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如果讓你去寫天下只有兩種人,你會怎麼去寫?很多人肯定會這樣去寫:“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好人,一種人是壞人。”

說到好人與壞人,不由地想起莎士比亞名言:“世上本無所謂好和壞,思想使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所以說,這樣去寫,是不生動,不形象,甚至沒有樂趣的。

那麼肯定有人也會這樣去寫:“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好人,一種人是壞人。”那麼試問跟上面一種寫法有什麼區別嗎?更是沒有什麼意義!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而我們偉大作家錢鍾書先生,卻將天下只有兩種人寫的是生動形象,而且比如也是相當恰當,讓人讀完,簡直就想拍手叫絕,稱好。所以說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這句話如下: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錢鍾書《圍城》

相信多數人讀完,都是在考慮自己怎麼吃葡萄的,甚至有人會發聲質疑,我吃葡萄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啊,而是不管好的壞的都吃了啊。那麼錢鍾書怎麼不說世界上有三種人呢?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相信還有人會說自己在吃葡萄時候,最壞的直接扔掉,壞的吃掉了會肚子痛,對身體不易。壞的葡萄為什麼要去吃呢?所以他對錢鍾書這段經典語錄很不解。所以他想說錢鍾書為什麼不寫出四種人來,把他也寫進去。

還會有人說自己吃葡萄,一半都吃不完,都會選擇留著,放在冰箱。等餓了再繼續吃。從來不後悔這樣吃,因為還可以下頓繼續吃!也沒有考慮先吃什麼,後吃什麼。所以錢鍾書為何只寫天下只有兩種人,為何不把他這第五種人也寫出來。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理科生遇到錢鍾書的這段經典語錄,更是表現出驚人的一面

如果碰到理科生,他看到錢鍾書這段經典語錄,他的結論可能要去假設了,假設這串葡萄永遠不變質,不爛,那麼才能成立,否則就成了一道邏輯題了。

他會去假設葡萄質量數分別為7、6、5、4、3每天變壞1個單位(減去1),那麼5天吃完所有的葡萄,是完全有可能的。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那麼就出現了兩種相加方法,第一種相加方法為7+5+3+1+(-1)=15;那麼第二種相加為3*5=15;所以說二者質量數一樣。所以這位理科生得到的結論是兩種吃法吃到的葡萄平均質量一樣。

結果是:第一種吃葡萄的方法,雖然會吃到最新鮮的葡萄,但是變質也是變得最壞的。而第二種吃葡萄方法,雖然吃到的葡萄質量數一直差不多,但是卻要安全些,且不易中毒。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所以說如果大家都這樣去看錢鍾書的經典語錄,那麼都偏離其意了

錢鍾書的意思很明白的講出了這世上無非只有這樣兩種人,一種喜歡先甜後苦,一種喜歡先苦後甜的。

如果去討論人吃葡萄的方法,那恐怕不止5種6種,中國人那麼多,那麼聰明,估計都能討論出千百萬種來都有可能。

所以說只要沒有偏離錢鍾書這段語錄想表達的意思,再去讀這段經典語錄,你就會覺得錢鍾書這段語錄寫的很妙。他不僅把人吃葡萄的心情以及之後的心態都寫出來了,還做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那麼拋棄自己的吃葡萄大法,再來討論就錢鍾書這段語錄中兩種人,你屬於那種人呢?

對於第一種人而言:很多人感覺他每次都是挑最好的葡萄吃,那是一種非常享受,亦是一是件極舒服的樂事,如果像第二種人一直惦記著最好的,卻不能吃,那叫食之無味,到頭來,嘴巴都變苦了,吃最好吃的還甜嗎?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而對於第二種人而言:他吃的葡萄雖然每次吃的是最壞的,但是吃掉最壞的,那麼再吃就是比上面一個壞的要好,所以他吃的葡萄,是越吃越好,越吃越甜。所以錢鍾書後面也說了,他即便吃葡萄時候是悲觀的,但是卻一直充滿著希望。

而第一種人吃葡萄時候的心情很樂觀,看起來很享受。但是吃到最後肯定是吃不下去,所以他就只有美好的回憶。再來一串好的葡萄吃吃多好啊。

所以說我們人生不就如錢鍾書這段經典語錄一樣,有些人喜歡先吃盡苦,讓生活磨練他後,他往後的日子就會過得一天比一天美好。

但是,有些人,卻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最需要去奮鬥的光陰裡選擇了安逸,選擇了去做最美好的事情,那麼最後呢?當金錢花光之後呢?恐怕也只留下美好的回憶吧?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所以說前者活得是灑脫,有種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覺,我門也不能去反駁他這樣做不對。因為人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我們要去尊重他。

因為前者是趁著自己年輕能旅遊全世界,就去旅遊全世界,能吃就吃,能喝就喝,人生該享受的都享受了,即便有著自己的苦與樂,但相信他們至少都不後悔,即便是回憶,也悲傷透明似水,快樂似天邊綻放的煙花,絢爛動人的。

但後者我們你是不能反駁的,因為他選擇的人生又不一樣,他想先去磨練自己,去歷練自己,所以在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卻選擇了努力奮鬥吃苦,對於他而言也沒什麼值得遺憾了,因為往後的日子卻越來越美好。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從吃葡萄這兩種人看,你是想擁有希望,還是擁有回憶?

如果希望是渺茫的,很多人肯定寧願沒有希望,但是不能沒有回憶,雖然知道人是不能靠回憶活著,但是回憶卻是真實存在的,曾經擁有過的。而希望若是渺茫的,寧可不要。

但是有些人,哪怕是渺茫的希望,也要去爭取,也要去搏一搏。所以說這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處世心態了。

他們的理由是:“希望是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贖》”但凡有一丁點希望,也要去爭取 。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因為他們是第二種吃葡萄的人,正是因為知道最好的在最後面,所有前面再苦都有希望,那麼希望很渺小,都有堅持的動力,直到死。

而相反第一種人,吃到最後是一顆爛葡萄,心情會很好嗎?恐怕也只是回憶永遠停在過去,感覺曾經是美好的。

那麼大家是怎麼看待錢鍾書這段經典語語錄的呢?或是你是第一種吃葡萄的人?還是第二種吃葡萄的人?你又是如何看待希望和回憶的?歡迎大家踴躍留言發表出自己的看法,有留言必回!

錢鍾書最經典的一段語錄,僅5句,卻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