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理位置優越港口優良,為何不能像粵蘇那麼發達?

一湖綠水沁心涼


我國三個經濟大省份中,頭兩名是廣東和江蘇,山東排名第三,曾經山東也做過國內經濟龍頭的頭把交椅,但後來隨著全國城市的基建速度放慢,山東的工業體系產品業績下滑,而江蘇、廣東依靠招商引資以及國家政策扶持超過山東後還將山東甩的越來越遠。直到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歸根結底與港口的關係不大,主要是經濟體制、經濟結構以及發展思想的原因。

江蘇雖然是沿海省份,但是沿海大型港口城市只有連雲港一個,且對江蘇的整體經濟貢獻有限,江蘇的經濟數據主要靠蘇南傳統的經濟強市支撐,本身江蘇的民營經濟就比較發達,而在改革開放以後,江蘇更是藉助開放東風,大力招商引資,積極地吸引國外資本,目前我們看到的蘇州、無錫等城市的日資、韓資企業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經濟好了彙集的人流多了,三產也就起來了,良性循環。
而廣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因為在清朝時期,我國唯一一個世界通商口岸就是廣州,所以帶動廣東珠三角地區思想更加開闊,比內地要超出很多,比山東這個傳統的孔孟之鄉省份接受新生事物的思想更是高了很多倍。加之廣東與國際大都市香港直接接軌,所以在40年前一位老爺爺在珠三角劃了一個圈,那就是深圳,深圳和廣州同時發力,帶動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經濟迅速增長。
山東雖然深水良港的數量很多,但是省內產業佈局多是重工產業,且周邊沒有上海、香港這樣的經濟型城市帶動,加之思想的侷限性,導致山東目前產業陳舊,三產、互聯網產業、經濟產業當年完全沒有抓住機遇。僅靠優良港口,不可能帶動全省,畢竟一把寶劍用好了才能發揮“雙刃劍”的功效。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雖然山東省已經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經濟實力和發展增速均在全國省份中名列前茅,2017年經濟總量更是以72678.2億元位列全國第三位。

但是,相比於第一的廣東和第二的江蘇,山東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2017年廣東省經濟總量為89879.23億元,江蘇省為85900.94億元。

由此看來,山東省和廣東江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那麼,為什麼山東省位置優越港口優良還是不能超越廣東江蘇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經濟基礎較差

山東省雖然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三,但是山東省的經濟基礎卻明顯不如廣東江蘇。

春秋時期的山東,是春秋首霸齊國以及禮儀之邦的魯國的所在地,經濟實力強悍。一直到戰國時期,山東都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區。

但是,這一切隨著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改變了。此時的政治中心,已經西移到長安和洛陽地區,失去都城光環的山東從此隕落。

大一統王朝建立後,長城成為中原王朝的疆域北界,而和長城相近的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區成為潛在的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的交戰區。

中原王朝強盛時,尚可以禦敵於長城之外,但當中原式微,遊牧民族突破長城南下,華北地區就會遭殃,山東也難逃劫難!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遊牧民族漢化和南侵的程度逐漸加深,山東也越來越受到戰亂的波及。

長期的戰亂帶來的是人口的大量南遷,很多山東人選擇南下江浙地區避難,大量人口的注入為江浙地區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使得江浙地區逐漸發展起來。

唐朝之後,都城東移,但是山東仍然沒有獲得垂青,因為自北宋定都開封,南宋久居杭州外,從元朝開始,北京成為中原王朝的都城。而因為人口的大量南下,江浙地區發展起來,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山東處在了政治中心和經濟重心的中間,位置非常尷尬。

而廣東地區隨著秦始皇開發嶺南開始發展,到唐朝海上絲綢之路興盛之後,廣州逐漸崛起。雖然經濟水平不及江浙,但是經濟水平遠遠高於山東。

到清朝時期,對外貿易開始管制,廣州十三行成為清朝與西方及世界各國的貿易窗口,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子南庫”。

而山東因為戰亂的破壞,黃河改道的侵擾以及惡劣氣候的荼毒,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於廣東江蘇!

2、自然條件不佳

我們看地圖,就發現我國經濟總量最強的三個省:廣東、江蘇以及山東,都處於我國幾條大河的三角洲地區。

比如廣東在珠江三角洲,江蘇在長江三角洲,而山東在黃河三角洲。

但是,黃河三角洲和長江、珠江三角洲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雖然沒有為山東帶來通航的便利,但是黃河可以改道發大水、泥沙堵港口啊!

黃河是山東有恨無愛的存在。歷史上,因為黃河的含沙量巨大,因此在過了洛陽之後,基本就是地上河的存在,而這是導致黃河不斷決口改道的根源。

今天的黃河河道,是1855年銅瓦廂決口後形成的。在此之前的北宋時期,黃河奪淮河入海之後。而800多年後,黃河奪濟河入海。

由於黃河改道不是人為疏浚,因此每一次黃河改道,都要造成千裡澤國,餓殍遍野的慘狀。

在中原王朝強盛時期還好說,朝廷有能力治理黃河,但是一旦王朝衰落,或者遭遇亂世,比如民國時期,躲避黃河水害真的只能靠運氣。

由於山東處於黃河的入海口,因此山東省可以說是歷史上受黃河水害最嚴重的省份!魯西北和魯西南地區,因為黃河的侵襲,農業難以發展,大量山東人不得不北上河北、遼東,西去河南陝西或者南下江浙地區。

人口的流失是造成山東歷史上經濟不強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泰山、沂蒙山以東的地區似乎不受黃河影響,但是海水的倒灌讓人不能自已啊,除了黃河入海口泥沙的衝擊,膠東地區歷史上經常發生海水侵襲,大量的潮災導致農田被毀,農業發展停滯不前。

而水患和海水倒灌雖然在江蘇和廣東也有出現,但是沒有山東這麼嚴重。

再者,和廣東江蘇比起來,山東省的緯度是最高的,因此水熱條件也是最差的。這不僅影響到了歷史上農業的發展,也使得山東地區的發展環境差於另外兩省!

3、地理位置較差

廣東省的崛起,在古代有海上絲綢之路,在近代有對外開埠,而在現代有香港。

歷史的雄厚積累讓珠江三角洲成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毗鄰香港的深圳獲得了全國的大力支持,一躍成為全國最年輕和最有活力的特大城市。

我們常說的一線城市分別為“北上廣深”,而廣東省就佔了兩個。

江蘇省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的賦稅重地,自經濟重心南移後,這裡就是我國的經濟核心。

江蘇省的原型,是明朝的南直隸,明朝時期的南直隸是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清朝時期才對江南省進行拆分,形成了今天的江蘇省。然而,因為歷史的雄厚基礎,這裡也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最強的城市,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以及華東地區有著極其重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而江蘇省距離上海最近!

所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崛起,造就了廣東和江蘇的經濟奇蹟。

而山東,沒有一個強大的“黃三角”!

其實山東距離北京和天津也很近,但是中間隔著河北,而且,京津對於周邊的空吸作用要遠遠大於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山東省在地理位置上輸了一頭!

4、產業結構尷尬

山東省的地理位置還帶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地區發展極其不平衡,山東省總體上來說是東部富於西部。其中青島、威海和煙臺三個城市的經濟總量佔據了整個山東省的三分之一!

其實這種情況在廣東和江蘇身上也有體現,甚至更加明顯,比如廣東省除了珠三角以及沿海地區,在嶺南附近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還是非常滯後的。江蘇更是蘇南、蘇中和蘇北層層分級。

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各省貧富差距大。但是也側面說明了,省份的競爭本質上是這些強市的競爭!

那麼,為了使這些強市實力更強,各省無不進行大力的扶持,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使其發展更具活力。

但是,山東情況又不一樣。

因為靠近東北和京津地區,建國後山東獲得了很多重工業項目,也落戶了大批的國企。這些企業在建國初期計劃經濟時代無疑是推動山東發展的寶貴財富。

但是市場經濟全面鋪開後,這些重工業和國企成為山東省發展的沉重負擔。

由於牽涉太多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山東省的國企改革阻力重重。由於產業長期得不到升級,因此山東省的產業結構還是以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為支撐,這在環保先行的新經濟常態下,勢必會受到巨大影響!

可以說,國企以及傳統產業的支撐,為山東貢獻了大量的產值,這也是為什麼感覺山東經濟不發達,排名卻很靠前的原因!
而相比之下,江蘇和廣東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得到的扶持相對較少,所以包袱也小,在對外開放的浪潮中,他們可以輕裝上陣,遙遙領先!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山東省是我國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從經濟上講其實並不比問友說的廣東、江蘇落後多少也沒有要衰落的跡象。但從科技創新以及人才興省這些舉措上,筆者則不敢恭維。

先來看看山東的基本狀況。山東用國民生產總值衡量的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省和江蘇省,其中2017年,山東省的GDP總量是7.3萬億元,次於廣東的9萬億和江蘇省的8.6萬億元。但是由於山東省常駐人口較多(9900萬人,低於廣東省的1.1億居全國第二位),所以山東省的人均GDP排到了全國第七位(2017年前三季度)。所以,單純按照經濟指標,山東省經濟仍然是很強的。

但山東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確實是比廣東、江蘇要低(雖然實際上差別很小)。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有幾方面。一個是山東人不事張揚,做事低調,加上省委劉家義書記最近多次發表談話指出山東已經有所落後,所以給人感覺山東落後幅度比較大,甚至有人提出了明日山東會不會是今日東北的說法。第二是山東省仍然以傳統產業為主,在青島的幾家家電企業(尤其是海爾、海信)不再搶眼後,給人感覺缺乏了明星企業,尤其是缺乏了領軍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領導者,但其實山東省全省發展相對比較均衡,企業也同樣如此。

不過,儘管山東省現在實際上沒有那麼差,但確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以筆者比較熟悉的科技領域而論,山東省在人才引進、尤其是青年人才引進方面步伐大大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濟南、青島市在這方面甚至落後於經濟排名不如自己的武漢地區和江西南昌。另一方面,山東省在“引進”最高端人才方面倒是花了血本,比如建設青島院士港,但通過重金引進的這些院士,其實絕大多數是兼職,真正能給山東本地貢獻多大力量並未可知。

從引進人才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山東的思想保守、官本位嚴重,寧可花了很多錢引進不能實際做貢獻的但貌似有副部級頭銜的院士,也不願意大力吸引優秀青年人才(筆者在美國結實的優秀科學家中,山東籍人才實際很多)。筆者當年親身經歷,幫助山東一個大型國有企業聯繫北京大學一位著名科學家,資助後者在山東建立科研中心。這本來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對於該企業動輒以10億元為單位計算的投資來講,資助科學家實驗室的錢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但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因為這家山東企業看不到資助這個基礎科研領域的實驗室能帶來任何經濟收益。

如果這種情況在山東企業中是普遍的,那確實要為山東企業的創新能力而擔憂了。因為創新本來就是不可預期的,而且不能賣錢的基礎科研對於促進人們的創新思維其實非常有幫助,對於創新人才的培養更是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此這樣說來,山東真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華為、大疆、騰訊、阿里甚至是吉利控股這樣的公司了。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那幾年後,人們恐怕真要認真討論山東落後的問題了。


科學時評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怎麼說呢,山東已經是很發達了,在中國這麼多省市區裡,排名怎麼的也在前五吧。

江蘇自古是富庶之地,蘇錫常的鐵三角組合可能就超越了大部分省份的全省收入水平。南京、揚州、徐州、南通等城市也在全國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基本幾十年來,江蘇的經濟都穩定在前三的位置。

廣東呢,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點地區,不僅有深圳特區,還靠近香港,交通發達,而且還有珠三角的龐大力量,基本是經濟穩定第一的存在。

山東,比起前兩者,缺了以下幾點:

1. 沒有經濟輻射

江蘇靠著上海,廣東離港澳臺近。

山東,和北京的距離不如河北,所以略顯得孤立無援。

而且江蘇和廣東在過去一段時間發展了各自的模式:江蘇是阿里系彙集的地方,淘寶店雲集,各種輕工業的加工和開發也在這裡。江浙滬的包郵力量無人可擋。

廣東呢,是騰訊系,網易等公司都在那裡紮根。電子產業發展迅猛。

山東相比之下,就沒什麼競爭力了。

2. 人才流失

城市的發展往往是滾雪球的差距。

江蘇和廣東在前期就知道搶人。

山東這方面做得差一點。

當然,現在的山東。。。也是人人擠破頭的地方。

3. 經濟發展模式

山東相對單一一些。

而且比起南京、廣州,濟南作為省會,就像福州之於福建。

地理學的差點的同學都會說:

不是青島嗎?!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江浙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比較富庶的地區,廣東很久以來都是荒蠻,犯人流放的地方,明清朝時期開始發展起來,清朝時少有對外開放的經商口岸,新中國後,加上政策的支持,得益於改革開放,臨近港澳,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加上現在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前途真的不能忽視





這張圖是2000年~2015年(15年的截止統計到9月份)的江蘇,廣東,山東的gdp截圖,山東與前兩省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16年竟然達到驚人的12500億的差距,16年時山東雖然增速比廣東高,但是總量遠遠低於江蘇和廣東

山東人口流出嚴重,很多人都到外地打拼

還有可能就是因為38元一隻的某大蝦事件,給山東帶來負面影響,影響旅遊業(首先聲明,不是地域黑)


小文品生活


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dd1000a393e894f6d8d\

南湖燒窯匠


主要是國家政策,歷史基礎,產業傳統等影響,更缺乏香港上海這樣的帶動中心。山東位置優越,港口優良,但是改革開放初期及後來相當長時間國家的政策支持不如前面兩地區。區域內除了青島一城獨大,缺乏其他具有強大帶動作用的城市,濟南作為省會佔有了很多資源,但自身產業基礎及距海較遠的位置限制了其發展。山東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對現代產業不夠重視也可能是原因。但是山東潛力巨大,沿海,人力資源都是很大優勢。東北亞局勢儘快緩過來,對山東才有利。


地理老師松哥說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皇帝輪流當!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劣勢!誰能保證明天!理性對待問題!不要一味抓別人的小辮子,甚至詆譭攻擊!十年以前誰能想到深圳會超越香港!臺灣在國內省級都排不上前幾名!所以摘下有色眼鏡!陽光看世界!山東底蘊雄厚!只差一個機遇!打個翻身仗,有何不可!眼是用來向前看的!不要老翻看舊黃曆!剪了辮子,還想系頭繩!回味那是美好記憶!不是悲慘人生!


凌雲飛天


廣東靠著港澳、偉人 還在那畫了圈圈,全國一大堆國企支援;江蘇靠著上海,省會是前朝首都,中國唯一沿海沿江省份;山東呢,能發展到這程度已經不算容易了,並且建國以來山東以前還是做了好多年第二名,還做過幾年第一名的。倒是河北懷抱著京津,沒發展好,真是可惜了










白荷82


國家政策的原因最大吧,以前東北很發達的,是國家的重工業基地,他離蘇聯近。但是後來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首先就是廣東,因為那裡離港澳太近,然後是上海,這時候珠三角,長三角國家政策太明顯了,我記得以前學地理,中國的幾個工業基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遼中南重工業基地,沒山東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