?重要的是,出錯以後,老師的處理態度,要真誠,要嚴謹對待自己的專業知識,如此,才好!

網紅教授就一定完美嗎?不一定,因為他也是人,是人就不會有完美,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缺點,這裡我也希望我們的輿論能寬容對待他,人無完人,孰能無過?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能經得起考驗的教授,才是真正的網紅教授。

網紅網紅,有網你能紅;有真才實學了,你能恆!


遇見美子老師


對知名人士讀錯了某個字的字音,就抓住不放,喋喋不休地嘲笑、評論。其實,自古至今聖賢、皇帝讀錯、寫錯字的事情多著呢。聖賢用錯了字,說是“假借字"來寬容,皇帝用錯了字,要諱莫如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所謂聖賢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抨擊、嘲笑別人的評論者們,你會鴻鵠(honghu)、耄耋(maodie)之讀音,你能有北大校長,復旦教授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才幹嗎?以己之長量人之短,況且“己之長”並不長,不覺得可笑吧!

對北大校長,復旦教授的名人犯錯。是應該批評、指正。他們自己也當反省、自律。特別是網紅教授陳果,不應該在講課時把字音讀錯,應當自查、自省、自責。

可時下一些好事者,卻不厭其煩地重複多次把這種事拿到網上來肆意議論、抨擊、嘲笑。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儘量擴大。以此作噱頭來賺取別人對他有評論天才的點贊,這是不對了,可以說這是當今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

中國漢字十幾萬,《康熙字典》上就有七萬多,讀音是多種多樣的。有古讀音,方言、土話、口語、北方話(普通話)……不是語言學家,哪能搞得清楚。常言道:“長字讀半截,寬字讀半邊。”難讀字容易誤讀,多音字常誤讀,方言好誤讀的事,屢見不鮮。古人字寫錯了,音讀錯了,尚能稱“假借字",今人讀錯一個字何必大作文章揪住不放呢?

把“鴻鵠(honghu)讀成(honghao),把耄耋(maodie)讀成(maozhi),難道改變了原詞的意思嗎?這恐怕要比只知道讀音卻不知道詞義的人要好。何必死咬住人家不放,非把人家搞臭誓不罷休。特別是對北大校長,因一字讀音之差,硬是要把人家不轟下去不罷休。現在又把人家拿來一道說事,醜化和嘲笑人家。評論者們是一種什麼心態?你自己有多高明?

這些抨擊、嘲笑者,有幾個是語言學家來說正理的?多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起鬨而己。或是懷著某種目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來議論、嘲笑人家。請看下面二例:

一位科學家在去檢查自己設計的儀器安裝時,不經意地拿錯了一樣工具。一個安裝工人卻在背後嘲笑不己。試問,他拿錯了工具或許是由於到了耄耋之年,眼睛老光未看清造成的。你這位會拿工具的人,還不是按他設計出來的方式去機械的拿用嗎?值得你嘲笑吧?

記得有一次,一位高校老領導在給部分大學生作報告時,把“參差(cenci)不齊”讀成了“參差(cancha)不齊”。於是臺下一位大學生理直氣壯地站起來對這位領導說:你讀錯了,是“參差(cenci)不齊”不是“參差(cancha)不齊”。這位領導問他:小同志,“參差(cenci)什麼意思?這位自以為是的大學生說:“參差(cenci)”不就是“參差(cancha)”吧。看來這位大學生自己也不過一知半解就去指責別人。落得嘲笑的恐怕不是這位老領導,而是這位自以為是的大學生。

這兩個事例,難道不使抨擊、嘲笑的評論者們思考嗎?你們就如同這位無知的工友和這位狂妄的大學生一樣,太缺乏自知之明瞭。

現在,常有某些人對別人做錯、說錯的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每每抓住不放,吹毛求疵且津津樂道的去評論、指責。其實,這正說明了好事者自己的無知。社會上一些好為人師者,自己常是無知和狂妄,卻樂此不疲地去評論、說教別人。這種人到頭來,恐怕是自己遭到了嘲笑和評論,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言午求真


讀錯字不算什麼。你還沒聽說老木匠也有出錯的地方,千里馬也有失足的時候。總之,任何人都有欠缺的某一點,金無足亦,人旡完人嘛。


一不平2018


說來也是個笑話:我在上中學時遇到一個老師,錯別字太多了!

一次講歷史:一個叫夏鬥寅的搞叛變。老師把這個名字叫成“夏鬥宣”。還有一次講國共合作黃埔軍校時,老師放下課本,自己發問:為什麼叫“黃埔軍校”呢?因為這個黃埔軍校建立在黃浦江邊上!

不過這個老師為人還真不錯的!現在已經不在了!


江千里2014


沒人提醒過她,她認準了就這麼念,很悲哀的事情。

我曾經的一位領導,把戰戰兢兢讀成zhanzhankeke,在會上這樣唸的,20年了,那天偶遇,發現他仍然keke。說明這麼多年,沒人提醒他,很悲哀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