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1》

周末,和一老茶友聊天,谈及一款“90后”老白茶。

所谓的“90后”老白茶,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制作的白茶。

这年份,一听就让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致就像是看到了稀世珍宝。

“1995年的老白茶,真想喝喝看是什么味道。”

不得不说,这“1995年”的噱头,非一般白茶可与之抗衡。“年份老”、“稀缺”,这绝对是这款1995年老白茶吸引人之处,写进文案里,大约可以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相媲美。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喝老白茶,且是年份越老越好的茶,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致就像是登山者对喜马拉雅山的热情。

珠峰关闭后,攀登它将成为毕生的梦想,等到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开放后,必定是人头攒动,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云集,跃跃欲试。

如果说,征服喜马拉雅山对登山爱好者而言具备里程碑般的意义,那喝上一泡足够老的白茶,将成为标榜自己是“老茶客”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就像是喝普洱茶,没有喝过88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普洱茶骨灰级藏家。喝武夷岩茶,不识牛栏坑肉桂,那也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老茶餮。

不经意间,追求老茶成了一种流行。

然,是否能理性对待老白茶,成了衡量喝茶段位的一种表现。

作为新茶友,往往存在以下共性。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2》

盲目求老,容易被套路

品质好的白茶,在妥当的保管下,有着越老越好的特点。是以,在茶圈中盛传“白茶越老越好”的说法。

甚至于在这么口耳相传之下,人们对老白茶有了一种莫名的执念。

“茶,就是要老的好。”

“你这最老的白茶是哪款,来一点。”

“我只喝老白茶,新白茶不值得喝。”

……

这些理念,有时候容易让人们步入误区,甚至还会掉进陷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套路。尤其是对于新茶友而言,买茶经验尚浅,对老白茶缺乏分辨能力,在这个时候,就有可能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1.老白茶以次充好

我们常说的“老白茶越老越好”,需要前提条件。

其一,白茶内质充足。

内质充足,是白茶陈化的动力,是越老越好的动力。倘若白茶内在物质缺乏,这茶在转化时缺乏动力。白茶的陈化一旦缺少动力,将无法正常转化,还如何实现好?

其二,工艺考究。

工艺,是对内在物质成全。工艺制作到位,白茶内在物质才能被大量留存下来,这样才有足够的能量确保转化的进行。

若是在加工时大量破坏内在物质,也将无法支持白茶的正常陈化。

其三,保存到位。

买老白茶时,更要注重保存是否到位。如果保存不到位,茶叶吸收了水汽、异味,将会出现变质的情况。没保存好的白茶买到手,也将一无是处。

倘若不懂这些基础知识,很有可能遇上以次充好的老白茶,即便它拥有五年的年份,说不定还比不上三年的准老白茶呢。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2.做旧茶鱼目混珠

盲目追老,还有可能与做旧茶正面交锋。

做旧茶,用的是比较极端的手段,强行让新白茶具备老白茶的状态。在这些强势手段下,白茶的内在物质被大量消耗,不具备老茶的任何品质。

更让人憎恶的是:这茶没有半分的老茶特质,还要打着老白茶的旗号招摇撞骗,白白欺骗消费者。

尤其是没有任何购买老白茶的经验,上来就买十年的老白茶,往往容易着了做旧茶的道。

为避免陷入买到做旧茶的尴尬,购买白茶时需明确一点:适合自己情况的老白茶才是最好,不一定要最老的白茶才是最好的!

过分追求老茶,还给了做旧茶可趁之机,成了做旧茶滋生的温床,尤其是那十年、八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白茶,更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茶圈内。

说句大实话:理性对待老白茶,才是新茶友该有的态度。理性对待白茶的年份,才不会给做旧白茶滋生的空间和机会。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3》

新茶友,在购茶时还容易有这些误区!

1.一味求贵

2.白毫银针味道很淡

3.寿眉不好

在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里,“一分钱一分货”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实践的检验下,这个理念更是无法动摇。

于是乎,对于不差钱的新茶友而言,出手最为阔绰,“我要买你们这里最贵的茶。”

道理不假,不过呢,我们也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入门茶。

若是买最贵的茶,很有可能会被第二个误区所禁锢。

在同一年份的白茶里,白毫银针的价格是最高的,也是最贵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最好的茶。许多人听说之后,忍不住买上一斤半斤地尝一尝。

一斤几千元的茶,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茶是不差,问题就在于新茶友有时候未必能领会白毫银针的滋味,反倒会觉得白毫银针味道淡,这可真是要冤死白毫银针。

张三,李四在刚入门之际,都选择了价格最高的白毫银针。可冲了两泡后,开始埋怨白毫银针的种种不足,最为统一的说法就是“白毫银针味道太淡了”。

但老茶客的经验告诉我们,白毫银针的味道,浓郁着呢。只是味蕾不够敏感,对白毫银针特色不够了解,往往无法体会到这些精髓。

建议:等到最后再来学习喝白毫银针。等到拥有了一定的喝茶水平后,再来挑战白毫银针的风味。

入门的最佳选择,反而是那寿眉与白牡丹,汤水浓郁,滋味甘醇,风味醇厚。

此处,需要为寿眉平反。

许多新茶友在第一次见到寿眉时,印象分给的并不高。对比白毫银针的娇憨,白牡丹的娇俏,寿眉就显得有些不修边幅。粗大的茶梗,特别大的叶片,与“白茶”这个清丽脱俗的名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这样看着粗糙的模样,莫不是太劣质了吧。

非也!

寿眉它非但不劣质,反而拥有不可忽视的高品质。

且以寿眉作为入门茶,是不二之选。

寿眉的风味,适合新手的口感,许多人并无抵抗力,淳和的汤水,层次多变的香气,清甜的回甘,都能给寿眉来一次平反。

若是您身边也有新茶友对寿眉有误解,不凡大声告诉ta:“寿眉一点儿也不差劲!好喝着呢。”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4》

新茶友在冲泡时,容易存在这三个误区!

1.白茶只能煮着喝

2.白茶只能用85℃水温冲泡

3.白茶味道清淡,所以要闷泡

冲泡,是成就一款白茶风味的最佳手段,使用最妥帖的茶器、合适的水质、适宜的冲泡水温、合理的出水时间,做到这些,才有利于白茶的风采体现。

然,新茶友所存在的误区,往往会断送一款好白茶。

譬如,常见的错误观点——白茶只能煮着喝。

实际上,白茶能不能煮,还不可一概而论。像新茶,就是一大不适合煮着喝的典范。

新茶,它的内在物质充足,物质活跃。若是强行将白茶煮着喝,茶叶中大量存在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将大量释放,致使茶汤出现苦味与涩味,长时间饮用这类味道浓郁的白茶,势必会对味蕾造成伤害,影响其敏感性。

对待新白茶,最好的方式是用白瓷盖碗,至于煮茶还是将它留给老白茶!

用盖碗冲泡,不可避免会遇到使用水温话题。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冲泡白茶,究竟要用多少度的水温?

曾几何时,网上疯传冲泡白茶只能用85℃水温冲泡。说原因,还有些言之凿凿的意味。“白茶叶片娇嫩,用沸水冲泡,容易导致叶片被烫伤,还会泡得苦涩,所以白茶只能用85℃水温冲泡”。

然,真正有喝过白茶的朋友都将体会到,使用85℃水温冲泡,茶香与茶味的释放,都将变得缓慢,整体水平表现一般,难以拥有令人惊艳的口感。

冲泡白茶,最好的温度仍旧是100℃水温。在这个水温下,白茶的香气与口感才会达到一个巅峰状态。高低沸点错落有致,形成各类芬芳而馥郁的气味。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配比到位,滋味鲜、香、淳、爽,回甘生津。

且100℃是验证白茶品质好坏的重要风水岭。经过100℃沸水冲泡后仍旧能够保持好品质,质量不差。若是只能用85℃冲泡的白茶,则质量存在巨大问题,经不起高温的考验。

且用低温冲泡,还有可能诱发第三个误区。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当我们使用低温冲泡白茶时,会致使物质的释放速度变慢,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茶汤的味道清淡,茶香单薄的情况。为了让茶汤更有风味,就会强行闷泡。

所谓闷泡,即盖碗加盖后,闷在碗里三五分钟再茶汤。

白茶闷泡,对品质而言有极大的损害,对白茶品质的展示并无增益,只会徒增伤害。

闷泡的后果,茶汤浓烈,滋味苦涩,茶汤变浓,长时间喝浓茶,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还会破坏味蕾敏感度。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闷泡都不是冲泡的最好选择。

冲泡白茶,不论是新茶还是老茶,前五冲建议使用快出水。真正内在物质充足的白茶,并不会表现地味道寡淡。且快出水之下,才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风味。

故而,白茶只能闷着喝,这是一大误区,莫要轻易被误导。

暴露你是一个白茶新茶友的七个特征,瞧瞧看,你中了几个?

《5》

入门,贵在心态平和,平常心对待,最怕的就是有偏激的心态。

在入门时,我们需摒弃错误的观念。

罗列新茶友最容易面临的误区。

1.盲目追老

2.一昧求贵

3.认为白毫银针味道淡

4.觉得寿眉品质不佳

5.白茶只能煮着喝

6.白茶只能用85℃水温冲泡

7.白茶味道清淡,所以要闷泡

我们应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告别新手身份,从告别雷区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