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這個城市怎麼樣,未來有沒有發展潛力?

忘記明天7


對一個城市而言,不要總以發展潛力而概之,你去北京,可能目的不一樣,你也有不同的感受,比如,你去北京開會,你感到的榮譽和驕傲;你去北京上學,你感受到的優質優秀的教育資源,當然,還有家鄉對你的讚揚和期待;你去北京旅遊,你感受到的現代與古典的交匯 ,有故宮也有中關村,有北海也有CCTV。目的不一樣,行程不一樣,得到的,期待的結果也不一樣。

期待包含的內容總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千人一面,有特點,有特色才是最大的潛力,不做萬金油,不做大鍋菜。

對於六安,我感受到的她的宜居宜遊的空間,感受到的是她的青山綠水,也感受到是淳樸的民風鄉風,也還有她的紅色的革命傳統,也還有他的不急不躁的發展速度,未來,六安可期,也可待,關健是我們用什麼心態看她,待她。


月夜移舟


我是六安人,我說句實話,其實六安這座城市,光靠經濟想要在省內出頭,難.六安唯一的區位優勢就是離省會合肥比較近,而且不論從文化上還是歷史上,都與合肥關係密切……六安話和合肥話如出一轍,並且歷史上六安代管過合肥的肥西縣.


其實從整體上來說,六安的環境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火車站附近實在是太亂太差,還好新站馬上就要建成了,希望亂像可以改變.其實個人覺得,六安真的不需要從經濟上取勝,只要保護好環境,發展好民生,打造成宜居城市,就是相當不錯的,沒必要和省內其他城市拼gdp,其實說實話,省內除了合蕪蚌,其他都半斤八兩,沒什麼好比的


六安比較出名的,一是教育,二是名茶,三是將軍,其他的比如羽絨名氣也有,但並不沒有享譽全國,下轄的幾個縣實力也一般,舒城的經濟要好一點,但舒城人很膨脹,時常看不起其他縣區的人

我很希望我的家鄉能發展的更好,但不希望為了發展而破壞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環境,我寧願經濟差點,只有人民安居樂業,房價沒有那麼高,物價沒有那麼虛,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要說的是,六安的鐵路交通還是挺發達的,東去合肥南京上海,西去武漢都十分方便,這也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祝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好!


民商法蘇仕青


作為一個外省人,我在六安工作,基層鄉鎮公務狗一枚。我對六安有以下幾點認識:一是森林資源豐富,鄉村旅遊比較普遍,但是價格奇高,比如我工作的毛坦廠裡面有個4A級景區東石筍,門票是70元每人。11年的時候我剛過來時每個月工資發到手是1372,我爸我媽我姐姐姐夫加上我五個人進去玩門票就是350元。而周邊其他的如風情谷,大別山石窟,皖西大裂谷等等,其實裡面也就兩座山,有點附屬設施,門票都100元左右。所以個人認為六安的旅遊業太過於依賴門票,卻又達不到相應的標準,不是長久之計。

二是工資收入水平太低。六安整體來講缺乏實體經濟,沒有大型知名企業的支撐,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應流集團和迎駕酒廠,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撐起六安的發展。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陸續引進了不少企業進駐建廠,但是都屬於起步階段,比如舒城縣的勝利精密儀器,不過外省先進的管理模式卻沒有相應的帶進來。總體工資收入吸引不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大量的留守婦女也是小打小鬧,陪讀的同時找個事情幹。

三是六安的房價。本人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六安房價今年上半年的蹭蹭蹭啊,漲幅已經超過去年上半年省會合肥的漲幅,特別是下屬的國家級貧困縣舒城縣,七月二號開盤的某樓盤已經突破九千大關,預計今年年底會破萬。然而很多很多的舒城人每個月工資收入2000元到3000元。

四是六安人的人文特性。六安人似乎都很喜歡吃喝,上飯店吃飯,喝酒,打摜蛋,吹牛皮,我身邊就有很多人很多家庭一連好幾天家裡都不開火。第一次到六安的時候,被六安市每條街一家挨著一家的飯店酒店和小旅社驚呆了……然而差不多每個飯店外都停滿了車…這兩年可能是經濟下行的原因,好多小飯都倒閉了,很多和我同年齡段的小夥伴們都揹負著高額的房貸甚至車貸,有人就表示不敢下飯店了

說了這麼多,總體覺得六安要發展還是要多發展實體經濟,逐步讓老百姓手上的錢多一點。旅遊市場還是很豐富的,只是門票不要太高。本人2015年結婚,婆家位於舒城縣5A級風景區萬佛湖,現在非節假日對持舒城身份證的遊客免門票,而且外地人門票包含船票才70元,相比於什麼都沒有的東石筍,性價比實在太高了,遊客也是紛至沓來……


不勝驚風


本人就是六安人,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答一波。

之前看過一則房地產的廣告,鼓勵大家到六安買房,說以後的六安和合肥,就是今天的崑山和上海。

當然了,開發商所說的一切未必全都可信,但其實也不無道理。城市的發展,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無法避免的,那就是交通。

近日,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六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擬建設合六市郊鐵路(合六快線)項目。這個對於六安可是一個好消息,快鐵的建立會拉近六安與合肥的距離,雖說合肥不是什麼一線城市,但是對於合肥這些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合肥至六安市郊鐵路(合六快線)為東西走向,西起六安市西環路站,終至合肥市蜀山區長寧大道站。主要沿六安市大別山路、皖西大道、G312國道合六路敷設,預計2022年完工。

交通一旦打通,不僅僅僅僅是拉動兩個城市的距離,會更加促使兩城共贏,也許會像上海與蘇州這樣的關係,一旦合肥限購政策加緊,很多人會向周圍城市擴散,那麼第一站也許就是六安,這個和上海與崑山的關係是一樣的。那個時候六安的房價可能又會漲一波。

當然,畢竟合肥不是上海,目前而言,房價大漲的趨勢沒有了,也很難複製16-17年房地產的火爆,但很多人希望的是互利共贏,希望能夠帶動共同發展,這個也是老百姓想要看到的。

總體來說,六安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有的,下轄的幾個縣旅遊資源、自然資源豐富,宜居程度也要比省內很多城市要好。


新媒體沒有圈


六安是安徽省地級市,東與省會合肥接壤,西臨河南信陽,南臨安慶,北靠淮南。六安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六安市素有“白鵝王國、羽絨之都”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羽絨原產地和集散地。

六安轄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2016年六安是GDP1108.1億,相較於相鄰的合肥、淮南、安慶六安經濟實力較弱。近年來省會合肥的快速發展吸收了六安的部分資源,六安與合肥相鄰,從而更多人去省會合肥工作,從而使得六安人口流失。但是隨著合肥的快速發展以及房價的上漲將會帶動六安房地產的開發。六安與合肥正在建設快速地鐵,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去六安進行旅遊,從而帶動其城市發展。

六安是有潛力的,但是相較於安慶、蕪湖。六安顯然不敵,六安快速發展是不怎麼可能,但是可以發展旅遊產業,手遊排行榜:https://www.hz-sw.com這是省會合肥所不能比的。六安房價相較於合肥較低,從而會有很多人落戶六安而在合肥工作,合六城際鐵路的開通將會縮短兩市之間的距離,從而助力六安的發展。

六安的不足之處是距離省會太近,人才更多的被合肥吸走。省內實行雙核發展,將會通過小城市來助力合肥、蕪湖發展。

六安具有潛力,但是潛力不是很大。


好戰手遊


我認為合肥和六安地區的發展是由互相支持到互相依賴,已經發展為你需要我,我更需要你!我只講六安地區這方面大自然和六安人具備的條件:六安地區水資源、電力資源、培養的基礎人才資源、地理位置地緣地貌等是其獨特的優越條件,和近年來交通運輸的發展很快,在緊跟全國中等水平。更重要的是六安地區是革命老區,是將軍縣市,歷年來中央都非常重視,給政策經濟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傾斜!等等這些給臨近的省城合肥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合肥市要發展成全國有名的現代化城市,必須要六安地區的支持!即需要上面所說的幾個方面!但是六安要發展,要脫貧致富,要成全省至全國中等水平的地級市怎麼辦? 待續


pgq5182607000


六安又名皋城,是個新興的正在崛起的大別山門戶城市。最近在參加魅力中國城評選,據說當選可能性很大。六安美食甲天下,六安瓜片最好喝,迎駕貢酒不醉人,六安美女最上鏡。六安黃鱔很多,還有皖西大白鵝。一句話好地方,六安還是將軍縣。


寶哥影像記


27年來去六安的次數不到十次,在大學以前都悶在霍邱上學,不瞭解六安究竟有什麼,後來網絡發達了才知道六安景區多風景好,比好多城市都強!可是以前我們本地人都不知道這些,我想這就是六安沒有發展的原因吧,自己本市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啥還能指望外人有多瞭解嗎?


AA電動車工廠店


各位噴自己家鄉的,首先你們不配做六安人,六安在發展,在改變,這些你們怎麼看不到?上海拿到手工資超六千的有幾個?但你知道上海的房價嗎?上海郊區房價都在三四萬一平,郊區租個三室最少4000一個月,這些你們怎麼不說?


感謝有你159305621


我是六安人,土生土長。

這個城市空氣質量很高,有許多旅遊的好地

方,藏在霍山與金寨大山深處,還有幾大水庫,梅

山水庫響洪甸水庫,層巒疊翠之處風光秀麗不亞於

桂林。

這幾年的舊城改造使六安看上去很新,當然市

區房價也已漲到七八千,所謂破萬,不過是個別特

別好的地段,因為我剛買了房,所以各大小區房價

都是比較過的。

六安有高鐵站,有直達合肥機場的班車,動車

到合肥只需半小時,到武漢南京徐州等地均可直

達,交通還算便捷!

六安人重教育,各個校區上學放學期間人山人

海都是接送孩子的家長,幾個有名的學校更是所有

家長削尖腦袋拼命想讓孩子讀書的地方,比如一

中,皋城中學!最有特色的是毛坦廠,被稱為高考

加工廠聞名於全國!

但是六安人多數愛慕虛榮貪圖享樂,各式美食

餐廳,賓館旅社,茶樓棋牌等娛樂場所眾多,又是

出了名的工資低。本地並沒有什麼支柱產業,旅遊

景點也沒有宣傳開發到位,本地特產,六安瓜片,

霍山石斛等說起來都是著名特產,卻並沒有好的宣

傳推廣。

總體來說,六安這個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個有

山有水有歷史的好地方,儘管她並不完美,也不發

達,但是作為六安人,這裡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生

活生長的地方,我熱愛這片土地,並願意為她的發

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