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別人都“嫌棄”的樓層,懂行人卻暗暗購買!還好我知道早

要說買房子選樓層的事情,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對頂樓和一樓直搖頭,都認為頂樓和一樓是不能買的,因為一旦建築質量欠佳,頂樓就很容易出現防水隔熱問題,頂樓也就成為了冬冷夏熱的房子,冬天住進去開著空調都覺得冷,夏天住進去開著空調都覺得太熱。所以遭到了很多購房者的嫌棄。

除了頂樓之外,一樓也是廣泛不被看好的樓層,一樓的劣勢很明顯,隨著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商品房住宅建造高度越來越高,一般城市的房子高度在33層左右,而在大城市裡,商品房高度能超過40多層。高樓林立的城市小區裡,位於一樓的住宅就顯得格外不足,採光和通風效果雙雙欠佳。

買房時,別人都“嫌棄”的樓層,懂行人卻暗暗購買!還好我知道早

眾所周知,地球上任何生命的成長都需要陽光,人類也不例外,住宅長期不被太陽照射就很容易滋生細菌,長此以往不利於居住人的身體健康;再者衣服、被子、鞋子等都需要太陽來照射殺菌消毒。很多小區的一樓由於樓間距問題,不僅採光受到影響,就連通風效果都被影響。

但是,小編需要提示的一點是:買房時,別人都“嫌棄”的樓層,懂行人卻暗暗購買,還好我知道早,一樓並不見得都是差的樓層,也有不錯的。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街、大馬路邊上的實體店確實越來越難做了,但是經研究發現,社區店成為了最近幾年發展快速的實體店經營方式。社區店比起商業街店面更具有獨特性,市場空間僅僅覆蓋本小區及周邊群體,範圍更小,目標性更強,更能體現便利性。

買房時,別人都“嫌棄”的樓層,懂行人卻暗暗購買!還好我知道早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小區的樓下都有店面,有的是便利店,有的是快遞代收點,這些店面分佈在小區的進出門口或者小區某棟樓的一樓商品房位置。大部分是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有部分是幫忙週轉小區快遞,而有的則是經營日常生鮮瓜果蔬菜等,這些小店的商品往往比周邊大型超市要稍微貴一點,但是由於非常便利,不需要出小區大門就可以購買到,所以貴一點也就被忽視了。

與傳統的小區臨街商鋪也有所不同,臨街商鋪需要出小區大門,遇到颳風下雨的天氣則無人問津。再者說,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一般人都是平日裡上班、週末在家休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能下樓買點東西的,就省掉了出小區的路程。一樓的店面解決了大部分上班族“懶”的問題,所以生意自然還不錯。

買房時,別人都“嫌棄”的樓層,懂行人卻暗暗購買!還好我知道早

當初不聽勸,買了大家都“嫌棄”的樓層,一問行家,慶幸自己買對了,當初買房子的時候,就考慮做個小生意,所以買了一套一樓房子,雖然根據規定“住宅不能商用”,但是用自己的家賣點日常柴米油鹽還是不錯的選擇。現在不少人也都選擇購買小區一樓的房子,用來做點小生意。

怎麼選擇呢,是不是每一個一樓都可以呢?並不是,需要選擇樓棟靠近主幹道,並且房間窗戶靠近人流大的地帶,這樣才更加“方便”,小區這種一樓店面最主要解決的就是“便利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很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